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身邊的榜樣,汲取智慧與力量。
藝體好榜樣,追光而行,向陽而生。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河北傳媒學院作為一所綜合發展的院校,一直本著教育為本的教學原則來進行教學工作的開展。藝術體育學院作為學校的二級學院,自成立以來一直遵循學校的教育教學原則,順應時代的發展。我院的武術教師張明超一直按照學校的要求,跟隨國家政策,努力爭做一名「雙師雙能型」的教師。
小檔案
張明超,2013年9月入職於我校,現已在我院任職已5年有餘。任職期間,他在我院一直擔任著武術教師。同時他也盡職盡責的帶領著我院的舞龍舞獅隊,將其發展成為我院的特色專業。
(張明超老師與學生的合影)
「我心裡一直有個夢,想去嵩山少林學武功;像電影裡帥氣的超人,行俠仗義飛簷走壁……」正如這首歌曲中所唱的那樣,張明超老師小時候和很多男生一樣,對武術很是憧憬。2001年,年僅11歲的張明超初次接觸到了武術。那天,小小的他與武術的「碰撞」讓他想堅定不移完成他的武術夢想。但是,他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來自於自己的母親。
最開始張明超決定學習武術的時候,他的母親是不同意的,怕訓練太苦,他堅持不下來最終會半途而廢。望子成龍的母親還希望他能好好學習,別去學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最後影響學習。張明超在母親這裡碰壁後,想要聽母親的話放棄學習武術,但是又不能抑制自己對武術的喜歡,很是沮喪。沒想到,最後父親給了自己希望。在自己的堅持下和父親的勸說下,母親也就沒有阻撓了。於是,張明超踏上了他的武術之旅。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在張明超學習武術1年半的時候,他的家庭遇到變故,已經到了無力支撐學費的地步。那時的他想過要放棄武術,但是父母駁回了他的想法,說借錢也讓他繼續學習,感動之餘他也更加努力的學習武術,獲得更多的成績來回報自己的父母。
(張明超老師參加傳統體育運動會)
2004年,隨著家庭條件的慢慢好轉,一直在承德老家的武術學校學習武術的他,來到了石家莊的河北省體校武術隊練習武術。2009年,他成功考入河北體育學院武術系,繼續學習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同年,他參加了全國首屆少年舞龍舞獅邀請賽並獲得北獅銀獎。2011年,他參加了全國龍獅精英賽摘得北獅金獎的桂冠。2012年,在第一屆中國南莊杯獅王爭霸賽中,張明超再次爭得榮譽,獲得了北獅金獎。
在求學期間,張明超在學習並傳承中國武術魅力的同時,也獲得了不小的成就,最終他以優異的成績在2013年畢業於河北體院,同年入職河北傳媒學院擔任教師。
(張明超老師參加龍獅精英賽並獲獎)
(張明超老師現已獲得的榮譽證書)
在我校任職之後,張明超老師並沒有教授武術專業而是擔任了一名跆拳道教師。對此,張老師表示:「跆拳道也屬於武術的一種,二者相通的,我能教好武術,也能教好跆拳道。」的確,張老師的課堂,學習氛圍良好;面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他也是一一耐心解答。他的學生們也紛紛給張老師的教學點讚。
除了平時的武術課程,他還是藝術體育學院舞龍舞獅隊教練。舞龍舞獅是中國的傳統民族文化,也是民族傳統體育的一種,這正是張明超老師所學的專業,他憑著自己紮實的專業基礎,為我院訓練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張明超老師所帶領的龍獅隊曾多次參加學校和集團組織的各項運動開幕式等節目的演出,深受學校和學院領導的好評。
(龍獅隊在訓練)
但是,在龍獅隊的訓練中,張老師也遇到過不少大大小小的困難,其中一個就是道具損壞的問題。眾所周知,舞龍舞獅所用到的道具龍和獅體型龐大,我院大部分龍獅隊的隊員又都是初學者,大家對道具的掌控力不夠,導致道具損壞嚴重。讓大家空手練習又不能達到理想的訓練效果,鄭院長也是多次提出了龍獅隊道具損壞嚴重的問題,這讓張老師陷入了困境,一時找不到解決辦法。
面對這個困難,鄭煥然院長在例會中點出:「在教學環境方面各位教師要是遇到困難,要積極動腦,從有到無,任何事情想辦法一切都會有。」因為教學場地和道具受到限制,鄭院長以身作則,在自己所教授的高爾夫球課上,用掉落的樹葉擺成了自己所需要的場地。用我們大家隨處可見的暖壺蓋與樹葉相結合,埋在土裡,做出成了高爾夫果嶺的洞杯。這給張明超老師深深的上了一課。
(鄭煥然院長用樹葉擺成的高爾夫場地)
(鄭煥然院長用樹葉和暖壺蓋製作的高爾夫果嶺的球杯)
因為受到了院長的啟發,張明超老師很快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他帶領學生們找到了9根1.4m長的木棍和3個16m長的廢棄條幅,並在後勤吳老師幫助下找到了重要的連接工具---鐵絲,準備製作一條簡易的教學用品。接下來,他們利用課餘時間開始進行了簡易龍製作:將三個條幅像擰麻繩一樣擰到一起,然後用鐵絲將木棍與條幅連接起來。看似簡單的製作過程,卻讓張老師和同學們煞費苦心。最後,經過大家的不懈努力,並在後勤吳老師的幫助下,一條零經費的道具龍製作完成了。這讓同學們對龍的構造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有效地防止了教學器材的損壞速度,更是為其他老師提供了一個教學用具製作的典範。
(張明超老師和同學們利用自己製造的道具龍訓練)
張明超老師的所作所為,在實踐中讓他的學生知道了只有創造,才能從無到有,只有創造才能發展壯大!
因為我校足球、網球和輪滑專業的師資缺乏,鄭煥然院長在我院每周召開的教職工例會上曾多次提及教師跨專業發展和專項結合的問題。並引導各位堅持「雙師雙能型」發展方向,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對於院長的提議,張老師說:「體育各個項目之間都是互通的,我還年輕,我願意嘗試並學習新事物,為學院、為學校做貢獻。」再加上自身熱愛體育,敢於嘗試,願意學習,他決定進行足球的跨專業發展。
「我很喜歡足球,小時候也玩過足球,但是處在一個業餘的水平。」張老師說,「我需要多練習才可以給大家上一堂完美的足球課。」為了更快的掌握足球的各項技能,張老師每周一二四都會安排1-2小時的時間學習和練習足球。
(張明超老師在練習顛球)
因為沒有受到過專業的訓練,張老師透露,在練習的過程中,自己在踢高遠球時會出現壓不住球,控制不好球的方向的問題;還有左右腳不協調導致的踢球程度不一樣的問題,球感稍差等狀況。雖然在練習過程中遇到了這些困難,但是張老師表示他既然選擇了就不會放棄,他會積極克服各種困難,不斷學習和練習足球中的各種技能。
(張明超老師在練習射門)
張明超老師充分順應了國家的教學政策,積極響應了我校的教學理念,充分提升了自我水平,拓展了多方面的業務能力,將教育工作發揮到了極致。既鍛鍊了自己,也完成了學校和學院的教學任務,同時也對我院教師起到了一個表率作用。
下個學期張明超老師將到我校興安校區教授公共體育(二)足球專項這門課程。正如他自己所說:學到的要教人,賺到的要給人,讓我們期待張老師在足球課程上所帶來的突破與成就。
圖片來源:張明超
撰稿:張穎
審核:馬佼佼
排版:聶佃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