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三節 地形圖(八年級複習課)
等高線地形圖
教學目標:https://www.shimengyuan.com/nianji/1642.html
1、知識目標:熟知並能區分海拔和相對高度這兩個概念、能快速識別五種基本地形、能準確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不同地形部位名稱及分層設色地形圖;
2、能力目標:提高區分地理概念的能力,提升看圖析圖畫圖的能力,提高整合知識能力;
3、情感目標:在欣賞和利用圖片獲取知識過程中體悟自然地理的美好和整合知識的獲得感。
教學重點:熟知並能區分海拔和相對高度這兩個概念、能快速識別五種基本地形、能準確識別分層設色地形圖
教學難點:能準確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不同地形部位名稱
教學方法:知識梳理整合、看圖析圖畫圖熟知知識、多媒體教學
教學準備:自主複習梳理知識、學情了解、教材考點分析、課件製作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導入 「探索無限 快樂無邊」
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為8844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們看它只不過4000多米高,這是為什麼?
二、 我會算
1、 看圖析圖,區分海拔和相對高度這兩個概念,完成計算
海拔——地面上某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地面上某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A點海拔300米,B點海拔200米;A點B點間相對高度為100米
2、 舉例區分海拔和相對高度這兩個概念https://www.renjiaoshe.com/jiaocai/1594.html
例如:8844.43米是珠穆朗瑪峰的海拔,而4000多米是它與青藏高原的相對高度;大別山1729米高是海拔;日常生活中說的身高、樓層高度是相對高度等;
三、 我會看
1、 引導看圖,快速識別五種基本地形
丘陵——海拔在200—500米之間,相對高度小,坡度和緩;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廣闊平坦;
高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和緩;
盆地——四周高,中間低,內部較平坦,海拔沒有一定標準;
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較陡,崎嶇不平、呈條帶狀分布。
2、小結
3、 地形圖面面觀
(1) 等高線地形圖簡要識別
(2) 地形剖面圖的簡要識別
(3) 分層設色地形圖簡要識別
四、 我會細看等高線地形圖
1、引導看山體圖,將海拔相同各點連連看,理解等高線是地圖上海拔相等的點連接成的線;
2、引導看山體圖,看各海拔高度及切口、切口投影,理解等高距及等高線地形圖
3、引導看山體實景圖,理解山體的不同部位名稱
4、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引導看圖析圖畫圖
(1)理解山峰—閉合等高線的最內層(越往中間海拔越高)
(2)大膽質疑,理解盆地—閉合等高線的最內層(越往中間海拔越低)
(3)理解山脊—(山的高處像獸類的脊梁骨似的高起部分)等高線向低處凸出的地點的連線
(4)理解山谷— 等高線表現為向高處凸出(低處凸向高處的地點連接起來
(5)理解鞍部—兩山峰之間的低地 ,連接的地方
(6)理解陡崖—多條等高線重疊在一起的地方
5、課堂鞏固,辨認不同地形部位
6、引導看圖理解陡坡、緩坡
7、引導看圖理解,了解等高線剖面圖的簡單畫法
8、總結鞏固
(1)隨歌謠學地形圖的判讀
地形圖,不難讀,看好顏色和標註;
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
分布密集是陡坡,緩坡分布較稀疏;
高原平原都平坦,高低要靠顏色辨;
坡度陡緩和高低,山地丘陵來辨析;
沿著剖線作剖面,高低陡緩特直觀。
(2)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圖
(3)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線形態示意圖
(4)綜合地貌的等高線表示
五、鞏固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