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時半年多的投遞應聘之後,我終於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商場櫃檯銷售員。
這是我離開職場三年後的第一份工作,當接到人事主管電話通知那刻,我激動得跳了起來,我終於又有工作了!
今年我32歲。
三年前,我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辦公室主任,月收入8千元。因婆婆身體不好,父母沒時間,所以在懷孕生下女兒後,我不得不離開職場,留在家裡照顧女兒。
其實帶孩子比工作要累很多,成天面對屎尿屁不夠,還要關注小孩的健康以及教育問題,再加上天天呆在家裡幾乎與外界隔離,全職寶媽的這幾年真的好難過。
生完孩子後的第一年,我還能安慰自己,離開職場時間不太久,後續應該可以接得上。到了第二年,我就開始有些焦慮,一方面是與先生越來越沒有共同語言,另一方面是看著之前幾個玩得好的同事,在職位和收入上都有很大的突破,我就按捺不住躁動的心,想著要早點出去工作。無奈沒人幫忙帶小孩,我還是得留在家裡。
第三年,個人的焦慮感越來越重,先生的脾氣也越來越大,一言不合我們就會吵架,再不出去工作我會瘋掉!
女兒上學以後我就開始四處找工作。剛開始找工作時,我期望找到跟原來崗位差不多的職位,薪酬低一些也是可以的。
在投遞完幾十家公司以後,我才發現現實很殘酷!根本沒幾家有回應,有回饋的幾家在與我電話溝通完以後都表示不太滿意,我的薪酬要求也逐步從8千降到7千再降到6千。
但後來我才發現,薪酬並不是最關鍵的事,時間才是!
女兒幼兒園每天4:30放學,5:30前要接走,所以我找的工作下班時間最遲不能超過5點,否則女兒就沒人接。(先生長期加班,不可能接孩子)
我投遞的公司幾乎都是在5:30-6:00下班,5:00下班的少之又少,有那麼一兩家卻離家很遠……
今年過完年,先生的單位業務量急劇下滑,公司陷入生存危機。
同事被裁員、客戶取消訂單、公司福利補貼減半,種種跡象表明先生也將陷入水深火熱的狀態,如果這個時候我再找不到工作,那麼一不小心我們全家就要去喝西北風。
不能再「挑」工作了!
為了讓自己有更多的面試機會,我開始投遞銷售崗位,因為它門檻低,崗位需求量大。
皇天不負有心人,最終我被一家商場的母嬰專櫃錄用了,試用期底薪3000元,外加三個點的提成。雖然薪酬低一些,但是時間完全符合我的需求,每天8:30上班,16:30下班,每周兩次晚班,我跟領導協商調整到周末晚上。
說實話,這要是在以前,我一定會覺得很沒面子。不僅薪酬低了很多,工作的性質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可是有社醫保,有挑戰性收入,有匹配的時間,還有讓自己重新融入職場的機會,我已知足。
因為深知工作的來之不易,我特別珍惜這個機會,每天下班都會留下來一兩個小時,幫忙晚班的同事做些事,順帶向她請教產品知識和銷售技巧。(婆婆最近在我家,所以我有時間)
工作第二個月,我領到了5500多元的工資,收到簡訊的那刻,我仿佛又找回了當初的那個我。
有工作,真好!
通過這大半年艱辛的找工作經歷,我想給正準備重新回歸職場的全職寶媽幾個建議,希望能夠對你們有所幫助:
這幾年我雖然天天想著要出去工作,但從沒有考慮過在家做兼職的工作,主要還是因為心理畏懼和抗拒,這讓我少了很多融入職場的鋪墊機會。
漸漸地我脫離了職場,與先生的共同語言也少了很多。越迷茫越焦慮,越焦慮越迷茫。
所以,如果你正在家做全職寶媽,建議你根據自己的專長做一些可以增加收入,拓展交際圈的事情,未來再進入職場時也會從容一些。不至於像我一樣狼狽不堪。
對於全職做寶媽的人來說,時間肯定是剛需。所以,在重新融入職場時,不要只看工作的收入高低,還要看工作的單位時間價值。
單位時間價值取決於:時間的匹配度和崗位增值空間。
時間的匹配度最容易理解,就是能否與家庭對你的需求時間相匹配。如果工作的收入不錯,但是常常需要出差,或者上下班時間與接送小孩不匹配,那即便是獲得了這份工作,結果都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矛盾而放棄。
崗位可增值空間指的是新工作對你未來的發展是否有提升作用,重複性的體力工作雖然更容易找到,但是長期來看,它可能會讓自己重新陷入二次失業的困境。
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大。
全職寶媽剛出來找工作如果要求太高,反倒會讓自己變得沒有信心。準備復出工作前,多找幾位正在職場工作的朋友溝通,了解目前職場的情況,畢竟職場的變化一年比一年快。
現在的我偶爾也會接到原來同事的信息,他們詫異我的跨界轉變,關心我重新進入職場後的收入,也有為收入差距拉大而感到可惜的。
但我知道這些都不重要,至少我的狀態變得越來越好,先生跟我的話題點也越來越多,我的社交圈子以及視野在工作後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了,我正朝著更好的自己蛻變……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本人並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