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兩岸關係回顧(一):兩岸「和統」無望?

2020-12-16 華夏經緯網

前言

 

整個2020年非常不平靜,仿佛釋放了潘多拉魔盒所有的妖魔。臺灣勾搭上美國,走絕了親美反中道路,其所恃無非就是不斷的軍購,增肥了「臺獨」的膽子。

 

在這種情形之下,和平統一的希望幾乎破滅,兩岸關係必須重新導正,「無為」不能解決兩岸問題,必須「有為」、而且是大作為,確切地講,就是解除臺軍武裝,使得「臺獨」頑固分子無所恃,才可能屈服「臺獨」的意志,進而收復失土。

 

「和統」無望?

 

2016年蔡英文當選領導人開始,漸漸的有了和統無望的說法。最近,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指出,「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越來越小」。更早之前,他在《人民政協報》撰文指出,「中國對臺政策如果只是政治談判、民間交流、一味讓利,而不動用軍事武力的手段,那兩岸統一的目的很難達成」。所以他提出「北平模式」,就是針對兩岸關係應當要「以戰逼和,以武促統」。

 

以「兵臨城下」方式讓臺灣感到軍事壓力進而屈服幾乎是緣木求魚,寄望島內第五縱隊複製中共和平接管北平的經驗更是不可能。當前臺灣政治環境極為惡劣,在目前民進黨鋪天蓋地的網絡欺騙以及刪改教科書的情境之下,「臺獨」勢力橫流,敢大聲說「我是中國人「寥寥可數,因為民進黨會整肅異己言論,而且」中國心「僅存於中老年人,年輕世代已經被嚴重洗腦,嘴巴上網絡裡,每個人都是「反中」大將。即使部分人不「反中」,但是也不敢講,怕被同儕訕笑、怕被團體排擠。臺灣的政治氛圍就是這麼惡劣。

 

軍中會不會出現第五縱隊?當前臺軍高級將領曲解了絕對服從的道理,莫不爭先討好政客,以絕對服從作為升官發財的墊腳石。高階將領外不習武、內不修文,打仗贏不了,對內一流嘴炮功夫只管「臺獨」的政治正確,看看今年軍隊裝備和人員出了多少事,就知道臺軍訓練以及裝備保養狀況如何了。臺灣民間非常盛行一種說法「解放軍不會攻臺」,不知道這些人的底氣從何而來,更要命的是,臺軍高階將領似乎也相信解放軍不會打過來,或者,等打來再說。解放軍沒打來,臺軍內部就不會出現第五縱隊。

 

面對這種軍隊,光是「兵臨城下」是不夠的,今年下半年一連串的實戰性軍演就是兵臨城下,好像臺軍還不是很緊張。如果臺軍真的戒慎恐懼,那就要知道兩岸關係的癥結不在於軍事,而在於健康的九二共識。看起來,升官發財的欲望超越了戒慎恐懼。解放軍至少要做到「解除臺軍武裝」,才能屈服臺軍抵抗意志,進而收復失土。和平統一真的無望了!

 

武統不涉及廣大臺灣人民

 

國臺辦主任劉結一12月9日在廈門出席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致辭時指出,「將繼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以兩岸同胞福祉為依歸,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完善保障臺灣同胞福祉和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支持臺胞臺企在高質量發展中提質增效,在新發展格局中再上新臺階。」

 

如今兩岸關係偏離正軌甚遠,急需得到牽復:一方面以武力矯正,在另一方面則是以民生經濟促和。如同易經小畜卦九二所解釋:「牽復,吉。「小畜第一爻與第二爻的意義是相連的,都是涉及到回歸本位的問題。第一爻是自己的意識而復回本位,可是臺灣本身根本就沒有這個意識,所以需要第二爻的外力,強迫臺灣回到九二共識的基本面,此時二爻變成為家人卦,兩岸一家親。九二象辭這麼解釋的:「牽復在中,不自失也「。意思就是兩岸關係回到本位,會得到吉祥的。

 

只要廣大臺灣人以民生經濟觀點出發和大陸往來,就能夠跨上和諧發展的新時代,共同增進兩岸同胞的福祉。

 

至於破壞兩岸關係的首惡以及為虎作倀分子,自應受到懲罰。「臺獨頑固分子清單「的出臺就是政治的精準打擊,無論他們逃命到哪裡,通緝令就是他們終身的鐐銬。剩下來為虎作倀之徒,就是臺軍官兵,可能免不了皮肉受苦。

 

武統不如解除臺軍武裝

 

武統是個太沉重的名詞,因為其所涉及的範圍過於廣泛,至少是兩棲登陸作戰級別才能收復領土,需時長久,無法短暫間解決;而且作戰必然傷及眾多無辜、毀滅基礎建設,登陸作戰可說是全盤性的毀滅臺灣。應該考慮的是:收復失土還是重建廢墟?

 

若考慮到當前中美長期性鬥而不破的關係,按照臺軍的說法收復臺灣至少一周,絕對會引來美軍的介入,即使僅是對峙,其壓力可能耽誤解放軍的後續登陸兵力。

 

劉結一的講話無疑切開了臺胞與軍隊,意思就是在不傷及廣大臺灣同胞以及基礎建設的前提之下,重重教訓為虎作倀的臺軍,就是以最快速的方式解除臺軍武裝,除此之外別無他法。沒有軍隊保護的「臺獨」頑固分必然四處逃命,以臺灣史就是一部投降史的觀點來看,臺灣人投降的速度遠快於抵抗的烈度,未來簞食壺漿迎王師的,可能就是這些來不及逃命的臺獨頑固分子。

 

現在臺軍最引以自豪的是近年來軍購的武器,特別是在以美軍建構C4ISR系統之下的各類飛彈陣地、雷達站、監聽站、戰鬥機、軍艦等,是「臺獨」頑固分子以及臺軍所賴以生存的法寶,若在1天之內完全殲滅,以目前解放軍的實力完全做得到,留下待宰的地面部隊,如同在水桶裡面打魚一樣簡單。一旦殲滅了海空抵抗力量,就可以屈服臺軍的抵抗意志,更重要的是當臺軍看到兩岸軍力差距竟是如此之大,必然可以催生出臺軍內部的第五縱隊。

 

解除臺軍武裝所花費的人力成本最低、所需時間最短、所冒的風險最少、能夠大規模殲滅臺軍的武器裝備、所達到目標的預期利得最大,「臺獨」頑固分子以及臺軍真實看到自己的手腳被斷,多年向美國軍購的武器一日之間灰飛煙滅,終於感到疼痛了,曾經的囂張氣焰才會如喪家之犬,逃命的逃命、投降的投降。唯有解除臺軍武裝才可能收復失土。

 

結論

本來「九二共識、一中原則」是安排兩岸關係的最佳方案,兩岸在此基礎之上可以走得更穩更遠。無奈「臺獨」分子基於意識形態和選舉利益以武謀獨,不但斷送了臺灣再圖發展的契機,同時更把自己送上了兵兇戰危之地。

解除臺軍武裝是一個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也是打開兩岸僵局的一個竅門。國際勢力當然會有所反應,但是木已成舟,也只能嘴炮譴責。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作者 譚傳毅 華夏經緯特約軍事評論人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焦點

  • 大洋洲和統會、澳洲和統會就當前兩岸關係發聲明
    中新社雪梨五月十七日電 (記者劉雨生)大洋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和澳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今晚在雪梨舉行座談會,並就當前海峽兩岸關係發表嚴正聲明。    大洋洲中國和統會第一名譽會長、澳洲中國和統會榮譽會長周光明在座談會上宣讀聲明時表示,堅決支持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五·一七」聲明,同時也正告臺灣當權者必須懸崖勒馬,停止「臺獨」分裂活動,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如果陳水扁一意孤行,妄圖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必將遭到包括臺灣人民在內的全世界炎黃子孫的堅決反對。
  • 2020或是決定兩岸關係未來走向關鍵年
    2020年將是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年,大陸已啟動最壞打算,或將在今年決定對臺方針走向「和統」或「武統」。受疫情影響,全國兩會延至5月21、22日登場,這是兩會首次在「5·20」之後開幕,預料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的「5·20」演說涉及兩岸內容,將成為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們討論重點。
  • 2020兩岸關係回顧(二):兩岸民間交流凝心聚力,助推和平發展
    臺當局一方面加緊推動「閉關鎖島」政策,另一方面在島內極力煽動「仇中恐中反中」民粹政治,抹黑大陸,抹紅兩岸交流,在兩岸民意之間不斷製造新的緊張和對立。在兩岸關係嚴峻、緊繃的形勢下,兩岸關係要想沿著正確的軌道向前推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兩岸同胞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合作,而交流合作平臺的搭建與鞏固就顯得尤其重要和必要。
  • 兩岸迎來「和統」契機?蔡英文究竟戰還是和?
    編輯:星辰現在蔡英文在勝選後不斷發表"臺獨"言論,讓大陸許多人認為兩岸必須」武統「,但是隨著兩岸經濟交往倒是有和統的可能。其實就算蔡英文當局為了臺灣同胞的利益也應該積極的推動兩岸疫情防控的工作,否則就是錯過了兩岸關係的改善時期。但是蔡英文當局雖然對大陸冷漠,但是擋不住臺灣民眾對大陸的積極獻愛心,其中黃智賢和中華統一促進黨總裁張安樂一起從美國買了1萬1000副N95口罩等物品版主大陸。眾多臺灣藝人,也自掏腰包購買了數量可觀的醫療用品馳援武漢。
  • 2019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中新社北京12月6日電 (記者 鄭巧)由全國臺灣研究會主辦的2019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6日在北京舉行。兩岸50多位專家學者與會研討。全國臺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王升致辭指出,兩岸之間分裂與反分裂、維護和平發展與阻撓和平發展的對抗與較量,是今年兩岸關係的主要特徵。目前,民進黨當局的分裂腳步沒有停下來的跡象,加上美國在中美戰略博弈的背景下不時釋放支持臺灣與大陸對抗的信號,因此,這種對抗與較量,還會繼續,力度也可能會加大。
  • 兩岸學者聚焦新形勢下兩岸關係的挑戰與應對
    中新社記者 路梅 攝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李亞飛在論壇開幕式上表示,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今後一個時期大陸對臺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原則方針和主要措施,對今後兩岸關係發展和對臺工作開展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如果站在歷史的高度看待兩岸關係發展,大的趨勢是清晰的,總的前途是篤定的。」
  • 兩岸迎來「和統」機會!臺媒喊話蔡英文:放下仇恨!
    而大陸的疫情已經被全世界的人民所知曉和關注,對於其他國家來說,這次肺炎疫情完全是可以預防的,但是由於現在世界各國都出現了此類肺炎病毒疫情的患者,因此這已經不僅僅是醫療領域的事情,更是與各國之間的外交關係息息相關。兩岸迎來「和統」機會!臺媒喊話蔡英文:放下仇恨!
  • 張華:2018年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
    「九二共識」,加強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勢力,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主導權和主動權。希望兩岸同胞共同努力,在新時代攜手同心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篇章。1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指出,大陸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主導權和主動權,我們有堅定的政治決心和強大能力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祖國的神聖領土一寸都不能分裂出去!
  • 羅鼎均:人情冷暖下的兩岸關係 2020年歲末年終見真章
    作者 羅鼎鈞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博士生        2020年進入到最後一個月,在這歲末年終之際對於跌宕起伏的兩岸關係來說,是兩岸交流30多年來最不平靜的一年失望的是民進黨當局政客借疫情將眾多兩岸家庭硬生生的分開,許多小家庭因此超過200多天的日子裡隔海相望每天只能以淚洗面不能團聚在一起。不管如何,在2020年最後一個月裡,就讓我們共同回顧這過去2020年裡,這人情冷暖下的兩岸關係。
  • 2019「六問」臺灣:兩岸關係發展好or差
    2019年的兩岸關係,應該是辯證的,有其兩面性,既應看到積極向好的一面,也應看到消極趨差的危機,可謂是機遇與挑戰並存,希望與困難同在。    一、機遇與希望巨大。此一選舉結果,對2019年的兩岸關係具有積極重大意義,尤其是面對2020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會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強大動力。國民黨執政的15個縣市,對發展兩岸關係、增進兩岸城市間的交流高度重視、願望強烈,均希望藉此拉動、提振本縣市的經濟建設。15個縣市均決定成立兩岸工作小組,負責推動本縣市與大陸間的關係、重點是經貿關係。
  • 兩岸專家提有壓力下「以武促統」
    兩岸專家提有壓力下「以武促統」 2020年12月05日 19:0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2021《環球時報》年會2020年12月5日在北京舉辦。圖為年會現場,「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成為本次年會最受關注的議題之一。
  • 「追求兩岸統一」不應是禁忌
    其實這正凸顯了臺灣「朝野」的政治角力,真正屬核心的攻防議題在於兩岸關係與「統獨」之爭。 上述陳柏惟所說的「中國黨」既是指「中國國民黨」,也是指中國國民黨是共產黨的「同路人」。在陳柏惟及其支持者的觀念中,他們致力於「臺灣獨立建國」,力抗主張兩岸和平發展的國民黨,所以只要是國民黨主張的政策,他們都配合民進黨採反對甚至壓制的立場。
  • 臺灣民調凸顯兩岸關係的微妙變化
    臺灣民調凸顯兩岸關係的微妙變化 2017年11月28日 14:01:09來源:中國臺灣網 」之初的兩岸原狀,主要展現在兩岸當局機制化、制度化地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迄今局面已大為改變,原狀並未維持住,以致各項民意調查反映出她的兩岸政策日益引起不滿,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民眾的中國人認同與統「獨」傾向對比,出現和民進黨立場相反的變化。
  • 2020年兩岸關係之挑戰與機遇
    展望2020年兩岸關係發展更不容樂觀以待,從2020年臺灣「大選」發展來看,目前民調相關結果具有以下各種可能性,即民進黨完全執政、民進黨(國民黨)贏得行政權但「立法院」不過半、在「立法院」席次中三黨不過半、四黨不過半、五黨不過半、國民黨完全執政。其中對於兩岸關係衝擊最大且持續惡化,為民進黨完全執政;而對緩和兩岸關係有所幫助且能恢復兩岸協商對話,則為國民黨完全執政或取得行政權。
  • 臺媒:慎防兩岸關係的潛在風險
    臺媒:慎防兩岸關係的潛在風險 2018年01月18日 09:3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   臺灣《中央網絡報》18日發表評論指出,武力統一臺灣的聲音,不僅沒有在中共十九大後平息下來,還因最近美國向臺灣表現出的姿態,以致更加刺激「武統」之聲,反映了兩岸關系所潛在的兇險。
  • 臺「兩岸關係調查」凸顯冰火兩極 蔡英文兩岸政策造成社會撕裂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臺灣主流媒體《聯合報》發布的最新「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顯示,過去一年來,島內民眾認為兩岸「外交」和官方互動關係趨向惡化,雙雙創下歷次調查的新低。不滿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表現的人攀升到68%,是近3年的新高。
  • 兩岸快評:參拜了竹山紫南宮的郭臺銘,對兩岸關係有新想法嗎?
    &nbsp&nbsp&nbsp&nbsp6月17日,投入中國國民黨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黨內初選的郭臺銘,攜夫人參訪了南投縣竹山鎮紫南宮。當林圮們的汗水和鮮血灑在這塊土地上的時候,這裡的血已經與我們融合在一起了。&nbsp&nbsp&nbsp&nbsp我不知道郭臺銘和他的夫人在參拜紫南宮土地神時想到了什麼?如果說媽祖託夢要他出來選臺灣地區領導人,那麼,戴著官帽的土地公應該會要求他搞清楚自已是不是中國人?一定對他把兩岸關係表述成近似「兩國論」不滿。
  • 兩岸關係回顧與前瞻:取得歷史性突破 面臨關鍵抉擇
    過去一年間,兩岸關係穩步推進,繼續沿著和平發展道路前行,取得重要進展,特別是在兩岸政治交往上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因此,儘管2016年臺灣局勢可能出現複雜變化,兩岸關係面臨嚴峻挑戰和關鍵抉擇,但只要兩岸同胞堅持「九二共識」,共同警惕、反對「臺獨」分裂行為,兩岸關係定能克難前行,保持和平發展勢頭。
  • 兩岸關係走向應該務實面對!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兩岸關係不斷惡化。臺灣資深媒體人張景為24日在臺灣「中時電子報」上發文指出,這已不再是過去常見的意識形態或政治上的衝撞,而是一種情感上的殘酷撕裂,更是情緒上的偏見和宣洩。過去4年多來,兩岸關係經歷了驚心動魄、宛如坐雲霄飛車般的戲劇性變化。2016年民進黨蔡英文開始執政,兩岸關係陷入大倒退階段;2018年底,因「韓流」崛起,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中失利,蔡英文引咎辭去黨主席職務;而在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各種主客觀因素的綜合作用下,蔡英文以817萬的高票勝選,綠營執政再創高峰。
  • 張華:歷史大勢與領導人共同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兩岸交流30年的...
    回顧兩岸關係30年的發展歷程,一個最基本的啟示就是歷史大勢決定了兩岸最終走向統一,但同時,不同領導人的不同抉擇也深刻影響著兩岸關係的發展進程。    歷史大勢決定了兩岸關係基本態勢     兩岸關係的大勢是什麼?一是大陸對臺灣的實力優勢持續擴大,二是國際社會一中格局越來越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