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苦難在胎兒時就埋下了

2020-08-28 睿易情商教育輝哥

心裡學家阿瑪斯問在與學生討論時問:我們在成長中受到很深的極限,才會想從外在得到滋養和享受,這是我們最深的局限之一,有沒有人知道我們所受的第一種局限是什麼?使我們相信我們可以從外在獲得滿足的第一種局限是什麼?

他的學生答,在胎兒期,我們所得到的食物都是從外面來的。

阿瑪斯繼續說:

一點也不錯,在胎兒的階段,我們是徹底依賴外在的,我們甚至得靠臍帶來餵養我們,這種全盤依賴外界的情況會一直延續好多年,這份記憶已深鎖在我們的心智和身體中,所以我們會繼續依照那份局限而行事,我們的行為仍然像胎兒一樣,那份局限實在太深了,因為它是在你還不知道你自己是誰的時候就埋下的,已經深埋在你的細胞和你的骨髓裡,不過它還是可以被揭露和理解的。

因此你有兩個選擇:繼續做胎兒,或是做成人,在這整個地球上,鮮有人能稱得上是成人,成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我們都有機會做成人,但胎兒並不需要停留在胎兒期,是可以發展的,大部分的時候我們活得並不像胎兒,但我們的思想卻跟胎兒一樣,思想認為自己還是胎兒,我們的行為看上去就像我們所有的愛和滋養,必須從外面取得似的,我們那胎兒一般的心必須成長,必須觀察到什麼時候我們的行為像胎兒,什麼時候像成人。

當然從外面取得東西並沒有什麼錯,但你可以自我整合——這就是成長,我們並不是在做道德上的批評或抗拒當胎兒,這只是一個必須穿越的局限罷了,如果我們卡在這種狀態裡,就會導致巨大的痛苦。

從這個層面來理解,我們很清晰的能看到,人類的成長必定要經歷千辛萬苦,上天不但賦予我們擁有記憶,還賦予我們思想、推理判斷、認知……,這些意識形態引導、幹預著我們的行為,造物主有意識的讓人類擁有漫長的哺乳和成長期——為的是在這個漫長的成長期過程中,讓我們去適應我們自己一手創造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關係。

上天給我們開了一個巨大無比的玩笑:一開始就給設一個看似理所當然的、完美的、不勞而獲的,背後卻是困難重重、毀滅性的陷阱。很多人就是在這個關節眼上被卡住了,上天的意義在於——在漫長的成長期,就是讓我們去認清這個陷阱,去突破這個困難,去衝破這一層自我束縛的繭,從重重的困難中去體驗並認清自己,認清社會結構和社會環境,從而重新建立靠自己的意識形態,而不是依靠和依賴外界的初元次意識形態,這樣才能適應和改造社會結構和社會關係,才能做好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此時我更能理解,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裡面重複的提到「人生是苦難」的這句話。沒有多少人能完整的看待我們成長的整個過程,更可怕的是懶惰卻又是我們的習性之一,這就更加增加了我們的痛苦和苦難,我們很少去反思痛苦和苦難的源頭在哪裡,往往只抓住我們的情緒和迴避問題,膚淺而又草率的處理問題,其實苦難和方法在一開始的時候,上天就給予了我們。我們何曾去想想——在我們嬰兒期的時候,苦難的種子就已經為我們播下了,造物主在創造我們人類的時候是熬費心機啊——他深知我們人類的特質「趨樂避苦」,他的這顆種子正是要人類在複雜及多變性關係的社會結構中去體會和認識到成長就是一種歷練,當你能覺知、認清、認識到這種歷練的時候,苦難就不是苦難啦。

相關焦點

  • 苦難,是人生最好的磨刀石
    苦難,是人生最好的磨刀石一隻有夢想的小懶豬8天前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島嶼、嶂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人的生命,似雲朵在飄飛,不遇著陽光,難以映出絢麗的色彩。之前看過一個選擇:給你花不完的錢,讓你孤獨終老,你會願意嗎?
  • 《人生海海》:一句閩南方言點破扎心現實,苦難才是人生的真相
    書裡的每一個人無論篇幅長短,都是立體生動的,因為每個人都在經歷著各自的苦難人生。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道過不去又放不下的坎。「我」放不下的,少年時期對於家族命運的擔憂,對爺爺的掛念,後來定居異國他鄉之後,他放不下的是作為他人生旗幟的前妻,意外去世。
  • 苦難是人生的導師 | 清華人文學院開學致辭
    我們正經受著一場不可承受之重的苦難!唯由於此,我無法像往常一樣,在迎接你們的典禮上,盡我所能地運用所有美麗、鮮亮而充滿喜悅和歡樂的語詞,給你們奉上一篇激情洋溢的致辭,因為我不忍,也不能!此時此刻,任何華麗優美的詞藻都顯得輕浮、虛偽、不誠和蒼白,對於人文學子來說尤其如此。一個多月前,我在準備2020屆本科生、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稿時,這種感受就無比強烈。
  • 賭王何鴻燊:人生的苦難守恆定律,多少人明白的太晚,恍然大悟!
    有人說,人世間存在一條「苦難守恆定律」:經歷苦難是人生的必然,每個人經受苦難的總量都是恆定的,不會毫無來由的產生,也不會無緣無故的消失,只會某一時期轉移到另一時期,或者表現形式上有所不同。的確,苦難是人生不可逃避的真相!
  • 讀《平凡的世界》:奮鬥是生活的意義,而苦難是人生的必經
    在我第三遍讀完《平凡的世界》時,有了許多新的看法和認識。而原本迷茫的人生,也開始變得清晰。它教會了我人生的意義,也讓我理解了苦難的必要,雖然沒能讓我的人生因此成功,但卻讓我在普通且迷茫的人生中,找尋到了自己的方向。一:人生,認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我,剛剛到中年,三十還沒出頭的男人。已婚,在自己生活的縣城裡,有房子,有一輛代步的車。
  • 朱良驊:苦難是人生的財富
    家境清貧,因為母親身體不好,父親長年出外打工撐起一家人的生計,在別人父母圍著孩子轉的時候,朱良驊的高中三年,在學習之餘還要照顧母親,每天很早就起床,他把一家人的衣服在天亮之前洗完,安排好母親的早餐,隨後提前淘好米、洗好菜,這樣在中午回家時,就能讓自己和母親在最短的時間內吃上午飯。「為理想而拼搏,再苦再累我也願意。
  • 人生的苦難守恆定律,讀完頓悟了!
    人生是一個天平,一個託盤叫「人前富貴」,另一個天平叫「人後受罪」,這兩者永遠都是平衡的。直到最近我們終於悟到了答案:人生就是一場修行。而世間那些真正的高手,都把人生/每一件事/每一個當下,當成一種修行。
  • 曾奇峰:人生最好的狀態是,讓哲學對付苦難,我們享受人生
    說精神分析高於科學,是辯論時說的「氣話」,不必當真。準確的說法是,精神分析是科學,但又不僅僅是科學,它同時還是藝術。這貌似有點高於科學的意思。對精神分析的實證研究,從來沒有停止過,而且越來越熱門。比如德國法蘭克福弗洛伊德研究所,原來是臨床、培訓和研究一體的機構,現在變得越來越科學化了,即很多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了科研中,培訓的功能,已經被另外的機構取代。
  • 人生的「苦難守恆定律」,多少人後悔自己知道的太晚!
    原標題:人生的「苦難守恆定律」,多少人後悔自己知道的太晚! ■ 編輯 | 內參君 | CEO商業內參(CEO-888888) 01 很多年前《藝術人生》裡有一期採訪了我最喜歡的奶茶劉若英。 02 在這個世界上 存在著一個「苦難守恆定律」: 苦難,是人生的基本特徵 每一個人一輩子吃苦的總量是恆定的 它既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無故產生 它只會從一個階段轉移到另一個階段
  • 麥家《人生海海》:在「太監」的苦難人生中,感受活著的力量
    而《人生海海》最戳中讀者內心的,大概就是麥家將人生的苦難和人性的醜陋完全擺在了你的面前,但又通過上校百折不撓的一生向我們傳達了一種向上的力量,這種力量比死亡更具有震撼力,就是活著。就像麥家說的:「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
  • 苦難是極其珍貴的人生財富,經歷了才真正擁有
    過去在書本上看過這樣一句話: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當真實的事情發生在身邊時,才深刻體會到人生的辛酸苦辣鹹。這時我們應當想什麼?十之八九皆是苦,唯有一二才是福,要常想一二啊!人生會遇到無數次機遇,也會面臨無數次挑戰。如果向命運低頭,那就永遠是懦夫;如果向命運挑戰,那才可能成為真正的強者。
  • 被清華大學錄取,暑假去工地地搬磚:苦難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任正非,曾經經歷過常人難以想像的苦難。骨幹員工的流失,國外市場被訴訟,國內市場被港灣搶食。華為初創時期,任正非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自己沒有房子,吃住都在辦公室,從來沒有節假日。2002年,華為差點崩潰,任正非立下生死軍令狀:研發失敗就跳樓。在軍隊錘鍊過多年他,並沒有被打敗,硬是把華為做到了全世界。
  • 苦難造就成功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其中不乏有一些名人流芳百世,而他們的成功正是來自於苦難的磨鍊。     越王勾踐便是如此,一朝兵敗,茅屋簡食身為奴便是他的真實寫照。夏日的酷熱,冬日的寒冷,眾多苦難的籠罩下,他更加振奮,最終復國,     若是沒有眾多苦難的激勵,他又怎會奮發圖強,取得了成功,俗話說:苦難是財富沒錯,苦難是海,度過便是勝利的彼岸;苦難是山,越過便是成功的終點;苦難是火點燃便是光明璀璨的人生。苦難是人生路上的攀高梯,成功越下便會取得勝利。
  • 胎盤,為什麼有人吃,有人埋?
    胎兒在母親體內時,胎盤一面貼在子宮內壁上,一面連著臍帶,維持胎兒生命系統。正常分娩生產過程中,胎兒出生後不久,胎盤也會從子宮壁剝離排出,斤兩約胎兒體重的六分之一。作為為胎兒提供養料的組織,胎盤自然「營養豐富」,不僅富含蛋白質、礦物質、B6、B12等維生素,也含有溶菌酶、激肽酶、組胺酶、催產素酶等多種具有保健價值的酶成分。
  •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教你如何看待生活中的苦難,讓人生豁然開朗
    2、你現在所經歷的生活苦難,說不定會在未來開花結果在這本書中,除了可以感受到樹上春樹的真誠的語言之外,還能學到一些看待生活苦難的方法,這種方法讓我們的人生頓時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們要學習的就是樹上春樹的這一種對待苦難的態度,苦中作樂,在受苦中,品嘗生活。當有一天你回頭再看時,你會發現,你所經歷的生活苦難,在未來的某一天開花結果了。原來在那段艱難的經歷中,你不但變得堅強了,你還學會了一些別人還沒有領悟到的道理,這些道理可以讓你的人生豁然開朗。
  • 稻盛和夫:苦難是人生最大的財富,經歷過次次苦難才會成長
    人生是由心開始,一直到結束。這就是他一生美滿的訣竅。華為老總任正非曾說過,他讀過很多的書,尤其喜歡稻盛和夫的書。但他並不清楚是哪一本書影響了他,他的思想是如何出現的,甚至他自己都找不到這一切的根源。稻盛和夫認為:苦難是人生最大的財富。在他看來能夠培養自己,使自己逐漸成長的不是自己所擁有的天賦和自己所擁有的學歷,而是在成長道路過程中一次又一次所經歷的苦難。
  • 該出手時就出手,苦難面前不放棄,自律方能贏得人生
    ,無論是與生俱來的殘缺,還是慘遭生活的不幸,只要敢於面對苦難,自強不息,就一定會贏得掌聲,贏得成功,贏得幸福。01該出手時就出手很多時候,很多人都會為了某件事情而悔不當初,他們通常會抱怨自己當時為什麼沒有那麼做。其實,當事情已經過去的時候,再後悔就太晚了,它不會給我們重來一次的機會。許多人在高考報志願時,總會聽從父母和老師的意見。
  • 成功需要能夠吃苦,經歷苦難是人生的必然
    人生需要吃苦,不吃苦就要吃更大的苦,這就是說,苦難是人生的必然過程。做人要主動吃苦,不能主動吃苦,這會被動,被動就是消極悲觀的人生。做人只有積極主動去吃苦,將吃苦當著人生的一種磨礪和過程,這樣就能以苦為樂 ,從苦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標。
  • 張幼儀苦難而傳奇的一生/臣服讓苦難得以終結,讓恩典得以實現!
    當她還正懷著徐志摩的第二個孩子時,徐志摩卻在迷戀著林徽因,因而心煩意亂,無暇顧及張幼儀。直接叫她把孩子打掉。那個時候打胎是非常危險的,張幼儀表示反對,因為有人因為打胎死掉過。沒想到徐志摩卻冰冷冷地說「還有人坐火車死掉的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 人生處處是修行,你應該感謝人生中遇到的每一個苦難
    南方今年多雨,從春天的淅瀝小雨一直下到夏天的滂沱大雨。雖說大雨小雨裡有「共話巴山夜雨時」的故事和「一任它,階前點滴到天明」的詩意。可是,下得久了,終究會讓人心境漸至潮溼,難免有悽涼苦楚之意。好在,最近,這雨終於有了要停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