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

2021-02-19 JSZGGH
小學數學說課教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

2015-08-13 字號:小 | 中 | 大 來源:國家教師資格考試網525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課本第九冊「多邊形面積的計算」中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內容和地位:

教材的主要內容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本節課的學習,要求學生在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好這節課同時又是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面積、梯形面積、圓的面積和立體圖形表面積計算的基礎。很顯然,這節課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

(2)材編寫的特徵:

教材在編寫時注意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教材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為重點,先用數方格方法計算圖形的面積,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面積和面積單位的含義,為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提供感性材料。再是通過割補實驗,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為一個與它面積相等的長方形,把新舊知識聯繫起來,使學生明確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繫,便於從已經學過的圖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新的圖形面積計算公式,使學生明確面積計算公式的意義和來源。

(三)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

2、能力目標:通過對圖形的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轉化和平移的思想,並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探索的精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五)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使學生理解平等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及過程。

利用知識遷移及剪、移、拼的實際操作來分解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關鍵是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面積相等轉化問題的理解,主要找出平行四邊形底和高與長方形長和寬的關係,及面積始終不變的特點,歸納出長方形等積轉化成平行四邊形。

(六)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平行四邊形課件,學生準備任意大小的平行四邊形紙片、三角板、剪刀。

二、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本節課教法上最大的特點是讓學生動手操作,把靜態知識轉化成動態,把抽象數學知識變為具體可操作的規律性知識。指導學生理論聯繫實際,開展多次討論,使他們自主、快樂地解決問題。在本節課中,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合作完成;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教法的體現:(1)在導入部分我採用了創設生活情境,設疑引入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為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奠定了基礎。(2)在探究過程中,我很重視學生動手操作,大膽放手,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熟悉的具體情境中,通過探究和體驗,感受新知;聯繫生活經驗,構建新知;小組合作交流,擴展新知;創新活動設計,超越新知。

(二)說學法

堅持「發展為本」,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並在時間和空間諸方面為學生提供發展的充分條件,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為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怎樣有序觀察、怎樣操作、怎樣概括結論,通過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會學生學習。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有所感受,有所感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學以致用」是學習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也是學習數學的終結所在。讓學生感到數學的有趣和可學,我們還應注重將數學知識提升應用到生活中,提高學生處理問題的實際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教學教程分為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設疑引入

1 複習 我們前面學習了很多的平面圖形,老師這裡有一些圖形大家認識一下。多媒體出示一組圖形,讓學生說一說各是什麼圖形。並回答那些圖形的面積會計算。

2以校園風景圖為引入,綠色文明指示牌為的圖形為疑問,說說他們的面積,猜想,設疑。引發興趣。這樣設計,由生活中的問題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新知的學習環節,使學生完成了學習新知的心理準備――成為一名探索者,為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奠定了基礎。

(二)操作探索,推導公式

1、數方格法求面積(課件出示) 數完後,問問學生結果如何?你發現了什麼?

這樣設計,讓學生掌握用數來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進一步證實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初步感知到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它的底和高有關係,並得知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分別相等,它們的面積就相等。

2、轉換法

教師啟發談話,如果要求在實際生活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經常用數方格這種方法方便嗎?這就需要尋找一種更簡單的方法。我們已學過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不能根據已掌握的知識來解決新知,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

然後讓學生實踐操作,讓學生拿出剪好的平行四邊形,每四人一組,想一想,動一動,拼一拼,看能不能把一個平行四邊形拼成一個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呢?

學生動手若干分種,教師要注意巡視,可選擇做得對的小組派一名學生給全班演示,說說你們的想法。然後教師再重點的演示和完善的敘述平移(可能學生說得不準確)。

3、歸納:

提問:這個平行四邊形轉換成了什麼圖形?它們的面積有變化沒有?拼成的這個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麼關係?

得出結論: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用字母怎樣表示?S=ab

在這個環節中主要採用了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通過動手操作、探索,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培養學生探索精神,使學生獲得戰勝困難,探索成功的體驗,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這樣做完全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體現了活動化的數學學習過程,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三)實際應用:

1.計算停車場的面積。

2.變式練習。

3.拓展練習。

四)全課總結,質疑問難。

問學生: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學會了什麼?

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對這節課的知識有一個全盤的認識,培養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

四、板書設計:

長方形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

S=ah

課後反思

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為,對學生的學習,必須賦予「真實性」的學習任務。這種「真實性」的學習任務可以驅動學生迅速產生學習的需要。基於這一認識,本課創設的問題情境是以校園風景圖為引入,綠色文明指示牌為的圖形為疑問,說說他們的面積,猜想,設疑。引發興趣。這樣設計,由生活中的問題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新知的學習環節,使學生完成了學習新知的心理準備――成為一名探索者,為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奠定了基礎。

在學生探索活動開始之前,教師沒有任何幫助,但正是這種沒有鋪墊的教學,學生真實的思維活動得到了體現,問題解決的策略不再像前述教學整齊劃一,課堂更加豐富多彩,教學過程充滿了生命活力。實踐證明,學生完全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的成長並不需要教師「迫不及待」的幫助,他們需要經歷從混沌到清晰的過程、正確與錯誤的考驗,他們需要的是探索的時空、交流的機會和心理安全的、富有激勵性的學習氛圍,這些才是學生需要的幫助。

在操作探索,推導公式中。先啟發談話,猜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然後讓學生實踐操作,讓學生拿出剪好的平行四邊形,每四人一組,想一想,動一動,拼一拼,看能不能把一個平行四邊形拼成一個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呢?

學生動手若干分種,教師要注意巡視,選擇做得對的小組派一名學生給全班演示,說說你們的想法。然後教師再重點的演示和完善的敘述平移(可能學生說得不準確)。這樣讓學生憑藉「獨立思考、小組交流互評」的漸進過程進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在「親歷」和「體驗」中初步感悟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這樣設計,讓學生經歷從特殊問題到一般問題的過程,使得學生的數學學習做到重點突破,為後面進一步學習面積公式作好鋪墊。當然,在這個環節中不管是操作還是匯報,感覺還不夠到位。

相關焦點

  •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教學設計
    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乘以寬,因為上下的這些量都是相等,所以我們才能推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學生回答:底乘以高。教師板書)。3、強調:現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會計算了嗎?怎麼計算?也就是說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需要知道哪兩個數據?
  • 【精品課堂】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出示:面積相等的一個長方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問:如果換成這兩張報紙呢?3.猜想:數學要做到有理有據、準確無誤。你能用什麼方法比較他們的大小呢?長方形的面積如何計算?猜想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如何計算?今天我們一起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因此在平行四邊形面積推導過程中,我們教師設計的落腳點:應該是學生數方格經歷方格湊整到圖形割補轉化的遞進,這樣實現與學生經驗的無縫對接。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使學生經歷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過程與方法:通過猜想—驗證、觀察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 小學數學說課稿:《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說課稿一、說教材(一)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課本第九冊「多邊形面積的計算」中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內容和地位:教材的主要內容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本節課的學習,要求學生在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好這節課同時又是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面積、梯形面積、圓的面積和立體圖形表面積計算的基礎。
  • 小學數學說課稿:《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說課一、教材簡析「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八冊第四單元第42頁——44頁的學習內容。教材從一年級第一冊起逐步安排學生能夠接受的幾何初步知識,其中第六冊教材中安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第七冊教材中安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認識,清楚了解其特徵及底和高的概念。而本冊(第八冊)教材中"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掌握上述內容的基礎上安排的。使整個安排體現了線形的、層遞的、系統的體系,這也完全吻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
  • 【學生作品No.42】謝奇朔: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今天我們來學習新的知識——多邊形的面積」。藍老師問:「同學們,有誰知道怎樣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藍老師一說完,臺下就「長」起了一大片「小樹林」。「我知道!我知道!」同學們大聲說。「那你們誰來說一下怎麼計算呢?」藍老師叫了一個同學來回答。「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底乘以高!」那個同學大聲回答。「那有誰知道為什麼是底乘以高呢?」藍老師問。
  • 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路徑——五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聽課思考
    主要有三:要學生數方格求面積;要學生拿出平行四邊形學具進行剪拼,將其轉化為長方形;然後再要學生去觀察轉化前後的圖形之間有什麼聯繫。這些指令性操作完成之後,學生順理成章地「探究」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我為什麼給「探究」二字加上引號?您說這算真正的探究嗎?照老師的要求做完就得到面積計算公式了,壓根不需要自己有多少思考。(2)有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卻沒有清晰的路徑。
  •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說課稿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說課稿一、說教材「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本節課是通過具體的情境提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問題。這節課是在學生已掌握了面積概念和面積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以及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面積、梯形面積的基礎。
  • 《平行四邊形面積》說課稿
    首先是教材分析:《平行四邊形面積》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節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要讓學生學會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以及簡單的數學轉化思想。學好本節課,有助於接來下梯形等圖形面積的計算。
  • 教學案例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它的面積和什麼有關?(2)出示平行四邊形:你認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什麼有關?有什麼樣的關係?為什麼?(設計意圖: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我們要考慮學生需要些經驗?這些經驗是怎樣的積累的?又該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喚醒,本環節的設計從長方形面積的推導過程的再回憶入手過渡到平行四邊形,暗示著推導面積公式時,可以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
  • 反思日誌:平行四邊形面積
    對於五年級的孩子,他們早已認識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理解了面積的概念,也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可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新授,卻有點讓人犯難。 自從確定了面積的重點是「轉化」後,總覺得循規蹈矩的教學欠缺靈活性。新知要站在舊知的肩膀上。
  • 蘇明強:《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運用公式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並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教學重點:通過觀察操作活動,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運用公式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並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教學難點:學會從「變」與「不變」兩個角度,觀察分析幾何圖形,運用轉化思想解決新的數學問題。
  • 簡易方程+平行四邊形面積
    隨著單元測試的結束,我們進入了最後一個重點單元的學習——《多邊形的面積》。我們每天在課前都會用幾分鐘時間進行聽算或計算訓練,這段時間重點訓練的是方程,不能忽視檢驗過程,個別孩子總是忘記檢驗的基本格式(5步)。平時就算不寫出來,也要多進行口頭檢驗,以防遺忘了這個知識點。下面的對比練習,可以系統訓練學生根據題目中的數量關係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法(方程or算式)。
  • 考編數學試講 |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是的,這是一個平行四邊形的花壇。師:那現在呢,工人叔叔想知道這塊花壇的面積,也就是要計算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那同學們你們知道該怎麼計算嗎?師:老師看到大家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沒關係,相信通過今天的探究,你們一定能計算出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吧!
  • 【小學數學說課】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一、說教材這節課內容是選自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並認識了平行四邊形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後面學生將要學習到的梯形,三角形,圓的面積以及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奠定了基礎。本節課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 教材分析: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下面,呈現的是我們小學教育專業16級2班第一小組7位同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的教材分析與思考,敬請大家批評指正!難道教材這樣設計不會誤導學生錯把長方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混為一談嗎?Ok,哪位帥哥,或者美女能夠來發表一下你的看法呢? 王:好的,彩燕,你來說一下。哇,今天穿的裙子好漂亮啊,呵呵.彩燕:我覺得教材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在這裡,看到這些信息,計算面積的時候會很自然的就用邊長乘邊長。謝謝!
  • 平行四邊形面積一課,我是這樣教學的
    而我們五年級講的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它是第六單元《多邊形的面積》中的第一課時,不難講,也不好講。不難講,是因為教學內容不是太難;不好講,指的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他們自己通過操作得出結論,不是件容易的事。研討課,要求各級部老師集體備課,相互合作,一起設計課堂教學環節,同課同構。
  • 巧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48平方釐米。A、B是上、下兩邊的中點。你能求出圖中小平行四邊形(陰影部分)的面積嗎?(人教版五年制小學數學課本第八冊第31頁思考題)    解法1:根據A、B是大平行四邊形上、下兩邊的中點,可以知道小平行四邊形的底是大平行四邊形底的一半。
  • 小學數學試講逐字稿——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生說:只會計算長方形的,不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師說:你說你只會計算長方形的,不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同學們,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該如何求呢?那就讓我們一期走進今天的課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去一探究竟吧。
  • 初中數學公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周長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數學公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周長,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平行四邊形面積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底×高 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邊形面積,   則S=ah   平行四邊形周長   平行四邊形的周長=2×兩鄰邊的和,用「a」、「b」表示兩鄰邊,「C」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周長,   則C=2(a+b)   在數學試題的計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