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裡米亞這個名字最近這些年大家是再熟悉不過了,俄烏兩國之間因為它而起的衝突以及它的易手可以說是21世紀以來世界上最大的焦點之一。而這個熱點又把大家的目光吸引到了1954年克裡米亞上一次易手的經過。但其實克裡米亞也可以說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地區,它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而從那裡以來的一系列歷史變故也最終促成了它現在的局面。那麼在這兩千多年裡,克裡米亞究竟經歷過什麼樣的變遷呢?
早期歷史之謎——誰是陶裡人?
其實克裡米亞這個名字是一個相對比較新的名字,在克裡米亞的早期歷史裡,它一直被叫做陶裡加(Taurica),而這個名字則來源於它最早的居民陶裡人。在由希臘人記載的克裡米亞早期歷史裡,克裡米亞從很早就存在有兩個族群,一個是陶裡人,一個是斯基泰人。
斯基泰人是在歐亞歷史上很有名氣的一個半遊牧半農耕族群,中國古代史書裡提到過的塞種可能就是說它。而這個陶裡人究竟是什麼人就是一個謎團了,有人說他們可能是被斯基泰人打敗的一個遊牧民族西梅利亞人的後裔,也有人覺得他們可能與一些高加索民族有關。但無論是誰,這些陶裡人在希臘人的記載裡都是以出眾的殘忍而著稱的,在希臘人來到克裡米亞海岸定居之後,陶裏海盜曾經讓他們吃盡了苦頭,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希臘人後來將此地命名為陶裡加,也就是陶裡半島。不過陶裡人後來先後受到阿蘭人和哥特人的統治,後來漸漸被其同化,也就是說其中一部分後來融入了日耳曼人之中。
怎樣跟俄羅斯發生了關聯?
而後來斯基泰人也受到了日耳曼人的很大衝擊,在克裡米亞也逐漸衰落。此後許多希臘城邦先後在克裡米亞建立起了定居點,後來此地又成了羅馬帝國的一部分。而在羅馬走向衰落的過程中,克裡米亞先後遭受了哥特人、匈人、保加爾人和可薩突厥人的入侵。一些生活在此地,和其它日耳曼人相對隔絕的哥特部落中後來甚至還形成了一種克裡米亞哥特語,成為日耳曼語族裡一種非常獨特的方言。而在公元830年,東羅馬帝國在克裡米亞南部設立了赫爾松軍區。
而在10世紀中期,克裡米亞第一次和俄羅斯發生了淵源。當然因為此時俄羅斯這個民族都還沒有形成,因此和克裡米亞直接發生關聯的是俄羅斯的前身羅斯諸國,當時基輔大公伊戈列維奇佔領了克裡米亞東部,之後在公元988年,繼任的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一世又從東羅馬帝國手裡奪得了今天的塞瓦斯託波爾,羅斯人開始初步掌控了克裡米亞的局勢。
公元1204年,東羅馬帝國被十字軍滅亡,但一些東羅馬王公又在黑海沿海地區建立了特拉比松帝國,克裡米亞南部沿海地區繼續由其所統治。而羅斯人的統治也在公元1240年前後終結,因為羅斯諸國在此期間相繼被西徵的蒙古軍隊徵服,率領蒙軍西徵的拔都在公元1238年曾親自領兵進入克裡米亞,將羅斯人的統治完全瓦解。而克裡米亞也基本是在此時才開始被稱為「克裡米亞」的,這個名字來源於蒙古金帳汗國在此設立的省都克裡木。
而到公元14世紀,來自義大利的兩個航海共和國熱那亞和威尼斯也先後在克裡米亞沿海地區建立了自己的據點,而他們和金帳汗國的韃靼人也曾經發生過多次戰爭。在公元1346年金帳汗國曾對熱那亞人控制的卡法城發動圍攻,而根據一些史料記載,在戰爭期間,韃靼人曾將一些得瘟疫死去的戰士屍體用拋石機投入城內,而後世有些歷史學家認為這種行為導致黑死病傳入卡法城中,而一些為避難逃回了義大利的卡法城難民則將黑死病帶回了義大利,導致黑死病疫情在歐洲迅速蔓延開來,而這次疫情最後造成了三分之一到一半歐洲人死亡。但這種說法也可以說是歐洲歷史上不時會出現的「黃禍論」的一個變體,所以其可信度也很受懷疑。
來自克裡米亞的麻煩
而從公元14世紀末開始,金帳汗國不斷受到中亞徵服者帖木兒的入侵,國力大幅削弱,並很快陷入藩鎮割據的局面。公元1441年,克裡米亞韃靼人在其首領哈吉·格來的帶領下獨立,建立了克裡米亞汗國。這個汗國的名字雖然叫克裡米亞,但統治區域卻不只局限於克裡米亞半島,而是還包括了其北面庫班到第聶伯河的廣大區域。
但同時克裡米亞汗國卻始終沒能完全控制克裡米亞半島,因為他們和金帳汗國一樣,怎麼樣也沒法攻佔南部由熱那亞共和國控制的濱海地區。不過在不久之後,奧斯曼帝國攻克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再次滅亡。而克裡米亞汗國為了取得整個克裡米亞半島的控制權,就向同信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求助。結果在公元1475年,奧斯曼帝國倒是真派大將艾哈邁德帕夏把熱那亞人趕出了克裡米亞,但同時卻把克裡米亞汗明裡·格來也給抓了起來,最後明裡·格來以向奧斯曼稱臣為代價,才換取了自己的自由。此後的克裡米亞汗國就成了奧斯曼帝國的藩屬,在後來奧斯曼多次入侵歐洲的戰爭中,克裡米亞汗國都曾出兵助戰。
但在之後的差不多300年間,克裡米亞汗國基本上還是個獨立的國家,而他們在公元16世紀到17世紀中葉,曾經頻率地對烏克蘭地區發動過劫掠行動。從公元1450年到1586年,克裡米亞韃靼人對烏克蘭發動了至少86次襲擊,而從公元1600年到1647年短短47年之間,其襲擊次數更是高達70次。克裡米亞人頻率襲擊烏克蘭的動機是劫掠人口,在公元1570年前後的高峰期,克裡米亞汗國差不多每年都要在卡法港出售兩萬名從烏克蘭等地劫掠來的奴隸。當然這種劫掠也並非完全單向的,在公元16世紀中葉之後,哥薩克人的實力越來越強,此後克裡米亞境內也曾多次遭到哥薩克人的入侵和劫掠。
克裡米亞歸俄
而俄羅斯崛起之後,與奧斯曼多次發生戰爭,作為奧斯曼藩屬又離俄羅斯在地理上特別近的克裡米亞很快也捲入其中。公元1774年,沙俄經過8年俄土戰爭擊敗奧斯曼,奧斯曼被迫同意克裡米亞獨立。但克裡米亞汗國這時候卻完全不想獨立,因此在奧斯曼與沙俄籤訂城下之盟僅僅3個月後,克裡米亞汗國就遣使到奧斯曼去請求其撤銷允許克裡米亞獨立的決定。
當然克裡米亞不願意獨立是知道自己「獨立」之後,基本上就成了俄羅斯嘴裡的肉。另外克裡米亞韃靼人是一些早期突厥部落在進入克裡米亞之後,同化了部分克裡米亞哥特人和熱那亞人之後形成的一個說突厥語族語言的民族,和奧斯曼土耳其人在文化上也比較接近。但奧斯曼自知已經無力和沙俄抗衡,因此對其請求置之不理。
而此時的俄羅斯正是德裔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執政時期,也是其領土擴張的高峰期,對於已經送到嘴邊的克裡米亞哪有不要之理?所以葉卡捷琳娜強迫克裡米亞汗沙希恩·格來允許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大量定居克裡米亞。而這又很快在克裡米亞引發暴動,同時奧斯曼在一些流亡該國的克裡米亞韃靼人遊說下也派艦隊前往克裡米亞,希望重建影響。但俄軍行動更為迅速,搶先出兵平定了叛亂,並擊敗了奧斯曼艦隊。
但此後俄羅斯對克裡米亞控制力進一步增強,進入克裡米亞的斯拉夫移民數量更多,韃靼人漸漸被邊緣化。到公元1781年,韃靼人又一次發動叛亂,而且克裡米亞汗國的正規軍有許多也加入了這次叛亂。但俄軍又一次迅速將其平定。此後克裡米亞的局面完全被俄羅斯所掌控。公元1783年4月19日,葉卡捷琳娜二世正式宣布吞併克裡米亞,而韃靼人此時已經完全無力反抗,也只能接受了現實。
而在公元1853年,俄羅斯希望進一步在奧斯曼境內建立勢力範圍,在奧斯曼拒絕後雙方再次爆發戰爭,而隨後英法和義大利撒丁王國也加入戰爭,幫助奧斯曼與沙俄作戰。而雙方的主要戰場就是克裡米亞半島,因此這場戰爭也被稱為克裡米亞戰爭。最終經過兩年半大戰,俄羅斯戰敗,被迫放棄了之前對奧斯曼的要求。這場戰爭雖然沒有改變克裡米亞的領土歸屬,卻導致克裡米亞韃靼人大批逃亡到奧斯曼等國,留在克裡米亞的韃靼人在戰後已經成了絕對的少數。
而在十月革命之後的俄羅斯內戰期間,克裡米亞又成為了韃靼白軍的大本營。在白軍失敗之後,又有相當數量的克裡米亞韃靼人逃亡到土耳其伊斯坦堡。之後克裡米亞就歸屬了俄羅斯,但在1954年被赫魯雪夫劃歸烏克蘭。現在網上常見的觀點都說是因為赫魯雪夫本人是烏克蘭人,不過當時克裡米亞和俄羅斯之間沒有陸路通道,唯一修建的跨海大橋還在建成之後很快坍塌,所以克裡米亞在當時劃歸烏克蘭也確實對其經濟發展更為有利。後面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這裡不再贅述,克裡米亞這個熱點問題目前仍未平息,估計未來也還會吸引更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