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黑洞的質量與地球的衛星差不多,有些則與小行星差不多,居於二者之間的則更多。不論它們有多重,大部分黑洞都還沒有這句話長。如果這聽起來像科幻小說,那麼它有可能確實是科幻小說,但它也有可能不是。天體物理學家們已經沒多少選擇來解釋宇宙的大部分組成為何。他們知道宇宙百分之八十由暗物質組成,它們給其它百分之二十的正常物質施加引力影響,然而八十多年來科學家們在實驗中從未找到過它們的身影。
無數尋找暗物質的努力到目前為止也只是徒勞而已。也因此研究人員們開始懷疑我們被138億年前形成的無數黑洞包圍了。NASA的宇宙學家Alexander Kashlinsky先前曾說過:「從光譜的暗物質這邊來看,很多可能性立刻就降低了。如果我們什麼也沒有找到,那麼我們也許正處於科學危機中。」
科學界目前的主流觀點是暗物質存在無疑,然而證實它們的存在遠比預料難得多。而包括Kashlinsky在內的科學家們認為它們非常重,大約是太陽質量的20-100倍。最近科學家們發現了引力波之後,這種觀點更加甚囂塵上。一篇未發表的原始黑洞研究(形成於大爆炸的熱粒子湯而非恆星坍塌)認為,直徑極小的黑洞也許能夠成群存在。Kashlinsky表示如果這些迷你黑洞真的存在,那麼它們中最大的質量不超過月球,其直徑會縮水至0.25毫米左右,與人類頭髮差不多。
高級研究所的天體物理學家Timothy Brandt表示最輕黑洞(小行星規模)的外觀不會比一個原子大。因為黑洞密度極大。任何比小行星還小的黑洞可能早就因為霍金輻射而蒸發了。那麼如果這些小型黑洞真的存在,它們多久來一次,又會來做些什麼呢?
Brandt表示:「小行星質量的黑洞如果充滿了暗物質,那麼它們也許會每隔一千年左右來一次地球,但人們很難檢測到它們的存在。如果你讓某個人出現在微型黑洞附近,那麼他們也許能發現某個黑洞的存在。如果更重的黑洞靠近地球,那麼我們肯定會注意到這一點,畢竟我們所有衛星的運行都會受到影響。」
好消息是這種規模的微型黑洞每隔一億年左右才會經過地球和太陽之間。我們需要等待更長的時間才能等到黑洞經過地球,不過這種情況不大可能。當然黑洞也會帶來一些破壞,它肯定會殺死某個人。而最可怕的設想(至少Brandt和Kashlinsky這樣認為)是這些超小且幾乎無法檢測的黑洞對科學的意義。Brandt說道:「有可能除了引力之外,暗物質和正常物質沒有任何交流。如果真的如此,那麼我們就麻煩了。我們將永遠只知道它的存在卻永遠無法在實驗中看到它。」
那麼這種事實是真的嗎?我們不得而知,可想而知的是,如果宇宙中真的充滿著這種微型黑洞,我想這對於我們來說並非一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