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溪站是潮汕鐵路十個火車站中唯一保留下來的火車站。
1910年潮汕鐵路汕頭車站內的情形。(翻拍)
意溪站原來的火車加水池,如今已成菜地。
百年老站遷徙印記⑥
一提起汕頭火車站,大多數汕頭本地人會想到位於泰山南路的火車站;其實,汕頭最早的火車站坐落在距此10公裡外的火車路。作為中國首條由華僑出資興辦的鐵路——潮汕鐵路的起點站,汕頭老火車站早在110年前便已登上歷史舞臺。
如今,建於1906年的潮汕鐵路早已不復存在,汕頭老火車站同樣未能逃脫「退役」的命運,幸運的是,潮汕鐵路的終點站潮州意溪站卻仍屹立不倒。儘管它已變身民居,但仍是潮汕鐵路沿線10個火車站中僅存的碩果。
下個月25日,潮汕鐵路將迎來通車110周年紀念。年底,位於泰山南路的汕頭火車站將進行改造,有望在明年升級為高鐵站。而近110歲「高齡」的意溪火車站,如今卻已是一棟逢雨必漏的老屋,它又將面臨怎樣的命運呢?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陳家源
老火車站·獨白
憶往昔
首條「僑資」鐵路 詹天佑曾實地勘測
我的名字叫意溪火車站,出生於1907年的潮州,今年已是109歲「高齡」了。翻開我家的「家譜」,你會看到汕頭站、庵埠站、彩塘站、潮安站等名字,他們都是我的同胞,我們共有「十兄弟」。
你問我們家族的由來?那要從1903年說起。那一年,南洋僑商張煜南呈請修建汕頭鐵路,獲朝廷批准後正式籌備此路。同年12月,潮汕鐵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那便是我們最初的家。
家族成立後的頭等大事,便是修建潮汕鐵路。1905年,潮汕鐵路開建,潮汕鐵路南起汕頭,北迄潮安,全長39公裡,沿途在庵埠、華美、彩塘、散巢、浮洋、楓溪等地,設九個站,總投資達300萬元,於1906年正式營業。後來又加築了意溪支線,設意溪站,鐵路全長達42公裡。所以說,別看我年紀大,但我是我們「十兄弟」中最小的一個。
我們的家族來頭不小。這條潮汕鐵路,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條由華僑投資興建的純商辦鐵路,而且當時為了修建這條鐵路,政府在確定路線後還立即派調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前來實地勘測,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條潮汕鐵路,潮汕地區才正式踏入火車時代。
在我們「十兄弟」的保駕護航下,潮汕鐵路自開通後運轉順利,它對韓江中上遊和閩贛邊區的華僑、僑眷進出汕頭,當地的客貨運輸和城鄉經濟的繁榮,都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直到1939年,潮汕鐵路被日本侵略軍破壞、拆毀,結束了33年的短暫生命。其他幾個火車站則或被炮彈炸毀夷為平地,或被推倒重建另作他用,「幾兄弟」相繼退出歷史舞臺,只有我還僥倖存活,得以保留。
嘆今朝
意溪站成僅存碩果 變身破舊民宅
雖得以保留,但我作為「火車站」的功能已不復存在。如今,我成了一處長滿青苔的破舊民居,那些老舊的鐵軌,緩緩的列車,響亮的汽笛,都隨歲月漸行漸遠,蜷縮在不經意的回憶裡。
我坐落在潮州北郊的竹竿山腳,從潮州市區沿西榮路一路向北,臨近韓江便可見一民國時期騎樓式雙層建築,那便是我。「外貌」仍保留騎樓風格,但內在格局卻已被大幅改動。牆上隱約可見的「意溪站」三個字因長年累月的日曬雨淋,已難以清晰辨認。
我的「主人」張阿姨於1985年便從揭陽來此居住,一住便是31年,當時還是一家五口,如今已是子孫滿堂。「下雨時屋頂會滲水,雖然老了點,但屋子還是很穩固。」張阿姨後來才知道,她住的房子以前曾是一座火車站,她希望政府部門能加以重視,將這裡保護起來。
雖然我已成為民居,但已算幸運的了。因為潮汕鐵路當初的10個火車站,我是僅存的碩果。直到1995年廣梅汕鐵路開通時,汕頭新火車站在泰山路落成,也正是從那時起,消失了近60年的火車汽笛聲才再次在潮汕大地響起。
老火車站·記憶
街坊
凌晨3時在汕頭車站門口賣豆漿
在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內,陳列著一塊「潮汕鐵路」石碑的複製品,而它的「真身」則藏身於潮州庵埠鎮革命烈士紀念碑公園的石碑廊裡。據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館長張如強介紹,此石碑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潮汕公路路面拓寬,拆除原潮汕鐵路庵埠車站月臺時,在月臺旁邊被發現的。這也是潮汕鐵路留下的為數不多的實物史料。
儘管實物史料不多,但與潮汕鐵路和汕頭老火車站相關的地名卻沿用至今。在汕頭老火車站原址附近,仍保留有「火車路」、「火車橋」等路橋名。記者在火車路走訪時看到,如今該路段車輛行人絡繹不絕,火車橋上更是車水馬龍。很難想像,幾十年前這裡卻行人稀少。「這裡除了上下班會有自行車經過外,平時我們都在馬路上打羽毛球」,今年65歲的郭伯告訴記者,以前的火車橋兩側的人行道還是木板橋。
火車橋的西側則可見一棟高層建築,這是汕頭市金平區消防大隊二中隊所在地。據年過八旬的馬伯介紹,這裡便是原潮汕鐵路汕頭火車站的售票處,當時旅客在此處購票,經過火車橋,來到設在今潮汕路的站臺上車。
「當時我只有幾歲,每天凌晨三四時就幫鄰居在車站門口賣豆漿。」馬伯回憶。
鐵三代
原火車加水池現已成「菜地」
「80後」的潮州人許立耿是一名「鐵三代」,他的爺爺是潮汕鐵路公司的員工,曾在沿線多個火車站輪過崗。許立耿從小耳濡目染,經常聽父親講起爺爺與潮汕鐵路的故事。上大學時一次偶然的機會,許立耿在網上瀏覽到關於潮汕鐵路的老照片,他對此頗感興趣,從此開始了對潮汕鐵路公司的資料搜集工作。
一次偶然的機會,許立耿發現了潮汕鐵路意溪站。據他回憶,他當時在北關竹竿山山腳下尋訪,找到一位一直住在這裡的阿姨,阿姨告訴他,有一次在騎樓牆體被雨淋至微溼的情況下,她無意間看到騎樓門上外牆隱約出現「意溪站」三個字。「加上整座建築採用的是上世紀20、30年代風格的騎樓式設計,故可斷定該建築為當時潮汕鐵路支線意溪車站。」許立耿說。
而在意溪站往南約200米處,有一處長約10米、寬約3米、高約3米的水池狀殘基,上方種有蔬菜。許立耿經多方求證,確認該殘基便是意溪站為火車供水的水池殘基。
在搜集潮汕鐵路相關資料的過程中,許立耿還了解到不少珍貴的史料。如初時潮汕鐵路上的火車每日往返3次,對開後6次。最開始各列車的座位男女不同席,男子專用頭等,女子專用二等,後來風氣漸漸開放,界限放開始不復分。而根據1921年前後潮汕鐵路價目表顯示,汕頭到潮州車票僅6毛錢……
老火車站·跨越
高鐵明年開進汕頭
如今的汕頭火車站,建成於1995年。據汕頭火車站黨委書記王壯偉介紹,作為廣梅汕鐵路全線最大的終端客運站,汕頭火車站將於今年年底進行升級改造,其中首期工程,即站前廣場換乘中心項目工程改造將於年底啟動建設,爭取在明年年底建成通車;站房改造工程則計劃春運後開工,有望在2017年年底與廈深鐵路汕頭聯絡線同步建成投入使用。屆時,高鐵將開進汕頭市區,汕頭火車站將成為高鐵始發終到站。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