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發布方案,重點推進「國家文化大數據」建設工作

2020-12-25 hc360慧聰網

    【慧聰廣電網】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下發了《寧夏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重點布置了包括「中國文化遺產標本庫建設」「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建設」「中華文化素材庫建設」「文化體驗園建設」「文化體驗館建設」「國家文化專網(第一層次)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云平臺(寧夏分平臺)建設」「數位化文化生產線建設」共8個建設內容。

    寧夏廣電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將主要負責「中國文化遺產標本庫建設」「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建設」「中華文化素材庫建設」「國家文化專網(第一層次)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云平臺(寧夏分平臺)建設」等內容。

    據了解,寧夏廣電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同時也是中國廣電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寧夏地區的發起人,按照相關協議,其擬以股權形式認繳出資達37315.56萬元,將持有廣電股份股比為0.37%。

    該「實施方案」也指出,寧夏廣電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要做好文化大數據儲存,並通過有線電視網絡實現全國聯網,有關部門要積極與寧夏廣電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對接,提供相應數據內容進行數據儲存展示工作。

    建設各自任務過程中,各責任單位要積極向財政、發改委、工信、科技等部門申請文化新基建(廣電5G、文化物聯網、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等專項資金支持,結合在建項目和工作職責多渠道籌集資金。

    以下為該「實施方案」的全部內容:

    寧夏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重大基礎性工程,也是打通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暢通文化生產和文化消費、融通文化和科技、貫通文化門類和業態,推動文化數位化成果走向網絡化、智能化的重要舉措。根據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做好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的通知》(文改辦發〔2020〕3號)有關要求,為推動我區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制定本方案。

    —、主要目標

    落實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要求,推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依託現有工作基礎.以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為主線、分類採集梳理文化遺產數據,對全區公共文化機構、髙等科研機構和文化生產機構各類藏品數據,標註中華民族文化基因,把非物質文化遺產記錄成果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建設物理分散、邏輯集中、政企互通、數據共享、安全可信的文化大數據服務及應用體系,面向全社會開放,為在新技術條件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打好基礎。

    二、建設內容

    文化大數據系統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根據中央文改辦要求,現階段文化大數據建設主要做好以下8個方面基礎性工作:

    (一)中國文化遺產標本庫建設

    將歷次文物普查相關數據按照國家文化大數據標準,結構化存儲於伺服器,並通過有線電視網絡實現全國聯網,依法依規面向全社會開放。自治區文物局負責博物館的文物普查部分數據提供,自治區廣電傳媒集團負責數據存儲。

    (責任單位: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文化和旅遊廳、文物局、寧夏廣電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自治區公共文化機構)

    (二)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建設

    現階段主要進行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一期)紅色基因庫建設、以中宣部公布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為目標對象,分批次將各示範基地的陳列品、紀念碑(塔)、出版物、音視頻等進行高精度數據採集,按照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統一標準進行結構化存儲,並以歷史事件、英烈人物感人故事為線索,對紅色文化數據進行專業化標註、關聯、通過有線電視網絡實現全國聯網、依法依規面向全社會開放。自治區文物局負責指導各基地進行數據的高精度釆集以及對數據進行專業化標註、關聯,自治區廣電傳媒集團負責數據存儲。

    (責任單位: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文化和旅遊廳、文物局、寧夏廣電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等)

    (三)中華文化素材庫建設

    以文化遺產數位化成果為對象,集成運用各種新技術,將已標註和關聯的文化數據進行解構,萃取中華文化元素和標識,分門別類標籤化,按照國家文化大數據標準進行結構化儲存,導入國家文化專網,實現全國聯網,為內容創作生產、創意設計以及城鄉規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製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提供素材。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負責組織、發動公共文化機構、文化生產機構和高校科研機構進行數據的採集和解構,並導入中華文化素材庫。素材庫遵循「誰開發、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實現社會化、專業化、產業化。鼓勵和支持有資質的機構和個人參與中華文化素材庫建設。寧夏廣電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負責結構化儲存。

    (責任單位: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文化和旅遊廳、寧夏廣電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文化科技企業等)

    (四)文化體驗園建設

    以全區各市、縣(區)旅遊景區、遊樂園、城市廣場等為目標,建設具有一定空間規模的文化體驗園,把地域文化、紅色文化從博物館和紀念館「活化」到文化體驗園,促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將推進文化體驗園建設列入自治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十四五」規劃。

    (責任單位: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文化和旅遊廳、五市宣傳文化部門、文化投資公司、旅遊企業等)

    (五)文化體驗館建設

    以城市購物中心、中小學幼兒園、公共文化機構、城市社區等為目標,建設技術含量高、傳播力強的文化體驗館,使其成為愛國主義教育、文化傳承傳播、大眾學習鑑賞的重要場所,推動紅色文化、傳統文化進社區、進校園、進商場。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將推進文化體驗館建設列入自治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十四五」規劃。

    (責任單位: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文化和旅遊廳、教育廳、五市宣傳文化部門、各地公共文化機構、文化投資公司、文化旅遊企業等)

    (六)國家文化專網(第一層次)建設

    依託自治區有線電視網絡設施,建設第一層次國家文化專網節點,構建從數據釆集、存儲到數據標註、關聯再到數據解構和重構全鏈條服務的新型基礎設施,負責文化遺產標本庫、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中華文化素材庫的數據存儲、傳輸、安全保障,連結文化體驗園、文化體驗館以及公共文化機構、旅遊景區、城市購物中心、中小學幼兒園、家庭、社區等,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

相關焦點

  • 寧夏出臺《關於加快推進「部區合建」寧夏大學工作方案》
    自治區政府近日印發《關於加快推進「部區合建」寧夏大學工作方案》,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全會《決定》,精準聚焦寧夏大學高層次人才不夠緊密對接自治區能源化工、新材料和文化旅遊產業發展需求,重點建設「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群」和「民族學學科群」建設,打造一流學科高峰,輻射帶動相關學科水平快速提升。
  • 自治區出臺《關於加快推進「部區合建」寧夏大學工作方案》
    緊密對接自治區能源化工、新材料和文化旅遊產業發展需求,重點建設「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群」和「民族學學科群」建設,打造一流學科高峰,輻射帶動相關學科水平快速提升。積極回應社會需求,明確學術突破方向,加大力度建設草學、水利工程、區域經濟學、生物學、生態學、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園藝學等優勢特色學科,積極推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興交叉學科建設,形成重點突出、層次清晰、結構協調、互為支撐的學科體系,提升寧夏大學整體建設水平。
  • 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項目對接工作推進會在遵義市召開
    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項目對接工作推進會在遵義市召開 發布時間:2020-01-17 15:54:06      來源:遵義市政府辦公室
  • 國家發改委:推進大運河、黃河兩大文化公園建設
    來源:國家發改委網站原標題: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召開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啟動暨大運河、長城、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進視頻會為貫徹落實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精神,2020年12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組織召開了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啟動暨大運河
  • 遵義市積極推進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遵義片區建設
    市委書記魏樹旺,市委副書記、市長黃偉等領導分別就長徵國家文化公園遵義片區建設作出明確指示要求。與此同時,我市各級各部門迅速行動,積極開展機構組建、資源摸底、規劃對接、項目編制、座談調研、廣泛宣傳等工作,廣泛凝聚加快推進長徵國家文化公園遵義片區建設的強大合力。
  • 兩年內參與三項以上國家大數據標準研製 重慶市大數據標準化建設...
    ,《重慶市大數據標準化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2年)》(下稱《方案》)日前啟動,《方案》提出到2022年,我市將參與國家大數據共享開放標準、數據安全標準研製3項以上,參與示範應用5項以上,推動研製大數據標準規範20項以上。
  • 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進展如何?
    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目標   除了建設完成時間方面的目標,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此前就《建設方案》相關情況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通過建設使長城等沿線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協調推進局面初步形成,權責明確、運營高效、監督規範的管理模式初具雛形,形成一批可複製推廣的成果經驗,為全面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創造良好條件。
  • 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回顧與展望
    自2017年起,中辦國辦先後印發《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等相關文件,2019年《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以下簡稱《建設方案》)出臺,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十四五」規劃建議將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也列入其中,形成了「四大」國家文化公園布局。說起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全國政協和廣大政協委員十分關注。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如何推進?這個會議做出安排
    王東峰指出,長城河北段依燕山—太行山脈而建,現存8個不同時期的長城近2500公裡,是河北省豐富旅遊資源和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河北率先編制《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河北段)建設保護規劃》,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河北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堅定不移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抓好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 寧夏吳忠市鹽池大數據及雲計算數據中心產業園項目立項案例
    有分析預計,近5年內,我國大數據產業的年營收規模將保持40%左右的增速。大數據在教育、交通、消費、電力、能源、大健康、金融等重點領域的應用價值將在3萬-5萬億美元之間。為保障我國大數據產業的健康發展,國家從2015年起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
  • 【解局】國家文化大數據及文化專網被這些省廣電「搶跑」!
    |陝西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工作推進方案 按照方案要求,陝西廣電網絡依託獨特的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雙重屬性以及平臺網絡技術優勢,實現文化標本、基因、素材的數據採集、存儲和數據標註、關聯再到數據解構和重構全鏈條服務,上聯國家文化大數據全國中心,下接西北行政區域內省域中心,為陝西省文化大數據體系提供雲服務
  • 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落戶寧夏
    新華社銀川11月26日電(記者艾福梅)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指導下,寧夏回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科技廳和北京大學醫學部、寧夏大學籤訂四方協議將共建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據了解,作為高端智庫,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將開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大數據、標準和應用規範基礎研究,跟蹤評價示範區建設成效,為政府決策提供支撐,總結形成可複製、可借鑑、可推廣的「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模式和經驗。
  • 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出爐:加快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5月14日,鄭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召開,鄭州市人民政府市長王新偉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建議今年的生產總值增長目標定在6.5%。在黃河國家戰略上,鄭州承擔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區的建設任務,以「自然風光+黃河文化+慢生活」為重點,構建休閒生態系統,謀劃建設國家黃河綠道鄭州段。
  • 打造自治區級示範校、推進選課走班……寧夏出臺兩個方案,明確普通...
    加強美育工作,積極開展舞蹈、戲劇、影視與數字媒體藝術等活動,培養學生藝術感知、創意表達、審美能力和文化理解素養。重視勞動教育,指導學校開展好生產性、服務性和創造性勞動,使學生養成勞動習慣、掌握勞動本領、培養熱愛勞動的品質。拓寬綜合實踐渠道,打造學生社會實踐大課堂,建設一批穩定的學生社會實踐基地。
  • 《山西省進一步推進電力市場建設工作方案》解讀
    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了《山西省進一步推進電力市場建設工作方案》(晉政辦發〔2020〕87號)(以下簡稱《推進方案》),現從文件出臺的背景、必要性、主要內容等方面進行解讀。  二、《推進方案》制定的主要依據  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及其配套文件、《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於深化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發改辦能源規〔2019〕828號),《省委 省政府關於印發<山西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行動方案>的通知》(晉發〔2019〕26號)等文件精神
  • 生態環境部:《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文化建設方案(試行)》(附...
    )公共服務功能,推進水站文化建設,豐富和拓展站人文內涵,培育生態環境監測文化理念,樹立國家生態環境監測品牌,我部制定了《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文化建設方案(試行)》(見附件,以下簡稱《方案》)。請各地按照《方案》要求,結合本地實際抓好落實,全面推進水站文化建設。我部將在水站交接時一併予以驗收,並適時組織「最美水站」評比活動。
  • 「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一體化推進 助力健康寧夏
    寧夏作為全國首個「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示範區,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優勢,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多指標考核落實各項工作,全力助推健康寧夏行動。新華網北京11月23電(王蹊)近年來,寧夏不斷創新服務手段,推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事業,重視中醫藥產業的發展,為健康寧夏行動方案的實施打下良好的基礎。
  • 推進智慧教育建設 大數據助力贏未來
    22所學校建成「全國名師課堂」、36所學校建立「校餐雲」系統、6所學校試點建立「安全圍欄」系統; 在今年全市綜合目標考核中,教學質量檢測和監測獲全市第一、中考平均分(文化分)連續四年位居全市第一; …… 近年來,白雲區全面貫徹落實省、市大數據發展戰略,圍繞打造公平共享創新型中心城市示範區目標,結合轄區教育工作實際,出臺「一雲三智N系統」頂層設計,全面推進大數據在教學
  • 寧夏大學:部區合建加快推進
    作為教育部與寧夏回族自治區「部區合建」高校、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寧夏大學秉承艱苦創業、負重拼搏的辦學傳統,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堅持特色發展之路,現已成為一所理、工、農、經、管、文、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加快推進「部區合建」寧夏大學工作方案》。
  • 內蒙古大數據風採——錫林郭勒盟:推進數字革命 暢享智慧生活
    錫盟盟委、行署高度重視大數據產業發展,成立了錫盟大數據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組建了專項工作組,統籌推進全盟大數據發展。2017年8月,在全區率先組建了大數據管理機構,承擔全盟大數據發展組織協調、建設管理等工作,有力地保證了大數據各項重點工作紮實有序推進。加強頂層設計,完善統籌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