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稱:練習小周天最好的方法是打坐,打通大周天最好的方法是站樁。打坐,我沒有任何經驗,所以前一句只是引用,後一句才是接下來要談的重點。
運行大周天最好的方法就是站樁?其實這是個既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的問題,因為大周天這一概念,並不屬於科學範疇。儘管如此,像中醫氣論一樣,大周天學說也自成一體。為了搞清楚何為大周天,我們先來看看更為基礎的小周天內涵。
本義指地球自轉一周,即晝夜循環一周,後經引申,被內丹術功法借喻內氣在體內沿任、督二脈循環一周,即內氣從下丹田出發,經會陰,過肛門,沿脊椎督脈通尾閭、夾脊和玉枕三關,到頭頂泥丸,再由兩耳頰分道而下,會至舌尖(或至迎香,走鵲橋)。與任脈接,沿胸腹正中下還丹田。因其範圍相對較小,故稱小周天。又稱子午周天、取坎填離、水火既濟、玉液還丹等。
修煉常見周天之說。周天者,圓也,氣行之路也。圓者,周而復始,連綿不斷之謂也。小周天,小圓。大周天,大圓。
通俗的說,就是體內真氣(清氣)所行走的線路,而這個線路是可以往復的,因此稱之為周天。
我們今天說的小周天,常指任、督二脈之循環。(廣義地說,左手、右手三陰三陽之單獨循環,左足、右足三陰三陽之單獨循環,帶脈之單獨循環,五臟六腑之單獨循環以及百會與會陰和百會與湧泉之上下交接等等,亦可稱為小周天,今不細講,大家有空可以多看看中醫書,學習一下脈絡知識很有必要)。
在對周天有一個基礎概念後,我們再來看對大周天的代表性解釋:
大周天,古代道家術語,指地球繞太陽轉一圈。人體後背屬陽,前邊屬陰,一呼一吸之間完成從後向前的一個周期運動,一人一太極,養生調呼吸。
如果人體站立,以兩條大筋為中軸,則磁力線上出「百會穴」,下入「湧泉穴」,形成籠罩人體的一個「大圓」,此圓半徑是心臟到湧泉穴之間的距離,此圓上端點位於「百會穴」上方三尺左右,這就是「頭上三尺有神明」這句話的生命密碼,此圓就叫「大周天」。
看了這樣的解釋,有何感想?會不會覺得有點玄?不常見的讀者,可能會被一些術語,如煉精化氣、先天八卦圖、取坎填離、玉液還丹等給搞懵。這種充滿神奇色彩的理論,只有在明白了整套術語的內涵後,才能明白它究竟想說什麼,但這說起來往往比較麻煩,我們站樁打拳也不是非得搞這方面的研究。在此,已故著名太極拳家顧留馨的說法可能更適合我們。他在《太極拳術》一處介紹道,打通小周天約等於上半身氣息通暢無阻,打通大周天則相當於氣遍周身不稍滯。
打通一詞用得比較形象,穿山越林的高速公路,要疏通全程,必定要開鑿許多隧道,這是在山區修高速公路的重難點,同樣,我們的身體也因為後天積習,生理變化,漸漸的這兒塞那兒堵起來。中醫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所以為了健康,我們需要氣遍周身,一處無堵。應該說這個道理本身還是比較好懂的,至於做起來怎麼樣,就得看自己領悟了。反正我還說不上什麼具體的體會,又覺得言之在理,便當這是一種修煉理想和大方向指導。
運用於站樁,小周天就相當於先把上半身的氣息給沉入小腹部(傳統術語叫氣沉丹田),然後引導氣走脊背,途經頭頂(經絡中的百會穴位置),再依次沿胸腔使氣息再沉入丹田,這樣不停往復,直到把上半身給站松站靈活,就是在完成打通小周天的任務了。
懂了小周天,再看大周天就更好理解了。大周天是小周天的放大版。在小周天,氣息要沉到丹田;在大周天,則是沉於腳底。然後再蹬地使勁力依次往上傳經過後背至頭頂,再從身體前面下傳至地面。也是往復不停。這與站樁有關係呢?大有關係。
周天運行帶來的結果是身體暢通無阻,這也正是站樁的追求。身體暢通的前提是放鬆,而打拳站樁中的身體放鬆,則是通過伸筋拔骨來完成的。這意味著,要使周天運行,恰到好處的伸筋拔骨是關鍵。可以認為打通大小周天的過程其實就是全身上下逐步放鬆、慢慢伸筋拔骨的過程,這與我們平時說的放鬆身心有所不同,因為周天運行為我們提供了一套明確的、系統的、循序漸進的放鬆方法,而不是日常那種隨隨便便的放鬆。
對於如何練習大小周天,可參考一個要訣:一吸便提,息息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這種功法至簡至妙,字字如金,故丹家謂之「十六錠金」。其養生理論是中醫學上的腎命水火說。腎命水火說認為,命門的相火和真水,相互依賴,保持平衡狀態,才有利於身體健康。「一吸便提(即提肛門),息息歸臍」,就是用提肛導引之法,來補腎命火;「一提便咽」(即吞咽津液),以滋腎水,這樣,腎命「水火相見」。如此導引補水配火,調補腎之陰陽,水火相濟,使身體保持平衡狀態。在站樁中,可以通過調息來實踐這種養生理論。
我是中醫藥科普胡醫師,每日分享中醫正統知識
您的點讚和關注,是對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