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鄉巨變——貴州臺江縣交片苗寨的脫貧側記

2020-12-22 百姓視訊

「六年前,從外面回村子,走小山路,滿腳滿身溼溜溜的黃泥像是人剛從黃染缸裡淌過。進了屋也是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盆啊碗啊都不夠接水的……」

登交村主任熊光文回憶道。「前幾年,這樣的生活是常態,踩黃泥走山路,更別說經濟發展了。」

「現在好了,條條大路鋪上了水泥,村裡的危房都得到了改建,白色的鞋出門走一圈也不會變色,房子紮實了颳風下雨再也不用愁了。村裡建起了村醫務室、踩鼓場、籃球場、路燈……這些變化都是臺江縣委宣傳部和各掛鈎單位帶給我們的。」一對比,熊光文說到現在的情況,臉上一直掛著笑容。

交片村全村100%以人口為苗族,由於地理和自然原因,一直是脫貧攻堅的重點村落,2017年,全村貧困發生率達到 20.08 %,是全縣深度貧困村之一。

老人們常說俺們村「窮跑了兒媳婦、累垮了本家郎」,這是幾十年來交片村貧困的縮影。

自2017年交片村成為臺江縣委宣傳部、縣融媒體中心、縣文廣局等單位掛鈎扶貧村以來,宣傳文化系統精選18名骨幹長期幫扶交片村,將全村劃分為5個網格,實行網格化管理。堅持輸血與造血並舉,脫貧與發展統籌推進,堅決做好黨建引領、產業脫貧、關愛扶貧等工作,精準施策,精準發力,克難攻堅,積極投身交片村脫貧攻堅戰,讓交片群眾感到溫暖,共享幸福,共同富裕。

「滋滋滋……咚咚咚……」,2019年7月,交片二組熊文光戶房前的爛棚、廢棄豬牛圈裡傳來陣陣響動,交片村脫貧攻堅前沿指揮所的網格員、幫扶幹部、村乾等齊心協力在幫助農戶拆除爛棚,重拳整治村寨周邊人居環境,身著迷彩服的網格員們或手持電鋸或手抬肩扛,幹得熱火朝天。

這是交片村網格員在脫貧攻堅人居環境整治中的一個剪影。因為受交通瓶頸的制約,村集體經濟發展和人居環境建設等推進較慢,需拆除的破舊危房及圈舍等存量較多。

「近年來實施完成了老舊房透風漏雨整治45棟,確保了群眾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時,還動員群眾拆除廢棄豬牛圈12個,協調砂石、水泥完成了300米的村寨串戶路硬化和40戶村民的庭院硬化。」交片村脫貧攻堅指揮長張文宗介紹「工作隊向幫扶聯繫交片村的州級部門,積極爭取到5萬元資金支持。2019年6月完成了交片三組籃球場修繕,同時,工作隊積極協調縣委宣傳部支持項目資金24萬元,用於建設黨群活動室。2020年7月,264平方米的活動室建成並投入使用」。

2020年,由交片村駐村工作隊與企業協調贊助部分資金,動員幫扶幹部集資,投入7000元建成交片老寨12米長、2米高的文化牆。徹底根除過去村裡各項宣傳資料借用村民房屋外牆粘貼的現象。

63歲的貧困戶李光旭感慨地說「現在國家政策好,工作隊和幫扶幹部一起幫助我脫貧了。我老了記性不好,就把幫扶幹部的名字刻在家門口的水泥地上,只要一進家門就看到幫扶幹部的名字了。」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產業興旺,鄉親們收入才能穩定增長。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使交片村適合發展茶葉種植。2019年初,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成立了登交村無公害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筆者走進昌平坳無公害茶葉種植基地,千餘畝的茶樹,綠油油的茶籽碩果纍纍,遍地呈現豐收景象。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交片村緊緊圍繞「一村一產業、一戶一項目、一人一目標」「三個一」產業扶貧思路,立足村資源稟賦,在每戶貧困戶中發展1個穩定脫貧致富產業項目,實現貧困戶人均產業收入穩步增長,確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在茶葉基地裡幹活的交片村貧困戶劉心當介紹:「村裡搞這個茶葉基地真好,現在是農閒時節,我們村很多人來基地做活路,活路也比較輕鬆,每天有120塊錢的工資,補貼家用。」

交片村除了茶葉種植項目外,臺江縣臺拱街道的食用菌、蛋雞場、金鉤藤等異地產業項目扶持全部覆蓋交片村所有貧困戶。2019年以來,交片村9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均得到分紅1800元。

近年來,在交片村工作隊和幫扶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在國家各項惠民政策的扶持下,交片村群眾經濟收入有了較大的提升,2020年4月,交片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了清零目標。如今村寨美、產業旺,交片苗寨的「脫貧致富」的「綠色」小康正在寫就。(特約記者 張 強)

相關焦點

  • 情注苗鄉——貴州臺江縣登交村黨建扶貧工作側記
    原標題:情注苗鄉 藏在深山的貴州臺江縣登交苗寨,地理位置偏僻、田土少、交通不便,村級經濟薄弱。三級組織部門扶貧幹部和駐村隊員把這裡當故鄉,把群眾當親人,將青春的汗水揮灑在苗鄉峻岭間。 產業為本,讓苗寨群眾走上致富路 「扶貧不單單是發豬仔,發雞苗、魚苗,而是要把產業做起來,把群眾團結起來,帶著群眾一起脫貧致富。」駐村隊員楊平把產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主攻方向,推動異地置業與優勢產業齊頭並進,讓苗寨群眾踏著產業鼓點乘風破浪、奮勇前行。
  • 為了苗寨不再貧困——臺江縣長灘村脫貧工作紀實
    為了苗寨不再貧困臺江縣長灘村脫貧工作紀實龍承元我叫龍承元,是黔東南州農業農村局派駐臺江縣長灘村第一書記。這一天,2020年度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獲得者、我們的駐村第一書記王小權同志永遠的離開了我們。王小權同志生前是中組部幹部三局二處副處長、一級調研員。到任後,他衝鋒在脫貧攻堅第一線,一身土、兩腳泥,和幹部群眾一起苦、一塊幹、一道拼,全身心投入長灘村脫貧攻堅最後決戰和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布局。
  • 威寧石門鄉:新營苗寨話今昔 山鄉巨變換新顏
    鳥瞰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石門鄉新營苗族風情小康寨11月14日,在新營苗寨村民張玉芬的家裡,感受到了苗族的熱情好客。新營苗寨位於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石門鄉。過去,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山高坡陡,自然環境惡劣,發展滯後,石門鄉成了貴州20個極貧鄉鎮之一。石門坎社區新營苗寨更是石門鄉脫貧攻堅難啃的「硬骨頭」,家家戶戶住茅草房,吃洋芋坨坨,出門就是泥巴路。熱情好客的張玉芬坐在自家客廳的沙發上話家常「謝謝脫貧攻堅好政策,讓我們有了新家。」張玉芬打開話匣子說起生活的變化。
  • 紅軍長徵經過的苗鄉——臺江縣老屯鄉脫貧攻堅掃描
    紅軍長徵經過的苗鄉——臺江縣老屯鄉脫貧攻堅掃描貴州廣播電視臺記者 楊明白雲乘風去,苗鄉一片秋。臺江縣老屯鄉曾是中央紅軍長徵經過的苗鄉,中國共產黨一直在踐行自己的諾言:讓每一個人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讓每一個人都過上美好日子。8月12日,記者頂著烈日,掃描綠意,沐浴秋色,來到老屯鄉壩場村。只見一座紅軍墳靜靜地坐落在苗寨裡,每到清明節,當地苗家人都會來祭拜這位紅軍戰士。
  • 山鄉巨變,靠這樣一群「愚公」
    彌留之際,他在病床上囑託赫章縣縣委書記:海雀村日後發展,一靠護好這片林,二靠娃娃們的教育,三靠給百姓扯起一個場(市場)。有人喚文朝榮作「老愚公」。他傾盡畢生之力,不讓一人受窮,不使一人落單。文朝榮生前在海雀村山林裡巡查。
  • 貴州雷公山,苗寨星羅棋布,是中國保存最好的原生態民族淨地
    苗嶺是貴州四大山脈之一,是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嶺,橫跨貴州中部,苗嶺山區是貴州苗族的主要寄宿地,這裡散布著無數的苗寨和梯田,著名的《苗嶺朝》、《苗嶺飛歌》等文藝作品由此發源,山嶺是一座高山,也是一座高山,雷公山區主要位於雷山縣,同時還涉及凱裡市、麻江縣、雷山縣、丹寨縣、劍河縣、
  • 貴州臺江縣:「甜蜜的事業」助增收
    在中國蜂產品協會幫扶的蜂業精準扶貧項目中,貴州省臺江縣臺拱街道紅陽村村民邰一先領到了100群蜜蜂。位於貴州省東南部的臺江縣,苗族人口佔98%。臺江縣是貴州省66個貧困縣之一,9個鄉鎮(街道)除臺拱街道和萃文街道外,其餘7個鄉鎮均為貧困鄉鎮。目前,全縣有6073戶2.35萬貧困人口。「實現2020年全縣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發展養蜂產業是首選。」
  • 孫志剛在貴州師範大學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寄語全省廣大師生,為...
    新年伊始,1月3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到貴州師範大學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他寄語全省廣大師生,要在深刻感受貴州山鄉巨變中增強「四個自信」,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貢獻力量。省領導劉捷、李再勇出席報告會。
  • 「苗朵向陽開」公益藝術展 用畫筆繪出最童真的脫貧故事
    這場名為「苗朵向陽開」的風景寫生展為期一個月,以「脫貧·感恩·愛國·戀鄉」為主題,藉助苗寨孩子們的畫筆展現苗鄉風土人情。從山鄉到首都,從美育到藝教,從風景到夢想,這也是華僑城北方集團對鄉村美育、創新幫扶的又一次探索。
  • 湖南省益陽清溪村——周立波故居,中國山鄉巨變第一村!
    周立波熱愛自己的家鄉,1954年冬和1962年冬兩次回到清溪衝深入生活,《山鄉巨變》就孕育於此時的故鄉沃土。把建國初期家鄉的一場改天換地的土地革命,以饒有風趣的文筆塑造出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從《暴風驟雨》、《鐵水奔流》到《山鄉巨變》在現代民間文學中獨樹一幟。
  • 農村題材影視劇:影像敘事呈現山鄉巨變
    特別是近年來,農村題材創作不斷拓展視野,創新藝術表達,通過影像敘事生動記錄山鄉巨變。遵循現實主義精神書寫走向現代化的鄉村農村題材電影是新中國電影的重要收穫。有的創作者以「他者」眼光描寫鄉村,沉浸在圖片式山鄉美景裡,做主觀式理解,與當代鄉村始終有隔膜。有的作品敘事老套,故事生硬,節奏拖沓,和這個時代的審美需求有差距。如何在滿足觀眾娛樂、審美、情感需求的同時,將思想性、教育性和人文關懷內化其中,是待解的命題。
  • 貴州臺江:萬人自駕遊姊妹節(組圖)
    貴州臺江:萬人自駕遊姊妹節(組圖)     2018年05月05日09:06 人民網貴陽5月5日電 參觀苗寨、體驗苗繡、觀看萬人唱響翁你河……近日,「苗族姊妹節」期間,貴州省臺江縣熱鬧非凡,一萬餘名遊客通過組織自駕前來體驗別樣民族風情。
  • 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到臺江縣職校開展幫扶調研
    1月12日,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樊鐵鋼、院長武斌儒一行到臺江縣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幫扶調研活動。會上,武斌儒表示,貴州輕工學院作為臺江職校的幫扶院校,要把幫扶落到實處,在中高職「3+3」辦學、學生管理、專業建設、資源互補等方面可以加深合作。任四平對貴州輕工學院大力幫扶臺江職校表示感謝,同時希望雙方能夠進一步加強協作配合,在中高職銜接、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得到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的幫扶指導。
  • 重走酉秀彭黔 感受脫貧巨變·彭水篇①|再回梅子埡
    本報今起推出系列報導重走酉秀黔彭 感受脫貧巨變「養兒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這首曾經流傳在重慶的民諺,形象地道出了當年酉陽、秀山、黔江、彭水地區群眾的貧窮與辛酸。這裡地處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閉塞,經濟落後。
  • 貴州農業職業學院到臺江縣開展幫扶調研
    (建議在WIFI下觀看)近日,貴州農業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鄧慶生率隊到我州臺江縣開展幫扶調研。臺江縣相關負責人陪同調研。臺江縣相關負責人對鄧慶生院長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鄧慶生表示,職中是學生另一個人生的起點,學校要注重培養學生,科學設置學科課程,增強學生的信心,確保學生有一個良好的發展平臺;並表示貴州農院將繼續深入做好對臺江縣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幫扶工作
  • 貴陽榮寶齋舉行貴州脫貧攻堅成就展
    12月27日,消除絕對貧困、一步跨越千年——「慶祝貴州脫貧攻堅圓滿收官詩書畫聯展」暨「民革中山書畫院脫貧攻堅筆會」在貴州貴陽榮寶齋舉行。展覽將從2020年12月27日持續到2021年1月10日。成就展現場。
  • 「漫畫」「蘑菇叔叔」的一千零一夜:百轉千回,山鄉巨變!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25.5萬個駐村工作隊,46萬名「第一書記」,290多萬扶貧幹部,14億人的共同戰役。脫貧路上,寫滿了無數奮鬥者的故事。那年,來自廣州市人民檢察院的幹警萬國付成為了扶貧工作隊長、駐村第一書記。剛到青石村時,村委會還在小學教室裡辦公,泥濘的道路連路燈都沒有,他深一腳淺一腳地挨家走訪。
  • 貴州財經大學2020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獲三項表彰
    近日,團省委對2020年貴州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突出的團組織、團隊、個人進行了通報表揚,貴州財經大學師生喜提優秀組織單位、優秀團隊以及優秀個人三項榮譽稱號。根據公示名單,貴州財經大學校團委榮獲2020年全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組織單位榮譽稱號;該校信息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數統學院志願者團隊榮獲優秀團隊榮譽稱號;胡澤歡、李廷旺、龍立果、唐瑤、李倩5位同學獲優秀個人榮譽稱號。
  • 優質教育資源「雲端」共享 貴州移動打造教育扶貧「網絡+」新模式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貴州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和決戰區。「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 貧困山區孩子眼中的山鄉之變
    新華社南寧9月4日電題:貧困山區孩子眼中的山鄉之變新華社記者黃凱瑩、覃廣華他在深山苗寨吹響蘆笙,她在山麓村屯「書寫」快樂,她在嶄新家園收穫幸福……他們都是來自廣西貧困山區的孩子,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孩子們的家鄉發生了什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