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艦者」是怎樣煉成的?——記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一研究...

2020-12-16 新華社

新華社武漢10月31日電題:「鑄艦者」是怎樣煉成的?——記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研究員姜治芳

新華社記者譚元斌

她是我國水面艦船水動力領域知名專家,主持並參與了我國現役數十艘水面戰鬥艦艇的研製工作。在長達30年的艦船裝備研製工作中,她不畏艱難,突破創新,多項研究成果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填補國內空白,為我國海軍裝備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她,就是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研究員姜治芳。

(小標題)在遼寧艦研製過程中填補多項技術空白

姜治芳是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的船體與裝置系統副總設計師,在遼寧艦研製過程中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

1990年姜治芳從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後,來到我國「戰艦搖籃」——七〇一所工作。她主動承擔了大量工作任務,常年堅守在配建配試一線。遇到技術問題,她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組織攻關,直至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從「沒見過」到「做出來」,姜治芳對遼寧艦的研製過程記憶猶新。

遼寧艦研製面臨原艦主船體基本固化、系統設備損毀等困難,需要突破多項關鍵技術。沒有設計經驗、設計規範和設計資料,姜治芳承擔起了遼寧艦的船型勘驗、測繪和解讀工作。她提出了全新的設計思路,通過對現場測繪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解讀,形成多個技術方案,再通過對各方案航行性能的計算、試驗不斷優選和聚焦,生成了最終的方案,確保遼寧艦後續研製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姜治芳開創性地解決了航母航行性能的預報與評估問題,建立了我國航母航行性能設計體系。

某特性對艦載機的安全起降尤為重要,在遼寧艦研製之初,某特性研究在我國幾乎還屬空白,也沒有原艦的相關資料,如何正確獲取、評估某特性是迫切需要突破的關鍵技術。

姜治芳帶領團隊開始了長達5年的技術攻關之路。團隊立足國內技術力量,研製出我國首套某實船測試系統,系統性地解決了該技術難題,填補了國內空白,為實現遼寧艦艦載機成功起降的重大目標提供了安全保障。

「船交出去的時候,心情很激動——我們國家的百年航母夢,終於圓了!」姜治芳說。

(小標題)在山東艦研製過程中開創先例

姜治芳是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總體副總設計師。為了按時為該艦提供性能優良的新型螺旋槳,七〇一所成立了相關課題組,姜治芳任課題負責人。

在攻關過程中,她提出將國際上先進的設計思想應用到自行設計中,分析並提出了設計過程中存在的關鍵技術問題,制定了詳細的攻關計劃,分階段逐個解決技術難題。

課題組在各個階段都進行了多個方案的理論設計,並對多個方案的性能進行分析比較,篩選出較優化的方案進行試驗。通過試驗觀察和試驗數據分析,不斷優化設計方案,終於成功完成山東艦新型螺旋槳的設計工作。

姜治芳還帶領團隊開展了山東艦型線的優化設計工作。雖然當時團隊已經能夠熟練應用計算機仿真技術,也有上百條船舶型線設計的經驗,但是對幾萬噸排水量的山東艦進行型線自主設計,在我國尚屬首次,遇到的實際困難很多。團隊採用新技術,經過半年多時間的反覆迭代,從30多個基本船型方案中選出幾個較優方案,再經過模型試驗評價,形成了最優裝艦方案。

在此過程中,仿真優化工作量巨大,即便使用了當時最好的計算機工作站,也不間斷地持續了幾個月。「通過首艘國產航母的研製,我們完全形成了自主設計的能力。」姜治芳說。

成功背後的艱辛,一起戰鬥過的人最清楚。由於經常在北京對某重要項目及技術完成評審後就飛到大連解決工程技術問題,姜治芳被大家笑稱是「空中飛人」;頻頻參加海試,一去就是很長時間,同事說她「四海為家」。

(小標題)推動學科發展培養年輕人

作為七〇一所船型及性能學科帶頭人,姜治芳帶領學科團隊開展了系列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增強了我國海軍艦船在新船型、新型推進器開發和水動力性能優化等領域的技術儲備。

姜治芳非常注重水面艦船水動力學的發展,連續四屆擔任七〇一所船型及性能學科帶頭人。她認真規劃學科發展,帶領團隊制定學科發展體系和論證報告,提升學科創新能力。

她大膽起用年輕同志,培養了一批科研水平高、協調能力強的技術骨幹。

30年耕耘,姜治芳已成為艦船水動力學領域的領軍人物。日前,她榮獲2019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面對諸多光環,姜治芳很淡然。她說:「我周圍,大家都做著同樣的工作,相互看都覺得很平凡。平時也很忙,沒有時間去關注外面的事情。最開心的就是看到我們研製的產品交付了、用上了,那種心情,就像看到孩子成長一樣。我們的文化就是艦船報國。」

工作忙,陪家人的時間自然就少。她說,不管是技術上的困難,還是生活上的困難,都能夠克服。(完)

相關焦點

  •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一行訪問上海交大
    2019年10月29日,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合作意向書籤署儀式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舉行,同時開展訪問交流活動。在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院士和第七〇一研究所所長盧曉暉、黨委書記蔡大明的見證下,上海交大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曾小勤和第七〇一研究所科技處處長朱顯明代表雙方籤署合作意向書。
  • 上海交大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籤署第二期...
    2018年11月25日,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第七〇一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第二期戰略合作協議籤署儀式在武漢七〇一研究所舉行。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院士,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人力資源處、研究生院、學指委等部處以及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有關領導、老師出席籤約儀式。
  • 機械動力學院開展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第七〇一研究所云講座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與祖國同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第七〇一研究所云講座於2020年7月24日通過zoom平臺進行,同時參與本次講座的單位還有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第七〇二研究所、第七〇八研究所和第七二六研究所。
  • 中國船舶七〇八研究所成立70周年巡禮
    2020年11月29日,是被譽為中國艦船設計「搖籃」的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中國船舶第七〇八研究所成立70周年的日子。 70年前,新中國第一個艦船及海洋工程總體設計研發機構——船舶工業局技術處設計組(第七〇八研究所前身)誕生於上海黃浦江畔,開啟了為國鑄利艦的艱辛歲月和創新之旅。 歲月如梭,時光飛逝。
  • 上海交通大學舉行2021屆畢業生入職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一研究所...
    10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學2021屆畢業生入職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一研究所(以下簡稱「中船701所」)就業協議書籤約儀式在鐵生館報告廳舉行。中船701所組織人事處處長程嵐,上海分部黨委書記呂俊傑,上海交通大學學生處處長侯士兵,學生就業服務和職業發展中心主任顧希垚,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宋續明出席。
  • 是什麼讓他們迎向滔天巨浪——追記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七...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七六○研究所一重點試驗平臺部分纜樁因受力過大嚴重變形至斷裂,纜繩脫落,安全受到威脅。現場危急!如不採取措施,試驗平臺將失控、毀損、傾覆、沉沒,更會危及4名保障人員生命安全。為了國家重要裝備和同事生命,黃群、宋月才、姜開斌等12名同志毫不猶豫地衝向碼頭,加固試驗平臺纜繩。抗災搶險過程中,黃群等7人被層層湧來的巨浪捲入海中。
  • 中國船舶集團第七一〇研究所走訪慰問「中國好人」李廣佳
    深化志願服務 傳承雷鋒精神近日,中國船舶集團第七一〇研究所志願者服務隊,來到位於三鬥坪鎮霧河村南泥灣的三峽殘疾人救助中心,走訪慰問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中國好人、宜昌市學雷鋒協會會長李廣佳,為殘疾人救助中心捐贈一批電腦物資,並參觀愛國主義教育紀念館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招聘專場與中船重工七〇一研究所宣講會舉行
    9月18日下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攜其下屬44餘家用人單位在交大光彪樓一樓大廳舉行專場招聘會,吸引了數百名應屆畢業生前來求職,場面十分壯觀。當晚,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以「經略海洋,揚帆起航」為主題的宣講會在鐵生館300號舉行。
  • 中國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突破萬米海深
    原標題:中國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突破萬米海深   11月10日,早上8時12分,我國「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順利下潛至地球海洋最深處,在
  • 無錫與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籤署合作協議
    2019年第一個工作日,無錫市就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舉行籤約儀式,深化推進產學研合作,實現了無錫市與駐錫科研院所全面戰略合作新突破。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小敏會見中船重工集團董事長胡問鳴一行,並出席籤約儀式。代市長黃欽、中船重工集團副總經理杜剛分别致辭。副市長高亞光出席籤約儀式。
  • [關聯交易]中國動力:關於與關聯方共同設立中船重工(重慶)西南研究...
    (一)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1、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企業性質:國有控股上市公司; 法定代表人:姜仁鋒; 註冊地:北京市海澱區昆明湖南路72號; 註冊資本:1,907,989.7108萬元人民幣; 主營業務:主要從事船舶製造及艦船配套、船舶配套、海洋工程等業務; 主要股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 有研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趙曉晨,總經理熊柏青一行到中國船舶集團...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7月24日,黨委書記、董事長趙曉晨,總經理熊柏青一行到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五研究所調研交流。七〇五所所長李恆劭、黨委書記王中等陪同參觀重點實驗室、仿真實驗室,並進行座談交流。
  • 「兩船」正式合體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記者溫競華)26日,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集團)在京正式揭牌成立。中國船舶集團由原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船集團)與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中船重工)聯合重組成立,有科研院所、企業單位和上市公司147家,資產總額7900億元,員工31萬人,擁有我國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產品研發能力,能夠設計建造符合全球船級社規範、滿足國際通用技術標準和安全公約要求的船舶海工裝備。
  •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
    (原標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
  • 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抗災搶險英雄群體先進事跡報告會走進中國...
    會前,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會見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黨組副書記馮永強。靳諾代表學校向抗災救險英雄群體致以崇高敬意。中國人民大學具有紅色基因和光榮傳統,被譽為「人民共和國建設者」的搖籃,此次報告會是雙方精神底色的深刻契合,是一堂生動感人的理想信念課,對激勵對廣大師生和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履職盡責、許黨報國意義重大。朱信凱主持報告會。
  • 奇瑞集團船舶產業瞄準高端「填空白」
    奇瑞控股集團旗下蕪湖造船廠有限公司,攜手來自上海交通大學海洋裝備研究院、廣東省海上風電運維有限公司、中船集團第七0二研究所、Ulstein(烏斯坦)公司等處的行業專家和頂尖設計團隊,「集智」推動「中國造」首艘海上風電運維母船設計攻堅,助力我國海上風電能源事業綠色發展。發展海上風電是推動我國能源結構轉型、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戰略支撐。
  • 上海交通大學與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8月25日,為進一步促進中船集團和上海交大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基礎技術研究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學校的學科建設和卓越人才培養水平,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與上海交通大學在北京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目標的實現。
  • 中國船舶總經理楊金成辭職 季峻接任
    先後任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財務局企業財務一處副處長、處長;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財務部副主任(主持工作)、財務部主任、副總會計師﹝其間,曾兼任風帆股份(證券代碼600482)董事、副董事長,中船重工財務公司副董事長﹞;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職工董事、副總會計師兼資產部主任,其間還曾兼任中船重工科技投資發展公司董事長,中船重工資產經營管理(北京)公司董事長,中船資本控股(北京)公司董事長,中船資本控股(
  • 中國中鋼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王運敏當選院士!
    中國中鋼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王運敏當選院士!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高級顧問、科技委副主任。我國第一位獲論文工程博士學位者。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項昌樂1963年04月北京理工大學肖龍旭1962年0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研究院徐 青1960年10月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七
  • 山東艦文創全球首發 軍博收藏山東艦艦帽
    1月7日,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指導,中國船舶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主辦,中船文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辦的「山東艦文創發布會」在軍事博物館舉行。綜合院旗下中船文化科技公司積極探索航母文化與文創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徑,聚合優質設計資源,用符合年輕人的設計語言,打造最具影響力的軍事IP,以文化衍生品的傳播,生動講述航母夢、強軍夢、中國夢。」中船文化科技公司總經理曹磊表示,中船文科作為中國船舶集團的文化產業發展平臺,肩負著弘揚海軍文化與艦船文化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