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養娃!日本二胎媽媽崇尚極簡主義,97㎡獨棟太舒服了

2020-12-22 貴州臺暖暖人間

說到孩子,就會想到亂糟糟的場面,剛收拾乾淨,馬上又亂糟糟的,尤其是家裡有兩個孩子,更是讓人頭疼。但是日本媽媽,好像不在乎這種麻煩。非常擅長斷舍離和整理的她們,總能在混亂中找到平衡。不僅能把家收拾得十分乾淨,還能在這種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樂趣。

這是一棟日本常見的獨棟建築,面積不大,僅有97平米,但是功能齊全。一樓有個小院子,餐桌的位置正對著一扇落地窗,可以看見院子裡的草地和陽光。

日式風格的房屋的層高都不是很高,也符合日本人不浪費的原則。因為層高矮,做衛生也非常容易,想擦一下天花板也不用爬得太高。

沙發套也是一個養娃的利器,套在沙發上,可以放心地讓孩子玩耍,如果髒了,拆下來洗乾淨就好。沙發上還擺放了些許抱枕,在沙發上坐著非常舒服。

開放式的廚房設計,在日本已經非常普遍。廚房的灶臺後方,設計了一塊留言板,可以塗鴉,也可以掛一些小飾品,創意十足。經常會在留言板上寫下當日的菜單,溫馨的吊燈讓晚餐時刻變得十分溫暖。

廚房收納也是一門藝術,美觀實用並存,既是收納也是展示。廚房的裝修都是實木色,一進廚房就迎來一股暖意。冰箱邊上也能收納各種廚房用品,即使東西很多,也能完美收納。

在一樓的客廳的最後,有一間孩子的玩具屋,裡面全是孩子的玩具,讓他們從小就學會收納自己的東西

爸爸有著自己的臥室,孩子和媽媽一起住主臥。為了孩子的安全,直接拆掉木床,直接在地上鋪兩張床墊。墨綠色的牆壁,既時尚又有助於睡眠,讓孩子每天都能保證高質量的睡眠。

如果你正在為了自家孩子的調皮、和每天繁雜的家務頭疼,就像這位日本媽媽學習,如何在混亂中找到平衡。斷舍離的人生,足夠讓人清爽自在。通過日常的收拾整理,改變意識,脫離物慾和執念,擺脫太多的物質束縛,生活才能更加簡單、自由和舒適。

斷舍離不僅僅是我們簡單理解的「扔扔扔」,它更是一場心靈的修行。會幫助我們過上精簡、樸素的生活,其中的核心是「出,則進」「進,則出」的循環反覆。請和我一起,走進「斷舍離」的深處!

當你已經被繁雜的生活包圍,不妨看一看《斷舍離》,你會從中找到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演員陳數已經堅持斷舍離十年了,向大家強烈推薦這本書。楊瀾在推薦《斷舍離》這本書時說道:「這本書不到兩個小時就可以翻看完,卻足以改變你的人生!」

學會放下,學會選擇,才能擁抱新的生活!希望通過《斷舍離》,能夠幫助大家做物質的減法,精神的加法,重拾輕盈的人生!

相關焦點

  • 斷舍離養娃!日本二胎媽媽崇尚極簡主義,97㎡獨棟住宅太舒適
    說起養娃,總能讓人想起滿室亂糟糟的場面,剛收拾完,馬上又會亂成一團,更不用提有二孩的家庭,強迫症患者對於這樣的畫面真是頭疼欲裂。可是日本媽媽對於這種麻煩似乎一點都在意,善於利用斷舍離和極簡主義的她們,總能在這種混亂中找到平衡,不但能把家收拾得簡潔乾淨,還能讓娃跟著一起收拾並將這種有序生活完美地保持下去。這是一棟在日本很常見的一戶建小樓,面積不大,室內實際使用面積97㎡左右,但是功能齊全。
  • 兩個人43㎡!日本小夫妻的極簡之家,全屋堅持斷舍離過精緻生活!
    日本的人均住房面積以小出名,日本人之所以擅長收納,之所以崇尚極簡主義的『斷舍離』式生活,完全是因為住房的問題逼得人們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Misato和丈夫的小居就是這樣的一套一房一廳,僅43㎡,入門處是開放式廚房,餐廚客一體的構造是日式家居的標配,就是我們常說的『LDK』(Living dining kitchen)戶型。
  • 日式極簡主義,小資情調,來一場「斷舍離」如何?
    引讀:日式極簡主義,極致小資情調,來一場「斷舍離」如何?一半生活,一半藝術日式極簡主義風格,並不是一種窮裝修,而是一種精裝修。極簡主義(Minimalism),顧名思義,簡單到極致。生活已然如此,不管是風光無限還是一地雞毛,對待自己的家與生活,還是要精緻、從容。
  • 日本人的「極簡主義」:別一提斷舍離,就只會扔東西
    再例如:憑藉一部《斷舍離》大火的山下英子,一躍成為日本著名整理諮詢師。她們都分別中「人與物質」的角度,來解讀了「極簡主義」的生存方式,通過在日常生活中,正確地審視自身與物品之間的關係,內心與物慾之間的羈絆。
  • 中國家庭真的適合「極簡主義」的裝修嗎?
    你養個娃試試」——手忙腳亂的寶媽「家裡這麼多東西要維持極簡,那收拾衛生不累死了」——辛勤的保姆阿姨「中國人講究熱鬧,你這乾淨是乾淨,但也太冷清了」——熱情待客的媽媽「不止太冷清,也太樸素了,沒有檔次感」——嚴肅的老爸
  • 物質主義時代結束,極簡主義盛行下的購房需求
    中國目前經歷的是上世紀80、90年代的日本,當時日本女性中有92%擁有至少一個LV商品,有90%擁有Cucci,超過58%擁Prada,超過51%擁有Chanel。但是目前隨著日本美學的擴散,日本的極簡主義開始盛行,特別以山下英子寫的《斷舍離》傳入國內,特別影響了中國的千禧一代。
  • 拒絕盲目「斷舍離」,打造專屬自己的極簡主義
    北歐風可以說霸佔了時下室內裝修的半壁江山,隨之興起的極簡風更是風靡全球,極簡主義,改變的不僅僅是室內裝修的風格,還潛移默化的改變著人們的價值觀。用「斷舍離」三個字影響人的思想行為,讓「斷舍離」成為一種意識主流。
  • 韓國媽媽97㎡極簡之家,一家四口的幸福之居,處處精緻又舒適!
    今天來看看韓國的二胎媽媽Dambi的97㎡之家,一個將『極簡主義』運用到極致的聰慧媽媽,如何在兩個娃的家庭裡保持整潔和乾淨。開放式的廚房和客廳餐廳形成一體,客廳的牆面上用幾塊支撐板放置一些常用的閱讀書籍和小裝飾品,拋棄了繁重的收納櫃,讓客廳變得十分通透寬敞。兩張小尺寸的木質沙發椅也為這個通透的客廳畫龍點睛。
  • 日本單親媽媽帶娃住35㎡小屋,不慌不忙斷舍離,睡在客廳也溫馨
    單身媽媽帶娃一向是很辛苦的,尤其是為了養活自己和孩子,需要經常工作,這樣也就很難顧得上整理屋子了,家裡大多亂糟糟的,但是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日本單親媽媽,屋子只有35㎡,但家中仍是十分乾淨整潔,看起來就像是住在100㎡的大房子。而這位媽媽的秘訣就是——斷舍離。家裡不是很需要的東西全都扔掉,久而久之,雜物越來越少,家裡空間也就越來越寬敞了。
  • 日本單親媽媽帶娃住35㎡小屋,不慌不忙斷舍離,睡在客廳也溫馨
    單身媽媽帶娃一向是很辛苦的,尤其是為了養活自己和孩子,需要經常工作,這樣也就很難顧得上整理屋子了,家裡大多亂糟糟的,但是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日本單親媽媽,屋子只有35㎡,但家中仍是十分乾淨整潔,看起來就像是住在100㎡的大房子。而這位媽媽的秘訣就是——斷舍離。
  • 極簡風≠性冷淡≠斷舍離,這才是最適合國人的極簡主義
    少買、多扔、斷舍離就是極簡生活了?自從日本主婦的收納法則火了,極簡仿佛經歷了一個爆火、低谷、融合的過程,從一開始的人人盲目追捧,到發現並不適合自己,再到提煉出一個更適合自己生活方式的新極簡主義,今天,家居君就來分享幾個設計案例,看看他們都是如何打造極簡生活的?
  • 「極簡主義」背後,那些打動我們的日本美學意識
    近年來,「極簡主義」、「斷舍離」等概念興起,成為許多人的追求。生活中的極簡主義,也就是一種「不持有」的生活態度。它起源於歐洲,卻在日本發揚光大。而斷舍離,提倡的是一種從「加法」向「減法」轉變的生活方式,由人的行動,改變生活的狀態和境界。在這兩種概念的背後,日本傳統美學的推動功不可沒。
  • 三分鐘讀完一本極簡主義好書:斷舍離
    作為精簡主義的實踐者,怎麼能不好好閱讀這本經典呢?接下來,我會繼續系統介紹有關斷離舍,極簡主義,精簡主義方面的書,讓你在極短的時間讀完一本書。歡迎關注「複選生活」本書共分了五個章節來講:1.只要了解箇中奧妙,就能激發乾勁———初識「斷舍離」(什麼是斷舍離)2.我們為什麼沒辦法收拾——生活中為什麼做不到「斷舍離」3.先從整理頭腦開始——怎樣「斷舍離」(意識改變)
  • 書單| 一份關於斷舍離、極簡生活、自律的書單
    斷舍離—1.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斷舍離》人事物的斷舍離,心靈斷舍離。開始斷舍離,有勇氣和一切不再需要的說再見,學會放下,著眼於當下,才能開啟輕盈自在的生活。2.日本作家近藤麻理惠《怦然心動的整理法則》整理自己的物品,整理自己的生活,整理自己的人生。當把自己生活裡的一切和自己的內心整理好了,一切瞭然於心,不糾結,不迷茫,連呼吸都更加舒暢。
  • 極簡主義才不只是扔東西,談談在日常生活中怎樣真正實現極簡主義
    近幾年來,隨著《斷舍離》《極簡》《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等推廣極簡主義的書籍在全世界風行,極簡主義成為人們經常討論的話題。許多人心目中極簡主義的踐行似乎就意味著扔扔扔,要成為一個極簡主義者每天就要各種斷舍離,做到「我的家裡空無一物」才算是滿足標準,其實並非如此。
  • 韓國極簡主義小夫妻的家,養了娃依舊不多買,住了4年還像新房
    在韓國,哪怕是結婚生娃後,他們對於極簡裝修的喜愛依然熱度不減。而這個韓國三口之家,男女業主就是極簡主義者,堅持不多買物品。在郊區買了一套老房住,保留韓國最大的特色,將玄關單獨包成一間房,入住4年了還跟新房一樣整潔如新。
  • 如何打造極簡主義的衛浴空間?斷舍離哲學用起來!
    倡導極簡生活方式的「斷舍離」概念,近年來在家居圈爆紅。斷舍離這個詞的大概意思是為生活做「減法」,多整理,少剁手。在現實生活中,斷舍離的體現就是極簡主義。作為家裡不可或缺的場地,衛浴間該如何實現「斷舍離」呢?
  • 豆瓣7.0《時光機》,了解納瓦彭「斷舍離」背後的極簡主義
    論娛樂說到「斷舍離」這個話題,很多觀眾會想到去年電影界熱議的泰國電影《時光機》。這部電影在播出前受到了許多年輕觀眾的追捧,從什麼時候起「斷舍離」成為年輕一代所追求的人生哲學。導演納瓦彭·Tanjung guatanaly關注這一現象,他以「斷舍離」為針線,將親情、友情、愛情等人文關懷緊密地縫合起來,並從主人公的角度闡述了自己獨特的情感觀。
  • 也說生活的極簡主義
    今天也說說極簡主義。前幾天看到這麼一個問題:崇尚極簡主義的日本,人生圖什麼,是不是想通了這個問題?「人生圖什麼」是個很大的話題。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追求,哪一種才是「想通了」的生活方式並沒有定論。極簡主義並不是日本人的專利極簡主義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這個概念並不是日本人創造的。極簡主義是西方一個重要的藝術流派,由極少主義衍生而來。極簡主義也並不是僅僅指生活層面的理解,至多只能算是對待生活態度的一部分。
  • 日本人最初都是極簡主義者!
    事實上不光日本人出生時是極簡主義者,更誇張的說,應該是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是極簡主義者。近年來我們接受的極簡主義,基本來自日本的斷舍離、我的房間空空如也等。日本人是如假包換的極簡主義者,日本的文化根基也是極簡主義。其實在我們國家在現代工業發達之前,在網際網路來到之前,在移動網際網路興起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