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攝取過多碳水會胖?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讓人發胖的並不是脂肪,而是碳水化合物。因為人的身體在消耗熱量來源時會先代謝碳水,然後才是蛋白質和脂肪。過量攝取碳水,身體的碳天天都來不及消耗掉,脂肪自然永遠排不上被消滅的行列;另外碳水一多,血液中的葡萄糖就會增加並讓血糖值上升,血糖一高會刺激體內胰島素分泌,胰島素會讓一部分碳儲存在肌肉或肝臟中,多餘的碳轉化成中性脂肪堆積體內、漸漸形成肥胖。所以低碳水的飲食能促進脂肪分解,持續執行就能達到減肥的效果。
減碳飲食到底是減什麼?「碳」跟「糖」哪裡不同?基本觀念一次釐清
「碳」到底是什麼?
碳就是碳水化合物,更精確的算法為: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碳。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兩類: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如:單糖、雙糖、多糖和人不能消化的無效碳水化合物,如:纖維素。
多數人以為澱粉、水果、烘焙糕點才含有,其實絕大多數食物中普遍都含有碳水,它們之間的差別只在含量多寡。
「碳」與「糖」有什麼不同?
糖指的是精緻糖,像是果糖、砂糖、蜂蜜、麥芽糖等,舌頭一嘗立刻感覺到甜的食物,食用後吸收迅速,會直接讓血糖升高。
而碳(水)是所有糖的總稱,幾乎所有的食物中都含有碳水,像是奶類、蔬菜、五穀根莖等都有,吃進這類食物通常不會立刻感受明顯甜度,必須經過唾液(澱粉酶)分解成小分子葡萄糖才會被腸道吸收。
減碳飲食,每天吃多少才算低碳?
每天攝取 50~100g 碳水都是低碳飲食的範圍 ,在這個範圍內均衡飲食除了能幫助減肥也能讓身體更健康但是要達到減肥效果的話,會建議每天攝取的總碳水控制在50~60g之間。
攝取標準:每餐≦ 20g 碳,早午晚三餐總和在 50~60g 碳。
減碳多吃深綠色蔬菜,吃夠蛋白質才會瘦
蔬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有別於一般的精緻糖或澱粉、不被腸道吸收分解,也不會造成血糖的上升。減碳時請多以碳水低的深綠色蔬菜為主,每天至少吃重量達 300~400g 的蔬菜,不僅有益達到一天膳食纖維 25g 的攝取目標,還能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
蛋白質在營養成分的標示是「粗蛋白」,在肉、魚、海鮮和豆類食物中最豐富。身體有足夠的蛋白質才能讓肌肉維持穩定,要知道肌肉本來就會隨著年紀增加、缺乏運動和不當節食而慢慢流失,肌肉一旦不足人就容易肥胖,所以減肥時務必記住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
減碳期間的蛋白質攝取量是依照本身體重去計算,每 1kg 體重每天需攝取 1.2~1.6g 蛋白質,例如一個人體重 60 公斤,他在減碳期間每天應攝取 7296g 的蛋白質。肉、魚、海鮮和豆類這樣的動植物性蛋白質都可拿來做均衡搭配。
一日所需蛋白質簡易計算:
早餐:吃 100g 肉類+ 1 或 2 個雞蛋
午餐:吃 100g 肉類
晚餐:吃 100g 海鮮
減碳小叮嚀:減碳時所有食物都可以吃,但請優先注意食物的含碳量,再看總熱量是否達到自己的基礎代謝率,每天攝取 50~60g 碳並保持營養均衡,這樣既有彈性也更容易執行。
放心吃好油,快速燃燒身體脂肪
過去著重熱量的減肥方式常讓人對油脂懼怕不已,很怕吃肉、炒菜不敢多放油、很多食物都要水煮或是過水去油才放心,斤斤計較卡路裡的結果是不但減肥過程很痛苦又吃得索然無味、動不動就覺得餓,結果瘦不到哪去還很容易復胖、時常便秘。
減碳後這種煩惱終於消失了,可以開心的吃含有油脂的食物也能加少許油烹調。慎選好油(例如,質量佳的冷壓初榨橄欖油、椰子油、芝麻油及亞麻仁油)烹調的食物香氣會更豐富也更好吃。如此一來,腸道獲得滋潤,便秘說掰掰了,還能讓身體很有飽足感。
減碳飲食的油脂攝取會比過去認知的飲食提升一些,佔每天總熱量攝取的 40% 左右。許多食物本身即含有脂肪,額外增加少量油脂(每餐不超過 3 小匙油)烹飪,日常適度攝取,不用吃得太清淡也不過於油膩,這樣用餐時會覺得更舒服、更愉快。
減碳小叮嚀:在搭配一餐的時候需先注意蔬菜和蛋白質分量,計算完他們含有的碳水後,再視不足的部分去補充堅果、奶類、澱粉或水果等食物。讓自己保持飲食均衡,搭配出豐富美味又有飽足感的餐點。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