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女子育兒原創,當好媽,帶好娃,娃娃愛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寶寶到了青春期「越管越反」,寶媽頭疼不已,可能是是方法沒用對
家裡有了寶寶後,小時候寶寶調皮一下,感覺非常可愛,討人喜歡,但是隨著寶寶的逐漸長大,有些孩子可能會愈發叛逆,父母可能就會忍不住要「收拾」下孩子,父母不斷是來軟的,或者是來硬的,都能夠達到讓孩子消停一下的目的。
但是當孩子們進入了青春期,一些父母可能會發現讓人絕望的事情,那就是孩子變得愈發叛逆,以前軟硬兼施的手段,可能統統都不管用了,孩子與父母對抗的時候,越來越多,這讓父母頭疼不已。這是為什麼呢?
青春期的孩子不好管束,這是公認的,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這樣的,可能是父母的方法沒有用對,要知道,也有一些孩子到了青春期,依舊很懂事聽話,並且父母也能夠與孩子打成一片。
孩子青春期的特點
要想更好地管束孩子,那麼我們就需要首先了解下,孩子們青春期的特點,從而有針對性地引導和教育孩子,才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孩子們到了青春期,不論是身體,還是心理上 ,都會出現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心理上的變化更為巨大。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起伏較大,有時候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並且情緒猶如「陰晴不定」、「狂風驟雨」般讓人難以捉摸。
但孩子處於這樣的狀態,有時候可能是不自覺的,孩子們無法很好地控制,有時候孩子們和父母對抗和鬧情緒後,也會出現後悔的情緒,但是如果父母卻因為孩子叛逆亂發脾氣,以暴制暴的話,那麼孩子就更難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而任由自身情緒的發展,而不去加以控制,剛剛纏身過得一點後悔情緒,也會隨之煙消雲散,反而產生更多的負面情緒。
孩子處於青春期,我們需要的不是與孩子直接對抗,而是積極正確地引導孩子的不良情緒。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呢?
給孩子一定的表達自我的權利
對於一些父母來說,可能都會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喜歡對孩子直接管束,讓孩子聽話,就會認為是好孩子,但是這樣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直接管束孩子,經常以命令式的方法管教孩子,這樣反而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的。其實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孩子懂的事情,越來越多,孩子就會有越來越強烈的表達自我的欲望,孩子也是需要一定權利的。
孩子需要表達自我,我們也需要學會聆聽,尊重孩子,給予孩子表達意見的權利。不論孩子身上出現了什麼問題,我們都不能直接責備和打罵了,而是需要心平氣和和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
因為如今的孩子已經長大了,並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小屁孩了,父母也不能總是自以為是,總是認為自己走過的路,比孩子吃過的鹽都多,認為自己都是對的,都是為了孩子好,孩子就應該都聽自己的。這樣的做法,可能適得其反,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不好管素。
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尊重孩子的隱私
父母都是疼愛孩子的,因此,一些父母對於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是非常關心,總是想著了解和知道孩子的一切,甚至有父母會偷看孩子的日記,翻找孩子的抽屜和書包,從而了解孩子是否有一些不良行為。
父母這樣做,雖然都是抱著為了孩子好的心思,但是這樣的做法,卻是不可取的。因為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孩子需要一定的空間,父母也是需要尊重孩子的隱私,不能隨意翻動孩子的東西,尤其是不能偷看孩子的筆記。
首先父母要學會放手,學會相信孩子,並且幹涉孩子的一切,孩子隨著不斷的成長,就會愈加獨立,成為獨立的個體,他們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有著自己的想法和秘密,是不希望被別人知道的,父母隨意偷看的做法,會愈加引起孩子的反感,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不好管素。
想要更好地了解孩子,我們需要更多的是,經常與孩子交流溝通,與孩子成為朋友,給孩子發言的權利,讓孩子敞開心扉,這樣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才會越來越好,孩子也才會更加地聽父母的話,父母也才能夠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隨著孩子的長大,孩子慢慢地變得獨立,有了自主選擇的能力,也希望能夠自己做主一些事情,這個時候,我們就不要再和往常一樣,什麼事情都替孩子決定,為孩子設計好一切,當孩子當做提線木偶,跟著走就行,美其名曰,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
這樣的做法,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會適得其反。父母要求越多,可能孩子會越叛逆,有意跟父母對著幹。
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我們要學會放手,給孩子一定自主選擇的權利。我們可以從一些小事著手,我們明知道孩子的選擇是錯誤的,但是我們不能直接否定,而是可以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體驗和承受這樣選擇的後果,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即使在這過程中會受到一些傷害和損失,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也是需要這樣的挫折教育的,只有經歷過,才會記憶深刻,不是麼?
家長的愛不能太過無私,而是需要學會索取愛
我們都知道,父母的愛,往往都是無私的,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但是這樣的做法,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並不一定都是好處,可能會讓這份愛,變成溺愛的,從而讓孩子覺得,父母的愛,都是理所應當的。當那一天,父母無法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反而會不理解,變得叛逆,不聽話的。
在日常生活中,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對孩子的愛,不能太過無私,也需要「自私一點」,學會向孩子索取一些愛,讓孩子自己,父母愛孩子的時候,也是需要孩子愛父母的,讓孩子知道,愛是相互的,責任也是相互的,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愛,也是來之不易的。
說句心裡話
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父母要明白,為了孩子好,並不是要讓孩子聽話就好,也不要總是認為自己所做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就會決定和要求孩子的一切。而是需要尊重孩子,給予孩子一定空間和自由。更多地發現孩子的優點,教育孩子的時候溝通與交流,總要比命令和責備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只要孩子的想法合理,父母就應該多給予一些支持和鼓勵。
總之,要想孩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就需要放下自己以為的「對」,給予孩子更多獨立自主選擇和決定的機會,你說呢?
父母想要孩子更懂事聽話,那麼首先就需要從小讀懂孩子的心,更深入地了解孩子,與孩子成為朋友,這樣父母的話,才能夠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因此,我給大家推薦樊登的《讀懂孩子的心》,該書幾乎涵蓋了教育孩子所需要用到的關鍵知識,書中的案例和理念都是貼近生活的,相信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曾遇到過,對於教育和引導孩子有著極大幫助。
還有李玫瑾教授的《幽默的人性》,該書揭秘了犯罪人心理成因,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懂得青少年心理,更好地解決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問題,以便積極引導孩子,避免孩子誤入歧途,給孩子創造,更加健康的生長環境,從而更好地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相信有了這兩本書,家長們一定能夠更好地應對青春期的孩子,更好地幫助孩子度過青春期。現在購買這兩本書,還有諸多優惠,希望大家不要錯過了。
(所有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 作者簡介:張女子育兒,從事育兒工作10餘年,家裡有2個調皮鬼。多平臺帳號同名,優質育兒領域原創作者,專注分享科學育兒知識,與寶寶一起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在育兒路上有什麼困惑,可以關注我。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留言、轉發、評論哦。你對我的一次微小鼓勵都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就請長按「點讚按鈕」,就可以一鍵實現點讚、關注、評論哦。你的「一鍵三連」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