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漫妮後悔從上海回小家鄉:畢業能留在大城市就不屈就小家鄉

2020-08-27 懶魚擺的情感手記

王漫妮被梁正賢騙後,因正牌去門店鬧,自己無心工作,同事也拿異樣眼光對待她,不適應的她,從上海回到了家鄉。

回家後的王漫妮各種不習慣,最後還是回到了上海。

所以,就掀起了關於畢業後留在大城市發展,還是聽爸媽話回家鄉的話題。

01

一個學妹發來私信問我:「畢業後是留在大城市繼續奮鬥,還是聽爸媽話回老家隨便找個工作安穩下來?」

這樣的舉棋不定想必很多人都有吧。留在大城市吧,害怕自己不能夠獨當一面,最難過的還是怕面對父母期盼的眼神。

回老家吧,又總覺得那個地方太逼仄、狹窄,容不下自己「高貴」的夢想,拳腳施展不開。

每年的畢業季or開學季都會變成選擇題。走左邊,還是走後邊,推推擠擠,最後也不知道去向了何方。

「匆忙抉擇,潦草奔赴,長時間懊悔」,這是很多人對畢業季匆匆作出決定的總結。好像沒有不後悔的畢業季,也好像沒有無比正確的決定。

「遵從內心,問問自己最想留在哪裡。」既然沒有無比正確的答案,所以每當有人問起我這樣的問題,我一般都選擇這樣回答。

我始終覺得沒有誰能代替你做決定,也沒有誰能真正給到你一個標準的答案,除非別人給出的答案正好是你想要的。

正如東野圭吾所說的那樣:「其實所有糾結選擇的人心裡早就有了答案,諮詢只是想得到內心所傾向的選擇。最終命運還是自己一步步走出來的。」

那些在大城市裡奮鬥的人不一定過得光鮮亮麗,那些回小城市工作的人,也不一定都過得都很輕鬆,如機器那般,重複又單調。

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像什麼樣子,都是你一步一個腳印刻上去的。沒有誰的人生是個定調。

02

就像我,去年畢業,一心想去北京,早早地投簡歷、面試,確定實習,家裡人也同意我遠走。所有的一切都是那麼平順,我的人生大概就是屬於北上廣那種遼闊的。

但當我收拾行李準備北上時,媽媽卻生病了,先前所有的準備就緒都成了泡影。我意料之外的選擇留下來。

「遠行是夢想,留下來是必須的。」當夢想與「不得不」相撞,顯然是毫無勝算的。

你問我遺憾嗎?沒有工作之前,看見北京那邊之前確定的實習公司的小姐姐們發出採訪楊瀾、陳曉卿等老師的照片的時候,我會在腦海裡腦補出對面是自己的圖片,我會想如果採訪人是我,我會問些什麼問題,怎樣表現……我想如果見到楊瀾老師,我應該很激動吧,或許連話都說不出來。

我嚮往那裡,遺憾也有那麼一點,但我不後悔。因為我覺得我留下來得到了比我出走更珍貴的東西。

北京有我想要的資源、機會、平臺,這些是我留在本地所欠缺的,但我留在本地就會過得很糟糕嗎?

不見得。工作以後我越加篤定一點: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寬闊和遠見,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輕盈和視野。

我現在工作的地方不如北京那個平臺大,接觸到的人也沒有那麼有名,但是正是在我那一個個樸實的同事身上,我學會了要更加認真對待生活,更加努力工作,也想著怎樣突破我自己。

我很滿足於這樣緊張又愜意的工作環境,也不將自己推向舒適圈,剛好合適的生活節奏,讓我相信了上天自有安排。至於這安排事是好還是壞,其實都握在你自己的手上。

如果你僅僅是嚮往大城市的光彩和傲氣,那幾個月後,你的虛榮是沒辦法撐住大城市的殘酷的;同樣的,如果你僅僅是滿足於小城市的輕鬆,那過不了多久你便開始懈怠,緊隨的是抱怨,覺得這個地方「配不上你」。

那些在大城市沒辦法立足,在小城市又不甘心的人,是很難腳踏實地的去幹一件事情的。小城市兜攬不下的野心,在大城市裡被嚼得破碎,最後還是沒有能力兌現。

03

現在有很多人說羨慕我,羨慕我有一份好的工作,她們用「活少,離家近,賺錢多」的標準評價我的工作,覺得我很幸運。

我通常笑而不語。看似很輕鬆的背後其實一點也不輕鬆,你要相信在工作上報酬一般都是要小於付出的,你看起來輕鬆只是表象,背地裡下了很多狠勁的。

但是我並不覺得苦,這份工作讓我覺得留下來或許是值得的。雖然未能實現像電視劇般精彩又激烈的進階,但在小城市我也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義。

當一件當初你不那麼看好的事情,漸漸在意料之外的軌道平穩運行那一刻,所有之前篤定的答案在此刻都會飄搖,那些大城市的絢麗和曼妙似乎都不再是一種牽引,相反你開始安於在小城市裡過著有序又有目標的生活。你會愛上這種輕盈又不頹唐的時光的。

這種飄搖看似是對之前的自己的一種背叛,實則是對自己的未來越加明朗。這是在小城市生活意外的收穫。

那些聽爸媽的話或者說遵從內心留在小城市的人,後來怎麼樣呢?

誰能說得準呢?人生就是吃不準啊,不過我已經可以很有底氣地告訴你:你要相信自己的選擇,無論這個選擇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你都要不斷敲打自己,不能墮落,即使是在一個渺小的角落,你都要保持那種向上和突破的衝勁。

至於在小城市裡面過得怎麼樣,當你發自內心的享受你當前的某種狀態時,無論它是平淡,還是激昂,它都是一種好的狀態。那時候你可以很驕傲地說一句:「我覺得留下來也值得。」

你要相信,小城市裡沒有的,大城市裡未必就有。大城市裡有的,或許也不是你真正想要的。留下或遠走,其實都是未知數,哪一個決定好,還是取決於你怎麼走。

相關焦點

  • 三十而己的王漫妮:留不住的上海,回不去的故鄉
    三十而己的王漫妮,在上海漂了8年,奢侈品牌櫃姐,租房住,還得面臨房東漲房租而隨時搬家的可能。8年,抗戰都勝利了。而王漫妮還和剛踏入社會的年青人一樣,除了時間長一點,資質還是沒有任何增長。王漫妮過生日回家,在從小剪頭髮的於伯那裡剪頭髮。於伯一眼看穿王漫妮,勸她說:人回來,心也要跟著回來。家裡人安排王漫妮和小張主任相親。看似一切順利,按部就班,王漫妮就在小鎮過上了平凡幸福的生活。可是王漫妮反悔了,她要回到上海,她要遠離小鎮生活。
  • 三十而已:比融不進上海回不去故鄉的王漫妮更可憐的是等不回兒女的...
    王漫妮,一個來自浙江小鎮的人,22歲就到大城市上海打拼,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上海買房,有一個穩定的家。可是工作八年,從初級銷售到高級銷售,月薪也就一萬五。
  • 《三十而已》熱播,王漫妮重回上海,安穩和拼搏你會如何選擇?
    一種像王漫妮,畢業後漂泊在外獨自打拼;一種像鍾曉芹,在父母身邊結婚工作,生活平淡如水;一種像顧佳,外能替老公打拼事業內能相夫教子。很多人在看這部劇時,似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就拿王漫妮來說,獨自一人在上海打拼,生病了不敢告訴父母,一個人去醫院吊水,永遠報喜不報憂的和父母說自己很好,堅強倔強的樣子讓人心疼!
  • 三十而已:王漫妮最終回上海投靠魏總,魏總的真實目的很明顯
    對於生活在上海這種大城市的人們來說,她們的生活壓力也是非常大的,而已經30歲的女人處在這個年齡段也是非常尷尬的,她們不但要兼顧自己的家庭,而且還要有自己的事業,所以對於她們來說也是一種考驗。本來她已經認命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但沒想到在這裡又遇到了貴人,她接到魏總的名片之後又有了回上海的想法,所以她又重新回到了上海,回到上海之後的王漫妮,第一個就想到了魏總,所以她主動聯繫了魏總,其實魏忠之所以給她名片,目的也是非常明確的。
  • 王漫妮不顧父母身體回上海,是為不孝,但是我羨慕她能為自己而活
    我注意到一個問題,不管是王漫妮滬漂八年還是重回上海、出國留學,父母從來都不會直接影響到她做決定。回上海雖然灑脫,但是不孝坦白講,她重回上海前,跟父母溝通的那個場景真的很戳我。王媽媽坐在椅子上,看著瞬間老了幾歲,頭髮稀疏花白。
  • 《三十而已》王漫妮和《北京女子圖鑑》陳可,背後都藏著"這件事"
    小城市待不住,大城市留不下,王漫妮的窘迫揭開了成人的&34;最近臨近畢業季,相信很多畢業生們都面臨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分岔口。比起嫁給鐵飯碗老公鍾曉芹和完美人妻顧佳來說,王漫妮這個角色更能引發現代人的共鳴。因此,在微博上還衍生出了一個話題。
  • 三十而已:王漫妮為什麼寧願在上海「精緻窮」,也不願回家
    王漫妮如果回家的話,她肯定不會像在上海一樣這麼辛苦。可是她寧願在上海累死累活,也不願回家,為什麼呢? 王漫妮拼了命的工作,就是為了能夠留在這個城市裡。 其實我們又多少人跟她一樣,在外漂泊,努力的工作,就想在一個繁華的城市裡,找到一份歸屬感。
  • 《三十而已》王漫妮:所謂的好命,只不過是拼命的別稱
    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代表了大眾女孩,出身在小鎮一個並不富裕但是卻充滿愛意的家庭中,擁有一顆敢拼敢做能吃苦的心,嚮往大城市的繁華,可是無論多麼努力,卻始終沒辦法紮根在那裡。多少懷揣著夢想的人走到大城市都和王漫妮的初心一樣,努力拼搏,紮根這裡。
  • 都說王漫妮就是「want money」,有多少人和我一樣討厭她?
    《三十而已》大結局:鍾曉芹出書了,王漫妮出國了;許幻山入獄後,顧佳安排好一切,許幻山主動提出和顧佳離婚了。顧佳帶著孩子和老爸去經營她的茶廠了。結局有點不合理:王漫妮,30歲了,要出國深造,以後回來做什麼呢?
  • 王漫妮:幸福,是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感恩自己所沒有的
    《三十而已》的三個姑娘裡,最沒能耐的就是王漫妮。鍾曉芹有後路。不管何時累了,都有把她安囡囡的上海爸媽。甚至她從沒想過失業了怎麼辦,離婚後也敢「淨身出戶」,房子車子都不要;顧佳有創業精神也有家。公司賺錢,她去教育孩子;公司賠了,她再創業;有老公,她好好經營,沒有老公,她可以再重建一個帝國;唯獨王漫妮,空有一個「夢想」,她沒有後路,因為後路是她不想要的生活。她也不敢創業精神,以她的能力,在上海打個工有個立稚之地都不容易。她更沒有家,海王的上海豪宅能容得下那隻大金毛,但容不下她。
  • 王漫妮滬漂怎麼會兩年不回家,留學也不跟家裡說?
    《三十而已》的結局中,王漫妮還是不甘平淡,不管是王漫妮滬漂八年還是重回上海、出國留學,父母從來都不會直接影響到她做決定。雖然我們很羨慕她的勇氣,可是這樣就值得提倡嗎?工作再忙,能有顧佳忙?顧佳可是茶廠+煙花公司+孩子,都能抽出時間去看爸爸。
  • 像王漫妮這樣寧願在大城市吃苦流淚,也不願意回老家的女孩有多少
    01《三十而已》中,王漫妮這個人物非常典型。在她身上能看到許多從農村或小縣城走出來的女孩的影子。出身一般,能力還好,受九年義務教育政策的影響,以及經濟形勢的大好,家裡有條件有資源送她去讀書,讓她長了見識,見過世面。
  • 大學畢業是回老家還是在大城市打拼呢?終於有答案了
    當然,對於剛剛走出象牙塔的大學生確實有著各種各樣的迷茫:面試頻頻碰壁,簡歷石沉大海,工作找不到激情,不知道未來在哪裡……面對這些迷茫大學生都會選擇兩條路:要麼回老家找一個輕鬆點的工作,穩定生活;要麼留在大城市堅持下去,等待著機會的降臨。可看似輕鬆的路,卻有著難以取捨的糾結,心裡的兩個自己不停地吵架,最後也還是沒有分出一個勝負來。
  • 三十而已大結局:王漫妮重回上海,與梁正賢重逢,當場拒絕複合
    《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是獨立清醒的都市女性,同時她也是「精緻窮」的典範,她做著奢侈品銷售的工作,表面光鮮亮麗,其實在上海打拼了幾年卻還是沒有留下一點積蓄,房東要賣房子時,她只能被迫搬家,因為上海房租太貴而住到了郊區。
  • 《三十而已》大結局:顧佳鍾曉芹30而立,王漫妮留學後像於伯?
    王漫妮嘗試第一條逆襲之路在上海,王漫妮主動約見魏志傑,他給她兩條路選擇。要麼在他的奢侈品店好好幹,三個月內爭取做店長,要麼就跟在他身邊。魏志傑說:「人要想得到比預期更多的,就得押上全部的砝碼。」王漫妮表示接受,之後,她表現很搶眼,戴墨鏡,穿華麗的衣服。
  • 30歲王漫妮拒絕蝸居,重返上海:年輕時住在哪裡,到底有多重要?
    30歲的王漫妮遭遇失戀失業後,決絕地離開了上海,逃回了老家。那些大城市沒有給予她的安全感,她在家鄉卻感受到了。父母為她操辦了一場盛大的生日宴,生日宴高朋滿座,令她滿心歡喜。街坊鄰居對她熱情友愛,讓她感到了濃濃的人情味和滿滿的煙火氣息。
  • 高校畢業,回老家還是留在大城市?當代農村大學生的選擇困難症
    大城市總是喧譁而熱鬧的,在自己喜歡的大學裡,我們會慢慢的熟悉異地的生活,與天南海北的同學聚在一起,南方的孩子學會了東北話,陝北的孩子愛上了天津的麻醬,不敢吃辣的同學愛上了四川火鍋。大學裡改變的不僅是自己的見識,更改變了生活習慣。但是三四年的大學生活結束的時候,一旦考慮的就業問題,很多學生變得迷茫起來。回老家就業還是遠離家鄉在當地就業,這無疑是一個很困難的選擇。
  • 王漫妮接受魏志傑的條件:準備做「金絲雀」?人設崩塌毀三觀
    王漫妮回到小鎮後,各種不適應,生日長宴、相親、進體制內工作,父母幫她介紹了一個辦公室主任張志,張志對王漫妮很滿意,因為王漫妮是上海回來說的,顏值高身材好,他帶著王漫妮去看電影,去辦公室,張志和王漫妮的事鬧得辦公室同事議論紛紛,王漫妮也覺得很不舒服。一次,張志讓王漫妮接待市裡來的富豪魏志傑,王漫妮一眼認出,魏志傑就是梁正賢上次帶她去沙龍坐在C位的大佬。
  • 三十而已:王漫妮辭職回上海,張志挽留理由成觀眾「嚮往生活」
    在王漫妮辭職回上海的時候,一些觀眾說張志挽留的理由,是他們心目中嚮往的生活。王漫妮從奢侈品店辭職之後就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她回來之後,家人就迫不及待的給安排了相親。相親對象叫做張志,稱為「小鎮之光「也不為過,在鎮上也是特別有名氣的一個人。
  • 畢業兩年,家裡人讓我考公務員,是留在大城市打拼還是回小縣城。
    畢業兩年之後,你會發現身邊的人都在嘗試著改變,有人抽時間去健身鍛鍊,有人選擇考研深造,有人選擇去考公務員。是繼續在大城市打拼還是回家考公員找一份安穩的工作。在大城市打拼,昂貴的房租,擁擠的地鐵,永遠不屬於自己的房子。但是大城市的機會多,有更好的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但是經過兩年的奮鬥後很多人會迷失方向,不再是那一個畢業時,一無所知的自己,勇往直前的自己。會有更多的考慮, 所以有些人選擇會二三線小城市或小縣城去考一個公務員過上以後穩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