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話節日來源、習俗,有祭掃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

2020-12-22 藝術泛舟

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

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祭祖節日。

而且這個祭祖則是來自於寒食節,而且寒食節實際同清明不是同一天,清明節前一天是寒食節,不管怎麼演變,寒食從105天到30天,從30天到3天,從3天到1天,嚴格來說,清明是寒食的後一天,也是寒食結束生火做飯的。

後來經過發展,清明就形成了融匯了寒食與上巳(農曆三月三)兩個節日習俗的節日。

在宋元時期就大致形成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將寒食的禁火、冷食風俗與上巳郊遊等習俗活動相融合定型;由於寒食節的禁火、冷食習俗移到清明節,我國北方一些地方還保留著在清明節禁火與吃冷食的習慣。

宋呂原明《歲時雜記》說:「清明前二日為寒食節,前後各三日,凡假七日。而民間以一百四日禁火,謂之私寒食,又謂之大寒食。北人皆以此日掃祭先塋,經月不絕,俗有寒食一月節之諺。

清明

唐代寒食和清明形成掃墓習俗,官員更是熱衷,後給官員放假七天,宋代也沿用寒食、清明給官員放假七天的慣例。

紀念介子推只是後世附加上的,寒食節是比介子推出現的早,源於上古的:上古的改火舊習,即如《周禮》所說「仲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

寒食節是流傳於我國北方中原一帶古代較早的節日,寒食節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上墳祭掃、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由於北方寒冷,春三月氣溫上升正值改火的時節,人們在新火未到之時,要禁止生火。漢代稱寒食節為禁菸節,因為這天百姓人家不得舉火,到了晚上才由宮中點燃燭火,並將火種傳至貴戚重臣家中。

清明名稱來源:

《淮南子·天文訓》:「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文中的「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歲時百問》:「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有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鴽;三候虹始見」。

清明三候

清明三候所代表的花信為:

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

三花一開,春滿枝頭,春意盎然,綠意萌動「。

正如晏殊《破陣子·春景》中所言:」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清明花信:一候桐花
清明花信:二候麥花
清明花信:三候柳花。

清明時節習俗:

除了掃墓、墳墓添新土這些祭拜祖先的這些活動之外。還有民間的一些郊遊踏青等活動:

1、掃墓祭祖:

北方一般有兩個祭祖的節日,一個是清明,另一個是農曆十月初一。

宋代田園詩人範成大在《清明日狸渡道中》則描述了那祭掃墓場景:

灑灑沾巾雨,披披側帽風。花燃山色裡,柳臥水聲中。石馬立當道,紙鳶鳴半空。墦間人散後,烏鳥正西東。

清明掃墓

2、取新火生新煙:

因為寒食結束時是在清明那天開新火,如杜甫《清明二首》中即有:「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淨客船。」即清明會借新火然後生灶之習俗。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淨客船。

2、聚宴之習俗:

文人也罷,民間也罷,在清明前一天寒食結束之後,生火作飯是民間的,而文人和權貴們則是宴請賓客。

如賈島的《清明日園林寄友人》:」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杜草開三徑,文章憶二賢。幾時能命駕,對酒落花前。「遊園和會宴一起來。

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

而唐代祖詠則是富貴人家在別業(別墅),在郊外踏青之後宴請賓客。《詠清明宴司勳劉郎中別業》

田家復近臣,行樂不違親。霽日園林好,清明煙火新。以文常會友,唯德自成鄰。池照窗陰晚,杯香藥味春。簷前花覆地,竹外鳥窺人。何必桃源裡,深居作隱淪。

何必桃源裡,深居作隱淪。

3、踏青郊遊之習俗:

宋代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清明踏青

4、蕩鞦韆:

小時幾乎每家都會扎鞦韆,有些還會在村中樹很高大的鞦韆,成人也玩得不亦樂乎。孩子們一般有條件的家庭都會在院中立小鞦韆。

明代王磐的《清江引·清明日出遊》

問西樓禁菸何處好?綠野晴天道。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人倚鞦韆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5、插柳:

民間有插柳習俗。清明插柳習俗,其來源普遍存在三種說法。

一是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二是是驅鬼闢邪。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寫道:「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三是為了紀念介子推。傳說介子推是死於柳下。我們那兒是插柏樹,而且需要在太陽未出來之前取柏樹之枝回家插上。

插柳

6、飲食:

南方有些地方主要是集中於江浙滬一帶,是吃青團。而山東即墨則吃是早上煮白水雞蛋,並拔春蔥吃。清明時節的蔥是最好吃的時候。再過段時間蔥就會抽芽開花變老,要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吃。

青團

7、拔河

拔河早期叫「牽鉤」、「鉤強」,唐朝始叫「拔河」。據說它發明於春秋後期,開始盛行於軍中,後來流傳於民間。唐玄宗時曾在清明時舉行大規模的拔河比賽,從那時起,拔河成為清明習俗的一部分。

清明出遊

8、其它風俗:

民間還有鬥雞、射柳、蹴鞠、蠶花會等活動。而浙江德清在清明還有競渡之習俗,宋代詩人吳文英在《瑞龍吟·德清清明競渡》中描述:「大溪面。遙望繡羽衝煙,錦梭飛練。桃花三十六陂,鮫宮睡起,嬌雷乍轉。去如箭。催趁戲旗遊鼓,素瀾雪濺。東風冷溼蛟腥,澹陰送晝。輕霏弄晚。現代不知德清是否還是有清明競渡的習俗。你們那兒清明有什麼習俗?歡迎留言分享一下。

相關焦點

  • 清明節的來歷及習俗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看過[新白娘子傳奇]的朋友都知道有一段講的是許仙踏青片段,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細雨濛濛萬物復甦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運動活動的的習俗。
  • 清明節的傳統習俗20字50字簡短介紹 10個清明祭掃風俗習慣
    清明節的傳統習俗20字簡短介紹  除了掃墓以外,清明節還有踏青、蕩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清明節的傳統習俗50字簡短介紹  清明節的習俗有掃墓祭祖、踏青、牽鉤、放風箏、蕩鞦韆、蹴鞠、打馬球、鬥雞、射柳、插柳、蠶花會、爬橋等一系列活動。
  • 2018年4月5日4時13分清明節 清明節氣節日的風俗習俗有哪些
    清明節氣節日的風俗習俗有哪些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1.掃墓祭祖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宋朝詩人高菊卿也曾於《清明》一詩中描寫道:"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 清明節的習俗不止踏青!蕩鞦韆放風箏更多耍事在等你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 掃墓祭祖踏青插柳蕩鞦韆 清明節習俗一覽
    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掃墓祭祖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式微,於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云:"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
  • 沒有什麼節日是不能說節日快樂的,如果有……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來鍛鍊身體。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
  • 2021北京三支一扶公基備考人文知識:中國傳統節日及習俗_北京中公...
    在中國,不同的節日是有不同的習俗的,那麼每個節日的習俗都是什麼呢?一、春節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
  • 2018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英語四級翻譯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
  • 2017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新東方網英語四級頻道為大家整理了英語四級翻譯中國傳統節日
  • 2016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翻譯>正文2016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 2016-11-30 14:07
  • 2021甘肅三支一扶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中國傳統節日及習俗
    為大家準備了2021甘肅三支一扶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中國傳統節日及習俗,以幫助大家備考。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鬱的各地域特色,熱鬧喜慶的氣氛洋溢;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二、元宵節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
  • 傳統節日素材(作文素材)
    傳統節日素材(作文素材) 2013-09-09 12:54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如何用英語描述
    再過不多久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了,這天是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也是踏青遊玩的好機會。清明節很多有意思的習俗,比如吃青團、掃墓等等,那麼如何向你的外國朋友介紹這麼一個重要的節日呢。清明節的介紹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郭親睦鄰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清明節是在仲春和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十天或後十天。有些地域的人士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 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由來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 2017年6月大學英語四級翻譯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
    年6月大學英語四級翻譯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   英語四級的翻譯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側重同學們肯定都知道,所以我們要在平時的複習中要格外的注意,新東方網英語四級頻道今天就為考生們整理中國傳統節日的翻譯,希望能夠給同學們帶去一些幫助。
  • 清明節的來歷和風俗簡單 2020清明節來源故事以及傳統習俗推薦
    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來鍛鍊身體。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