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兒童片像政治課 兒童電影別老想教育孩子

2020-12-27 搜狐網

  相比於每年不斷上升的電影數量和質量來說,國產兒童影片不僅產量下降,而且好的影片也越來越少。「六一」又到,兒童看什麼電影?雖然各電影院都在扎堆放映兒童電影,可是今年兒童新電影還是不多(5月31日《北京晚報》)。

  「拍兒童片,費力不討好。開機沒有錢,院線不接招,映後不叫好,國產兒童片像政治課,中國的兒童片沒有國外的兒童片吸引人……」這當然是老調重彈,但是,既然問題依舊頑強地存在,「老調重彈」就未必不可,甚至顯得尤為必要。難道要讓「無為無力的局面」永遠持續下去嗎?

  

  電影作為一種承載文化的藝術形式,在傳播文化上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但是,我們遺憾地發現,兒童片與市場文化的走向並不相關,似乎兒童電影是隔絕在電影市場之外的一種存在。人們很難在電影院中欣賞到兒童電影,甚至,很多人對這一時期的兒童電影一無所知。不知道沒有融入市場體系,對兒童電影而言是幸運還是不幸?相反那些不被標上兒童電影標籤,以商業電影的身份參與到市場中的「準兒童電影」倒是能夠引起人們的注意,如《一個都不能少》等。不難發現的一個事實是,兒童電影沒有能產生出相應的社會價值,這是一種二律背反還是一種必然?或者說是一種宿命?

  正如影評人指出的那樣,國外的兒童片對兒童的智力和想像力都是個啟迪和豐富的過程,對感情是個宣洩的過程,對經歷是個大開眼界的過程。但是,在我們這裡,似乎變成了單一的說教,甚至是灌輸。那麼,誰高誰低,不是一目了然了嗎?

  有人指出我國兒童電影的一個致命弊端——開始創作時就先想這個片子要教育孩子哪一點,於是編一個故事頭尾很清楚,線索很分明——我就是要教育某些人。兒童電影如果被這種思維定式所控制,肯定不能向前發展。

  

  事實上,我國有一個專為兒童電影設立的獎項——「童牛獎」。這種獎項的設立,連一些國外導演都是羨慕的,並且每年的獲獎部數都很可觀。不過,公眾面對的尷尬是獲獎的電影很難與兒童見面,成了自娛自樂的遊戲,一問兒童,得到的回答是「我看過《哈利·波特》」而不是所謂的獲獎電影。我國有兩億多小觀眾,為什麼我們的兒童電影卻沒有觀眾?原因何在?

  數字最能證明兒童電影的繁榮,僅改革開放以來,就拍攝了三百餘部兒童影片,平均每年至少11部。

但頒發「童牛獎」的熱鬧大大超過了兒童對影片的反響。這樣的諷刺,誰能讀懂?

  必須明確,兒童電影必須走向市場,否則,就無法成長,長此下去,我們的兒童就只能觀看國外的兒童影片。這是一種危機,也是一種契機。但願,我們能贏得孩子,贏得未來,而不僅是用那些「童牛獎」來證明兒童影片的存在。而要達到這種願景,首先要擺脫的就是把教育兒童當做電影的重要功能甚至是唯一功能的陳舊思維。

  

相關焦點

  • 好看的國產兒童電影去哪了?
    國產電影《大聖歸來》曾是票房「黑馬」。視覺中國「六一」兒童節將至,帶孩子看電影慶祝節日是不少家長選擇之一。80後北京市民孫先生是一個5歲男孩的爸爸,他發現,「現在不論電視還是影院,除了熊出沒、豬豬俠之類動畫片,好像沒有別的可給孩子看了。」
  • 國產兒童電影的歷史、現狀與未來
    然而與國產動畫片的火爆場面相比,今年暑期檔上映的國產兒童故事片仍然相對較少,其中聚焦教育和家庭的影片《學區房72小時》《銀河補習班》,以及拉華加導演的藏族兒童電影《旺扎的雨靴》尤為值得關注。以此反觀當下國產兒童電影創作形態,不難發現其呈現為依靠動畫電影支撐的局面。
  • 廣州文交會|聚焦兒童電影產業,探討兒童電影教育……中國國際兒童...
    作為本屆兒童電影展的重要論壇,兒童電影產業論壇、兒童電影教育論壇... 作為本屆兒童電影展的重要論壇,兒童電影產業論壇、兒童電影教育論壇在東方賓館分別舉行。中外專家圍繞「兒童電影產業優化」、「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開創中小學影視教育新局面」主題進行探討與分享,助推中國兒童電影產業發展與兒童電影教育。
  • 國產兒童電影《小人國》《馬蘭花》受歡迎
    這句幾乎伴隨著每個中國孩子長大的經典童謠,又在新一代兒童的心中紮下了根芽。今天在京舉行的國產優秀教育類電影看片會上,由中國教育臺出品的兒童真實電影《小人國》和民族奇幻影院動畫片《馬蘭花》受到了在場觀眾的喜愛。
  • 國產兒童電影的敘事特色丨調查報告
    近年來,一些優秀的國產兒童電影在敘事上有所突破,體現出了鮮明的兒童本位意識。兒童本位論強調兒童不是縮小化的成人,擁有自己的獨立人格、志趣、意志和行為習慣。在電影創作範疇內,「兒童本位」意識則要求電影創作以兒童為本源,以兒童作為觀賞的主體進行創作,以服務於兒童為重心。國產兒童電影在兒童本位意識的推動下,在主體敘事視角、影像敘事風格和故事敘事節奏上,都呈現出獨特的敘事藝術特色。
  • 國產兒童電影就應該這樣與觀眾見面
    對於影迷們來說,國產電影一直以來都是他們所詬病的。之所以詬病,原因很簡單,國產電影出一部優秀的院線作品太難了。倒不是說現在的國產電影普遍質量不高,而是說國產院線已經被很多資本財團所把持,然而優秀的作品如果沒有形成同樣優秀的影響力,或者說直接被剝奪了展示舞臺,那麼就會造成一種假象。國產電影好片難得,實際上是這樣嗎?
  • 國產兒童電影開始走市場
    關注現實的兒童題材頻出新意  儘管多數兒童影片進不了競爭激烈的商業院線,一些影片在創作上的創新與突破還是讓人對國產兒童電影的未來發展充滿期待。我們注意到,不少影片在處理傳統題材時拍出了新意,表現孩子與動物的影片品質有所提升,久違的青春題材片再次受到追捧。
  • 「讓國產兒童片成為主流!」業內大咖廣州議「兒童電影產業優化」
    論壇以「兒童電影產業優化」為主題,邀請了資深影視監製、編劇、導演文雋,電影頻道電影創作部副主任、國家一級文學編輯林麗寧,路畫影視董事長曹佳,電影製片人、導演徐小明,浙江高蒙文化傳媒董事長馬可志以及大象點映董事長蔡慶增等重量級嘉賓進行分享。現場,六位專家學者分別從兒童電影的意義、發展方向、製作、生產、發行等範疇討論兒童電影的產業優化。
  • 國產經典兒童電影推薦《跑出一片天》
    適合小學生看的電影實在是太少了,要麼國外動畫電影,好像近年不曾看到多少;要麼國內動畫電影,也幾乎全是光電特效打打殺殺。甚至還有帶著小孩子到電影院看《八佰》的。兒童電影真是屈指可數,經典的就更少了。八年前的國產兒童勵志電影《跑出一片天》是個例外!
  • 小成本電影《遙望南方的童年》:明確山區留守兒童教育的必要性
    在當前快節奏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好萊塢大片帶來的刺激與視覺上的衝擊,以不欣賞的態度給國產小成本電影打上爛片的標籤。但一部電影的好壞,成本及製作並非主導因素,更多的是取決於電影是否能給予觀眾一定的情感認知,以及正面的呼籲和引導。
  • 從輝煌到冷落,兒童電影該何去何從
    多年來,鍾海始終關注兒童電影創作領域,也發現不少類型遇到的問題,「在兒童電影創作中,沒有對兒童的思維方式以及兒童的特點進行考察分析,也沒有深入少年兒童的生活中去採風,使一部分兒童電影的創作脫離了市場的需求。」談及一些現象,他言語中有無奈的揶揄。比如多年以來,不少國產兒童電影都在試圖描摹國外的同類電影。「我們大家都知道伊朗著名的導演馬基德的經典作品《小鞋子》。
  • ...德潤童心—「兒童疫戰德育啟示錄」線上系列電影.繪本課—第...
    中國兒童中心 興趣培養部 視覺藝術中心 兒童電影.繪本工作室感謝家長和小朋友在「戰疫情」系列線上課的參與,「戰疫情」線上課陪伴大家度過了中國疫戰時期的至黑暗時刻,為每周面對情緒混亂和極大壓力的家長和孩子帶來一刻安靜的繪本時光。如今全球籠罩在「疫災」的陰影下,當我們正從困境中走出,卻面臨全球「疫戰」最危機時刻,視覺藝術的窗口打開的是民族精神和人文文化!
  • 理想的兒童藝術教育,是成長教育
    另一個問題是用巧名去劃分學員有時候並不見得就是多元選擇,反而會讓孩子的成長之路往更狹窄的方向發展。假設長時間讓某位孩子局限在一個固定課程的班裡學習,他的潛能不易全面打開。而關於9歲前不能學素描的這個問題,我想它的出發點也許是不要讓孩子過早失去探索的願望,因為在很多人的認識中素描是專業學習,非常枯燥的一門課。
  • .| 德潤童心—「兒童疫戰德育啟示錄」系列電影.繪本課—第一期...
    以下文章來源於兒童電影繪本藝術 兒童電影繪本藝術兒童電影.繪本藝術中國兒童中心 興趣培養部 視覺藝術中心 兒童電影.繪本工作室感謝家長和小朋友在「戰疫情」系列線上課的參與,「戰疫情」線上課陪伴大家度過了中國疫戰時期的至黑暗時刻
  • 活動分享 | 中國兒童中心兒童電影.繪本工作室首屆兒童電影.繪本...
    2018年12月21日中國兒童中心兒童電影.繪本工作室正式舉辦了「首屆兒童電影.繪本教育教學座談會」,座談會邀請了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劉軍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孫承健教授,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動畫藝術系主任索曉玲教授,天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藝術與傳媒系左芳教授,中國兒童中心興趣培養部主任潘振凱及兒童美術教育專家龍念南老師、高楊老師
  • 課程分享丨「兒童疫戰德育啟示錄」線上系列電影.繪本課第三期
    中國兒童中心 興趣培養部 視覺藝術中心 兒童電影.繪本工作室感謝家長和小朋友在「戰疫情」系列線上課的參與。「戰疫情」線上課陪伴大家度過了中國疫戰時期的奮戰時刻,為家長和孩子帶來一刻安靜的繪本時光。當我們正從困境中走出,卻面臨全球疫情大流行,視覺藝術的窗口打開的是民族精神和人文文化!
  • 渭南志願者張西平免費為橋南鎮留守兒童放映紅色電影
    6月13日,渭南老電影收藏愛好者張西平走進臨渭區橋南鎮留守兒童服務中心,開展「放映紅色電影 關愛留守兒童」主題活動,義務為這裡的留守兒童放映了三部紅色經典兒童故事(動畫)影片。當天一大早,張西平收拾好數字電影機和銀幕等放映器材,與家人一起驅車從渭南來到二十多公裡外的橋南鎮留守兒童服務中心,做好了放映前的準備工作,並為孩子們帶去了小食品等。 上午10時30分, 張西平老人在教室拉上窗簾,開始為孩子們放映紅色電影, 44名留守兒童和留守兒童服務中心的老師們一起觀看了紅色經典兒童故事(動畫)影片《雞毛信》《紅軍橋》《王二小》。
  • 養活教育·寒假兒童烹飪課 招生中
    養活教育: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學做飯?2018年上半年舉辦了第一期養活教育·兒童烹飪課2019年1月15日-17日將舉辦第二期養活教育·兒童烹飪課教孩子做飯得精心準備鍋碗瓢盆和各種食材考慮到每一個操作細節的需要。
  • 專訪|《霹靂貝貝》作者張之路:兒童電影的阿Q
    曾經是中學物理老師的張之路說,自己常年用三套思維生活著,「一個是當年學物理形成的科學思維,一個是文學思維, 還有一個是影視思維,這三種思維在我腦子裡團結一致,互相幫忙,所以才有了這一系列的兒童科幻電影。」 具體到《霹靂貝貝》的創作裡,科學思維讓張之路開腦洞想,如果一個孩子帶電會怎麼樣?
  • 電影《小王子》:陪伴是最好的兒童節禮物
    現實沒有《小鬼當家》那樣一個兒童以滑稽可笑的方式戰勝幾個偷盜者,兒童啟蒙教育不需要像《何以為家》那樣一個兒童因為窮而淡定地去為妹妹偷竊衛生巾,承擔責任不需要像《養家之人》那樣讓一個兒童女扮男裝出門擔起養家的重任。 兒童節最好的禮物就是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