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第一醫院腫瘤微創婦科主任 高豔萍
面對病患 她幸福感滿滿
高豔萍,女,1968年出生,大同市第十四屆委員會委員,醫學博士,山西省優秀專家,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大同市第一醫院腫瘤微創婦科主任,山西女醫師協會大同分會會長,大同市婦科質控部主任。近年主持省級科研項目兩項,國家衛計委科研項目一項。在《中華婦產科雜誌》等國家級雜誌發表論文十餘篇,同時參加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婦產科急重症的搶救》、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誤診病案分析》、中國婦女出版社出版的 《婦產科專家的關愛》、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婦產科專家說說疾病保健》四本書的編寫。曾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山西省衛生系統突出貢獻人才」及「山西省優秀青年創新能手」「大同市十大傑出青年」等稱號,記大同市勞動競賽一等功。
擅長:婦科腫瘤的微創治療,盆底障礙性疾病的診治。
出診時間:周一上午
本報記者 孫夢釗 程銳
每天清晨7點,高豔萍都會出現在病房。這麼多年,她習慣早上早早查房看病人。每當走進病房,迎接她的是患者和家屬尊敬的目光,每每這個時候她就滿滿幸福感。
填補空白
我國於1991年12月引進腹腔鏡手術技術,而大同市婦科腹腔鏡手術在2001年仍是一片空白,為了填補這一空白,2001年醫院專門派高豔萍去北京婦產醫院研修婦科腹腔鏡手術,2002年9月14日,成功完成了大同市第一例婦科腹腔鏡手術,標誌著大同市已跨入婦科微創手術新紀元,那一天是她人生中最有意義的日子,之後在短時間內,又嘗試了90%的婦科疾病在腹腔鏡下的手術治療,2003、2004年,每到周末就請北京的張振宇及李斌做手術指導,經常手術到深夜。
那時科室醫護人員全力支持配合工作。科室醫生家屬經常幫忙接送專家。再一個讓高豔萍傾注心血的事就是當時的病人不認可腹腔鏡,每動員一個病人常常需要幾個小時或幾天,而醫院其他科室的醫護人員也不認可,往往她費盡腦汁、用盡唾液,醫生的一句話就讓病人打退堂鼓了。即使這樣,她仍不厭其煩地講述,咬牙堅持自己的工作,目前已成功完成腹腔鏡手術近兩萬例。腹腔鏡手術的開展,使雁同地區及周邊地區的廣大婦女受益,帶動並提高了大同市的整體醫療水平,被患者信任,被社會讚譽。
帶傷出「戰」
經常有人問高豔萍:「每天那麼辛苦,累嗎?這麼拼命工作為啥呀?」她說:「累肯定是累,但我早已習慣了,成天泡在醫院,泡在病房,泡在手術室,我覺得這是我一生的職責。」每天早上不到七點到醫院,晚上也得到7點,每天工作至少12個小時,也就是說工作兩年將近幹了三年的活。
每天清晨7點,她都會出現在病房,這麼多年習慣早上早早查房看病人,每當走進病房,迎接她的是患者和家屬欽佩、尊敬的目光,每每這個時候就油然而生一種當醫生的幸福感。
前一段時間,高豔萍早晨查房時不小心崴了腳,腳面腫得老高,骨科大夫幫她簡單處理後,建議她最好臥床休息,「那怎麼可能呢?前一天排了那麼多手術,病人都已經準備好了,腸也灌了,不能因為自己身體的不適而取消手術。」高豔萍說道。她坐著輪椅進入手術室,當時因為腳疼得厲害,怕影響手術,就吃了兩顆止痛藥來堅持完成手術,這是一臺複雜的子宮切除術,用時兩個多小時,一臺手術下來,她的衣服早已溼透,腿哆嗦到不能繼續站立。到第二臺手術時,腳已經成了麵包狀,疼痛難忍,是同事買來的彈力繃帶才讓她堅持做完了這臺手術。下午的兩臺手術也是止疼藥讓她順利完成了手術。
攻堅克難
2015年12月28日,從大同市第三人民醫院婦科轉入一例高齡患者,引起了全體醫護人員的高度重視。科室於第二天下午完善各項輔助檢查後就組織全院相關科室共同參與了疑難病例討論:患者72歲,診斷:①左側卵巢囊腺癌伴右側卵巢、腹膜、大網膜多發種植轉移,腹主動脈旁淋巴結轉移,腹腔積液;②高血壓;③糖尿病;④既往肺結核病史,胸腔積液。就是:卵巢癌晚期。
面臨如此複雜的病例,高豔萍請來了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教授吳曉華來完成建院以來最大、最複雜的這臺手術:全身麻醉下經腹次廣泛性全子宮切除術+雙附件切除術+大網膜切除術+部分胰尾切除術+脾切除術+闌尾切除術+部分直腸切除術+部分乙狀結腸切除術+腸管腫物切除術+腸管吻合術+雙側髂內動脈旁淋巴結清掃術+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清掃術。手術歷時6小時,由婦六科全體醫師及吳曉華完成,當手術結束患者平安返回病房時,吳曉華感慨:堪稱教學版的完美。
「這臺手術在大同市乃至晉北地區婦科手術史上都達到了難以超越的高度,那麼接下來就要看護理了。」吳曉華看了高豔萍一眼。她知道其中含義:有高度就有難度。
高豔萍帶領著全科醫生護士根據患者每天三十多種藥物分類、總結並歸類,制定最佳的輸注方案,直至68天後,老奶奶接受完三次化療、間斷性發生室上速五次、報病危三次後,平安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