共同認識地球上千姿百態的巖石類型

2020-12-17 搜狐網

  共同認識地球上千姿百態的巖石類型

  ——變質巖

  什麼是變質巖:簡單地說就是地下巖石經歷高溫或高壓之後,成分和結構發生改變,形成的新巖石就叫變質巖。如大家比較熟悉的大理巖,就是由石灰巖轉變而來的一種典型的變質巖。

  變質巖是怎麼樣形成的:在自然界中,我們可以見到積雪在自身重壓作用下,它的底層會轉化成冰的現象。鬆軟的雪和堅固的冰在成分上是一樣的,但結構卻是不同的。變質巖的形成過程和雪轉化成冰的過程是相似的。具體說來就是地殼中已經形成的巖石因受溫度、壓力及化學活動性流體的影響,其原巖組分、礦物組合、結構、構造等發生轉化即形成多種不同類型的變質巖,這種轉變基本是在固態下完成的,這種變化我們就稱之為變質作用。變質巖就是由變質作用所形成。

  常見的變質巖:變質巖佔地殼總體積約27.4%,略遜於火成巖,但變質巖的家族非常龐大,其種類遠多於火成巖和沉積巖。按照外表特徵可以簡單地分為板巖、千枚巖、片巖、片麻巖、粒狀巖石等5大類,每一大類(圖1、2)中都有為數眾多的巖石類型,如粒狀巖中有石英巖、大理巖、麻粒巖、角閃巖等。

  變質巖能告訴我們什麼:地球形成最初是沒有生物記錄的,科學家必須通過變質巖的研究,以了解地球早期的歷史。絕大多數變質巖形成在地殼深部,我們在地表本來是見不到的,是由於後來的構造運動,才使變質巖露出地表。因此,變質巖可以告訴人類各種地下深處的信息,由此,科學家可以推測出地球內部巖石和結構的狀況,以及地殼熱歷史、變質原巖的面貌等等許多科學信息,這是目前人類用任何手段都無法直接達到的深度。如果說上述研究是為了滿足人類對地球知識的渴求,那麼還有一個非常現實的意義,就是研究變質巖,可以告訴我們到哪裡去找尋相關的礦產資源。

  變質巖有什麼用途:

  •建築及裝飾材料,如板巖、漢白玉等

  •工藝品原料,如大理石、翡翠等

  •非金屬工業原料,如石英巖、石墨、剛玉、石棉等

  •變質巖中直接產出金屬礦產,如金、銀、銅、鉛、鋅、鐵及稀有、稀土等礦產,其中變質巖中的鐵礦床佔全世界鐵礦總儲量的80%以上,可見其重要性,可以說我們人類的生存是離不開變質巖的。

  共同認識地球上千姿百態的巖石類型

  ——火成巖

  一、火成巖的形成

  火成巖是由熔融的巖漿冷凝結晶形成的,而巖漿又是地下的石頭在高溫(625~1200℃)下溶化形成的。熔化地下石頭的溫度受被熔化石頭的化學成分、所處的深度(壓力)和像水蒸氣一樣的氣體是否存在等因素所控制。熔化地下石頭所需要的熱來自地心(地核),科學家估計,地心的溫度可能有5000℃。大多數熱通過對流和傳導的方式從地心傳到固體的地球外殼(圖3)。熱也能夠在巖石圈子下部通過磨擦而產生,俯衝的地殼板塊也能產生足夠的熱和壓力熔化石頭,這個事實解釋了一些沿大陸板塊邊緣分布的火山。

  當地下深處的巖漿噴出地表時,就形成了火山噴發,火山噴出的物質在地表快速冷凝固結,就形成了火山巖(圖4)。如果地下巖漿沒有噴出地表,而是上升到地殼淺部就開始冷凝結晶, 這就形成了侵入巖(圖5),火山巖和侵入巖統稱為火成巖或巖漿巖。

  二、常見的火成巖種類

  巖漿形成的火成巖取決於三個因素:巖漿的成分、固結的溫度、影響結晶過程的冷凝速度。巖漿的化學成分變化較大,例如,矽(SiO2)的含量可以從75%變化到<45%。一般來說,在低溫下冷凝結晶的火成巖趨向於富集矽、鉀和鋁的礦物,在高溫下結晶的火成巖以富集較高含量的鈣、鈉、鐵和鎂的礦物為特徵。冷凝速度在晶體生產過程中非常重要。逐漸冷凝的過程結晶出大晶體礦物,相對快速冷凝結晶的巖漿產生小的晶體,在地表非常快速冷凝的巖漿可以產生無晶體結構的黑耀巖玻璃。

  根據化學成分將火成巖分為四大類:酸性(長英質)、中性、基性、超基性。酸性火成巖起源於含相對較高的鈉、鋁、鉀的酸性巖漿,矽的含量大於65%。由酸性巖漿形成的巖石類型為花崗巖、花崗閃長巖、英安巖、流紋巖,所有這些巖石都是淺色的,因為它們含有石英、鉀長石、鈉長石和斜長石。英安巖和花崗閃長巖比流紋巖和花崗巖含有較多的黑雲母和角閃石,英安巖和流紋巖由大陸熔巖流快速固結形成的,其中的礦物晶體非常細小。花崗巖和花崗閃長巖是常見的侵入巖類型,產出在大陸殼。由於它們在地表以下緩慢冷凝結晶,所以礦物晶體較粗大。


來源:[中國地質協會]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巖石」,共找到997588個相關網頁.

( 責任編輯:孫陽 )

相關焦點

  • 地理小常識:地球陸地上分布面積最廣的巖石類型
    剛剛我們介紹了我們常見的3大巖石: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那地球陸地上分布面積最廣的巖石類型是誰呢?沒錯,就是沉積巖。沉積巖約佔地球表面巖石的75﹪,而在我國更達 77 . 3 % ;其中最多的是頁巖,其次為砂巖和石灰巖。
  • 地球是巖石行星,這麼多巖石是如何形成的?
    那麼地球等巖石行星的巖石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了解地球地球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巖石類行星,而水星是最小的巖石行星,水星的質量只有地球質量的5.6%。不過,隨便一顆類木行星都要比地球大上許多。天王星是質量最小的類木行星,但其質量仍然是地球質量的14.5倍。而木星的質量就很誇張,是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
  • 巖石的三大類型介紹:沉積巖、火成巖、變質巖
    巖石有三大類型,沉積巖、火成巖、變質巖。具體類型和它們的形成過程的具體總結,全都在這裡!不懂得同學看這裡,懂得同學複習一下!  沉積巖是在地球表面及其以下深度有限的地方形成的地質體,它是在常溫常壓下由風化作用、生物作用和部分火山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質,經過一系列作用(搬運、沉積和成巖作用等)而形成的巖石。在陸地約四分之三的表面是沉積巖,它佔地殼總重量的8%。
  • 體現地球歷史的產物,巖石的奧秘
    巖石是一種很普遍的存在,不論生活在什麼地方,都經常可以看到這些東西,平時我們對於巖石感覺都是司空見慣的,然而巖石也是有年齡巖石,是古代地球歷史的記錄者,是活化石,是研究地球起源演化以及人類的起源演化過程,對於我們人類了解自身,了解生活,甚至是了解地球都很有幫助。
  • 高中地理中考試中常見的巖石種類
    ,按其成因,可將巖石分為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三大類,不同種類的巖石相互轉化,構成了巖石圈的物質循環。    三大類巖石的種類、組合以及相互轉化在高考地理中是既是難點,也是重點,下面小編帶你了解一下在高中地理的平時考試中最常見的一些巖石。       巖漿巖,顧名思義就是由巖漿冷凝而形成的巖石,巖漿一般是在上地幔的軟流層產生的高溫熾熱、粘稠、含有揮發分的矽酸鹽熔融體。
  • 11月21日,一顆直徑620的巖石將掠過地球,不會撞上
    美國宇航局的小行星追蹤器發現,一顆比世界上一些最具標誌性的摩天大樓還高的小行星將於明早早些時候掠過地球。這顆巨大的小行星被困在軌道上,距離地球只有一個「天文單位」的幾分之一。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估計,這塊巖石正以大約每小時28619公裡的速度衝向我們的星球,以這種極快的速度,這顆小行星預計將在午夜(11月21日)後不久逼近地球。更可怕的是,NASA的軌道掃描顯示,這顆小行星比世界上一些最高的摩天大樓還要大。這顆小行星被官方命名為2006SF6,這塊太空巖石直徑在918英尺到2034英尺(280米到620米)之間。
  • 地球上到底是水多還是巖石多?算出的答案出乎意料
    大家都知道,如果我們從距離咱們地球,特別遠的太空,俯視著我們生存的,這顆蔚藍色的星球,無論是站在哪個角度,我們都可以會發現,地球上的海洋面積,是要遠遠的大過陸地的。這還是沒有計算,陸地上一些江河湖泊的大致面積所佔的比例,如果要再統計上這些,地球上的水域面積就更大了。然而,如果我們將地球上,這麼多的水與地球的土石方量,做一個對比的話,哪一個更多呢?這麼多的水,似乎應該是水更多啊?
  • 一塊37米寬的巖石將掠過地球,時速4萬公裡,不會撞上
    數十億年前,地球由小行星和彗星碰撞形成,太陽系內部的大多數巖石行星亦是如此,那麼這就造成了數億顆小行星和彗星散落在我們的星系中,而地球則被數萬顆小行星包圍,引力的稍微變化就會造成它們飛向地球。美國宇航局近日發現,一顆時速近4.3萬公裡的小行星將在數小時內掠過地球。
  • 2015造價員《土建工程》:巖石成因類型及其特徵
    造價員考試《土建工程》:巖石成因類型及其特徵地球固體的表層是由巖石組成的硬殼—地殼,組成地殼的巖石按成因可分為巖漿巖(火成巖)、沉積巖(水成巖)和變質巖三大類。它們在地殼中的分布並不均勻。
  • (第五集)星友們:多看看這些地球上隨處可見的巖石太像隕石了
    很值得看看這些巖石,就是地球上隨處可見的石頭,它是固態礦物或礦物的混合物。多看看這些野外常見的巖石圖片及說明,希望對隕石愛好者們有一定的幫助。鋰礦礦石 Lithium ore :礦石礦物鋰輝石為淺紫色板狀晶體,玻璃光澤 。脈石礦物有石 英和葉鈉長石,葉鈉長石呈淺藍色的片狀晶體。
  • 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稱地幔巖石證明地球之水「天生自帶」
    地球表面超過2/3被水覆蓋,但這些水最初是從哪來的還是個謎。美國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研究人員13日在《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分析了來自加拿大巴芬島的巖石數據,發現地表水從一開始就是地球的一部分。    該校天體化學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天體生物研究所博士後利迪雅·霍利斯帶領的研究團隊利用先進的離子微探測儀集中研究了巴芬島巖石裡所含玻璃內的微小泡泡,發現其中含有微量的水,這些水的氫氘比與其他地方的水很不一樣。
  • (第六集)星友們:多看看這些地球上隨處可見的巖石太像隕石了
    很值得看看這些巖石,就是地球上隨處可見的石頭,它是固態礦物或礦物的混合物。多看看這些野外常見的巖石圖片及說明,希望對隕石愛好者們有一定的幫助。海底錳礦石結核 :黑褐色,球形,表面呈瘤狀構造,主要成分為水錳礦。產於水 深5364米的深海,通常分布於深海沉積物--黏土和軟泥中。是由錳礦 質圍繞碎屑質點,呈同心層殼生長而成。
  • 為什麼巖石也有年齡? 怎樣判斷巖石的年齡?
    為什麼巖石也有年齡? 怎樣判斷巖石的年齡?時間:2016-12-15 11:53   來源:新華網科普頻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巖石也有年齡? 怎樣判斷巖石的年齡? 年齡指生物或事物所誕生以來的時間。
  • "巖石的循環"展項亮相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
    ,而火山灰則被風帶向水岸方向……「巖石的循環」展項 葛文靚 攝  1月8日,「巖石的循環」展項正式亮相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但由於地球的物質和能量系統在不斷地運動,地質作用始終在不斷地進行,已經形成的各類巖石,隨著環境的變化、地質作用類型和方式的改變,就會轉變為其他類型的巖石。因此,三大類巖石是不斷轉化、循環往復的。「巖石的循環」展項 葛文靚 攝  「巖石的循環」展項分為實體模型、異形投影、觸控螢幕電腦一體機三大部分。
  • 一顆直徑390米的巖石迅速接近地球,NASA:鎖定3月27日
    最近這段時間,不知道是太陽的引力發生了變化,還是木星和地球的引力發生了改變,小行星一個接一個地飛向地球,繼NASA發布4月底將有一顆直徑4100米的太空巖石飛向地球後,美國宇航局近日發現,一顆直徑達1280英尺(390米)、被稱為「潛在危險」的小行星正以52900英裡(85130公裡)的時速朝我們飛來,那麼它會離我們多近呢?
  • 世界最大的整體巖石:澳大利亞艾爾斯巖石,底部周長約10千米
    巖石是自然界很普通的組成,我們地球表面就是由巖石來組成的,我們把地球軟流層以上的覆蓋地球表面的部分稱為巖石圈,其厚度大約為100千米左右。根據巖石的不同形成原因,我們可以把巖石分為由巖漿冷卻凝結而形成的巖漿巖;由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等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沉積巖;由各類巖石經過高溫高壓等變質作用而形成的變質巖三大類。
  • NASA宣布:一顆直徑210米的巖石將進入地球軌道
    懂得地球形成歷史的小夥伴都知道,46億年前地球形成於小行星的碰撞之中,經過數十億年的發展,才有了如今穩定的運行環境,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發生於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不會再次發生。一般來說,阿波羅小行星是近地天體,它們的軸線比地球的要大,因此會在軌道上與地球的軌道交叉。據估計,這顆小行星長在90米到210米之間,是12月份經過地球的最大的小行星之一。
  • 首次攜帶小行星巖石返回地球,NASA高度評價!
    今年9月底,隼鳥2號搭載的小行星著陸器成功從龍宮地下採集巖石樣本並返回隼鳥二號,系全球首次,就連航天技術第一的美國也從未實現。令人激動的是,隼鳥二號即將踏上回歸地球的旅程… 經過為期一年多的探索,隼鳥2號已經於11月13日正式開啟返回地球的旅程計劃。11月18日,隼鳥2號為了擺脫小行星的引力束縛,利用其推進器將自身推離龍宮。研究人員表示,隼鳥2號返回地球的時間會大大縮短,因為此時龍宮與地球的相對距離達到最小。
  • 地球上的河流,為什麼都不走直線,而總是走彎路
    河流從陸地最高處,流向大海的旅程中,要走好長一段距離,在這些旅程中,地表結構複雜多變,有些地方是平地,有些地方是高山,有些地方是鬆軟的土層,有些地方是堅硬的巖石,各種各樣的地質類型都有,河流在經過這些地方的時候,當然是選擇比較容易通過的地方來走。
  • 自然資源部:砂土、巖石、礫質、泥質統一這樣劃分!
    近日,自然資源部重磅印發《地表基質分類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方案將地表基質劃分為巖石、礫質、土質、泥質4類不同類型以及14個不同的二級類型。方案參考地質學、地理學、土壤學、農學和生態學等國際、國內現行的分類標準,結合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工作實際,研究提出地表基質分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