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長徵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徵路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完成了舉世聞名的長徵,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樹立起巍峨豐碑。歷史不斷向前,正如新時代領路人所說,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長徵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我們要大力弘揚偉大的長徵精神,在新的長徵路上繼續奮勇前進。
班級召開以「發揚老紅軍長徵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徵路」為主題的班會,請你結合與八十多年前的長徵壯舉有關的詩文、傳說、人物或故事,聯繫現實,寫一篇班會演講稿。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命題方向
人文底蘊:人文積澱
學會學習:樂學善學、勤於反思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責任擔當:社會責任、國家認同
實踐創新:問題解決
審題
限制性:
1.內容限制。材料主要圍繞長徵及長徵精神來展開,這就要求考生只能圍繞與長徵及長徵精神相關的內容進行思考。同時,「結合與八十多年前的長徵壯舉有關的詩文、傳說、人物或故事,聯繫現實」則要求考生既要通過這些詩文、傳說、人物或故事回顧歷史,又要聯繫現實,砥礪前行。
2.立意限制。題目要求考生必須扣住「發揚老紅軍長徵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徵路」的主題,這就要求無論是立意還是寫作內容都必須緊扣主題,離開了這一主題則不符合立意要求。
3.情境限制。主題班會是演講稿的情境,演講稿的內容既不能離開主題,也不能脫離主題班會的情境。考生必須嚴格按照情境的要求進行寫作。
4.體式限制。題目要求只能寫演講稿,不能寫成其他文體。
開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長徵精神的內涵非常豐富,考生可以圍繞某一方面的精神進行立意,也可以綜合多種精神進行立意。「走好新時代長徵路」也是一個泛化的主題,考生可以發散出很多具體立意。
2.寫作內容是開放的。考生確定好立意進行寫作時,既要寫長徵及長徵精神方面的內容,也要寫新時代長徵的內容。回顧歷史方面,題目要求結合八十多年前與長徵壯舉有關的詩文、傳說、人物或故事,但選哪些詩文、傳說、人物或故事是自由的;寫現實方面時,可以寫自己如何承擔社會責任,也可以寫怎樣肩負國家使命。應該說,可以寫的內容非常多。
3.思考角度是自由的。考生可以扣住「發揚老紅軍長徵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徵路」的主題,思考長徵精神的內容是什麼,為什麼要發揚老紅軍長徵精神,以及怎樣發揚長徵精神等;同時,也要聯繫現實思考我們的新時代長徵路是什麼,為什麼要走好新時代長徵路,如何走好新時代長徵路等。
解題
本題以「長徵」這一重大歷史活動為背景,具有時代特點,宏大背景與現實結合,能夠充分考查考生的寫作能力。
材料第一部分先闡述了長徵的歷史意義,即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樹立起巍峨豐碑;接著以新時代領路人的名言強調長徵及長徵精神的現實意義。這部分內容是背景材料,更是寫作的依據。對於長徵精神的內涵,考生也需要了解。長徵精神主要指: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忘我犧牲精神;敢於戰勝一切敵人而不被敵人所屈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顧全大局、緊密團結的集體主義精神;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艱苦奮鬥精神;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走自己道路的求實創新精神。
材料第二部分為作文的具體要求,明確告知考生寫作的情境、寫作的主題、寫作的內容、寫作的文體。實際上,這一部分闡明了具體的寫作任務,規定考生審題立意及寫作的方向。考生必須按照要求進行寫作。
材料第三部分為作文的常規要求。這一部分規定了作文的基本要求,考生同樣不能忽略。
參考立意
切題立意:
1.牢記長徵「初心使命」,行穩致遠走好新時代長徵路。
2.新長徵路上,我們都是奮進者。
3.發揚老紅軍長徵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徵路。
4.用腳步丈量新時代的長徵路。
5.弘揚長徵精神,讓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
6.勿忘長徵精神,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
7.以新擔當新作為走好新時期的長徵路。
……
偏題立意:
1.長徵精神永放光芒。(片面理解材料,沒有聯繫實際)
2.長徵路上的故事。(只是回顧歷史,沒有體現如何走好新時代長徵路)
3.做好新時代的接班人。(只寫現實,脫離了長徵及長徵精神的內容)
4.肩負時代使命,走好人生路。(未涉及長徵及長徵精神的內容)
範文展示
弘揚長徵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徵路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長徵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徵路」。
美國著名女記者艾格尼絲·史沫特萊在《偉大的道路》中寫道,長徵是革命戰爭史上偉大的史詩,而且不僅於此,長徵已經完成,紅軍正在繼續創造歷史。紅軍不僅完成了長徵,而且參與了國家的各項建設事業,完成了時代賦予的使命。如今,歷史的接力棒已經傳到了我輩青年手中,我們就要向老紅軍學習,弘揚長徵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徵路。
弘揚不畏艱險、勇於奮鬥的精神,磨鍊我們戰勝困難的品質。「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展現了當年長徵路上先烈英雄們對救國救民正義之戰必勝的信心,就是一種不畏艱險、勇於奮鬥的紅色精神。如今,我們處於一個美好的時代,再也不需要向革命前輩們那樣面對危險的境地,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已經不需要戰勝困難的品質。很多青少年怕苦怕累,不管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只要遇到困難就選擇逃避。社會上也出現了「巨嬰」這一類人,甚至有的人已經成年,但仍然在「啃老」中。這告誡我們需要向當年的英雄們學習,練就戰勝困難的勇氣與智慧。
弘揚浴血奮戰、忘我犧牲的精神,培養頑強拼搏的品格。長徵途中時刻面臨艱險,但是革命前輩們毫無畏懼,用鮮血和生命去戰鬥,最終贏得了勝利。四渡赤水戰役中,紅軍在前有大河洶湧、後有追兵虎視,且雙方兵力、武器裝備極度懸殊的情況下,靈活發揮運動戰的特長,5天之內取桐梓、奪婁山關、重佔遵義城,殲敵20個團,斃傷俘敵5千餘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取得了紅軍長徵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這樣的勝利來之不易,離不開英雄們的浴血奮戰,我們也需要時刻銘記。進入新時代,我們依然會面對眾多挑戰和風險,我輩青年理當肩負時代使命,砥礪「風雨浸衣骨更硬」的頑強意志,激發「快馬加鞭未下鞍」的奮進勇氣。
弘揚堅定信念、披荊斬棘的精神,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長徵路上,革命前輩們打了380餘次的惡仗,翻越了18座大山,跨過了24條大河,爬過了「千山鳥飛絕」的雪山、越過了荒無人煙的草地……他們之所以敢於面對如此多的困難,奮戰直至勝利,更在於中國共產黨人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當前,我國各領域都能趕上甚至走在世界前列,關鍵就在於擁有一批又一批有著崇高理想信念的建設者、探索者。儘管我們還沒進入社會,尚未參與社會建設,但必須樹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行穩致遠,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同學們,讓我們銘記長徵精神,弘揚長徵精神,踐行長徵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徵路。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