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朋友在開始接觸極簡主義生活,可能都是從「斷舍離」這個概念開始的。
最初的舉動便是歸納自己的物品,然後無情的全部丟掉,讓自己的空間變得空空蕩蕩,仿佛越是一無所有越能體現出自己是極簡主義生活的踐行者。
慢慢在這個初級的極簡主義生活的圈子中開始流傳這樣一個定律:控制自己的物品數量,絕對不能超過一百件,只有這樣你才能成為一名極簡主義者。
甚至有很多人為了達到這樣一個數量,絞盡腦汁,費盡心力,反而讓生活變得更加糟糕。
我今天要告訴大家的就是,這可能是極簡主義生活中最大的「謊言」。
信奉的「謊言」
由於很多剛剛接觸或是剛剛決定要成為一名極簡主義者的朋友,對極簡主義了解的並不夠深入,只是簡單地從字面上來理解。
人們普遍認為,「極簡」那便是做到極致的簡單,那生活怎麼簡單呢,那自然是東西越少越簡單了。
其實很多追捧極簡主義的人往往是從一些建築空間設計大師的作品中初步了解到的,他們看到那些大師級的以極簡主義為宗旨的作品,便開始對極簡主義心生崇敬之情。
大師們的設計對於一名極簡主義者來說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但也恰恰是這些大師級的精美設計給很多人帶來了誤區,因為對極簡主義理解不夠深入,這些剛剛接觸極簡主義的人們在看到了空曠、簡單和幾乎沒有什麼物品的住宅,他們便輕易的認定這就是極簡主義,極簡主義就應該讓屋內空空如也。然而大師們所要表達的深意他們卻未能理解。
接下來很多人便會選擇去看些書籍或者自己查一些資料,那自然看到最多的最顯眼的便是「斷舍離」這三個字,也許是很多人斷章取義,也有可能是並沒有仔細地閱讀,所以很多人只是執行了「斷舍離」但卻未能領悟到它真正的意義。
就這樣「謊言」就開始形成了,我也不知道一百件的概念是如何來的,但卻很快地流傳開了,直至人們對其無比的信奉。
「謊言」中的痛苦
人們開始了自己的「斷舍離」之路,並且很有目標的執行,那就是不超過一百件物品。
我想告訴大家,這個目標已經錯了,已經偏離了極簡主義生活的真正意義。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朋友開始向我諮詢,如何才能達到這一目標,如何才能只擁有一百件物品。我在聽到後感到很詫異,我只是簡單地回復他們一百件物品的實際意義何在。
而為什麼會有朋友向我諮詢這樣的問題呢,我在經過了解之後,得到了答案。因為這一數量的限制,讓他們感到痛苦,因為他們無法通過一百件物品來滿足自己在生活中的各項所需,也包括工作中的需求。他們覺得極簡主義成為了一種束縛與折磨。
這是他們起初對極簡主義生活的崇敬之情慢慢的變成了厭惡。
領悟真諦脫離「謊言」
既然「謊言」給大家帶來了痛苦,那我們何不拋棄它,去尋求極簡主義生活的真諦。
極簡主義生活並非是要無條件的控制物品的數量,而是要在滿足生活所需的前提下儘可能少的擁有物品。
那如何少的擁有物品呢,並不是依靠丟棄物品,而是真正的依照「斷舍離」的道路去執行,一條讓自己內心欲望變為極簡的道路,去嚴格的篩選物品,避免物品無節制的隨意攝入,考慮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那又如何確定是否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呢,這邊引出了極簡主義生活的真正意義所在。
「通過控制物品的攝入,讓自己的欲望得以簡化,讓自己的內心與生活變得舒適」
這裡重點並非是極少的物品數量,而是生活變得舒適,
請各位朋友記住,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不同的,生活代表著人的情感,所以很多事情是無法量化的,我們不要去追究表象,而是要去理解生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