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都風情:「洋食品」吸引福州人眼球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福州十月一日電 題:「洋食品」 吸引福州人眼球

  中新社記者 陳勇

  瑞士巧克力、泰國香米、義大利通心粉、挪威鯡魚……各式各樣的「洋食品」在福州市內的大型超市、百貨商場越賣越多,福州人不出國門就能遍嘗世界各地的風味食品。

  今天是國慶黃金周七天長假的第一天,福州天氣晴朗。除了出遊,進商場購物成為大多數福州市民的首選。福州市計劃黃金周期間投放總額達兩億元人民幣的副食品進入市場,其中進口食品尤為吸引市民眼球。

  世界零售業巨頭之一的「麥德龍」瞄準節日商機,在福州倉山的大賣場特地舉辦「韓國周」推介活動。也就是,位於福州倉山區的「麥德龍」大超市,在其進口食品專區擺設一個專門推銷韓國食品的專櫃,免費供消費者品嘗、購買。

  「韓國周」登場,已不是「麥德龍」這家洋超市在福州首次推銷「洋食品」。類似的活動在「麥德龍」已經開展了一個多月,每兩周更換一個主題,之前已舉辦過「法國周」、「義大利周」,受到了顧客的廣泛歡迎。

  「洋食品」已成為「麥德龍」引以為豪的特色賣點。今年,「麥德龍」對進口食品進行大規模調整,將進口食品的種類從去年的近兩千種增至兩千五百多種,約佔到整個商場商品種類的十分之一;並把原先分散陳列的進口食品改為集中陳列,整合了三排貨架,開闢了進口食品專區。

  據了解,進駐福州多年的另一世界零售業巨頭「沃爾瑪」,今年來其旗下的福州三家分店進口食品總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百分之十;進口食品的採購量每年都在遞增,如沃爾瑪山姆會員店今年進口的食品種類就有四百多種。「屈臣氏」的進口食品也是五花八門,貨架上擺放著來自印度尼西亞、義大利等國的膨化餅乾、巧克力、糖果,琳琅滿目。

  在各大超市紛紛搶佔進口食品市場之際,進口食品專賣店也悄然出現在榕城街頭。這些專賣店的消費群體相當固定,且「回頭客」很多。

  多加韓源館是一家韓國食品日用品專賣店,自去年九月一日進入福州後,至今已開了兩家分店。在福州湖東路的多加韓源館裡,記者看到韓國泡菜、芝麻打糕、大醬等多種韓國食品讓人嘴饞,這裡的進口食品價格適中,如一袋半斤辣白菜售價為七元,一盒一百七十五克芝麻打糕售價為二十一點六元,讓多數消費者都可接受。

  多加韓源館的服務員告訴記者,開業一年來,該店大部分都在做老顧客的生意,新顧客一般也是老顧客帶來的,附近的中高收入家庭是其主要客源。

  而位於大洋百貨地下一層的食家物語日本食品專櫃,已經開了四年多了。專櫃負責人伍女士說,該櫃主要經營膨化食品、糖果、副食品、調料等二三百種日本食品;價格一般在十元至三十元之間,消費群體也比較固定,主要是三四十歲的家庭婦女。

  隨著市民對「洋食品」的興趣日益增長,福州各大超市、大賣場都象「麥德龍」一樣,紛紛看上了「洋食品」,不僅貨架上多了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新面孔」,而且專門開闢了進口食品專區。(完)


相關焦點

  • 第九屆閩都文化論壇在福州舉行
    福州新聞網10月23日訊(記者 邱陵 文/攝)23日,由閩都文化研究會、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世界福州十邑同鄉總會聯合舉辦的「第九屆閩都文化論壇—閩都文化與世界遺產」在福州舉行。
  • 閩都風情: 福州流行「清粥小菜」
    中新社福州三月三十一日電 題:福州流行「清粥小菜」  中新社記者 黃翔  榕城福州的餐飲業十分發達,街頭巷尾,食肆林立。北京全聚德的烤鴨,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四川的麻辣火鍋,臺灣的豆漿……天南地北的佳餚美食,盡聚於此。可是如今在吃香喝辣慣了的福州人眼中,「清粥小菜」反倒成了新寵。
  • 福州:「顯山露水」煥發閩都神採
    新華社福州10月30日電題:福州:「顯山露水」煥發閩都神採新華社記者塗洪長、王成、吳劍鋒有著2200多年歷史、以「三山兩塔一條江」著稱的福州市,近年來圍繞「顯山露水」做文章,推進「還山於民」,攻堅水系治理,賡續文脈傳承,合力繪就了一幅「綠城、水城、古城」交相輝映的閩都美麗畫卷。
  • 第九屆閩都文化論壇舉行_文教_福州新聞_新聞頻道_福州新聞網
    第九屆閩都文化論壇舉行 2020-10-24 08:06:41  來源:福州新聞網  作者:吳暉
  • 福州彩繪玻璃:喚醒閩都百年鄉愁
    手工彩繪玻璃工藝在福州已有上百年歷史,是清代中西交流的重要實物例證,但隨著時間流逝一度淡出人們的視線。10年前,福州人趙獻重拾這門技藝,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玻璃畫中,並不斷創新。2019年,該技藝被列入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閩都風情:臺灣製鞋業的福州淵源
    中新社福州12月10日電 題:臺灣製鞋業的福州淵源  中新社記者 張建忠  處於鬧市區的福州南后街,是一處至今仍流淌著古老氣息的千年老街。很多人想像不到,這處老街竟與臺灣的製鞋業有著割不斷的淵源。  「臺灣製鞋產業早期技藝多傳自福州,是臺灣業界共認的說法。」
  • 福州得名比福建早 歷史上還有七閩、九閩的說法
    當時朝廷為加強邊防力量,從福州、建州各取一字,設軍事長官「福建經略使」。自此,福州、建州開始「代言」整個福建,並延續千餘年。有意思的是,「福州」得名比「福建」早了足足8年,系因其境內有「福山」。至於福建的別稱,除人所共知的「八閩」外,還有「七閩」和「九閩」的說法。那麼,福山究竟在何處?建州為何能「代言」福建?「七閩」、「八閩」、「九閩」各有什麼來處?
  • 福州五一去哪裡好玩 福州五一自駕遊路線景點推薦攻略
    福州五一去哪裡好玩 福州五一自駕遊路線景點推薦攻略  「五一」假期來臨,市文旅局推出十大主題自駕遊線路,滿足市民和遊客出行需求。請廣大遊客出行期間提高防疫安全意識,做好科學防護,理性出遊。目前,全市53家A級旅遊景區已有限開放30家,包括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已開放小黃樓、水榭戲臺、嚴復故居、林覺民故居等重要景點)、鼓山風景區(鼓嶺)、中國船政文化景區(開放馬江海戰紀念館、羅星塔公園)、於山風景名勝公園、森林公園、中國雲頂、天門山、青雲山、百漈溝、貴安新天地(僅開放歡樂世界)、溪山溫泉(僅開放住房及餐飲)、羅源灣海洋世界、畲山水、貴安溫泉(僅開放住房)、匯雅溫泉(僅開放住房及餐飲)、閩都民俗園
  • 千年閩都 躍然眼前(解碼·賡續文脈)
    這座佔地3000平方米的祠堂,是清光緒三十一年林氏後裔及福州鄉賢為紀念林則徐集資興建的。漫步其中,鹹豐皇帝賜予林則徐的3座石碑、道光皇帝御書「福壽」匾額、林則徐的書札手稿等文物呈現眼前。「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傳承閩都歷史文脈,彰顯千年古城風貌。
  • 2020福建紅色旅遊村跑福州馬尾開跑
    陳曉靜 攝中新網福州12月13日電 (章盈旖)12日下午,2020福建紅色旅遊村跑馬尾站活動在福州市馬尾區亭江鎮閩安村鳴槍起跑,開啟了全長9公裡的紅色之旅和鄉村之旅,深度領略馬尾之美。馬尾素有「千年古港,百年船政」的稱號,旅遊資源豐富,人文底蘊深厚,擁有多張國家級旅遊名片,同時保存著許多革命遺址。
  • 閩都風情:福州「悠客」慢慢生活慢慢愛
    中新社福州6月17日電 題:福州「悠客」慢慢生活慢慢愛  作者 閻沁  城市太大,如今一個「快」字成了生活重心,人們行色匆匆,說話風風火火,吃飯風捲殘雲。然而,目前許多福州都市男女卻要做「悠客」一族,在生活壓力面前選擇「慢生活」的方式,放慢生活的腳步,用心體會每一個美好的瞬間。
  • 福州設立「人才月」提供住房保障吸引人才
    今年,福建福州把11月設立為「福州人才月」,在全市範圍內舉辦超過100場人才主題活動,同時共有超過1300家單位,為畢業生提供了近2萬個就業崗位。在今年的高校畢業生對接會上,福州共邀請了近500多名來自北大、清華等五十多所著名高校的人才、8000多名福州院校的應屆畢業生進行現場對接。 福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 林舫:廣泛拓展到留學回國人員和各個學歷層次的在榕院校應屆畢業生。
  • 政協委員為做大做強閩都文化建言獻策
    5日,福州市出臺《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行動綱要》,明確提出要打造閩都文化國際品牌。政協委員們紛紛建言,要進一步挖掘閩都文化內涵,做大做強閩都文化,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凝聚精神力量。讓福州古厝歷久彌新2019年6月8日,人民日報重刊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為《福州古厝》一書撰寫的序言。「福州古厝」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 閩A00001、閩A66666、閩A88888是誰的車
    [車友頭條-車友號-汽車百事通]  閩a,即福建省會福州。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江南東道,後設福建觀察使,為福建得名的開始;宋置福建路;元設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後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變。境內有江叫閩江,以閩江為母親河,故簡稱「閩」。
  • 福建人都應該銘記的開閩尊王——王審知
    除了充分利用好泉州港外,他還在福州外域開闢了一個新港——甘棠港,使福州也成為一個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據《新五代史》記載:「一夕,風雨雷電震擊,開以為港。閩人以為審知德政所致。」是王審知的德政感動了上蒼,上蒼才通過雷電為其開闢了這個優良港口。這個典故反映了閩人對王審知發展海外貿易的推崇。
  • 2019閩臺文創周在福州開幕 臺灣手作詮解生活美學
    活動現場還穿插臺灣特色文藝演出,邀請臺灣少數民族歌手現場演唱具代表性的臺灣歌謠、臺灣先鋒指上藝術表演團體木槍及手指藝術演出、臺灣氣球達人秀創意氣球妙技,為現場觀眾呈現動感時尚、原汁原味的臺灣風情演出。記者在現場看到,閩臺兩地豐富多彩的文創產品,吸引了興致盎然的民眾,市集現場熱鬧非凡,眾多來自臺灣的手作文創產品詮解了生活美學。
  • 福州舉辦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 魅力民俗鬧元宵
    原標題:福州舉辦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 魅力民俗鬧元宵 以「魅力民俗展海絲風採,兩岸文化承同源一脈」為主題的2017年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在福州花海公園啟幕。   主辦方表示,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創辦於2008年,由「閩都民俗文化節」發展而來,今年為第十屆。本屆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延續往屆傳統,立足福建與臺灣的地理優勢,著重引入海峽元素,向福州市民展現豐富多彩、一脈同源的臺灣傳統文化,彰顯心相系,血相融的兩岸骨肉親情與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
  • 第八屆閩都文化論壇——閩都文化與海峽兩岸關係徵稿函
    閩都文化,是指有史以來,生活在以福州為中心的閩江中下遊地區人民創造的,在閩越文化基礎上,以中原文化為主體,融匯了海外文化,具有領風氣之先,開放和包容特徵的區域文化。林則徐、沈葆楨、嚴復、林紓等是閩都文化的傑出代表。福州閩都文化研究會自2011年成立以來,每年都與將境內外著名高校等研究機構聯合舉辦一屆「閩都文化論壇」。
  • 臺灣青年大學生來閩 感慨傳統與創新並存
    「第二屆榕臺大學生閩都文化體驗營」31日在福州落下帷幕。32名來自海峽兩岸大學生最後一天來到福州市鄉村振興戰略省級試點村——壽山鄉前洋村、九峰村和長樂區濱海新城參觀。其中21名臺灣籍學生來自臺灣樹德科技大學、臺灣海洋大學、輔仁大學、逢甲大學等15所臺灣高校。
  • 悠長坊巷走出閩都精神
    此文為中國文明網微信訂閱號特約來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悠悠閩都,海濱鄒魯;旗鼓巍巍,閩水泱泱。   這一方山川秀麗、人文底蘊深厚的熱土讓無數文人墨客所陶醉和迷戀。千百年如白駒過隙,如今福州恰逢盛世,人文景致依然俊秀如初。「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福州最有名的景點就要數「三坊七巷」了。三坊七巷起於晉,完善於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