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
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祭祖節日。
而且這個祭祖則是來自於寒食節,而且寒食節實際同清明不是同一天,清明節前一天是寒食節,不管怎麼演變,寒食從105天到30天,從30天到3天,從3天到1天,嚴格來說,清明是寒食的後一天,也是寒食結束生火做飯的。
後來經過發展,清明就形成了融匯了寒食與上巳(農曆三月三)兩個節日習俗的節日。
在宋元時期就大致形成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將寒食的禁火、冷食風俗與上巳郊遊等習俗活動相融合定型;由於寒食節的禁火、冷食習俗移到清明節,我國北方一些地方還保留著在清明節禁火與吃冷食的習慣。
宋呂原明《歲時雜記》說:「清明前二日為寒食節,前後各三日,凡假七日。而民間以一百四日禁火,謂之私寒食,又謂之大寒食。北人皆以此日掃祭先塋,經月不絕,俗有寒食一月節之諺。」
唐代寒食和清明形成掃墓習俗,官員更是熱衷,後給官員放假七天,宋代也沿用寒食、清明給官員放假七天的慣例。
紀念介子推只是後世附加上的,寒食節是比介子推出現的早,源於上古的:上古的改火舊習,即如《周禮》所說「仲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
寒食節是流傳於我國北方中原一帶古代較早的節日,寒食節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上墳祭掃、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由於北方寒冷,春三月氣溫上升正值改火的時節,人們在新火未到之時,要禁止生火。漢代稱寒食節為禁菸節,因為這天百姓人家不得舉火,到了晚上才由宮中點燃燭火,並將火種傳至貴戚重臣家中。
清明名稱來源:
《淮南子·天文訓》:「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文中的「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歲時百問》:「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有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鴽;三候虹始見」。
清明三候所代表的花信為:
「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
」三花一開,春滿枝頭,春意盎然,綠意萌動「。
正如晏殊《破陣子·春景》中所言:」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清明時節習俗:
除了掃墓、墳墓添新土這些祭拜祖先的這些活動之外。還有民間的一些郊遊踏青等活動:
1、掃墓祭祖:
北方一般有兩個祭祖的節日,一個是清明,另一個是農曆十月初一。
宋代田園詩人範成大在《清明日狸渡道中》則描述了那祭掃墓場景:
灑灑沾巾雨,披披側帽風。花燃山色裡,柳臥水聲中。石馬立當道,紙鳶鳴半空。墦間人散後,烏鳥正西東。
2、取新火生新煙:
因為寒食結束時是在清明那天開新火,如杜甫《清明二首》中即有:「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淨客船。」即清明會借新火然後生灶之習俗。
2、聚宴之習俗:
文人也罷,民間也罷,在清明前一天寒食結束之後,生火作飯是民間的,而文人和權貴們則是宴請賓客。
如賈島的《清明日園林寄友人》:」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杜草開三徑,文章憶二賢。幾時能命駕,對酒落花前。「遊園和會宴一起來。
而唐代祖詠則是富貴人家在別業(別墅),在郊外踏青之後宴請賓客。《詠清明宴司勳劉郎中別業》
田家復近臣,行樂不違親。霽日園林好,清明煙火新。以文常會友,唯德自成鄰。池照窗陰晚,杯香藥味春。簷前花覆地,竹外鳥窺人。何必桃源裡,深居作隱淪。
3、踏青郊遊之習俗:
宋代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4、蕩鞦韆:
小時幾乎每家都會扎鞦韆,有些還會在村中樹很高大的鞦韆,成人也玩得不亦樂乎。孩子們一般有條件的家庭都會在院中立小鞦韆。
明代王磐的《清江引·清明日出遊》
問西樓禁菸何處好?綠野晴天道。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5、插柳:
民間有插柳習俗。清明插柳習俗,其來源普遍存在三種說法。
一是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二是是驅鬼闢邪。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寫道:「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三是為了紀念介子推。傳說介子推是死於柳下。我們那兒是插柏樹,而且需要在太陽未出來之前取柏樹之枝回家插上。
6、飲食:
南方有些地方主要是集中於江浙滬一帶,是吃青團。而山東即墨則吃是早上煮白水雞蛋,並拔春蔥吃。清明時節的蔥是最好吃的時候。再過段時間蔥就會抽芽開花變老,要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吃。
7、拔河
拔河早期叫「牽鉤」、「鉤強」,唐朝始叫「拔河」。據說它發明於春秋後期,開始盛行於軍中,後來流傳於民間。唐玄宗時曾在清明時舉行大規模的拔河比賽,從那時起,拔河成為清明習俗的一部分。
8、其它風俗:
民間還有鬥雞、射柳、蹴鞠、蠶花會等活動。而浙江德清在清明還有競渡之習俗,宋代詩人吳文英在《瑞龍吟·德清清明競渡》中描述:「大溪面。遙望繡羽衝煙,錦梭飛練。桃花三十六陂,鮫宮睡起,嬌雷乍轉。去如箭。催趁戲旗遊鼓,素瀾雪濺。東風冷溼蛟腥,澹陰送晝。輕霏弄晚。」現代不知德清是否還是有清明競渡的習俗。你們那兒清明有什麼習俗?歡迎留言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