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盛這首《就義詩》,可以媲美「留取丹心照汗青」,寫得很感人

2020-12-13 塵世曉書僮

嚴嵩是歷史上一代奸臣,明朝很多的有識之士,對於他的行為,那都是極為痛恨,但是由於他有權有勢,也沒有多少人敢得罪他,這就使得他越發囂張,只要有人反對他,那麼就會遭到報復。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楊繼盛,這也是明朝時期著名的詩人,以及愛國將領,由於當時韃靼入侵,他反對向敵人妥協,彈劾大將軍,還有就是奸相嚴嵩,並且列出了十大罪狀。

楊繼盛的這一行為也是被後人大加讚賞,但是他的下場很悲,公元1553年(嘉靖二十三年),他上書的奏章被壓下,嚴嵩立馬開始反擊,最終被打入死牢,另外還命上偷偷地把他的名字增加到死刑犯中,終被慘遭毒手,年僅40歲,他在臨刑前寫下一首感人的《就義詩》,這首詩也是氣勢磅礴,完全可以媲美宋朝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一詩。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

楊繼盛,字仲芳,號椒山,明朝著名的諫臣,文學家、詩人,公元1516年生於直隸容城,今天的河北省容城縣,他的一生也是極為悲慘,由於反對嚴嵩,最終遭受到了打擊。他的這首詩寫得很感人,有文天祥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氣勢,整首詩每一句都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儘管自己很努力,可是還被人陷害,這也正是嚴嵩的可恨之處。

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有著家國情懷,也有著視死如歸的精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嚴嵩一生作惡多端,當時很多的有識之士都遭遇不幸,有人就不敢出來說話,可是楊繼盛卻是敢於仗義執言,僅僅是這樣的勇氣,便是值得我們學習,而正是這樣的個性,才能夠寫出如此有氣勢的作品。

那麼這首詩也是化用了文天祥詩句的意境,開篇的兩句就氣勢磅礴,表達了出了一種視死如歸的精神,「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自己雖然馬上就要死了,可是我一點也不害怕,浩然正氣回歸太空,我的一片真情,以及真心,那也是日月可鑑,心照耀千古。在這裡正是把文天祥的詩句化用在作品中,從而形成了新的經典,也立馬使得此詩感人肺腑。

「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最後兩句寫得就更具有感染力,同時那種氣勢也更加令人感動;我這一生還沒有來得及報效祖國,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遺憾,死了之後要把忠魂留下,只有這樣才能夠彌補人生的遺憾,所以現在我一點也不害怕,死又有何懼,那只不過是重生。這兩句與前面兩句都氣勢磅礴,把詩人個性,還有他對待人生的態度,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也就使得這首詩顯得很有氣勢,讀來也是令人拍案叫絕。

楊繼盛骨子裡的愛國情懷,還有他對強權的反對,最是令人感動,要知道當時的人是懼怕嚴嵩,可是他不怕,敢出站出來反對,這就是他最了不起的一個地方。明明知道結果可能會很悲慘,但是為了追求真理,實現人生目標,他還是站了出來,並且列出了嚴嵩的罪狀。

我個人是很喜歡這首詩,雖然看似寫得很簡練,有一點像打油詩,可是每一句都很有氣勢,也都表達了出詩人悲天憫人的情懷,還有視死如歸的精神,死沒有什麼可怕,最可怕的是人們不敢站出來,現在他站出來了,這就是他最令人敬畏的地方,明明知道後果,可還是義無反顧。

相關焦點

  • 文天祥最具骨氣的五首詩: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最具骨氣的五首詩: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是個美男型詩人,也是一個視死如歸的偉大民族英雄。這「詩心」+「鐵骨」,造就了文天祥獨特的詩歌風格。他的詩慷慨悲歌,完全是真感情的流露,所以能感動人。他的詩又能通過意象來表達,不直白,蘊含一種悲壯的美。
  • 文天祥一句「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是什麼呢?
    南宋愛國詩人文天祥寫的這首千古名詩《過零丁洋》,可以說是學生時代必背的詩詞之一。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將他對南宋王朝的一片赤誠之心,表達得淋漓盡致,也感動了無數後人。可能有人要說,小時候背這首詩,總會把最後一句讀成「留取汗心照丹青」。「丹青」,我們都知道是繪畫的意思。那麼,詩中的「汗青」究竟指的是什麼呢?其實,造紙術發明以前,古人都是通過在竹簡上刻字來記事。
  • 「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是什麼意思?
    前言:「汗青」這個詞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屢見不鮮,最讓人熟知的是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其中的「汗青」是什麼意思呢,有很多人有著疑問。文天祥是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學家、民族英雄,其著名的詩文《過零丁洋》表明了他的志向,讓人十分感動和敬佩。下面具體來說一說。
  • 【青春語文·熊幸的小確幸之五】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南安軍》、《別雲間》三首詩整合教學課堂實錄
    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南安軍》、《別雲間》三首詩整合教學課堂實錄執教者:熊幸師:我們今天這節課學習《過零丁洋》、《南安軍》、《別雲間》這三首詩,大家說一下為什麼把這三首詩放在一起學?它們有什麼共同特點?生:它們都是愛國詩。師:是的,它們都是愛國詩,表達的都是愛國之情。
  • 表達愛國之情的的5首古詩詞,滿懷赤誠傳千古,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詩詞文化愛好者,記得關注我,一起來欣賞表達愛國之情的的5首古詩詞,滿懷赤誠傳千古,留取丹心照汗青。第1首,《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 丁洋裡嘆零 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留取丹心照汗青--懷念詩人劉章
    留取丹心照汗青--懷念詩人劉章---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會長楚水2月20日,詩人劉章走了信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詩人劉章是河北《詩神》刊授學院的輔導老師,還是中學生的我,慕名寫信給他,他總能夠乃時回信。現在還清楚記得字體很特別,鋼筆字或原子筆,總有一種特殊的味道,像毛筆字卻又不盡然。 1989年北戴河中學生文學夏令營,他是評委,我不清楚我的小詩《基圓》最終獲獎的情況,總之,他投了很有分量的一張贊成票,這讓我至今感激。
  • 十首愛國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一個春天,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髮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這首詩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簡意賅,結構緊湊,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
  •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優爸詩詞《過零丁洋》NO.148
    詩詞音頻及故事為優爸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點擊小喇叭收聽/記得分享給小夥伴哦點這裡成為優爸課堂VIP-大家還喜歡聽這幾首詩詞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文天祥(1236—1283),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兵敗被俘,誓死不屈,囚禁三年,編《指南錄》,作《正氣歌》,大義凜然。★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現在廣東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軍在廣東五坡嶺與元軍激戰,兵敗被俘,囚禁船上曾經過零丁洋。
  • 【跟著公號學詩詞】留取丹心照汗青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作文好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每個人都可以有張揚的個性,但是一定要懂得自我約束,遵守社會的規則,否則就如大海中無舵之船,只會隨風隨流,毫無正確的人生目標,最終逃脫不了沉沒的命運。 張揚和約束,原本就是矛盾的兩個方面,既對立又統一,最好的表現就是平衡,倚重任何一方,都會改變個性的色彩。春天萬物生長,夏天鬱鬱蔥蔥,秋天碩果纍纍,冬天休養生息,四季用自己的方式展示了不同的個性,讓生命在期間循環發展,營造了蓬勃生機。
  • 這首古詩最後14個字廣為人知,其實全詩都值得我們學習、背誦
    不過,這並不能說明宋詩沒有精彩作品。有很多宋詩都是很精彩的,哪怕是宋末元初的詩詞。比如今天我們說到的這首詩歌,就產生於南宋末年——當時的宋朝已經將近被終結。這首古詩以最後14個字最廣為人知,其實全詩都值得我們學習、背誦。
  • 慷慨悲歌——楊繼盛
    保定(雄安新區)容城縣北河照村人。家境貧寒,自幼天資聰慧,性剛烈。 楊繼盛八歲時,夏季為大戶放牛,每路過私塾時,就有上學的衝動。楊繼盛在窗戶外聽學,回家後,在父親(楊富)面前說出想上私塾心裡話後,楊繼盛終於進入了學堂。師從沈老師(沈琇)學習。楊繼盛凡看過四五遍就能背誦,凡四五日就能對句。 一日老師出一聯: 「老學長」 無人對答。
  • 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句話典出何處,又有怎樣深刻的含義呢?本期經典釋義人——北京師範大學康震教授進行了解讀。△本期經典釋義人——北京師範大學康震教授  康震教授說,「善莫大於作忠」,這句話出自東漢馬融的《忠經》。馬融在當時是一位非常博學的儒學大師,為《詩》《周易》《孝經》都做過注釋。
  • 楊繼盛書法風格翦論
    臨刑前作詩:「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前未了事,留與後人補。天王自聖明,製作高千古。生平未報恩,留作忠魂補。」天下相互涕泣,傳頌此詩。作為明代著名的諫臣,楊繼盛忠肝義膽、憂國憂民、視死如歸的浩然之氣為世人所敬仰,但作為明代中期重要的書家代表,楊繼盛的書法成就為高貴的氣節所掩蓋,人們往往只看到了其上疏彈劾奸臣嚴嵩時不畏權臣的大義凜然,而忘卻了其不凡的書學成就。
  • 寫了很多詩,你卻只記得住他一首詩的詩人
    背過這首詩的孩子們成年後重新讀起,也會發現《詠鵝》能流傳至今確有道理,18字短詩中,聲、形、靜、動,盡納其中,一隻俏皮的大白鵝悅然浮於水面的形象躍動在讀者眼前。幼時聰慧的駱賓王,成年之後,才氣不減當年,作有另一名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矛頭直指女皇武則天,蔑其「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又擲地有聲地問出:「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 全詩一韻到底,音韻和諧,增加了詩的藝術感染力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分析】:公元一二七八年年底,文天祥在廣東海豐北五坡嶺這元軍擊,不幸被元軍所俘。祥興二年(1279)二月,元朝的水軍大舉進攻南宋在海上壓山的行朝,元朝都元帥漢奸張弘範挾文天祥於船上去追擊山的帝員。元軍的船隊經過珠江口外的零丁洋時,張弘範再逼迫文天祥寫信給堅守壓山的張世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