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夫妻,選擇做丁克?

2020-12-18 齊姐育兒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在中國有一種說法,家庭是整個社會的細胞。

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的家庭結構經歷了巨大的變化。

中國家庭結構經歷了從「大家庭」到「核心家庭」再到「丁克家庭」的轉變。

三四代同堂是20世紀50年代理想的家庭結構,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大家庭結構仍然是家庭結構的主導,而到了70年代末,中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核心家庭」取代了「大家庭」。

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丁克家庭」一詞出現在了中國,但這個概念在國內卻遲遲沒有流行起來。

因為選擇丁克的中國夫婦仍然面臨著繼續傳宗接代的巨大壓力。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婚育是一種集體活動。

中國古代哲學家孟子有句名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直到今天,生育仍然在我國被視為婚姻的主要目標。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丁克家庭」正在中國出現。

那麼丁克家庭是什麼呢?其實「丁克家庭」對大家來說都是非常熟悉的了,由一對沒有孩子的夫婦組成的家庭被定義為「丁克家庭」。

丁克家庭收入穩定,選擇不生孩子,他們的出現給了年輕人更多的空間在婚姻體系中做出自己的選擇。

丁克家庭可以分為哪些類型呢?

01純粹的丁克夫婦

純粹的丁克夫婦是指夫妻雙方為異性,生育能力正常,但非常確定他們要過一種所謂的丁克(雙收入,沒有孩子)的生活方式。

這些夫妻一般對孩子存在普遍的「厭惡感」,並且深刻理解撫養孩子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代價。

他們希望避免付出撫養孩子的代價,而更希望追求自己的個人發展。

一般純粹的丁克夫婦認為,在他們的小家庭裡,夫妻之間的感情紐帶是最重要的。

至於孩子,對他們來說則不是必需品。

02「同性相戀」夫婦

「同性相戀」夫婦是一個相對較新的丁克類型,但他們也是丁克夫婦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性相戀」夫婦往往永遠都是丁克夫婦,因為他們不太可能有孩子,而且由於男性平均收入比女性高,「同性相戀」夫婦中雙方是男性的「同性相戀」夫婦比純粹的丁克夫婦擁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

03無子女夫婦

儘管這一群體有時被忽視,或者不被認為是丁克夫婦。

但由於許多夫婦因為種種原因不能生育,當他們發現想辦法生孩子或領養孩子需要付出的風險和代價太高時,他們天然的就變成了丁克夫婦。

丁克家庭的好處是什麼?

(1)經濟更寬裕。由於丁克家庭中沒有需要撫養的小孩,也就是丁克家庭可以把養一個或多個孩子的那些食物、服裝和長期教育費用從生活中扣除掉,這樣就會省下一大筆錢。

丁克家庭的夫婦可以把錢花在購買自己的衣物和生活用品上,他們也可以經常出去旅遊。

一般來說,丁克家庭的夫婦在經濟上比需要養育孩子的家庭要更寬裕。

(2)生活開支更少。因為沒有孩子,丁克夫婦也不需要買所謂的學區房,並且他們也不需要購買包括兒童臥室在內的大房子,甚至某種程度上他們都用不著購買房子。

這可以讓他們租用或購買空間較小、價格較低的住房。

此外,與普通單身漢相比,兩個人一起生活實際上更省錢。

(3)可支配現金更多。更多可以支配的資金也為丁克夫婦進一步累積財富創造了可能。他們可以把花在孩子身上的錢用於投資股票和債券。

即使每年投資幾萬人民幣,從長遠來看,他們獲得的收益也會有很大的不同。

其實,無論是選擇是按照傳統觀念生兒育女還是做新興的丁克夫婦,我們都有權利可以選擇。

丁克夫婦不應該被過度吹捧,但也不應該被刻意妖魔化。

無論選擇如何,我們都可以好好度過自己的漫漫人生。

【文章寄語】:在決定做丁克家庭時,最重要的就是先和雙方父母溝通好,因為很難有人會輕易接受自己家沒有後代的事情。

【題外話】:你對丁克家族有什麼意見嗎?

相關焦點

  • 不孝為三,無後為大,丁克一族真的很自私嗎?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的思想也變得越來越開放和廣闊,無論是面對愛情,面對婚姻,還是面對將來是否要有愛情的結晶,很多人都有他自己的想法,在我們這偌大的人群裡,不乏丁克族這樣一種人群,所謂丁克,就是不生孩子,不少人覺得丁克一族的人很奇葩,古語:不孝為三,無後為大,,很多人聽到丁克都會覺得這類人非常自私
  • 第一批丁克進入老年,越來越多人選擇丁克,為何不願意生娃
    而有網友又開始在下面炸開了鍋,大多數網友還是覺得不生孩子不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還有網友給李健扣上了不孝的帽子,堅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16年的時候,國家放開二胎,但也只是那一兩年的生育率好像好那麼一點,但是之後生育率仍在不斷地下跌,所以已經有風聲放出來,國家可能要全面放開生育。
  • 古人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何意?專家:多說人都理解錯了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本文轉載自網絡,內容未核實,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繫刪除。古人常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結婚後夫妻不生或生不出孩子,都屬於忤逆父母的不孝大罪。這句話到底啥意思?不生娃就不孝?專家:純屬謬誤,你們都理解錯了!
  • 那些當初選擇「丁克」的夫妻,現在生活的怎麼樣?過來人這麼說
    前言隨著時代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丁克",也就是結婚後不生孩子,堅持過二人世界。其實"丁克"這一概念由來已久,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有部分夫妻選擇丁克,一輩子沒有生育。他們最初選擇丁克是因為聚少離多,男方因工作原因常年出差,女方忙著創業,也是整日都不得閒。兩人都不願意放棄自己的事業,於是在商議後決定丁克,一是為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事業發展上,二是為了減輕自己的精神負擔。雖然最初兩方的父母都不同意,但看著他們積累的財富越來越多,今後的生活有了保障,也就不在退兩人要孩子了。
  • 「雙薪水無子女」的丁克夫妻,人到晚年後還瀟灑嗎?更多的是遺憾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丁克」來源於英文單詞DINK (Double Income, No Kids),譯為「雙薪水無子女」,一般指選擇不生孩子的工薪階層夫妻。如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傳統觀念已被很多人摒棄,許多年輕夫妻選擇丁克生活,一部分是生理原因不孕不育,還有一部分並不認為生育非但不是人生的必需品,還帶來更大的經濟壓力。「丁克家族」成為一種新型家庭模式,他們的想法理應被尊重,但選擇做「丁克夫婦」之前,有許多問題應該慎重考慮清楚。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真實意思
    所以他們都催著我們夫妻倆早點擺酒席,早點生個孩子,多多賺錢……  而我認為有求皆苦,無求乃樂,一輩子都在追求短暫快樂的人其實都是自討苦吃。要求的東西越多,就會被束縛得越緊。我們夫妻倆就想簡簡單單過日子,不要房子,不要車子,不買鑽戒,不擺酒席,不要孩子,賺的錢大部分贍養老人,小部分做公益,自己留點買生活必需品。如果要生養個小孩,在如今這種社會風氣之下,全家人生活應該會相當艱難。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執意做「丁克一族」,三位媽媽道出了真相
    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在我們父母那一代,誰家沒有三五個孩子,多的七八十來個的都有。正響應了那句古話:人多力量大。 央視著名主持人康輝和妻子劉雅潔結婚十九年,他們在步入婚姻的第一天就決定不要孩子,選擇了丁克。 說起「丁克」一詞,大家都不陌生,意思是有生育能力的人不生育孩子的家庭。現在的生活中,有的人堅決不會選擇「丁克」,但還是有很多年輕人執意要做「丁克」一族。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都值得被尊重。
  • 30年過去了,那些選擇成為「丁克一族」的夫妻,現在過得怎樣了?
    所以說,我們才會常常聽到那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然而,在現如今這個社會中,人們的思想已經發生了轉變,大家早就不再像過去那樣,過分重視生兒育女這件事了。特別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的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了,生兒育女這件事在很多人的心中,就更是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無後」究竟是什麼意思?
    有些催婚的方式比較委婉,有意無意說:兒子,你看人家鐵柱,年齡跟你一樣大,孩子都上小學了,最近老婆又懷了二胎,人比人氣死人啊!有些父母非常直接,會語重心長地說:「兒子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千萬不能讓咱家絕後啊!」在中國古代,人們非常重視傳宗接代,甚至認為娶妻生子就是為了延續香火,妻子若沒有生兒子,哪怕夫妻關係再好,也有可能被丈夫以「無子」的理由休掉。
  • 為何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下一句才是重點?整句話想要表達什麼?
    為何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下一句才是重點?整句話想要表達什麼?古代有很多富有哲理的語錄。流傳至今,並且對當下的影響也很深。有些古語雖然說,並不能指導現代人的思想。但是,卻一直被人引用著。比如這一句古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古語是出自《孟子離婁上》。大多人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我都覺得這句話很嚴重。其實這句話是在全文中摘下來的,這句話的下一句才是重點,卻很少人提及與傳頌。至今關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解釋都沒有統一。一般情況下對這句話的解釋有兩種。爭議主要是來源於無「後」為大中的「後」字。
  • 選擇「丁克」的人,為什麼越來越多了?以免將來後悔,決定需謹慎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丁克這個詞在20年之前,甚至是10年之前都是一個不為大眾所知的詞語,但是在如今的社會來說,丁克這個詞已經漸漸變得讓人熟知了,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有些人認為,孩子會成為破壞家庭幸福穩定的原因,因為有了小孩子之後,很多夫妻就會對關於孩子的教育,或者是孩子的生活方面的教導,而發生矛盾,這種矛盾的積壓越來越深,甚至可能會導致離婚。所以有這些想法的夫妻,他們可能會選擇不要孩子,繼續過自己安穩的生活。
  • 採訪三對丁克夫妻,聽聽他們怎麼說
    ,畢竟那時的人們還殘留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封建思想。可最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意識的開放,「丁克」這個詞也被越來越多的年輕夫妻認可和採納。不同於多數老輩人養兒防老的觀念,在這些丁克夫妻眼裡,孩子更像是一種拖累和負擔。相比生兒育女,他們還是更想把時間精力都用在自己身上。
  • 越來越多90後丁克夫妻,80後也來「跟風」,背後原因果然現實
    怪不得越來越多的90後,選擇做丁克,不要孩子,就連一些80後也來「湊熱鬧」,原來他們想得夠長遠的夠全面的,萬一孩子走丟了怎麼辦?生病了怎麼辦?6.孩子大學畢業,馬上就要面臨結婚買房,現在三四線城市一套房子也得100萬左右。7.孩子結婚,家長也得破費一筆,彩禮錢十萬八萬的就花出去了。以上都加起來,養個孩子少不了150萬元,真的是壓力山大啊,所以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做丁克。養一個孩子面臨很多現實問題的確,90後已經沒有60後,70後的發展機遇了,60後可以分到房子,70後可以分到工作。
  • 30年前選擇丁克的夫妻,晚年過得怎麼樣?65歲老人的實話,很現實
    在中國人,很大一部分人還是比較傳統的,他們遵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原則,認為結婚很大原因是為了傳宗接代,延續自己的血脈。但是,也有少數的人,不認可這一做法,他們選擇當「丁克一族」。那麼,30年前選擇丁克的夫妻,晚年過得怎麼樣?我們來聽聽劉奶奶是怎麼說的吧。
  • 那些選擇「丁克」的夫妻,30年後會是什麼樣的結局?很現實
    近些年,「丁克」這個詞被大家所熟知,有很多明星都選擇做丁克,包括梁朝偉、李健、蕭敬騰等等。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丁克」這個詞才在我們國家出現,最開始是因為夫妻無法生育,不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孩子,不得不成為一名丁克。
  •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不孝」是啥?
    ,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比如常聽到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對於父母來說,孩子可以說是他們這一生中收到的最好的禮物,對於每一位父母來講,孩子就是他們的整個世界,因為從孩子出生開始,父母每時每刻都在為孩子的將來考慮著,直至孩子長大成人了,做父母的也會有操不完的心。
  • 丁克都是工薪階層嗎?沒有這些要點,我建議你不要做丁克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觀念也在發生變化,現在丁克家庭越來越多。丁克人是誰?什麼樣的人才適合丁克?實際上,做丁克也需要一些條件。丁克是誰?其中丁克家庭多為收入穩定、消費水平較高的工薪階層,他們通常是社會上的中產階級,這似乎與代美國的中產階級非常相似。一般來說,我們很少看到富裕家庭或貧窮家庭選擇做丁克。事實上很容易理解富人有很多錢和價值「延續香火」,所以他們不會選擇丁克。經濟困難家庭的觀念相對傳統,他們的值是「養孩防老」,所以不會選擇丁克。因此丁克一般是中產階級家庭。
  • 「一時丁克一時爽,一直丁克一直爽」丁克是個人自由,還是不負責?
    丁克一族,粗略解釋就是,已婚夫妻不生孩子,一直過二人世界,甚至提出「一時丁克一時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的標語。然而丁克一族也被很多人稱為不負責任的人,畢竟生兒育女,延續生命,是自然交付人類最重要的使命,如果只為自己著想,這就是自私自利,所以主動選擇丁克一族的夫妻,也往往會受到別人的非議。
  • 央視一哥康輝丁克無子20年,坦言道:我後悔了!
    對於選擇丁克,康輝家裡是不同意的,但這對夫妻堅持自己的選擇。他在自傳中寫了選擇丁克的原因:當初年輕,考慮自己比較多,覺得孩子是一種拖累,不想有太多牽扯,覺得這樣人生可以能夠更瀟灑從容一些。 作為一個丈夫,康輝能拿滿分。在事業的上升期,康輝的工作非常的忙,不料妻子的腰卻受傷了,需要每天去理療。
  • 古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不孝也很現實,很多人做不到
    古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不孝也很現實,很多人做不到我們國家幾年來又將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推上了宣傳重點,其實這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我們的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是非常寶貴的,表現在思想方面就有著很多流傳至今的珍貴語錄,每當讀起來還是讓人覺得深入人心,就比如這一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孝敬長輩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遵守的道德底線,因為華夏兒女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儒學思想就教育我們要善待父母長輩,但是如果才能做到孝順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行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