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是一條什麼樣的路

2020-12-23 硯秋行

絲綢之路是起始於古代長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在西安市玉祥門外,矗立著一座「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畫的是跋涉於絲綢之路上的一隊駱駝商旅,這座石雕,將絲綢之路上長達一千多年的各國商貿往來的歷史高度概括的表現出來,展示出一支西域駝隊滿載絲綢、瓷器、茶葉等即將西行的浩大場景。

絲綢之路是一條古老的商路

它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陸上商業貿易路線。「絲綢之路」一詞源自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中國親程旅行記》一書中,將以長安為起點,穿越西域,橫跨亞歐非的那條古代陸路通道稱之為「Silk Road」,並得到學術界認同。雖然得名較晚,但它的歷史通常是從公元前139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開始的。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促成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交通線,從長安經河西走廊,再分為南北兩道,南道是出陽關(今甘肅敦煌西南)西行,北道是自玉門關(今敦煌西北)西行,全長約7000公裡,通過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綢、鐵器、打井技術等傳到西域,西域的土特產、樂器,印度的佛教等也傳入中國。絲綢之路是漢唐千餘年間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我在吐魯番、焉耆有些地方,都有看到過「古絲綢之路」的標誌。

絲綢之路不僅僅一條古老的商路

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我們通常所說的「絲綢之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條商業貿易通道上除了玉,還有了絲綢,有了瓷器、鐵器、紙張、香料等,它把古老的黃河文化、恆河文化、希臘文化與波斯文化連接起來,成為傳播文明、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交通大動脈,加速了人類文明進程,帶動了絲路沿線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所以,絲綢之路不僅僅只是一條商貿通道,還是一條民族遷徙之路,更是一條東西方文化傳播之路。

絲綢之路還是一條友誼之路

絲綢之路的開闢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也是古代東西方最長的國際交通路線,它是絲路沿線多民族共同創造的,所以又稱之為友誼之路。在絲路上起居間和轉運作用的大宛國、康居國、印度人、安息國、阿拉伯國、西突厥國、身毒國等對中國絲綢的西運作出了重大貢獻,所以同,絲綢之路不僅僅只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更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友好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是人類交流的象徵,東西方文明溝通的橋梁。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是怎樣的一條路
    路上的絲織品的確是大宗買賣,唐初的玄奘與中唐的悟空走的路不一樣,但無論是悟空之前還是悟空之後,絲綢之路一直都沒有斷絕過。南宋開闢海路與陸上絲綢之路的是否斷絕沒有必然聯繫。騰訊文化記者現場記錄了榮新江教授的部分演講文字,經主辦方授權發布。
  •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
    他「猜想」古代中國與西方之間存在一條商路,起到了溝通東西方經貿的作用。  與公眾認知中將「絲綢之路」作為一個歷史定論而普遍接受不同,學界對於「絲綢之路」是否真實存在一直存有爭論。在李希霍芬以前,正規的歐洲歷史學家很少有人注意到這條從中國通往西方的通道。事實上,真正往來於絲綢之路上的商隊是斷續而稀少的。
  • 鮮活萬物說敦煌:這一條絲綢之路,到底是什麼在吸引著你?
    因為在敦煌,除了舉世聞名的敦煌壁畫外,起源於敦煌的絲綢之路則更為迷人。公元前121年,19歲的大漢名將霍去病獨自率兵進攻河西,將打了敗仗的匈奴人一路追擊驅逐至敦煌。戰火初平,張騫又以使者的身份,帶著他的使團浩浩蕩蕩地從長安出發。自此,一條穿越河西走廊連接西域與中原的貿易通道開始形成,而作為這條通道上的交通樞紐——敦煌也從此活躍了起來。
  • 觀察者網 | 上外學子「明眼觀路」:絲綢之路為什麼從這裡開始?
    絲綢之路上的城市,作為重要的樞紐點,為絲綢之路的暢通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與活力。沿線大部分地區特殊的大陸性乾旱半乾旱地理環境,長期以來孕育了絲綢之路上城市特有的生產方式、經濟類型、演變過程、發展速度、發展特點。絲綢之路上的這些城市,為它的暢通搭建了橋梁;同時,絲綢之路的暢通也反哺了這些城市的興盛和繁榮,使得這些城市在絲綢之路的歷史道路上展現出耀眼的光輝。
  • 溯源甘肅:古詩詞裡的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是一條充滿神奇經歷的道路。它是世界上線路最長、歷時最久、影響最深的貿易通道,聯絡著四大文明古國,對古代世界經濟社會的發展影響巨大。所經地域涵蓋今天中國的中西部各省區。絲綢之路既是邊塞詩的故鄉,也是《涼州詞》《涼州歌》《甘州八聲》等詞牌曲牌的命名地。
  • 河西走廊,一條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長廊
    和有著豐富歷史遺存的絲綢之路一樣,這段通道上,也是遺蹟眾多,長城第一墩便是其中之一,它位於河西走廊西端的嘉峪關市向西5公裡處,是明代萬裡長城最西端的一座墩臺。它的東北與長城的最大關隘嘉峪關相連,在烽燧報警中起著先鋒作用。如今,烽火狼煙已經消盡,量豐厚的歷史文化卻在茫茫的戈壁上積澱下來,如同它頭頂的祁連山、腳下的討賴河一樣,源遠流長。
  • 歷史上的新疆——絲綢之路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它是如何經過新疆的
    近幾年在唐代祭壇上出土的雙峰駝俑,背上覆蓋著掛毯,上面蓋著馬鞍架,架上背著一個裝滿東西的花袋,包的兩邊各放了兩卷絲綢,絲綢中間是白色,兩端是紅色,兩股絲,擰成一條繩,是藍色的,這應該是當時絲綢之路交通狀況的真實寫照。
  • 旅遊英語:尋找最美絲綢之路
    直到後來的探險者們發現了如何航行至遠東,與中國的貿易才依賴於絲綢之路,商人們沿線騎著裝載從中國帶來的商品返回地中海。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generated huge wealth – hence Spain’s desire to find a new way to the East.
  • 展開絲綢之路文明交流圖卷
    曾經有這樣一條路,它跨越高山和沙漠,突破地理的限制,連通古代中國、周邊國家和西方。駝鈴聲聲,載著絲綢、瓷器、羊毛、玉石的商隊絡繹往來;懷揣夢想,傳播信仰和文化的僧侶、使者們輾轉奔波。
  • 古詩詞裡的絲綢之路_人文之旅_中國甘肅網
    夕陽下的玉門關舊址  本報特約撰稿人 張克復  絲綢之路是一條充滿神奇經歷的道路。它不僅僅是一條商貿通道,也是一條聯絡世界各國的友誼之路,一條融合世界文明的文化之路,一條體現世界各民族相互團結、融合的見證之路。  1877年,這條以中國絲綢為媒介的貿易通道,被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命名為「絲綢之路」。
  • 絲綢之路,從歷史走到今天
    絲綢之路東起長安(今西安),經甘肅、寧夏、青海、新疆,跨越蔥嶺(今帕米爾高原),經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地而達地中海東岸(今羅馬),全長7000多公裡,在中國境內總長度達4000多公裡,是一條橫貫亞洲、連接歐亞大陸的古代陸上商貿通道,也是一根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大動脈。 絲綢之路沿線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
  • 尼泊爾墓穴出土千年中印布料 絲綢之路或更長
    國際在線消息消息:外媒稱,這是一條曾在數百年裡用於在歐洲和東亞之間運輸絲綢、香料和財富的商路。然而,對從尼泊爾的一處墓穴群中出土的織物和染料的分析說明,絲綢之路最南端可能比人們過去認為的更遠。英國《每日郵報》網站4月5日發表題為《絲綢之路比想像中更長嗎?》
  • 《絲綢之路》:一隅極限空間,N種超越跋涉
    《絲綢之路》,將從哪裡出發?  作為絲綢之路的偉大發端,古老的西安今天做絲綢之路題材的藝術作品,完全無需繞山繞水隔鞋搔癢,必須當仁不讓,一出手就霸佔這四個字——「絲綢之路」!舞劇名就叫《絲綢之路》,自然與常見的「絲路XX」之類不一樣,絲綢之路上某時某刻某人遭遇某事的敘事不是她的落筆處,她要正面與絲綢之路本身對視,讓絲綢之路本身成為舞劇敘事的主角。「絲綢之路」是什麼?
  • 古道行 | 霧中山行,躑躅在蜀中的絲綢之路
    漢武帝在此駐軍築壘,唐代韋皋、李德裕又先後增置三堡,至五代後蜀,王建為確保清溪安全,又在距清溪以北幾裡路的大相嶺山腰,大興土木建築城池,命名為王建城。後人根據其諧音稱羊圈門且誤傳至今。王建古城遺址坐落在一塊約幾千平方米的狹長坡地上,佇立在此,南方絲綢之路在迷霧中隱隱約約展現在我的眼前。
  • 五一遊絲綢之路,絲路上的美景如同絲帶上的耀眼的珍珠,光彩奪目
    那麼去走絲綢之路吧,沿途的名山大川、石窟、要塞、古城鎮遺址等如同絲帶上的一顆顆耀眼的珍珠,肯定會讓你驚嘆的。說起絲綢之路,地球人都知道。但是知道他來歷的沒幾個人。他最初不是中國人叫出來的。在古代這條路被稱為「西行之路」。絲綢之路的名稱最早是100多年前一個德國人命名的,他走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曾7次到中國旅行。
  • 絲綢之路:人類的大地之歌
    無論是駝鈴聲串起的深沉的大地之歌,還是鄭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壯舉,都在向人們述說:自古以來,絲綢之路,就是人類的友誼與共建之路,也是不同文明溝通交融之路;而絲路精神,正是今日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立政治互信、文化理解、民心相通的寶貴財富。
  • 手捧黃金飯碗 重塑「絲綢之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即將於9月7日在烏魯木齊舉辦首屆亞歐絲綢之路服裝節。無疑,這條消息對於整個中國紡織服裝產業來說,是一條重大利好消息。因為,在中國紡織服裝領域正在進行的產業轉移版圖中,新疆是最具吸引力同時又相對陌生而神秘的地方,人們需要有一個權威而官方的平臺來了解它,而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的首屆亞歐絲綢之路服裝節恰逢其時地出現在大家面前。
  • 絲綢之路青海道文化遺產旅遊發展初探
    「絲綢之路」是人類歷史上最早把古代中國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臘、古羅馬文化連接起來的國際陸路大通道。絲綢之路大大促進了沿線國家的文化和經濟交流,為世界文明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 對歷史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的絲綢之路
    伴隨著大草原絲綢之路的啟用,綢緞一直流轉遠銷到歐洲羅馬,在較長一段時間裡,中區沿路站點這些販運修真貨品的生意人都隻字不提這種綢緞到底來源於哪裡,羅馬人以為它們產自安息。直至公元70年上下,羅馬人攻佔了敘利亞,才知道這類商品是由一個漫長的民族所生產製造,她們稱作「賽裡斯國」,即希臘語的絲國。
  • 來自中國科技館的禮物:一部給孩子的「絲綢之路小百科」
    《絲綢之路兒童歷史百科繪本》,讓你把科技館搬回家!觀眾可以化身馬可波羅漫遊中國,通過展品和多媒體互動設備、情景式場景,感受絲綢之路的古代科技和物質文化。可惜的是,原本計劃持續5個月的展覽,因為疫情影響提早關閉。孩子不能去現場體會絲綢之路的魅力,但是不要急,科技館的專家早有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