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卦神來也
當年看電影《2046》,也是一樣的看不懂。不過沒關係,男主見一個愛一個,愛一個棄一個,就當觀看渣男教科書式表演。
再有,裡面的香豔鏡頭挺多,帶來一種快意的感官刺激。因為那時我還年輕。
等十幾年之後,鉛華洗盡,心態平復,再回頭看這部作品,發現回憶是溼的,滿腹是酸楚。
翻看當時相關報導,發現這五年時間,王家衛一直在運算時間法則,時刻沒有停息自己的思考,終於締造了一部神奇的《2046》。原來,這裡面還揭示很多關於愛情、關於生命的意義。
等待是為了更好的迎接
拍攝《2046》,王家衛定義了什麼叫「煎熬」,梁朝偉、章子怡、木村拓哉、鞏俐等主演叫苦不迭。
不過,王家衛在煎熬的拍攝中卻活得有滋有味,始終那麼淡定自如。大腕檔期多,我可以等;劇本沒靈感,我可以等;女演員化妝慢,我可以等。他用等待對付「煎熬」。
從1999年起籌拍到開機,主演人員就是一團迷霧。木村拓哉曾有退出打算,中途劉嘉玲斜刺殺出,唯一一次「正式發布會」,也是宣布籌拍的三年後。
那麼時間都哪去了?
章子怡說,她每次化妝要用6個小時,佔去白天一半時間。其他女演員也是一樣,粗略統計僅化妝時間,就要耗掉一年多。
所有演職人員來自五湖四海,有中國香港,臺灣,日本,泰國,等等。為了追求一流特效製作,王家衛調動了法國、香港和中國內地3個地方的特效公司,僅要整合這些團隊開工,就需要很多時間。
王家衛很拼,本來進度就很慢,他還同時拍攝了《天下無雙》和《愛神》。他在幾部戲中來回切換,卻不會顧此失彼,既擠壓自己的時間,也「勒索」別人的檔期,王家衛就像個時間管理大師。
等一切就緒,可劇本都是臨時,王家衛幾乎是現場說戲,不滿意就全部推翻,甚至一整天的投入都捨棄。
停停拍拍,一晃五年,把木村拓哉從「一個青年小夥拍成了兩個孩子的爹」。
檔期衝突,演員鬧情緒,地點不停挪移,拍攝中千變萬化,但這一切都沒有改變他的初衷。
「絕對值得你們等了五年,」王家衛接受港媒採訪時說,「我相信只有這種純粹才能成就一部精彩的作品」。
列夫託爾斯泰說過,「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精品不是唾手可得,他用時間去換,拿時間去換自己最滿意的東西。很多的美好是在等待後才會有的。
不斷地刪減是剝出精華
對於影迷來說,王家衛和他的作品永遠都充滿了神秘,劇本不固定、演員隨拍隨找,進度忽快忽慢,劇情隨心所欲。
張曼玉說,「拍王家衛的戲,如果不能領會他的意圖,就要不停地拍,直到他滿意為止。」
《2046》中有一場戲,梁朝偉和章子怡激情纏綿,互相挑逗,反覆拍了不少場,難怪網友吐槽梁朝偉都快把章子怡的皮揉破了。拍完《2046》,梁朝偉已經憔悴不堪,說他暴瘦16斤。
藝術精品就是需要反覆打磨,一個不斷自我否定、自我完善的過程。可很多演員還是受不了王家衛反覆折騰的拍攝方式。
王家衛對作品精雕細琢,絕對不辱「一剪沒」稱號。
董潔在片中扮演一個風塵女,結果大多數戲份被王家衛剪掉。白白忙活了一場,董潔久久不能釋懷,導演謝東燊安曾開導她說,拍攝《春光乍洩》,關淑怡在阿根廷整整待一年,最後也是一個鏡頭沒有。
《2046》獲得了成功,但鞏俐卻認為自己演的很失敗。有場哭戲,從下午六點鐘開始化妝,一直演到次日早上六七點鐘。「那場場戲,我哭了十七八條,哭得死去活來,結果電影一上映,根本沒這鏡頭」。
「天哪!我那天晚上都幹什麼來著?」鞏俐覺得是一種浪費。
王家衛的御用攝影師杜可風,拍《2046》王家衛幾乎把他折磨到瘋。他說,王家衛太投入是個優點,但也是個毛病。如果想合作,唯一辦法就是維持體力、精神,以非常寬容的心態去對待,而且也跟著他非常投入。
張震從十七八歲就追隨王家衛,可在很多作品中依然被刪減很多戲份。觀眾對此不理解,張震自己也感到很奇怪,後來也問過王家衛,王家衛說「在一根煙的時間裡,小鬼,你就長大了!」張震當時沒有聽懂,但覺得說的一定有道理,於是跟定了王家衛。
對於刪減,王家衛後來說也是無可奈何,這裡面既有自己的喜好,也有為作品整體服務,還有其他原因。
即興創作是不浪費時間
著名導演李安說自己算是人才,王家衛則是天才。
有時候天才就是這樣讓人難以琢磨,你永遠不懂他在想什麼。
男主演梁朝偉和木村拓哉說,你不知道王家衛在導什麼,也不知道自己在演什麼。
有此同感還有梁家輝。當年拍攝《東邪西毒》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演什麼,拍攝那三年多時間,基本就是浪費青春。張學友一個抬頭要NG60多次,最後只換來「算了」二字。之後,梁家輝、張學友等,再也沒有跟王家衛合作過。
王家衛一路走走停停,與其說他在醞釀劇本,不如說是即興創作。
他拍的從來就不是故事,而是人本身,他會根據演員的獨特氣質修改劇本,把演員磨成角色該有的樣子。在他的電影世界裡,最終是人物本身在推動情節的發展,不到最後,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2046》有一場戲,地點選在長壽路。為了拍好這場戲,王家衛又是粉刷橋身,又是封鎖拍攝,由於演員沒有劇本,王家衛邊拍邊想,結果拍到早上4點,他又有了新的方法,昨晚努力全部丟棄。
陶鑄說,做學問的功夫,是細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飯一樣,要嚼得爛,方好消化,才會對人體有益。
在他的整個電影生涯中,王家衛一直採用一種即興的創作風格。他會要求不斷地重拍、剪輯他的作品,不厭其煩,孜孜不倦。
時間延長,地點變化,各種經歷給了王家衛思想上的啟發和感悟,這個過程中他一直在採集靈感。這個等待過程,讓他形成了獨特的電影藝術語言。王家衛的電影就是本靈感的記事本。
一個數字去講一個愛情故事
最為燒腦的還是劇中周慕雲的愛情動機和痴男怨女的愛情宿命。
周慕雲,一位既有心機、又帶幾分邪惡的言情作家,他風流成性,四處留情。
張曼玉扮演的角色,是他的初戀,一直留在心中,揮之不去。周慕雲真正喜歡的是蘇麗珍,但因對方有家室,兩人有緣無份。周慕雲與白玲的愛,源於寂寞與饑渴。周慕雲對靜雯的感情,有紅顏知己的成分,最終是成全和放手。
這幾個女友,先後被他徵服、佔有,然後是離棄,再尋找替代;回歸單身,又幻想過去。
正如梁朝偉說的,「愛情是有時間性的,太早或太晚都是不行的」。他們間的愛情撲朔迷離,各有動機,卻又在現實與浪漫的夾縫中喘息。不得不說,愛情這個東西太有魔力。
觀眾看得很迷糊,王家衛後來揭秘說,《2046》一開始的故事跟現在不一樣,講3個故事,每個故事都是從西方歌劇來的。在拍《花樣年華》時,「我看到有個房間號碼是2046,我覺得這兩件事好像有關係,所以那時故事就開始產生了變化」。
因為他覺得,時間會改變一切,「因為用一個數字去講一個愛情故事很有趣」。
很多人對後半段看不懂,王家衛解釋是,全部是梁朝偉一個人對於未來世界的想像。
王家衛說2046代表著回憶,電影講述了周慕雲試圖忘記過去,結果越陷越深。
周慕雲閱女無數,進退自如,在獲得靈與肉的歡愉同時他又是悲傷的。有緣相見無緣相守,然後獨自黯然神傷。其實,這也是王家衛的一種人生態度:人生要是無憾,那多無趣。
王家衛更多時候賦予演員大量內心戲,並以細膩演技對角色多維度的呈現,人性的複雜,更多人物的命運交集,你可以有多種理解,而且每一種理解都不算錯。
很多電影,王家衛都擅用開放式結局,給觀眾帶來了無限的討論話題。其實,你習慣就好。
結論:
有人說時間就是金錢,有人說效率就是生命。
可精品的東西,不懼時間的流逝與洗禮。
沒有演員不吐槽他的折磨,可是又無人不尊敬他對電影的真誠。
於影片而言,或許不是王家衛的最滿意之作,但卻成就了最好的兩個演員。章子怡拿過兩次香港金像獎的影后,一次是《2046》,另一次是《一代宗師》。
梁朝偉憑《2046》也獲最了佳男主角。在王家衛看來,這是梁朝偉演戲生涯中的巔峰之作,「最終出來的效果,我想對他是個最好的補償」。
每次出行王家衛都要戴上墨鏡,不是怕被觀眾認出,或是永遠擺酷,現實原因是,王家衛因為長期高強度工作,導致用眼過度,對燈光非常敏感。
那副黑墨鏡,是時間賞賜他的勳章。
—— END ——
本文原創 圖片網絡
謝絕轉載 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