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十九大代表是土生土長高雄人:臺灣何苦裹足不前?

2020-12-14 觀察者網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開。按照黨中央的統一部署,黨的十九大代表選舉工作已順利完成,共選舉產生2287名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

其中,有一位代表的身份受到關注:出生於臺灣高雄的盧麗安獲選中共十九大代表。

在今年6月19日至21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全國臺灣省籍黨員代表會議上,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即「臺聯會」)會長盧麗安當選為臺灣省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另外還有9名臺灣省籍人士獲選十九大代表。只不過這9人是在大陸出生的「臺二代」,而盧麗安則是土生土長的高雄人,1997年與自己的先生赴復旦大學任教。

盧麗安/圖片來自上海臺聯

陸將臺灣融入民族復興藍圖,臺灣何苦裹足不前?

上海政協機關報《聯合時報》曾在2015年11月24日刊登一篇盧麗安的人物專訪。

盧麗安於1968年出生於臺灣高雄的一個小縣城,曾就讀於高雄女中,1990年畢業於臺灣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後改名為英國語文學系),後赴英國愛丁堡大學攻讀英國語文學系文學碩士;1999年獲得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英國文學系文學哲學博士學位。1997年,盧麗安與家人定居上海;自2013年起任上海臺聯會會長一職,同時擔任復旦大學外文學院英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

盧麗安在採訪中娓娓道來自己定居上海的緣由。她稱,在英國念書時,結識在愛丁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先生,兩人交往後「裸婚」。盧麗安的先生是「上海籍臺胞」。

盧麗安表示,上海是公公的故鄉,回到上海是先生的心願,也是兩人的共同選擇。盧麗安夫婦1997年接受國家人事部的安排,以「返國定居專家」到復旦大學任教,「我們想一起回到祖國大陸,擁抱這片大好河山,都改革開放了,為什麼不敢來,不能來?」

截圖來自上海政協《聯合時報》

在談到海外留學經歷時,盧麗安感慨地說:「那幾年中我收穫了很多:有學識、有友誼、有眼界,也有愛情。」但最重要的是,留學經驗激發了自己對民族發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深刻思考,「我是誰?我是臺灣人,更是中國人。」

提起對上海這座城市的感受,盧麗安則稱,「高雄是我的家鄉,但我早早離開了那裡,回家探親會近鄉情怯啊!而上海於我原是異鄉,現在卻已成了第二故鄉。」她說,高雄是一個很「生猛」、充滿草根豪氣的城市,每天都能看到許許多多人騎著機車奔波生計,這種踏實肯幹的性格和老上海的風情有幾分神似,「但上海見過的世面大多了,這是一個海納百川的城市,西方的藝術、文化、建築、制度……都在這裡留下了印記。如果把高雄比作一道家常菜,那上海看似是擺盤精緻的西餐,但其實擺脫不掉同樣講究實惠的特點。」

當談到兩岸關係時,盧麗安真誠地表示,「我不是研究兩岸關係的學者,我說不出兩岸走向的理論或分析。但是,我的家族歷史與自己的成長經歷讓我堅信:和平發展一定是兩岸關係的主要走勢,這也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心聲。」她認為,只有尋找兩岸的最大公約數,尋找兩岸共有的歷史記憶,才能重構兩岸一直以來絲縷相纏的血脈聯繫。「兩岸是命運共同體,大陸熱切歡迎臺灣融入民族復興的藍圖,臺灣何苦裹足不前?」

臺灣「中央社」報導稱,盧麗安在上海很活躍,由於畢業於臺灣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是政治大學上海校友會的固定班底;今年9月初,政治大學上海校友會年會,盧麗安一如既往到場與學弟學妹同樂,並被安排在主桌。

陸委會主委張小月/圖片來自臺灣「中央社」

另據「中央社」10月5日消息,臺陸委會主委張小月當天出席海基會在高雄舉辦的「2017大陸臺商中秋節座談聯誼活動」時向媒體稱,盧麗安的確在臺灣出生,但已取得中國大陸身份,陸委會對此表示尊重。

當被記者問及是否擔心愈來愈多臺商或學者放棄臺灣身份加入大陸時,張小月則宣稱,「我們一點都不擔心,我們對臺灣非常有信心。」

此外,有臺媒問北京、上海、廣州臺商協會會長均未出席本次活動一事,張小月僅回應道,「這次來參加的臺商非常踴躍,約有220位。」

在本次臺商中秋活動中,海基會董事長田茂弘為了拉臺商回臺投資甚至無端指責大陸債務、資金外流問題嚴重、房地產泡沫化,並稱兩岸產業競爭發展,能互補的地方很多,希望臺商能想辦法回臺投資。

自民進黨政府上臺後,臺當局頻頻阻止臺商、退休公職人員等臺灣同胞前往大陸,甚至有關機構強行臺商不得參與大陸活動,對此國臺辦發言人曾多次強調,很多呼聲反映了海外臺商對臺灣當局這樣的做法強烈不滿,臺當局的這些動作與兩岸同胞希望兩岸加強交流合作的共同願望和實際需求是背道而馳的,也是不得人心的。

至於陸委會主委張小月等臺當局高層官員的言論,國臺辦發言人也曾回應,臺灣方面有些人的這種說法顯然是出於一個立場和心態的問題,如果能夠轉變這個立場,心態一變,天地就會更寬。只要能夠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同胞就可以攜手合作共謀發展,共享發展的機遇,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榮光,這才是兩岸中國人的福氣。

相關焦點

  • 土生土長臺灣人張簡珍:上海是我的第二故鄉
    土生土長臺灣人張簡珍:上海是我的第二故鄉 2020年08月31日 09:11: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上海8月30日電 題:土生土長臺灣人張簡珍:上海是我的第二故鄉  中新社記者 繆璐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有很多選擇,因為我在倫敦、洛杉磯、東京、臺北、高雄等一些地方都有家,但我選擇回上海的家,到現在都沒有離開過。」
  • 高雄人對不起臺灣?臺灣民眾突然向民進黨道歉,還搞起了比賽
    民進黨日前發布競選影片「給臺灣的一封信」,其中一句 「高雄人對不起臺灣」引發藍綠新一輪口水戰。民進黨中央發布政黨競選影片「給臺灣的一封信」,其中「高雄篇」為「對不起,臺灣」。中國臺灣網12月17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民進黨「立委」管碧玲日前在廣告影片裡面一句「高雄人對不起臺灣,是普遍的心情」惹爭議。韓國瑜政務顧問團能源組顧問黃士修臉譜網(facebook)發起「首屆向民進黨道歉大賽」,指他們不投民進黨、向民進黨對不起,因為民進黨藐視高雄人智慧。
  • 十九大臺籍黨代表遭臺灣方面註銷戶籍 國臺辦:大陸臺灣都是她的家
    11月15日,在國臺辦發布會上,針對十九大臺籍代表盧麗安及其家人被臺灣方面註銷戶籍有關問題,發言人馬曉光表示,臺灣方面無論採取什麼措施,都無損她愛家鄉、愛祖國大陸的情懷。無論她在臺灣是否有戶籍,大陸和臺灣都是她的家。 會上,有記者提問,前段時間十九大臺籍代表盧麗安還有她的家人,被臺灣方面註銷了戶籍,請問發言人對這件事有什麼樣的評論?
  • 黨的十九大代表盧麗安:我從臺灣來
    在本次黨代會上,與臺灣省代表團成員大多為定居在大陸的臺灣籍第二代不同,她是唯一一位土生土長的臺灣籍黨代表。盧麗安:這個問題我覺得邏輯很好笑,我還是中國的婦女代表,那怎麼辦呢,我先生怎麼辦呢?盧麗安:可能自己也會更加負責,我覺得比較大的,是在這裡,在思想上。記者:我能理解為責任感更重嗎?盧麗安:沉重,責任感是比較沉重的。
  • 高雄人在北京——大號樂手李旌佐的「北漂」生活
    臺灣青年李旌佐說,儘管已經路過天安門、正陽門無數次,但下次看到還是會很激動。  33歲的李旌佐是土生土長的高雄人。高雄師範大學畢業後,他先赴海外深造,2017年來到北京,成為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的一名大號樂手,並在學校任教。  2017年3月16日。李旌佐清楚記得第一天上班的日子。  「既能在樂團演奏,又能上講臺教書,這是再完美不過的工作。」
  • 十九大代表中的譯界「姊妹花」
    在十九大的代表中,活躍著三位翻譯界女代表的身影,她們是外交部翻譯司英文處處長周宇,十九大臺灣省籍代表、復旦大學教授盧麗安,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高級翻譯學院院長、教授、MTI碩士生導師程維,她們帶著全國八千九百多萬名黨員的囑託出席大會。
  • 民進黨影片暗指高雄人對不起臺灣?臺網友掀起道歉大賽
    來源:環球時報民進黨中央發布政黨競選影片「給臺灣的一封信」,其中「高雄篇」為「對不起,臺灣」。民進黨「立委」管碧玲詮釋稱,由於去年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中丟失了高雄大本營的選票,她表示高雄人普遍有「對不起臺灣」的心情,還稱自己鼓勵高雄鄉親「不必覺得慚愧」,雖然對不起,但要「以高雄的犧牲換來2020臺灣的覺醒」。此言一出,立即引發猛烈批評。
  • 她是臺灣高雄人 更是愛國的優秀共產黨員 感動中國的復旦教授
    盧麗安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臺灣人,1997年國家人事部引進至復旦大學外文學院任教,從講師做到副教授,再到教授,目前還是外文學院的副院長。盧麗安1968年生於臺灣高雄,從小受家人影響對大陸有著特殊感情。上世紀90年代中期,盧麗安和丈夫英國完成學業回到臺灣任博士後研究員。
  • 走到哪都被酸 被問發大財?高雄人陳揮文吐真言
    高雄市長補選即將登場,綠營人士表示,過去兩年高雄人有點鬱卒,走到哪裡都被人家問「有沒有發大財?」過去的光榮感不見;對此,資深媒體人陳揮文質疑,「那之前高雄人就不鬱卒嗎?那2018之前高雄人不鬱卒?」而他在廣播節目中接受扣應(call in)時,有高雄人表示,「少數客人開玩笑會講,但沒有這麼酸啦」。 陳揮文今在節目「飛碟晚餐 陳揮文時間」不滿地說,「那之前高雄人就不鬱卒嗎?那2018之前高雄人不鬱卒?有光榮感?那幹嘛買水?很多北漂回去罷免韓,我也沒話講,但北漂是韓國瑜害的嗎韓國瑜一年多沒辦法解決北漂是事實,但你們當初北漂是韓國瑜害的嗎?」
  • 韓國瑜能否過關,看高雄人有多「對不起臺灣」!
    韓國瑜是高雄市長,但蔡英文拿到的817萬票中,每8張票就有1張是投給蔡英文的,也就是說,僅一年半的時間,高雄人就從熱愛韓國瑜變成了討厭韓國瑜。管碧玲曾在選前民進黨的競選宣傳片發布會上一語驚人,表示「高雄人對不起臺灣」,當時被藍營撻伐。但蔡英文的得票數和民進黨高雄區域立委全壘打告訴大家,管碧玲說的沒錯,自韓國瑜上任市長不到半年就落跑競選2020,高雄人內心就瀰漫著「對不起臺灣」的情愫,並試圖用手中的選票「贖罪」。
  • 高雄官員:高雄人對大陸人根本沒有敵意(圖)
    高雄市裡長促進會理事長蔡松雄希望大陸各界與臺灣基層往來,才能真正了解臺灣民意。環球網消息,高雄市裡長促進會理事長蔡松雄接受香港中評社專訪時表示,臺灣南部民進黨「執政」縣市為了政治目的反大陸,不代表民間真的就反大陸。
  • 打狗英國領事館:極富浪漫情調,是高雄人休閒的絕佳之地
    打狗英國領事館是清朝外國人在臺灣建造的第一個領事館,西臨臺灣海峽,可以俯瞰高雄市區和港口。「打狗」是臺灣原住居民語言的音譯,代表一個地名,意思是英國領事館在「打狗」這個地方,並沒有半點侮辱的意思。一幢小小的二層樓建築,白色的格子窗,磚紅色的牆,迂迴寬敞的長廊,配著綠色的草坪,英倫風十足。
  • 高雄人討厭民進黨?臺媒更列「三大罪狀」,蔡英文也表示無奈!
    臺頭聞編輯:暗藍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在12月8日的時候,宋楚瑜對「高雄人討厭民進黨」一事做出解釋,稱高雄人如今之所以不喜歡民進黨,主要原因還是在蔡英文身上,因為身為「統領者」的她並沒有管好自己的下屬,若是能夠用心管理的話
  • 【臺灣間諜將接頭人名字改成退稅中心】鄭宇欽,臺灣高雄人,因對...
    2020-10-12 20:59:03來源:FX168 【臺灣間諜將接頭人名字改成退稅中心】鄭宇欽,臺灣高雄人,因對大陸從事間諜情報活動被國家安全機關逮捕。
  • 高雄人道出內心話
    中國臺灣網5月22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高雄市長韓國瑜近日屢遭外界批評,民調也較先前下降。有網友問及,韓國瑜看起來至少做事盡心盡力,不懂為啥一堆人超愛攻擊他,「這樣跟網絡霸凌差在哪?」該文章引來一名自稱高雄人的網友回應表示,高雄人都看的到他的施政用心,黑的不是網軍就是外地人。韓國瑜上任後努力拼經濟,市民有感,不過也冒出許多人黑韓,許多議員也圍剿韓。對此,韓國瑜曾多次表示愛與包容,他也呼籲網友直球對決,不要躲在熒幕後面敲鍵盤,假冒韓粉騷擾、製造仇恨。臺網友在論壇發表「所以韓到底哪裡不好啊?」
  • 罷免韓國瑜 是高雄人在賭氣嗎
    值此,我還是對這位南部國民黨員充滿敬意,與那些北部精英不同的是,他直截了當不加掩飾。然後不懼生死。當然,我如今關心的不是這個,而是想真正檢討一下,我觀察臺灣的政治,究竟觀察到了什麼。我沒有去過臺灣,也沒有接觸過幾個臺灣人,我對臺灣了解的一切,都是通過網絡得來。我觀看他們的節目,以及他們的臉書。
  • 罷韓票衝到93萬,臺媒體人驚爆是「她」惹怒高雄人
    據臺灣中時報導,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投票,同意罷免票數竟高達93萬9090人,資深媒體人陳敏鳳分析說,前高雄市政府新聞局長王淺秋在投票前說「高雄人很容易被煽動」、「高雄人跟臺北人不一樣」,再一波惹怒高雄人,是讓票數衝高的原因之一。
  • 城環學院邀請十九大代表鄧紅蒂解讀十九大報告
    2017年11月13日下午,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副總工程師,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鄧紅蒂研究員受邀前來北大,以「直掛雲帆濟滄海 中華復興正當時」為題,為城市與環境學院的師生深入解讀十九大報告。
  • 黨的十九大代表、高級翻譯學院院長程維宣講十九大精神 把十九大...
    本報訊(記者 王斌)昨天下午,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召開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宣講會,黨的十九大代表、高級翻譯學院院長程維宣講十九大精神。她說,今後將把十九大報告的精神融入教學、科研中,在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中把立德樹人做得更實,為二外內涵式發展不懈努力。
  • 臺灣撤銷十九大代表盧麗安戶籍 洪秀柱批「製造對立」
    【觀察者網綜合】據臺媒10月28日報導,出生臺灣高雄的盧麗安獲選進入中國共產黨十九大,遭到臺當局陸委會撤銷臺灣戶籍;對此,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28日表示,不應用這種激烈的手段製造對立,「這對於兩岸的未來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