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派兵接連攻佔廣德、寧國、徽州,打開進軍浙東通道

2021-01-09 網易

2020-12-06 15:16:33 來源: 弋塵讀史

舉報

  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六月,朱元璋派鄧愈、邵成、湯昌率兵攻克廣德路,改為廣興府,設置廣興翼行軍元帥府,鄧愈、邵成為元帥,湯昌為行軍總管。

  

  元朝時廣德路屬於江浙行省的江東建康道,下轄廣德、建平兩個縣。

  廣德東連長興,南鄰寧國,西接宣城,北臨溧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元朝時溧陽屬於集慶路。

  同年十二月,寧國路長槍元帥謝國璽襲擊廣興府,鄧愈迎頭痛擊,擒獲謝國璽的部眾一千多人。

  寧國路與應天府的南面接壤,是應天府的南大門,是拱衛應天府的戰略要地。朱元璋若構築應天府的安全網,寧國路是必爭之地。寧國路如果長期落於他人之手,那對方便可以隨時進犯應天府,應天府的安全無從保障。

  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二月,朱元璋派遣耿炳文、劉成從廣德攻取長興,張士誠的守將趙打虎帶三千士兵迎戰;耿炳文大獲全勝,趙打虎敗走湖州。朱元璋下令改長興州為長安州,設立永興翼元帥府,耿炳文為總兵都元帥,劉成為左副元帥,李景元為右副元帥。元朝時長興州屬於湖州路。

  

  「長興據太湖口,陸走廣德諸郡……得長興,則士誠步騎不敢出廣德,窺宣、歙」(《明太祖實錄》)。

  元朝時寧國路和集慶路同屬於江浙行省的江東建康道,寧國路下轄宣城、南陵、涇縣、寧國、旌德、太平六個縣。(《元史·志·地理》)

  寧國路下轄的太平縣和朱元璋先前攻佔的太平府並不是一個地方。太平府,元朝稱為太平路,下轄當塗、蕪湖、繁昌三個縣。

  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四月,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進攻寧國路,謝國璽棄城而逃,守將別不華、楊仲英、朱亮祖關閉城門 ,堅守力戰。寧國城池雖然小,但十分堅固,久攻不下。戰鬥進行得相當激烈,常遇春身中流失,裹住傷口,繼續作戰。朱元璋接到出師不利的消息後,立馬動身,親自來到寧國督戰。他下令建造飛車,車前用編竹重重遮蔽,數道同時進攻,楊仲英等人抵擋不住,打開城門投降。朱元璋軍隊俘獲朱亮祖及其部下十萬多人,戰馬二千多匹。

  「先是,太祖所任將帥最著者,平章邵榮、右丞徐達與遇春為三。」(《明史·列傳·常遇春》)

  

  當時朱元璋手下的將帥中,邵榮、徐達、常遇春最為能徵善戰。而邵榮是原先郭子興的部下,朱元璋用起來並不是那麼得心應手。徐達、常遇春忠心耿耿,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常遇春受傷,萬一有個意外,朱元璋如失一臂。所以聽到常遇春受傷的消息,朱元璋馬上親往督師,助力攻城。

  

  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六月,鄧愈、胡大海等將領揮師南下,先後攻取績溪、徽州、黟縣、休寧、婺源。

  元朝時徽州路屬於江浙行省的江東建康道,下轄歙縣、休寧、祁門、黟縣、績溪五個縣和婺源州。

  朱元璋接連攻下廣德、寧國、徽州,打開了日後進軍浙東的通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朱元璋謀就帝業:一秣馬厲兵,養精蓄銳緩稱王
    四面形勢是:正東是元將定定扼守鎮江,東南張士城已據平江今江蘇吳縣,破常州轉掠浙西東北面有青衣軍張明監據揚州今江蘇江都;南面是元將八思爾不花駐徽州今安徽歙縣,另一軍屯寧國今安徽宣城;西面池州今安徽貴池已為徐壽輝所據。
  • 他為何不提早禪位給朱元璋?
    因為還沒等到他想禪位的那一天,他就提早被朱元璋的手下做掉了。1366年12月小明王在瓜洲渡沉船死亡。後來朱元璋銷毀了一切有關於龍鳳政權的史料,至今歷史上對這一段君臣關係仍有不清楚的地方。畢竟朱元璋後來當上了皇帝,皇帝乃天選之人,怎麼會有人能夠成為他的上司?二人的關係應該算是一種合作關係,是一種利益的結合。
  • 歷史上的今天1356年7月28日朱元璋自稱吳國公
    歷史上的今天1356年7月28日朱元璋自稱吳國公 2013-09-02 10:52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未來安徽宣城7條高鐵:郎溪、廣德或後來居上,績溪再迎利好
    第三條就是商合杭高鐵,它是一條連接河南省商丘市、安徽省合肥市與浙江省杭州市的高速鐵路,有「華東第二通道」之稱,最高設計速度為350千米/小時。這條高鐵經過宣城市轄區、郎溪縣、廣德市,分別設有宣城站、郎溪站、廣德南站。
  • 寧國仙氏家族(下)
    高生元第841期寧國仙氏聚居地——「仙家村」,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改名仙霞村。村落地處寧國市東南、皖浙邊陲,是寧國市雲梯、楊山及安吉縣章村鎮、臨安市於潛鎮通往寧國市區的必經之地。常設私塾,延師課子,入黌宮者比比皆是,歷代子孫中入選民國縣誌「名宦」5人、「鄉賢」2人、「文苑」2人、「懿行」3人、「隱逸」1人、「流寓」2人、「耆壽」2人;進士4人,舉人5人,貢士等數十人,為寧國名門望族。今擷取數位主要人物簡介之。仙柏齡,寧國仙氏一世祖,原姓先,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太學生,曾任職宣州僉判。北宋末年,曾預知將要發生「靖康之難」。
  • 安徽文化之廣德,皇恩浩蕩,帝德廣大!
    廣德位於安徽省東南部,蘇浙皖三省八縣(市)交界處,區域面積 2145 平方公裡,轄6鎮3鄉,136個行政村(社區),人口51.5萬。廣德建縣已有1800年的歷史。廣德古稱桐汭。春秋戰國時,先後屬吳國、越國、楚國。秦屬鄣郡。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改鄣郡為丹陽郡,遷郡治至宛陵(今宣州市)。原郡治周圍地區設故鄣縣,隸揚州丹陽郡。廣德地屬故鄣縣。
  • 寧國最小的公園:一條百米長廊組成,卻有著罕見的歷史故事
    牡丹園是以寧國城市花牡丹為依託建設的公園,以牡丹花的發展為小點不斷擴散,記錄了中國南北大遷徙的歷史。這些歷史對我們而言應該屬於少見的了。該園區不大,主要是供市民休息觀光用的,其規模和功能與香港很多街頭公園性質差不多,而牡丹園卻多出很多歷史方面的故事。寧國雖然在歷史上不屬於徽州地區,但是文化與習俗受到徽州影響非常深刻。
  • 朱元璋決定拿下蘇州,徹底消滅張士誠!天下必歸於一天命所在!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徐達進軍包圍了蘇州城,這裡是張士誠的老巢,朱元璋消滅張士誠的戰爭終於拉開了最後一幕。 圍攻蘇州的戰役,徐達可謂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十二月十二日,朱元璋罷浙東行省,於杭州開設浙江等處行中書省,李文忠任行省平章政事,並恢了複本姓李,紹興路同時改為紹興府,諸全州改為諸暨縣。朱元璋的這一舉措表明雖然蘇州還沒有被攻下,但他已經視整個浙東為自己的領土了,從而健全自己政權在這裡的行政建制。
  • 寧國排行前三的中學,號稱「寧國三傑」,優質生源生產基地
    寧國教育的發展也是與時俱進,興辦了很多學校,對教育的重視也是有目共睹。但對於寧國的家長來說,太多的學校反而不是一件好事,為此給太多家長帶來困擾。接下來就由小編介紹一下寧國排行前三的三所中學,供大家參考。安徽省寧國中學這所中學創辦於1940年,1956年增設高中部,是徽州地區重點中學,也是安徽省示範性高中,現任校長是黃樂。
  • 將軍冒死替朱元璋擋9箭,朱元璋為報恩,在抄家時給他留了個孫子
    將軍冒死替朱元璋擋9箭,朱元璋為報恩,在抄家時給他留了個孫子 從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投奔了農民領袖郭子興起,到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於南京稱帝,朱元璋徵伐了16年,歷經險惡,其中也遇過貴人相助,在鄱陽湖之戰中還有名大將曾替朱元璋擋了9箭,這才留著條命,建立起了大明朝。
  • 廣德奚氏在黃岡 - 徐厚冰工作室
    又言,黃岡奚氏為成公之後,在「浠黃兩縣,從過去十幾個灣村繁衍發展至今已有三十二個灣村二千餘人」,宗族人數應該遠超祖籍地廣德現在的規模。筆者未見過廣德奚氏家譜,也未曾接觸過奚氏族人,對這個家族了解不多,僅從其他零星史料中知道一些,有些可以與黃岡《奚氏宗譜》相互補充。1、關於廣德奚氏祖居地——慕園堡。
  • 自衛隊海外派兵 日本會不會打開"潘多拉之盒"?(圖)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從日本政府醞釀向海外派兵到制定計劃乃至具體實施,都遭到日本部分國民的強烈反對。記者看到,在「浦賀號」出發的橫須賀港海面,就有人駕駛船隻打著標語抗議自衛隊出兵海外。但是,日本自衛隊的行動卻得到了右翼團體的熱烈讚許,它們出動了大量宣傳車在有關港口和東京市內招搖鼓譟。
  • 消滅陳友諒後,朱元璋在應天府自稱吳王,設立百官,設置中書省
    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 )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府被群臣勸進為吳王。朱元璋模仿元朝的官制,設立百官,設置中書省,廢置帶有地方機構意味的江南行中書省。朱元璋稱王前,曾在浙東、江西設立江南行中書省下屬的地方機構。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 )十二月,朱元璋在婺州設立中書分省,又稱為浙東行省。元至正二十一(元1361年)正月,朱元璋被小明王封為吳國公。
  • 不為人知的張士誠系列四——朱元璋對決張士誠,為何張士誠沒有贏的勝算?
    而農民出身的朱元璋,正是在參加紅巾軍起義後,逐漸成長成一位鐵腕的亂世梟雄。朱元璋崛起後,接連取得了對元朝軍隊的軍事勝利,然而當他的先鋒徐達與湯和領軍打到鎮江時,意外卻發生了。事情是這樣的,已經投降徐達的土匪頭目陳保二臨時反水,不但轉而投降了張士誠,還抓了朱元璋的兩名守將。史載,保二心變,竟誘執詹,李二守將,奔投張士誠。
  • 千年風雨伴古寺——記廣德天壽寺邊古銀杏
    一般來說,寺廟和學校旁邊都種有這樣繁盛的相壽樹,在廣德分布著古老的大銀杏樹,以磚橋街道為首,稍小的有天壽寺北、同溪中學北側、同溪石獅東、山北洪村道西面、東亭高峰天台山天台寺遺址等古樹,廣德銀杏佔地數千畝,主要分布在新杭北部
  • 寧國最破舊街區,卻是滬蘇皖著名的商埠,被列入省級保護單位
    說到寧國這個地方,估計很多人都知道它在哪裡。相信老一輩的浙江和上海人對這個地方再也熟悉不過的了,因為這是一個傳奇色彩的地方。一個縣域城市從一窮二白到全國百強縣市,從無任何大城市的輻射卻能創造出世界頂級的工業產品。在這個地方有個很破舊的街區,它叫河瀝溪。
  • 生機蓬勃的廣德,恢宏豐厚的廣德博物館
    廣德又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地理位置很特別。尤其是對於南京、杭州來說,廣德稱得上是兩座城市的門戶。所以,自古以來,廣德就是兵家的必爭之地,戰略位置可見一斑。廣德現在的人口也就五十萬多一點,不過,早在清朝鹹豐年間,廣德就是個商賈雲集,經濟繁榮的地區,人口超過了三十萬。太平天國末期,廣德成為清兵和長毛兵決戰的重要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