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好奇實驗室
先說一段醫學研究:城市人群肝病發病率高於農村人群,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吸收了過多的自來水管道裡的氧化鐵,比如鐵鏽等,導致肝臟受損。
除了鐵鏽,含有汞、砷、鉛等重金屬的水被人類皮膚接觸、飲用後,同樣會患各種疾病,有的甚至會致癌。
也就在前兩天,有網友在後臺給我們留言,說市面上有很多燒水壺用的是201不鏽鋼,不是304不鏽鋼,用201不鏽鋼做的壺燒水,喝多了對人體健康不好。
201、304,這些都是不鏽鋼材質的牌號,除了這些還有202、301、316、309、321等。這些牌號是根據不鏽鋼的化學成本進行劃分的:
201不鏽鋼的化學成分是(C) 碳:≤0.15、(Si) 矽:≤1.00、(Mn) 錳:5.5~7.50、(Cr) 鉻:16.0~18.0、(N) 氮:≤0.25、(P) 磷:≤0.060、(S) 硫:≤0.030、(Ni) 鎳: 3.5-5.5
304不鏽鋼的化學成分是(C)碳:≤0.08、(Mn)錳:≤2.00、(P)磷:≤0.045、(S)硫:≤0.030、(Si)矽:≤1.00、(Cr)鉻:18.0–20.0、(Ni)鎳:8.0-11.0
因為201不鏽鋼的鎳元素低,耐腐蝕性能沒有304不鏽鋼好,容易生鏽。雖然國標沒有明確要求201不鏽鋼不能做燒水壺,只規定了與食品接觸用的不鏽鋼,必須滿足重金屬遷移量的指標。但因為201不鏽鋼中,錳等重金屬含量比較高,行業裡製作餐具,一般不建議使用。
市面上有沒有201不鏽鋼做的電燒水壺?好奇君隨機買了5款電燒水壺。其中有2款標註著「食品接觸用」的標籤,似乎就在告訴大家,它們是304不鏽鋼做的。
好奇君用一種快速檢測藥水進行測試,不同成分的不鏽鋼,沾上它會有不同的顯色反應——201不鏽鋼會變棕色;304不鏽鋼不變色。
第一輪檢測的結果有點尷尬:5款電熱水壺,只有1款是304不鏽鋼,剩下4款都是201不鏽鋼。
有的電熱水壺是雙層結構,這4款產品會不會內層用的是304不鏽鋼呢?好奇君把它們切開,又測了一次。結果又尷尬了一次:4款電熱水壺的內層,還是201不鏽鋼!
即便是外層印著「食品接觸用」標籤的電熱水壺,很容易讓人家誤以為是304食品級不鏽鋼,但事實上它們也是201不鏽鋼。這說明,光看標籤是不容易分辨出來的。
有業內人士透露,電熱水壺的工作原理其實非常簡單,利用電阻絲產生熱量,在將熱量通過金屬板傳遞到壺身內,對冷水進行加熱。當水沸騰的時候,感溫元件監測水蒸氣,到達沸水溫度後,自動斷電,停止熱水壺繼續加熱。
市場上面的電熱水壺,價格從最低19塊開始,一直到200塊,有非常多的選擇。價格差異之所以如此之大,主要原因在不鏽鋼內膽材質和溫度感應元件,這兩個方面決定了電熱水壺的質量好壞和成本售價,也是奸商們最喜歡偷工減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