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說說極簡主義。
前幾天看到這麼一個問題:崇尚極簡主義的日本,人生圖什麼,是不是想通了這個問題?
「人生圖什麼」是個很大的話題。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追求,哪一種才是「想通了」的生活方式並沒有定論。
極簡主義並不是日本人的專利
極簡主義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這個概念並不是日本人創造的。極簡主義是西方一個重要的藝術流派,由極少主義衍生而來。極簡主義也並不是僅僅指生活層面的理解,至多只能算是對待生活態度的一部分。更多時候極簡主義體現在藝術層面,建築、裝飾、繪畫、雕塑、服裝等設計領域都深受極簡主義的影響。
極簡主義的概念
「極簡主義」(Minimalism)並不是現在常說的「簡約主義」,這是兩個有明顯區分詞。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60年代所興起的一個藝術派系,作為對抽象主義的反動而走向極致,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勢展示於觀者面前為表現形式,意圖消弭作者借著作品對觀者意識的壓迫性。
極簡主義和生活態度
拋開繞口又燒腦的定義,簡單說,「極簡主義」就是去偽存真。除了保留事物本來面目之外,儘量將冗餘的因素去除,以方便我們一眼看透事物的本質,而不受表象的影響。不管是設計還是生活亦或藝術層面,極簡主義倡導的理念也不外乎如此。
極簡主義的生活,並不等於苦行僧式的生活,就像極簡主義的裝修,也不等於省錢的裝修一樣,別以為極簡主義就是勘破生死,生活變得清苦而恬淡。其實不是,相對而言,在當下的社會環境,追求純粹的極簡主義,可能會付出更高的生活成本。這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嚮往極簡主義而不可得的最根本的原因。
極簡主義並不是神秘概念
雖說極簡主義的概念,成形於60年代,但,這個理論也並不是橫空出世。自古以來中國就有「大道至簡」的概念,雖說這種概念是以哲學的形式存在,但,肯定不應該僅僅局限於這一層面。其實諸如「少即事多」等等,類似的概念並不少見,只不過極簡主義的出現,將這類概念高度概括了而已。
日本人是想通了嗎?
極簡主義雖說對日本有很大的影響,但是相比於中國儒家文化對日本的影響,後者要深刻得多。這並不是說日本人已經無欲無求勘破紅塵的與世無爭。不管你看日本外交還是軍事,亦或是經濟,都不能支持日本人「想通」的觀點。除了日本一部分人喜歡並接受了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之外,並沒有更多解釋。該好的照樣好,該壞的同樣壞!並不會有任何變化,極簡主義的思想不足以改變一個社會和叢林法則的國際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