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家裡都是一個孩子,條件稍微好點的會生兩個或三個。但無論幾個孩子,大家都覺得挺好,男女平等的思想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認可,也被越來越多的老人認可,在一二線城市,很多孩子都是由外婆帶大。
然而,在大多數城市裡,外婆是不願意帶外孫的,這是什麼原因呢?
外孫是人家的後代
小區的王阿姨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剛剛生了二胎,小女兒也快生了。由於王阿姨沒有兒子,孫子,兩個女兒的事就由她忙著。
一是考慮自己閒著也是閒著,二是自己幫襯著也可以避免她們的婆媳矛盾。然而,王阿姨並沒有覺得自己的付出有令人欣慰的收穫。
大女兒一胎生的是女兒,坐月子的時候和婆婆鬧得不愉快,因此生二胎的時候,就跟王阿姨說讓她來照顧,畢竟是自己親媽,什麼都好說好講,照顧得也體貼。女婿也同意了,變把王阿姨接過來。
孩子辦滿月酒的時候,雙方父母加上親朋都到場了,個個都誇王阿姨帶得好,寶寶吃得胖胖的,可愛得很。王阿姨的女婿也當著眾人的面說自己丈母娘辛苦,帶孩子吃不好睡不好,以後一定好好孝順她老人家。
這話一說,王阿姨開心得很。不管以後孩子能不能做得到,至少這話讓人聽著舒服。可是沒想到,王阿姨在上廁所的時候,聽到了她女婿和她親家母的對話,讓她徹底寒了心。
「不就是帶個孩子嗎?你看她得意的!」
「媽,你怎麼這麼小心眼,我丈母娘再怎麼辛苦,那孩子不還是你的親孫子嗎?他姓陳又不姓王!」
也許這話是無意的,但聽者有心啊!話說回來,誰聽了都會傷心的。王阿姨說自己以後不再參與女兒的事了,不是為了女兒,自己才不會去照顧外孫吶。
外孫還是和奶奶親
同事艾欣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她母親一個人把她帶大,後來她結了婚在大城市定居了,就把母親接過來一起住。因此,她的孩子一直由外婆負責照顧。孩子的奶奶身體也不太好,因此就偶爾過來看看孩子。
本來這樣過得挺幸福的。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艾阿姨發現孩子和她並不親近。尤其是孩子的爺爺奶奶來的時候,孩子就會對兩位老人說外婆不帶他出去玩,還不給他買零食之類的話。
有一次,中午吃過飯,孩子的爺爺奶奶要回家了,孩子直接抱著奶奶的腿不讓奶奶走,還說自己喜歡奶奶,不喜歡外婆。
大人們都批評孩子說得不對,可那就是孩子心裡得想法啊。爺爺奶奶偶爾來看一次,買上玩具零食,任孩子折騰。外婆一直照顧孩子,得處處小心,不能讓孩子磕著碰著,不能凍著熱著,吃零食沒有營養就想著法的做飯。
在孩子眼裡,外婆不能由著他就是不好,爺爺奶奶寵著他就是好。可能孩子長大了就能明白了,但在大人的眼裡,孩子畢竟是奶奶的親孫子,外婆說不得什麼。
外婆為什麼不願意帶外孫?
從上面的兩個事例中,我們可以大致了解外婆不願意帶外孫的原因。
(1)帶孩子有擔不完的責任
小區的李阿姨,前幾天和幾位阿姨聊天,聊著聊著自己就哭了。她是給兒女帶孩子,中午孩子在沙發上爬上爬下玩,她怕孩子熱就去拿空調遙控器。可是一轉眼,孩子從沙發上掉下來了。
本來也沒什麼大事,結果被女兒看到了,女兒當時就問她怎麼看孩子的,萬一摔到哪裡的怎麼辦?雖然女婿沒有說什麼,但女兒的話讓李阿姨覺得在帶孩子的問題上,沒有親媽不親媽,帶不好孩子,親媽都不親。
(2)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雖說男女平等,但在很多父母眼裡,兒子女兒終究是不一樣的。養兒防老的思想依舊根深蒂固,女兒是人家的人也照樣深入人心。
之前孩子生病住院,認識了一位孩子的媽媽,她的孩子做手術在醫院裡住了近一個月,孩子的外婆都沒有去看一眼。原因是孩子的奶奶在家幫大兒子看孩子,一直沒時間去醫院。
孩子媽媽給孩子外婆打電話想讓她到醫院幫忙看幾天孩子,孩子的外公阻攔說,女兒嫁給別人就是別人家的人了,人家婆家都不管,你操什麼閒心!一句話把孩子外婆問住了。
(3)帶孩子那麼辛苦,讓他奶奶閒著享福嗎?
同小區的嶽姐一直自己帶孩子,後來孩子外婆過來幫忙帶一段時間,每次帶孩子出去遛彎,就有人問,這是奶奶還是外婆。
回答是外婆的時候,有的年齡大的阿姨就會說,姑娘你那麼傻,帶孩子這麼累,怎麼不讓孩子奶奶帶,你媽媽年齡也不小,得知道心疼你媽媽才是!
時間久了,嶽姐都覺著自己不孝順母親了。本來母親就是來幫自己,也看看外孫。被人這麼一說,讓外婆帶孩子反倒成了自己的不是。
其實結了婚,兩家人變成了一家人,無論誰帶孩子,都是為了自己子女好。少一點計較,多一點寬容,生活本沒有太多煩惱。作為長輩應該懂得退讓,包容晚輩。作為晚輩也要懂得體會長輩的不易。互相理解,理解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