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麗
如何破解兒童電影的發展難題?答案是:除了提升創作本身的美學品格,產業層面的優化也十分必要。11月29日上午,2020中國國際兒童電影展進入倒數第二天,中國國際兒童電影展兒童電影產業論壇在廣州舉行。
論壇以「兒童電影產業優化」為主題,邀請了資深影視監製、編劇、導演文雋,電影頻道電影創作部副主任、國家一級文學編輯林麗寧,路畫影視董事長曹佳,電影製片人、導演徐小明,浙江高蒙文化傳媒董事長馬可志以及大象點映董事長蔡慶增等重量級嘉賓進行分享。現場,六位專家學者分別從兒童電影的意義、發展方向、製作、生產、發行等範疇討論兒童電影的產業優化。論壇主持人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原黨委書記,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原廠長竇春起擔任。
文雋進行了主題為《如何把國產兒童電影發展成主流類型片》的發言。作為一名資深的影、視、播、出版和製作人,文雋曾監製及策劃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風雲》《中華英雄》《我的兄弟姐妹》《我的美麗鄉愁》等。近年又在中國內地監製電影《人在囧途》《京城81號》《李小龍》等,致力開拓各種商業類型片領域。當天,他現場深入淺出地分析了發展國產兒童電影的幾個關鍵要素。
國家一級文學編輯林麗寧則以《淺談中國兒童電影的重要意義與未來發展可能》為題,分享了她對兒童電影的看法與發展憧憬。林麗寧擔任監製、製片人與編輯的電影有《不成問題的問題》《告別》《那年八歲》《麥子的蓋頭》《孫子從美國來》《小火車》《飛》等。
產業的發展與優化,離不開內容、製作、營銷等方面的努力。目前,發展兒童電影產業已在業內取得共識,通過產業化的方式,製造、營銷適合兒童觀賞消費需求的電影產品。這就要求提升兒童電影投資創作的類型化、營銷運作的商業化、市場開發的多元化。
論壇上,來自業界不同領域的專家們先後分享了自己對於兒童電影產業發展的經驗和想法。路畫影視董事長曹佳分享了《海外兒童電影選擇和宣發》;電影監製編劇導演徐小明分享了其代表作《小狗奶瓶》和《棒少年》的製作經驗;影視製片人馬可志通過親身經歷,分析了如何依託地方資源助力兒童電影生產與發行。作為論壇發言的壓軸嘉賓,大象點映董事長蔡慶增則以《大象點映在院線親子電影的創新宣發模式探索》為題,分析了最新的兒童電影宣發模式。
主題演講結束後,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原黨委書記竇春起作總結,並邀請六位嘉賓再次上臺,與到場觀眾一起探討兒童電影產業的優化和發展方向。
此外,11月29日下午,2020中國國際兒童電影展兒童電影教育論壇也在廣州舉行,論壇請來的中外嘉賓圍繞「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開創中小學影視教育新局面」主題,展開闡述和分享。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圖片|主辦方提供
責編|龔衛鋒
審籤|梁澤銘
實習生|童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