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是起始於古代長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在西安市玉祥門外,矗立著一座「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畫的是跋涉於絲綢之路上的一隊駱駝商旅,這座石雕,將絲綢之路上長達一千多年的各國商貿往來的歷史高度概括的表現出來,展示出一支西域駝隊滿載絲綢、瓷器、茶葉等即將西行的浩大場景。
絲綢之路是一條古老的商路
它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陸上商業貿易路線。「絲綢之路」一詞源自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中國親程旅行記》一書中,將以長安為起點,穿越西域,橫跨亞歐非的那條古代陸路通道稱之為「Silk Road」,並得到學術界認同。雖然得名較晚,但它的歷史通常是從公元前139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開始的。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促成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交通線,從長安經河西走廊,再分為南北兩道,南道是出陽關(今甘肅敦煌西南)西行,北道是自玉門關(今敦煌西北)西行,全長約7000公裡,通過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綢、鐵器、打井技術等傳到西域,西域的土特產、樂器,印度的佛教等也傳入中國。絲綢之路是漢唐千餘年間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我在吐魯番、焉耆有些地方,都有看到過「古絲綢之路」的標誌。
絲綢之路不僅僅一條古老的商路
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我們通常所說的「絲綢之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條商業貿易通道上除了玉,還有了絲綢,有了瓷器、鐵器、紙張、香料等,它把古老的黃河文化、恆河文化、希臘文化與波斯文化連接起來,成為傳播文明、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交通大動脈,加速了人類文明進程,帶動了絲路沿線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所以,絲綢之路不僅僅只是一條商貿通道,還是一條民族遷徙之路,更是一條東西方文化傳播之路。
絲綢之路還是一條友誼之路
絲綢之路的開闢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也是古代東西方最長的國際交通路線,它是絲路沿線多民族共同創造的,所以又稱之為友誼之路。在絲路上起居間和轉運作用的大宛國、康居國、印度人、安息國、阿拉伯國、西突厥國、身毒國等對中國絲綢的西運作出了重大貢獻,所以同,絲綢之路不僅僅只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更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友好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是人類交流的象徵,東西方文明溝通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