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雨社會論
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過「讀書無用論」這樣的言論,在網絡上和生活的周邊,經常都會聽到過這樣的言論:書讀這麼多有什麼用?還不如某某人賺的錢多。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以何種的原因導致了讀書無用論的廣為流傳?
讀書無用論最早盛行於90年代那個樣子,也就是父輩的那個年代,那個時候人們總是幻想著能夠出去闖蕩一下,對於讀書的興趣似乎並不是很大。特別是當一個沒有讀過書的人掙了大錢,這樣的例子往往會被放大,會讓人覺得讀書沒有一點用,都迫不及待的想要步入社會。
不讀書就能夠掙大錢,這只是很少數的例子,當他們滿懷抱負踏進社會的那一刻,才發現自己錯了,現實給了他們重重的一個耳光,首先是生活的一片迷茫,不知道從哪裡幹起,因為學歷的限制,在工作中處處碰壁。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她在初中的輟學了,走的時候她留下了這樣的一句話:「我一定會掙很多錢的。」但是現實呢?由於學歷的限制,她多次應聘都被拒絕,無奈之下,她選擇了去電子廠,幹了一個月後,她發消息給我:看!我一個月掙了三四千呢。
對於一個剛入社會的初中生來說,三四千已經很不錯了。後來她便開始抱怨了:一天10幾個小時的超負荷工作量,加上工廠的枯燥無味,很快便磨滅了我所有的激情,每天累得連上個廁所的時間都要瞌睡一會。她開始後悔了,她說: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的話,我一定要好好的讀書,可惜沒有如果……
現實最終粉碎了我們所有的幻想,並給了我們狠狠的教訓。看著電視裡面衣著光鮮,出入寫字樓的白領麗人,再看看裹在寬大工作服裡面的自己,暗淡無光,卑微又渺小,因為過早的走入社會,赤手空拳,已經折斷了我們的翅膀,幹著最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在夾縫中求生存,混一個溫飽。
我的父親學歷也不高,最主要的工作是幫別人搬家,同時也會幹一些其他的工作,每天的工作很累,回到家後他就躺在了沙發上面,他說:如果當初我還上學,能夠考入大學的話,我也不會幹這樣的體力活。父親很後悔沒有上學,所以他希望我在學校裡面一定要好好的學習,不能再吃學歷的虧了。
如果讀書,至少還有人教我們是非多錯,在讀書的過程中更好地了解自己,有一定的思辨。如果讀書,我們起碼還有選擇工作的機會,到外面的世界看到更多的可能,沒有任何學識的人,他們憑什麼?拼什麼?
或許你會說:看!他學歷很低也當上了大老闆啊。那你知道他們成為老闆之後在幹什麼嗎?學習!他們雖然當上了老闆,但是很多東西他們並不了解,只能通過不斷的學習知識,才能了解這些東西,才能使自己的公司更好的發展。
一個沒有任何技能的人,他們憑什麼?拼什麼?讀書無用論真的是一個非常可笑的謊言,只是某些人的自我安慰罷了,在當今的社會,唯有讀書才是最重要的,是改變命運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