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六月,朱元璋派鄧愈、邵成、湯昌率兵攻克廣德路,改為廣興府,設置廣興翼行軍元帥府,鄧愈、邵成為元帥,湯昌為行軍總管。
元朝時廣德路屬於江浙行省的江東建康道,下轄廣德、建平兩個縣。
廣德東連長興,南鄰寧國,西接宣城,北臨溧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元朝時溧陽屬於集慶路。
同年十二月,寧國路長槍元帥謝國璽襲擊廣興府,鄧愈迎頭痛擊,擒獲謝國璽的部眾一千多人。
寧國路與應天府的南面接壤,是應天府的南大門,是拱衛應天府的戰略要地。朱元璋若構築應天府的安全網,寧國路是必爭之地。寧國路如果長期落於他人之手,那對方便可以隨時進犯應天府,應天府的安全無從保障。
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二月,朱元璋派遣耿炳文、劉成從廣德攻取長興,張士誠的守將趙打虎帶三千士兵迎戰;耿炳文大獲全勝,趙打虎敗走湖州。朱元璋下令改長興州為長安州,設立永興翼元帥府,耿炳文為總兵都元帥,劉成為左副元帥,李景元為右副元帥。元朝時長興州屬於湖州路。
「長興據太湖口,陸走廣德諸郡……得長興,則士誠步騎不敢出廣德,窺宣、歙」(《明太祖實錄》)。
元朝時寧國路和集慶路同屬於江浙行省的江東建康道,寧國路下轄宣城、南陵、涇縣、寧國、旌德、太平六個縣。(《元史·志·地理》)
寧國路下轄的太平縣和朱元璋先前攻佔的太平府並不是一個地方。太平府,元朝稱為太平路,下轄當塗、蕪湖、繁昌三個縣。
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四月,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進攻寧國路,謝國璽棄城而逃,守將別不華、楊仲英、朱亮祖關閉城門 ,堅守力戰。寧國城池雖然小,但十分堅固,久攻不下。戰鬥進行得相當激烈,常遇春身中流失,裹住傷口,繼續作戰。朱元璋接到出師不利的消息後,立馬動身,親自來到寧國督戰。他下令建造飛車,車前用編竹重重遮蔽,數道同時進攻,楊仲英等人抵擋不住,打開城門投降。朱元璋軍隊俘獲朱亮祖及其部下十萬多人,戰馬二千多匹。
「先是,太祖所任將帥最著者,平章邵榮、右丞徐達與遇春為三。」(《明史·列傳·常遇春》)
當時朱元璋手下的將帥中,邵榮、徐達、常遇春最為能徵善戰。而邵榮是原先郭子興的部下,朱元璋用起來並不是那麼得心應手。徐達、常遇春忠心耿耿,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常遇春受傷,萬一有個意外,朱元璋如失一臂。所以聽到常遇春受傷的消息,朱元璋馬上親往督師,助力攻城。
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六月,鄧愈、胡大海等將領揮師南下,先後攻取績溪、徽州、黟縣、休寧、婺源。
元朝時徽州路屬於江浙行省的江東建康道,下轄歙縣、休寧、祁門、黟縣、績溪五個縣和婺源州。
朱元璋接連攻下廣德、寧國、徽州,打開了日後進軍浙東的通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