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漫妮被梁正賢騙後,因正牌去門店鬧,自己無心工作,同事也拿異樣眼光對待她,不適應的她,從上海回到了家鄉。
回家後的王漫妮各種不習慣,最後還是回到了上海。
所以,就掀起了關於畢業後留在大城市發展,還是聽爸媽話回家鄉的話題。
01
一個學妹發來私信問我:「畢業後是留在大城市繼續奮鬥,還是聽爸媽話回老家隨便找個工作安穩下來?」
這樣的舉棋不定想必很多人都有吧。留在大城市吧,害怕自己不能夠獨當一面,最難過的還是怕面對父母期盼的眼神。
回老家吧,又總覺得那個地方太逼仄、狹窄,容不下自己「高貴」的夢想,拳腳施展不開。
每年的畢業季or開學季都會變成選擇題。走左邊,還是走後邊,推推擠擠,最後也不知道去向了何方。
「匆忙抉擇,潦草奔赴,長時間懊悔」,這是很多人對畢業季匆匆作出決定的總結。好像沒有不後悔的畢業季,也好像沒有無比正確的決定。
「遵從內心,問問自己最想留在哪裡。」既然沒有無比正確的答案,所以每當有人問起我這樣的問題,我一般都選擇這樣回答。
我始終覺得沒有誰能代替你做決定,也沒有誰能真正給到你一個標準的答案,除非別人給出的答案正好是你想要的。
正如東野圭吾所說的那樣:「其實所有糾結選擇的人心裡早就有了答案,諮詢只是想得到內心所傾向的選擇。最終命運還是自己一步步走出來的。」
那些在大城市裡奮鬥的人不一定過得光鮮亮麗,那些回小城市工作的人,也不一定都過得都很輕鬆,如機器那般,重複又單調。
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像什麼樣子,都是你一步一個腳印刻上去的。沒有誰的人生是個定調。
02
就像我,去年畢業,一心想去北京,早早地投簡歷、面試,確定實習,家裡人也同意我遠走。所有的一切都是那麼平順,我的人生大概就是屬於北上廣那種遼闊的。
但當我收拾行李準備北上時,媽媽卻生病了,先前所有的準備就緒都成了泡影。我意料之外的選擇留下來。
「遠行是夢想,留下來是必須的。」當夢想與「不得不」相撞,顯然是毫無勝算的。
你問我遺憾嗎?沒有工作之前,看見北京那邊之前確定的實習公司的小姐姐們發出採訪楊瀾、陳曉卿等老師的照片的時候,我會在腦海裡腦補出對面是自己的圖片,我會想如果採訪人是我,我會問些什麼問題,怎樣表現……我想如果見到楊瀾老師,我應該很激動吧,或許連話都說不出來。
我嚮往那裡,遺憾也有那麼一點,但我不後悔。因為我覺得我留下來得到了比我出走更珍貴的東西。
北京有我想要的資源、機會、平臺,這些是我留在本地所欠缺的,但我留在本地就會過得很糟糕嗎?
不見得。工作以後我越加篤定一點: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寬闊和遠見,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輕盈和視野。
我現在工作的地方不如北京那個平臺大,接觸到的人也沒有那麼有名,但是正是在我那一個個樸實的同事身上,我學會了要更加認真對待生活,更加努力工作,也想著怎樣突破我自己。
我很滿足於這樣緊張又愜意的工作環境,也不將自己推向舒適圈,剛好合適的生活節奏,讓我相信了上天自有安排。至於這安排事是好還是壞,其實都握在你自己的手上。
如果你僅僅是嚮往大城市的光彩和傲氣,那幾個月後,你的虛榮是沒辦法撐住大城市的殘酷的;同樣的,如果你僅僅是滿足於小城市的輕鬆,那過不了多久你便開始懈怠,緊隨的是抱怨,覺得這個地方「配不上你」。
那些在大城市沒辦法立足,在小城市又不甘心的人,是很難腳踏實地的去幹一件事情的。小城市兜攬不下的野心,在大城市裡被嚼得破碎,最後還是沒有能力兌現。
03
現在有很多人說羨慕我,羨慕我有一份好的工作,她們用「活少,離家近,賺錢多」的標準評價我的工作,覺得我很幸運。
我通常笑而不語。看似很輕鬆的背後其實一點也不輕鬆,你要相信在工作上報酬一般都是要小於付出的,你看起來輕鬆只是表象,背地裡下了很多狠勁的。
但是我並不覺得苦,這份工作讓我覺得留下來或許是值得的。雖然未能實現像電視劇般精彩又激烈的進階,但在小城市我也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義。
當一件當初你不那麼看好的事情,漸漸在意料之外的軌道平穩運行那一刻,所有之前篤定的答案在此刻都會飄搖,那些大城市的絢麗和曼妙似乎都不再是一種牽引,相反你開始安於在小城市裡過著有序又有目標的生活。你會愛上這種輕盈又不頹唐的時光的。
這種飄搖看似是對之前的自己的一種背叛,實則是對自己的未來越加明朗。這是在小城市生活意外的收穫。
那些聽爸媽的話或者說遵從內心留在小城市的人,後來怎麼樣呢?
誰能說得準呢?人生就是吃不準啊,不過我已經可以很有底氣地告訴你:你要相信自己的選擇,無論這個選擇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你都要不斷敲打自己,不能墮落,即使是在一個渺小的角落,你都要保持那種向上和突破的衝勁。
至於在小城市裡面過得怎麼樣,當你發自內心的享受你當前的某種狀態時,無論它是平淡,還是激昂,它都是一種好的狀態。那時候你可以很驕傲地說一句:「我覺得留下來也值得。」
你要相信,小城市裡沒有的,大城市裡未必就有。大城市裡有的,或許也不是你真正想要的。留下或遠走,其實都是未知數,哪一個決定好,還是取決於你怎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