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廣電網】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下發了《寧夏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重點布置了包括「中國文化遺產標本庫建設」「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建設」「中華文化素材庫建設」「文化體驗園建設」「文化體驗館建設」「國家文化專網(第一層次)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云平臺(寧夏分平臺)建設」「數位化文化生產線建設」共8個建設內容。
寧夏廣電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將主要負責「中國文化遺產標本庫建設」「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建設」「中華文化素材庫建設」「國家文化專網(第一層次)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云平臺(寧夏分平臺)建設」等內容。
據了解,寧夏廣電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同時也是中國廣電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寧夏地區的發起人,按照相關協議,其擬以股權形式認繳出資達37315.56萬元,將持有廣電股份股比為0.37%。
該「實施方案」也指出,寧夏廣電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要做好文化大數據儲存,並通過有線電視網絡實現全國聯網,有關部門要積極與寧夏廣電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對接,提供相應數據內容進行數據儲存展示工作。
建設各自任務過程中,各責任單位要積極向財政、發改委、工信、科技等部門申請文化新基建(廣電5G、文化物聯網、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等專項資金支持,結合在建項目和工作職責多渠道籌集資金。
以下為該「實施方案」的全部內容:
寧夏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重大基礎性工程,也是打通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暢通文化生產和文化消費、融通文化和科技、貫通文化門類和業態,推動文化數位化成果走向網絡化、智能化的重要舉措。根據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做好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的通知》(文改辦發〔2020〕3號)有關要求,為推動我區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制定本方案。
—、主要目標
落實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要求,推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依託現有工作基礎.以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為主線、分類採集梳理文化遺產數據,對全區公共文化機構、髙等科研機構和文化生產機構各類藏品數據,標註中華民族文化基因,把非物質文化遺產記錄成果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建設物理分散、邏輯集中、政企互通、數據共享、安全可信的文化大數據服務及應用體系,面向全社會開放,為在新技術條件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打好基礎。
二、建設內容
文化大數據系統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根據中央文改辦要求,現階段文化大數據建設主要做好以下8個方面基礎性工作:
(一)中國文化遺產標本庫建設
將歷次文物普查相關數據按照國家文化大數據標準,結構化存儲於伺服器,並通過有線電視網絡實現全國聯網,依法依規面向全社會開放。自治區文物局負責博物館的文物普查部分數據提供,自治區廣電傳媒集團負責數據存儲。
(責任單位: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文化和旅遊廳、文物局、寧夏廣電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自治區公共文化機構)
(二)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建設
現階段主要進行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一期)紅色基因庫建設、以中宣部公布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為目標對象,分批次將各示範基地的陳列品、紀念碑(塔)、出版物、音視頻等進行高精度數據採集,按照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統一標準進行結構化存儲,並以歷史事件、英烈人物感人故事為線索,對紅色文化數據進行專業化標註、關聯、通過有線電視網絡實現全國聯網、依法依規面向全社會開放。自治區文物局負責指導各基地進行數據的高精度釆集以及對數據進行專業化標註、關聯,自治區廣電傳媒集團負責數據存儲。
(責任單位: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文化和旅遊廳、文物局、寧夏廣電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等)
(三)中華文化素材庫建設
以文化遺產數位化成果為對象,集成運用各種新技術,將已標註和關聯的文化數據進行解構,萃取中華文化元素和標識,分門別類標籤化,按照國家文化大數據標準進行結構化儲存,導入國家文化專網,實現全國聯網,為內容創作生產、創意設計以及城鄉規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製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提供素材。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負責組織、發動公共文化機構、文化生產機構和高校科研機構進行數據的採集和解構,並導入中華文化素材庫。素材庫遵循「誰開發、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實現社會化、專業化、產業化。鼓勵和支持有資質的機構和個人參與中華文化素材庫建設。寧夏廣電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負責結構化儲存。
(責任單位: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文化和旅遊廳、寧夏廣電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文化科技企業等)
(四)文化體驗園建設
以全區各市、縣(區)旅遊景區、遊樂園、城市廣場等為目標,建設具有一定空間規模的文化體驗園,把地域文化、紅色文化從博物館和紀念館「活化」到文化體驗園,促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將推進文化體驗園建設列入自治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十四五」規劃。
(責任單位: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文化和旅遊廳、五市宣傳文化部門、文化投資公司、旅遊企業等)
(五)文化體驗館建設
以城市購物中心、中小學幼兒園、公共文化機構、城市社區等為目標,建設技術含量高、傳播力強的文化體驗館,使其成為愛國主義教育、文化傳承傳播、大眾學習鑑賞的重要場所,推動紅色文化、傳統文化進社區、進校園、進商場。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將推進文化體驗館建設列入自治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十四五」規劃。
(責任單位: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文化和旅遊廳、教育廳、五市宣傳文化部門、各地公共文化機構、文化投資公司、文化旅遊企業等)
(六)國家文化專網(第一層次)建設
依託自治區有線電視網絡設施,建設第一層次國家文化專網節點,構建從數據釆集、存儲到數據標註、關聯再到數據解構和重構全鏈條服務的新型基礎設施,負責文化遺產標本庫、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中華文化素材庫的數據存儲、傳輸、安全保障,連結文化體驗園、文化體驗館以及公共文化機構、旅遊景區、城市購物中心、中小學幼兒園、家庭、社區等,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