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縫幹涉實驗真的無法解釋嗎

2020-12-15 弦中子

光的雙縫幹涉實驗是證明光具有波動性有力證據,後來人們又用電子,質子等粒子進行實驗,得到了同樣的結果,證明波粒二象性對所有物質具有普適性,然而其背後的原因一直是個謎,特別是當我們對其進行觀測時,幹涉條紋卻神秘消失了。光子似乎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我們今天一起來分析一下,看能否找到其背後的原因。

我們先弄清楚一個問題:真空到底空不空?

在上一貼中,我們已經用量子旋進理論推導出宇宙是四維空間:在我們三維空間裡包含了無數個量子世界,既在我們周圍存在無數的隱形物質(暗物質),由於它們的半徑小於最小黑洞半徑3.2718×10^-35米(普朗克質量的史瓦西半徑),所以我們無法用電磁波探測到。

科學家發現真空中存在量子漲落,真空中會不定時地出現能量,這一點也證明了真空不空。

現在我們知道真空不空,我們浸泡在暗物質形成的海洋裡,不同的是,暗物質海洋並不是靜止的,根據量子旋進理論這些暗物質以光速向著所有方向在運動。

如果我們把暗物質形成的海洋叫宇宙場,當我們把雙縫板放在這個場中,在板的兩端就已經形成了幹涉場,此時雙縫中不管是通過光子還是電子、質子都會在暗能量場中形成幹涉條紋。

由於宇宙場是暗物質形成的海洋,我們不能直接探測到宇宙場的存在,我們以為那裡什麼都沒有,所以我們以為是光子和光子產生了幹涉,甚至是一個光子自己和自己產生了幹涉。

暗物質是否就是之前麥可遜-莫雷尋找的以太?明顯不是,以太被設定為絕對靜止,而暗物質只是相對星系靜止。它如同每個原子外圍的能量場一樣包裹著星系。

暗物質海洋明顯也不是那個「拔一個蘿蔔多一個坑」迪拉克海。

當我們不去幹擾(測量)它的時候,雙縫兩端是規則的幹涉場,能看到雙縫實驗幹涉條紋,當我們想知道光是從哪條縫通過而測量它的時候,幹涉場被破壞,這就好比你在兩個相互幹涉的電磁場中放入第三個帶電體,導致幹涉場消失。

為何不同波長的光子產生不同寬度的光涉條紋呢?

想像一下:當你開著車在一個顛簸的路面上行駛的時候,路上布滿了坑坑窪窪的小槽,你的車子就會產生顛簸,而顛簸的幅決定於你輪子的大小,車的速度和質量。

對雙縫實驗中的光子、電子和質子而言,顛簸的幅度則與它的波長,頻率、能量有關。

當雙縫的寬度剛好等于波長時幹涉最明顯,這就好比路面坑的直徑剛好等於車輪的直徑,車子與路面產生共振。如果車輪直徑遠大於坑的直徑,車子就直接跨過去了。

單縫衍射原理一樣,就不做解釋了,大家還有別的問題可以提出來一起探討。

根據量子旋進理論,物質速度越快半徑越小,當其半徑小於普朗克質量的史瓦西半徑後我們無法用電磁波探測到,但速度改變它們的質量不變,詳情參考本科的量子旋進理論和上一貼:關於暗物質和暗能量猜想。

相關焦點

  • 雙縫幹涉實驗背後的幽靈,看量子力學如何解釋雙縫幹涉悖論
    可是大家有沒有仔細想過,有沒有可能我們通過一個實驗就能同時測出光的波動性和粒子性。人類是天才的,這個震驚物理世界的實驗就這樣誕生了,人們稱之為雙縫幹涉悖論。雙縫幹涉實驗結束了光粒子說的tong'zhi雙縫幹涉實驗是這樣的,有一塊板,板上面開兩個距離適中的小縫,小縫後面有一個光發射器,縫的另一面是一堵牆,實驗環境黑暗。
  • 張祥前對光的雙縫幹涉實驗的解釋
    光的著名實驗是光的雙縫實驗。光的雙縫實驗就是在一塊隔板上開兩條縫,讓光從一側穿過,觀察另一側的光斑,你會發現光會像水波紋一樣形成一道斑馬線,這個原因是光從兩條縫穿過之後,像水波一樣互相干涉影響。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光具有波動性。
  • 「雙縫幹涉實驗」到底發現了什麼?真的讓科學家感到恐怖嗎?
    實際上,量子力學是人類了解宇宙底層邏輯的敲門磚,而雙縫幹涉實驗則是量子力學核心的顯現,下面聊聊雙縫幹涉實驗到底多「詭異」,揭示了宇宙哪些核心?。薛丁格的貓、上帝擲骰子、平行宇宙哪來的?由於量子太過抽象,因此我們把量子現象過渡薛丁格的貓,再回到雙縫幹涉實驗就容易理解了。這是薛丁格給我們理解量子力學的好例子。
  • 雙縫幹涉實驗的另類解釋,科學的拓展
    雙縫幹涉實驗以其奇特性而吸引了眾多的物理學愛好者,這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物理實驗,它能揭開物質與反物質之間的奧秘,能使現代科學得到拓展。雙縫幹涉實驗證實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這其中要加入觀察者的因素,涉及物質與反物質範疇。
  • 雙縫幹涉延遲實驗可靠嗎?
    量子延遲實驗提出來的時候只是一個思想實驗,並沒有經過實際驗證。但是隨後卻有部分科學家嘗試著進行實際的實驗,做出的結果也和理論預言一致。雙縫幹涉實驗量子延遲實驗是雙縫幹涉實驗的升級版,實驗的核心思想就是在確信光子已經通過幹涉狹縫的時候,再選擇如何觀測光子。
  • 他山之石:雙縫幹涉實驗恐怖嗎?恐怖在哪?
    文末有全套高清版資料下載連結,敬請下載學習)開門見山的說,雙縫幹涉實驗不恐怖,但是難以理解。即使對於物理專業的學生來說,一開始接觸到量子力學的雙縫幹涉實驗時,也會嗅到有一絲玄學的味道。開門見山的說,雙縫幹涉實驗不恐怖,但是難以理解。
  • 物理學家的夢魘:雙縫幹涉實驗,為何該實驗讓科學家感到恐怖?
    著名的物理學家費曼曾經在他的著作《費曼物理學講義》中這麼評價雙縫幹涉實驗: 雙縫幹涉實驗展出的量子現象絕對不可能以任何經典物理學的方式來進行解釋,它包含了量子力學的核心思想和量子力學唯一的奧秘。
  • 物理學家的夢魘:雙縫幹涉實驗,為什麼該實驗讓科學家感到恐怖?
    著名的物理學家費曼曾經在他的著作《費曼物理學講義》中這麼評價雙縫幹涉實驗: 雙縫幹涉實驗展出的量子現象絕對不可能以任何經典物理學的方式來進行解釋,它包含了量子力學的核心思想和量子力學唯一的奧秘。
  • 上帝擲骰子嗎?什麼是雙縫幹涉實驗?薛丁格的貓真的存在嗎?
    很多著名科學家(牛頓、愛因斯坦、普朗克)做了很多權威的實驗,確鑿無疑地證明了光是一種粒子。所謂波,就像往河裡扔塊石頭,產生的水波紋一樣。如果把光看作是一種波,可以完美解釋幹涉、衍射、偏振等經典光學現象。很多著名科學家(惠更斯、楊、麥克斯韋、赫茲)做了很多權威的實驗,確鑿無疑地證明了光是一種波,電磁波。可問題是,波和粒子畢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東西!
  • 顛覆三觀的雙縫幹涉實驗,最靈異的科學實驗
    你認為看到的世界是完全真實的嗎?從20世紀講起,當時物理學家們開始糾結一個問題,光到底是波還是粒子?一部分人認為光是跟水波紋一樣的波?另一部分人認為光是粒子,由一粒粒光滑的小球組成。為了找到真相大家決定做一個實驗,這個實驗就是轟動一時的雙縫幹涉實驗。
  • 單原子的雙縫幹涉實驗
    Physics World,2020,(2): 31)著名的楊氏雙縫實驗演示了光的幹涉原理。現在,利用雷射激發單個銣原子,可以做一種等效的單原子的雙縫幹涉實驗。在過去的20年裡,我面試過400多名想來曼徹斯特大學學習物理的學生。楊氏雙縫實驗是經常出現的題目,顯然讓學生們感興趣。
  • 宇宙真實存在嗎?——從雙縫幹涉實驗說起
    事實上,這早已被物理學家們通過實驗證明。我們就先從顛覆人類傳統認知的雙縫幹涉實驗談起。現在大家都聽說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而在19世紀,光到底是波還是粒子,這一直是物理學界熱議的問題。儘管很多實驗證明光具有粒子性,但光的幹涉效應又是其波動說的有力證據。
  • 令人困惑的「雙縫幹涉實驗」,到底是什麼情況?
    很多人聽過雙縫幹涉實驗後會認為「玄之又玄」,於是有了「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實際上,量子力學是人類了解宇宙底層邏輯的敲門磚,而雙縫幹涉實驗則是量子力學核心的顯現。薛丁格的貓、上帝擲骰子、平行宇宙哪來的?這就是雙縫幹涉實驗,但是詭異的事情是量子力學的雙縫幹涉實驗。好景不長,隨著黑體輻射實驗,普朗克發現光能量是一份一份不連續的,愛因斯坦發現光電效應,即光與原子作用時是以粒子的形式交換能量的。於是大家重新審視雙縫實驗,對它進行升級。
  • 不可思議的雙縫幹涉實驗——未來可以改變過去
    兩大學科中的相對論中的很多預言或者理論逐漸的得到證明和證實了,但是量子力學的很多想像依然在用著我們普通人甚至是高端科學家如愛因斯坦、薛丁格等都不能理解理論在解釋著。接下來我將會用量子力學中最不可思議的一個實驗去展示量子力學的神秘之處和科學家無可奈何的解釋(或許這個不可思議的解釋就是正解),正因為不可思議所以大家不喜勿噴,理性探討。
  • 為什麼說「雙縫幹涉實驗」可怕,它到底蘊含著怎樣的秘密?
    在經典科學的認識論與方法論中,人們再一次強調認識活動中主體與客體的分離關係,並指出客體獨立於主體,主體的認識活動甚至無法對客體產生任何影響,千百年以來,這些原則也成為了人類的認識活動的基本原則,後來,還在牛頓等人的推動下不斷「大放異彩」,甚至無法撼動,隨著人類對世界基本認識的不斷深入、不斷擴展,當人們成功的打開了亞原子的大門時,也將一個驚人的秘密揭示,也就是極具裡程碑意義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
  • 「可怕的」雙縫幹涉實驗:世界還是你看到的那樣嗎?
    什麼是雙縫幹涉實驗?在量子力學裡,雙縫實驗(double-slit experiment)是一種演示光子或電子等等微觀物體的波動性與粒子性的實驗。雙縫實驗是一種「雙路徑實驗」。「可怕的」雙縫幹涉實驗及其延伸雙縫幹涉實驗假若光束是由經典粒子組成,將光束照射於兩條相互平行的狹縫,則在探射屏應該會觀察到兩個單縫圖樣的總和。但實際並不是這樣,如下圖所示,在探射屏顯示出一系列明亮條紋與暗淡條紋相間的圖樣。
  • 是否觀察實驗過程,竟會影響到實驗結果,有趣的雙縫幹涉實驗
    而後,一個著名的物理學實驗出現了,那就是雙縫幹涉實驗。在雙縫幹涉實驗中,首先讓光穿過一條狹窄的細縫,然後再穿過兩條平行的縫隙,而後就會在後面的背板上呈現出幹涉條紋。是的,後面的背板上出現的並不是兩條光紋,而是一組光文,這組光紋就是幹涉條紋,幹涉是波的特性,於是人們認識到光不是粒子,而是波。
  • 最神奇的物理實驗——電子雙縫幹涉實驗
    學過高中物理的人,應該都知道雙縫幹涉實驗,這個實驗完美的揭示了波與粒子的統一性。
  • 「科學怪談」匪夷所思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
    也被一些學者認為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科學實驗之一」。這就是「電子雙縫幹涉實驗」。想要完全解釋這個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其實很燒腦,為了方便大家理解,筆者就用最簡潔的語言來為大家詳細解讀這個實驗。隨著量子物理的誕生,粒子世界被知曉,物理學家們突發奇想,把光的雙縫幹涉實驗由光粒子變成了電子,重複這這個實驗。物理學家使用電子發射源發射電子束從前木板的雙縫小孔中射入,讓電子概率性的穿過孔後的雙縫板,最後落入到後面的屏幕上,屏幕上有可以顯示電子最終位置的探測器,實驗方式其實和光的雙縫幹涉實驗差不多。
  • 雙縫幹涉實驗為什麼挑戰了因果律了?
    那麼玻爾或者其它人,具體是怎麼證明不是他們的觀測手段影響了粒子之間的相互幹涉呢?光的雙縫幹涉實驗。這個實驗的設置很簡單,一個點光源所發出的光在通過兩條狹縫後,被投射在 一個背景板上。當通過狹縫的光到達背景板上時,所投射出的並不是兩條光帶,而是 許多明暗相間的條紋。出現這種明暗條紋的的原因是因為光是一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