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自己的物品不超過一百件,這可能是極簡主義生活中最大的謊言

2020-12-15 極簡的生活

許多朋友在開始接觸極簡主義生活,可能都是從「斷舍離」這個概念開始的。

最初的舉動便是歸納自己的物品,然後無情的全部丟掉,讓自己的空間變得空空蕩蕩,仿佛越是一無所有越能體現出自己是極簡主義生活的踐行者。

慢慢在這個初級的極簡主義生活的圈子中開始流傳這樣一個定律:控制自己的物品數量,絕對不能超過一百件,只有這樣你才能成為一名極簡主義者。

甚至有很多人為了達到這樣一個數量,絞盡腦汁,費盡心力,反而讓生活變得更加糟糕。

我今天要告訴大家的就是,這可能是極簡主義生活中最大的「謊言」。

信奉的「謊言」

由於很多剛剛接觸或是剛剛決定要成為一名極簡主義者的朋友,對極簡主義了解的並不夠深入,只是簡單地從字面上來理解。

人們普遍認為,「極簡」那便是做到極致的簡單,那生活怎麼簡單呢,那自然是東西越少越簡單了。

其實很多追捧極簡主義的人往往是從一些建築空間設計大師的作品中初步了解到的,他們看到那些大師級的以極簡主義為宗旨的作品,便開始對極簡主義心生崇敬之情。

大師們的設計對於一名極簡主義者來說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但也恰恰是這些大師級的精美設計給很多人帶來了誤區,因為對極簡主義理解不夠深入,這些剛剛接觸極簡主義的人們在看到了空曠、簡單和幾乎沒有什麼物品的住宅,他們便輕易的認定這就是極簡主義,極簡主義就應該讓屋內空空如也。然而大師們所要表達的深意他們卻未能理解。

接下來很多人便會選擇去看些書籍或者自己查一些資料,那自然看到最多的最顯眼的便是「斷舍離」這三個字,也許是很多人斷章取義,也有可能是並沒有仔細地閱讀,所以很多人只是執行了「斷舍離」但卻未能領悟到它真正的意義。

就這樣「謊言」就開始形成了,我也不知道一百件的概念是如何來的,但卻很快地流傳開了,直至人們對其無比的信奉。

「謊言」中的痛苦

人們開始了自己的「斷舍離」之路,並且很有目標的執行,那就是不超過一百件物品。

我想告訴大家,這個目標已經錯了,已經偏離了極簡主義生活的真正意義。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朋友開始向我諮詢,如何才能達到這一目標,如何才能只擁有一百件物品。我在聽到後感到很詫異,我只是簡單地回復他們一百件物品的實際意義何在。

而為什麼會有朋友向我諮詢這樣的問題呢,我在經過了解之後,得到了答案。因為這一數量的限制,讓他們感到痛苦,因為他們無法通過一百件物品來滿足自己在生活中的各項所需,也包括工作中的需求。他們覺得極簡主義成為了一種束縛與折磨。

這是他們起初對極簡主義生活的崇敬之情慢慢的變成了厭惡。

領悟真諦脫離「謊言」

既然「謊言」給大家帶來了痛苦,那我們何不拋棄它,去尋求極簡主義生活的真諦。

極簡主義生活並非是要無條件的控制物品的數量,而是要在滿足生活所需的前提下儘可能少的擁有物品。

那如何少的擁有物品呢,並不是依靠丟棄物品,而是真正的依照「斷舍離」的道路去執行,一條讓自己內心欲望變為極簡的道路,去嚴格的篩選物品,避免物品無節制的隨意攝入,考慮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那又如何確定是否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呢,這邊引出了極簡主義生活的真正意義所在。

「通過控制物品的攝入,讓自己的欲望得以簡化,讓自己的內心與生活變得舒適」

這裡重點並非是極少的物品數量,而是生活變得舒適,

請各位朋友記住,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不同的,生活代表著人的情感,所以很多事情是無法量化的,我們不要去追究表象,而是要去理解生活的意義。

相關焦點

  • Less is more——極簡主義的生活哲學
    也就是說,減少物品只是手段,減少這些生活中無益的事情,從而騰出時間精力來留給更有益的事情,才是極簡主義的核心。極簡主義能怎麼幫你呢?總之,無論你遇上什麼樣的緊急狀況,你那八件襯衫九條板凳十個快遞盒子是幫不上忙的。可能你一切都想通了,囤積物品確實弊大於利,可你就是覺得別人都這麼過得好好的,自己為啥偏要特立獨行搞個「極簡主義」?朋友鄰居們會怎麼想,感覺怪怪的。我不得不說,在國內這樣的擔心是很容易存在的。
  • 極簡主義才不只是扔東西,談談在日常生活中怎樣真正實現極簡主義
    每個極簡主義推廣者都經常向大家強調,極簡主義追求的目標是達到人與物的平衡。所謂的斷舍離,要達到的效果是過上不被無用雜物拖累的生活。極簡主義的實踐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在現實事物取捨間的每一次選擇都是做功課。一門叫做「極簡主義實踐課」的功課。
  • 極簡主義:時機已到
    買了筋膜槍,發現自己不去健身,其實需要的是按摩椅。 這就是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家鮑德裡亞所說的符號消費典型特徵,我們購買物品已經不是僅僅局限於使用物品,而是有物品用途之外的「符號」。 這個符號可能是造型、色彩、圖案、包裝,像品牌、款式、檔次、美感。
  • 極簡主義(Minimalism)你行嗎?
    我想至少有以下幾點:節省你的時間:你不必花更多的時間用於交際、購物、選擇、出行……節省你的精力:因為欲望的減小,你可以不必承擔因不滿足、不達成帶來的痛苦,緩解你的壓力節省你的金錢:這是顯而易見的。但極簡主義(Minimalism)並不意味著苦行。因為,你的生活過得好不好和你擁有多少物品關聯度並不大。
  • 分享日本著名極簡主義者的家:樣板房style!整屋僅有150件物品
    >在工作的過程中他第一次深入了解了極簡主義他根據自己在寫作和極簡主義方面的經驗編著出版了一本名為《再見物品》的書>如今,他成為極簡主義者已經步入了第五個年頭現在,他自己的個人物品包括醋和醬油瓶在內一共有150件Fumio說
  • 極簡主義生活風潮正勁:「如果可以,我想購買簡單」
    在消費時代背景下,極簡主義(Minimalism)生活方式正成為越來越多青年與精英階層的自我選擇。「如果可以,我想購買簡單」——這不是「苦行僧」式的自虐,而是一種更為人性化、經濟環保而又輕鬆愉悅的生活方式。
  • 物質主義時代結束,極簡主義盛行下的購房需求
    中國目前經歷的是上世紀80、90年代的日本,當時日本女性中有92%擁有至少一個LV商品,有90%擁有Cucci,超過58%擁Prada,超過51%擁有Chanel。但是目前隨著日本美學的擴散,日本的極簡主義開始盛行,特別以山下英子寫的《斷舍離》傳入國內,特別影響了中國的千禧一代。
  • 不妥協、不講究,極簡主義派的生活方式
    日本作家有川真由美在《極簡生活:簡而美地活》一書中,大力主張刪繁就簡,讓心靈擺脫牽絆,過真正輕鬆愉悅的生活。人生要懂得取捨。只有把生活變得簡單一點,才會有精力去發現人生中真正重要的東西。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享受只此一回的人生,創造出精彩的價值和屬於自己的幸福?物質極簡:生活的質量,和擁有多少物品毫不相關。《賈伯斯傳》裡透露,賈伯斯年輕的時候覺得沒有挑選到中意的家具,於是他選擇住在一件家具都沒有的空房間裡。那他那段時間生活得不好嗎?完全沒有。
  • 極簡主義整體櫥櫃效果圖,收藏創意廚房家居生活點點滴滴!
    極簡主義的處理方式,是為更多值得的人事騰出空間、時間,投入更多的熱情、體驗,收穫更多的滿意、自由。極簡,是克制,是減法;更是本源,是精髓。極簡主義整體櫥櫃。對於整體櫥櫃來說,極簡等於高品質,極簡,是給設計做減法,讓減法至上的生活美學。
  • 也說生活的極簡主義
    更多時候極簡主義體現在藝術層面,建築、裝飾、繪畫、雕塑、服裝等設計領域都深受極簡主義的影響。極簡主義的概念「極簡主義」(Minimalism)並不是現在常說的「簡約主義」,這是兩個有明顯區分詞。極簡主義和生活態度拋開繞口又燒腦的定義,簡單說,「極簡主義」就是去偽存真。除了保留事物本來面目之外,儘量將冗餘的因素去除,以方便我們一眼看透事物的本質,而不受表象的影響。不管是設計還是生活亦或藝術層面,極簡主義倡導的理念也不外乎如此。
  • 極簡主義生活一年後表示很簡單
    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其實劉濤的收納技巧在日本那邊早已流行,並被稱之為「極簡整理術」。這種收納技巧,對於許多極簡主義生活一年以上的人來說,真的是小case哦!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極簡整理術的7個原則:1、果斷淘汰不必要的物品保持合適的量,是整理收納中最關鍵的一點,也就是說你所擁有的物品不能超過你的收納空間,留下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物品,剩下的就淘汰掉吧。留出一個固定的空間來放置用不上的東西,定好期限,比如超過一年沒有使用就淘汰,這樣你自然就能有規律的淘汰沒用的物品了。
  • 極簡生活中的家庭消費科學!
    不只快速取得,也是快速丟棄,免洗便利商品,成為現代人傷害地球的無心工具!其實,有很多人已經從過多的堆疊物品中找不到快樂,反而在壓迫中身心不適。過去總以為有錢可以買到想要的東西:就是幸福快樂!然而在愈買愈空虛中有了覺悟。極簡生活,拋棄多餘的物件,只留下實際可用的三十件衣物。
  • 極簡主義者:嶄新的生活方式
    訂閱「北大縱橫」,與千位諮詢師零距離==============================在你去百度「極簡主義者」一詞之前,或許你認為,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就是去掉生活中一切樂趣,電視、網絡、汽車、麥當勞、IPHONE,甚至只能保留50件生活物品,過著苦行僧般清修的生活…事實上,極簡者(Minimalist)的核心理念在於:崇尚簡約生活,回歸生活本質
  • 跑步機遇見極簡主義,你的跑步更高級!
    在經歷了野蠻生長階段,社會不斷發展進步,人們對生活的思考意識逐漸覺醒,不再盲目尋找感官的愉悅,開始追求簡單精細化,最終選擇出了一種高效生活的方式,極簡主義就此應運而生了。而在極簡主義盛行的今天,原本顯得笨重沉悶的跑步機行業,也不免與這股最IN的風發生了精彩的碰撞。
  • 我理解的極簡主義
    不加標點,發的文字多的話,看起來可能會費勁一點,但大部分時候,網上留言或聊天,發的文字都不會太多。自己的那條留言發過去之後,也沒想著會不會通過作者審核,即使沒出現在下面的留言列表中,也沒覺得是一件很緊要的事兒。自己讀文章有感觸,及時把感觸寫下來,這個目的達到了就行了。
  • 極簡生活背後的心理學
    面對這種矛盾和壓力,人的適應性反應是藉助不同的生活哲學和生活方式來應對,包括「斷舍離」等觀念在內的極簡主義便是這些應對方式中的一種。極簡主義認為,我們應該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最感興趣、最有價值的事情當中,削減那些不必要或者無關緊要的東西,這樣,我們才能在單點上取得最大的突破。
  • 極簡主義的生活 現實中就是家徒四壁的扔東西狂魔
    甚至是每天不扔東西就會覺得很難受,扔完東西就會獲得快感,就跟很多人會選擇買東西回來但是不用一樣。朋友說她是扔東西變態,她還十分開心。之前說日本的短劇經常會有奇葩人設,不過這種奇葩人設並不是不存在的,現實中也是有這種類型的人的,他們一直自稱的是,極簡主義者。
  • 極簡主義可以幫你擺脫煩惱!
    關於極簡主義,古今中外均對此有很好的詮釋,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凡事當力求簡單,直至不能再簡。」《道德經》中說:「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什麼是極簡主義? 喬舒亞在《極簡主義》這本書中提到:「極簡主義是一個工具,讓你擺脫多餘事物、更加專注於人生中的那些最基本的方面,從而獲得快樂、滿足和自由。」
  • 深度|從泡沫經濟,低欲望社會,極簡主義文化,解讀《輕身生活》
    原因就在於,這些歐洲國家的人們,獲取幸福的方式更多傾向於體驗式生活方式,而非滿足物質的生活方式。早在20世紀初,歐洲現代主義大師密斯·凡德羅就提出極簡主義思想。後來,這一原本起源於西方藝術史的概念,一度風靡全球,並逐漸被人們應用於生活中,經過演變進化形成了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
  • 日式生活美學,用極少的物品,過極簡的生活
    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被日式生活美學吸引了,用極少的物品,過極簡的生活,這才是創造日常生活之美的關鍵所在。眾所周知,日本社會在進入第四消費時代以來,人們不僅是在消費上追求極簡,這股風潮更是刮進了日常生活之中,在生活裡面也開始盛行起這種極少物質打造的極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