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和80後因為計劃生育,很多人都是獨生子女,所以今天我們能夠看到很多帶小孩的老人不是爺爺奶奶,而是外公外婆,有些外公外婆甚至把自己的外孫稱為孫子,這樣的行為究竟妥不妥。
外公外婆成帶娃主力軍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老人更喜歡把外孫稱為孫子,是因為今天越來越多的外公外婆成了帶娃主力軍。因為計劃生育的關係,80後和90後這一代人裡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為了避免婆媳矛盾,為了讓自己家的姑娘能夠輕鬆一些,很多外公外婆是又出錢又出力。但是真正把外孫稱為孫子的人其實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
我見過很多幫姑娘帶孩子的老人,樓上樓下的鄰居家,很多老人雖然出錢出力但是依然明確自己的身份,孩子也是稱為外公外婆,同學家的孩子也是自己媽媽幫著照顧,同樣稱為外公外婆,真正把外孫稱為孫子的這部分老人只是佔了很小的比例。
為什麼老人喜歡把外孫稱為孫子
並不是所有老人都會把外孫稱為孫子,之所以有一小部分老人喜歡把外孫稱為孫子,無非是這幾個原因。
默認的上門女婿
身邊有一位朋友,家裡兩個女兒,妹妹出嫁,姐姐留在了自己父母的身邊,當時姐姐結婚是在男方家裡辦的婚禮,雖然沒有說是上門女婿,但是男方一直住在女方家裡,孩子也是女方父母在帶,所以孩子出生後自然和女方姓,父母默認自己的財產也會留給大女兒,所以他們自然年把外孫稱為孫子。
雖然剛開始男方心裡也不願意,但是房子、甚至養孩子的費用,都是女方家的,所以這種關係也算是默認。
覺得自己付出較多順理成章稱為爺爺奶奶
中國的傳統社會,女方嫁人,隨父姓,孩子自然是爺爺奶奶帶,娘家被稱為外戚。但是今天,男女平等,很多家庭帶娃的責任落在了外公外婆的身上,而不是爺爺奶奶的身上,很多外公外婆覺得,自己出錢又出力,孩子還不跟自己性,其實也是為了讓自己的心理平衡,所以把外孫稱為孫子。這裡面一方面是滿足自己心理平衡,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顯示自己和孩子親,就像對待自己的孫子一樣對待外孫。
叫爺爺奶奶只是為了方便
還有一部分老人喜歡把孫子稱為外孫,單純是為了方便。很多地方對於姥姥姥爺的叫法都是不一樣的,尤其是農村,很多方言都不一樣,很多老人來到城裡給女兒帶孩子,年輕人還不讓孩子學方言,為了方便,就會隨口稱為爺爺奶奶。比如鄰居家的孩子,把自己的爺爺奶奶成為「婆和爺」,這是方言,把自己的外公外婆就叫爺爺奶奶。
外婆能不能把外孫稱為孫子
首先,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沒有關係的親疏
很多老人都會特別的在意,覺得爺爺奶奶代表了血緣關係的親,外公外婆代表了學院關係的疏,所以不能讓孩子隨便叫,從遺傳學的角度來看,不管是爺爺奶奶還是外公外婆,對於孩子的親疏程度是一樣的,甚至外公外婆對孩子會更加親,因為從遺傳學的角度來看,外公外婆能確定這就是自己的親外孫,而爺爺奶奶可不一定。
所以不管是爺爺奶奶還是外公外婆只是一種稱呼,沒有親疏的關係。
其次,爺爺奶奶的稱呼是否亂了輩分
把外公外婆稱為爺爺奶奶是否是亂了輩分。因為稱呼是老祖宗留下來的一種傳統。雖然原先這樣稱呼有著很強的男尊女卑的思想,但是今天男女平等,雙方父母對於兒女的付出都是一樣的,甚至很多外公外婆比爺爺奶奶付出的還要多。所以不該用稱呼來區分親疏,如果沒有親疏之分,叫什麼又有區別呢。
很多人覺得血緣的關係是十分奇怪的,即使爺爺奶奶不帶孩子,孩子依然和爺爺奶奶更親。這樣的說法顯然是錯誤的,事實往往是孩子和誰呆的時間多顯然會和誰更親近。樓底下的外公說自己外孫出生都沒有回過爺爺奶奶家,對爺爺奶奶的概念很模糊。
所以說,非要改著叫不合情不合理,反倒不好。
對於有些老人總是喜歡稱外孫為孫子,也不必上綱上線,這是一個稱呼,畢竟老人付出了很多,對於這樣的叫法也就是圖個開心。孩子越來越少,以後這樣的稱呼可能真的會越來越統一、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