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中國精神,譜青春華章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1948年5月25日,「同志們,為了新中國,前進!」董存瑞的生命之花綻放在炮火裡,那一年,他19歲。
1962年,塞罕壩是一片荒漠,來自全國的127名大中專畢業生和242名工人,用了整整55年,把荒漠變成了林田。
2012年11月25日12時48分,在看著自己親手打造的戰機於「遼寧艦」上成功著艦後,殲一15艦載機研製現場總指揮羅陽突發心臟病,猝然離世。這一刻,距中國首批艦載機成功著艦起飛僅僅十多小時,距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入列整整兩個月,他實現了自己航空報國的諾言。
2017年,13歲的女孩果果突患重疾,生命進入倒計時。女孩離世後,她的父母將女兒的器官捐贈給五個生命,這對平凡的父母解除痛苦的方式是付出更多的愛。
2018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李雲鶴,一生致力於文物修復保護工作。今年已80高齡,仍堅守在文物修復保護第一線,他是國內石窟整體異地搬遷復原成功的第一人,也是國內運用金屬骨架修復保護壁畫獲得成功的第一人。
為國家做出貢獻的人,在生活中閃耀真善美光芒的人,都是「中國精神」的踐行者。新的時代,新的徵程,作為年輕一代的你對中國精神有怎樣的思考和認識?請據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命題方向
人文底蘊:人文積澱、審美情趣
科學精神:理性思維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責任擔當:社會責任、家國認同
實踐創新:問題解決
審題
限制性:
1.內容限制。這是一道多材料組合式作文題。作文所給五則材料,都體現了中國精神的內涵。題目中「為國家做出貢獻的人,在生活中閃耀真善美光芒的人,都是『中國精神』的踐行者」一句既是對材料的概括,也是對寫作內容的規定。中國精神內涵豐富,可以理解為奉獻、犧牲、愛國、敬業、奮鬥、大愛等,但考生要緊扣材料中體現出來的「中國精神」進行寫作,避免立意泛化,沒有針對性。
2.立意限制。題目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即考生要圍繞「中國精神」確定立意,寫出「對『中國精神』的思考和認識」,還要抓住材料中的「新的時代」「新的徵程」等關鍵信息,寫出新時代的「中國精神」,寫出「中國精神」的時代內涵,如此才是最佳立意。立意時要把「中國精神」和所給材料結合起來,不可空談中國精神,也不可只以單則材料為基礎進行立意。
3.價值取向限制。所給材料中,無論是為國犧牲的董存瑞,還是航空報國的羅陽,抑或是大國工匠李雲鶴,他們都是中國精神的踐行者,對此材料都是持肯定態度的,寫作時必須頌揚「中國精神」及其踐行者,或批判有違「中國精神」的現象,應展現當代青年良好的精神風貌和正確的價值觀。
4.身份限制。題目中「作為年輕一代的你」規定了寫作者的身份,即年輕人或青年。寫作時要從年輕人的角度出發,談對「中國精神」的認識和思考,即青年應當如何踐行「中國精神」,中國精神的青年擔當。
開放性:
1.寫作角度是多元的。本題要求寫出「你對中國精神有怎樣的思考和認識」,「中國精神」概念較大,但題目所給五則材料為考生提供了思考的抓手。五則材料展現不同的寫作角度,考生可以其中兩三則為基礎進行立意。可以選擇「為國家做出貢獻」的中國精神,可以選擇「生活中閃耀真善美光芒」的中國精神,也可以兼談兩者。五則材料的組合方式有多種,因而寫作角度是多元的。
2.素材的選用是開放的。材料作文的寫作需要從材料出發確定立意,但是在行文時考生可以展開聯想,選用符合寫作要求、能體現「中國精神」的素材。新時代那些「為國家做出貢獻的人」,或「在生活中閃耀真善美光芒」的人,都在備選之列。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先鋒人物、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林鳴、中國天眼首席設計師南仁東、用量子追逐中國夢的院士潘建偉、護航索馬利亞的北大女兵宋璽、感動中國的大學生村官秦玥飛等,無不是「中國精神」的踐行者,寫作時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使用。
解題
這是一道多材料組合式作文題。作文所給五則材料都體現中國精神的內涵,分為兩個大的層次,一是為國家做出貢獻的「中國精神」,一是生活層面中體現出來的真善美。具體來說,第一則材料是董存瑞的奉獻青春的精神,第二則材料是塞罕壩精神中的奉獻一生精神,第三則材料是科技報國精神,第四則材料是普通人身上的真善美,第五則材料是大國工匠精神。寫作時要緊扣材料體現出來的中國精神,還要抓住材料中的「新的時代」「年輕一代」等關鍵信息,寫出「新時代的青年應當如何認識和踐行中國精神」。
參考立意
切題立意:
1.傳中國精神,做時代青年。
2.秉中國精神,譜青春華章。
3.中國精神築大國脊梁。
4.中國精神,勉勵你我。
5.中國精神,生生不息。
6.融小我於時代,譜青春之華章。
7.了不起的中國精神。
8.踐行中國精神,綻放生命之花。
9.傳承中國精神,爭做時代先鋒。
10.書寫中國精神,勇擔時代使命。
……
偏題立意:
1.人生在於奉獻。(立意寬泛,未能突出中心)
2.中國精神,先人智慧的結晶。(沒有寫出新時代的「中國精神」)
3.揚奮鬥旗幟,做時代青年。(偷換關鍵詞,沒有點明「中國精神」)
4.大國工匠,為你點讚。(只抓住了單則材料,沒有抓住核心概念)
……
範文展示
秉中國精神,譜青春華章
時代巨輪滾滾向前,中國精神生生不息。踐行中國精神的鏗鏘宣言迴蕩在山之陽、海之濱、河之洲、水之湄。面對新時代、新徵程,年輕一代的我們當將中國精神一以貫之,立鴻鵠志,求真學問,練大本領,當實幹家,譜寫青春華章, 奏響時代最強音。
「夫一國之立於天地者,必有其精神之指引。上至法律道德,下至風俗習慣,凝聚萬心之力,然後群乃結,國乃成。」梁啓超如是說。中國由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程,離不開那些生活中閃耀著真善美光芒的人,那些為國做出貢獻的人,那些時刻踐行中國精神的人。傳承中國精神是一場接力跑。如今,時代接力棒交至我們年輕一代手中,我們更應不辱使命,共續榮光。
「中國精神」,應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擔當精神;應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奉獻精神;應是「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無畏精神;更應是「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奮發精神。所夢所想,百年一脈,代代傳承,生生不息。新時代,我們更要以中國精神為指引,激發出蘊藏於年輕一代中的洪荒偉力,凝聚磅礴力量,同心共築中國夢。
時代青年將個人融入國家發展的年輪,不斷譜寫一曲曲氣壯山河的華麗樂章,接連書寫一個個撼天動地的感人故事。從讓生命之花綻放在炮火裡的董存端,到使「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塞罕壩荒原變成如今「桃杏萬園紅」林場的青年建設者;從履行航空報國諾言猝然離世的總指揮羅陽,到堅守文物修復保護第一線的大國工匠李雲鶴,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秉承著愛國精神,用生命奏響青春力量,延續精神希望。
青春如初日,如朝陽,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青年有著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有著火一般的激情與希望,以自身行動踐行「中國精神」,湧現出許多傑出榜樣。從「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青年毛澤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少年周恩來,到奉獻人民的雷鋒、「鐵人」王進喜,再到如今的黃大年、林俊德、黃群等人,時代在變,但不變的是綿延不息的中國精神與榜樣的力量。青年自當銘記先輩歷史,勇擔使命,砥礪前行。
本著「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決心與「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時刻揚起「中國精神」的風帆,我大中國航船必將無堅而不摧,無往而不勝。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魯迅先生說:「願中國青年都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有一分熱,發一份光。」只要中國青年攜手奮鬥,傳承中國精神,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亦可計日而待也。
點評:
本文中心突出,能緊緊圍繞寫作任務展開論述,突出新時代青年應「傳承中國精神,譜寫青春華章,助力民族復興」的主題。語言凝練,擲地有聲。句式靈活,整散結合。善用修辭,生動形象。引用名句,彰顯文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