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都是工薪階層嗎?沒有這些要點,我建議你不要做丁克

2020-12-18 呲溜噠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觀念也在發生變化,現在丁克家庭越來越多。丁克人是誰?什麼樣的人才適合丁克?實際上,做丁克也需要一些條件。

丁克是誰?

其中丁克家庭多為收入穩定、消費水平較高的工薪階層,他們通常是社會上的中產階級,這似乎與代美國的中產階級非常相似。一般來說,我們很少看到富裕家庭或貧窮家庭選擇做丁克。事實上很容易理解富人有很多錢和價值「延續香火」,所以他們不會選擇丁克。經濟困難家庭的觀念相對傳統,他們的值是「養孩防老」,所以不會選擇丁克。因此丁克一般是中產階級家庭。

所有中產階級家庭都適合丁克嗎?事實並非如此。只有滿足以下三個條件,我們才能做丁克:

一、最好不要獨生子女

中國人的概念比較傳統,非常重視家族的傳承。人們常說不孝有三種,沒有後代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是獨生子女並選擇丁克,你將面臨難以想像的壓力。這種壓力主要來自父母、親戚朋友,尤其是來自農村的孩子。丁克家庭,不僅要承受很大的壓力,還要讓年邁的父母承受很大的壓力。如果你有兄弟姐妹並且他們有孩子,你所面臨的壓力就會小得多。

二、有良好的經濟基礎

因為沒有孩子能養老,經濟基礎非常重要。丁克的人對生活水平的要求相對較高,因此退休後的生活成本也會更高。這裡的費用不僅包括退休後的生活費,還包括照顧老人的費用。雖然有越來越多的「啃老族」和「養孩防老」不是在經濟層面,而是在生活和精神層面,但是丁克家庭沒有孩子,一切只能靠夫妻雙方。當你的身體康健時,生活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然而當你身體不好的時候,你需要被照顧,你可能要去養老院,你可能還得僱個護士,這些是非常昂貴的。因此如果沒有具有良好的經濟基礎,並且丁克的老年壽命將非常「悽慘」。。

三、善於家庭關係

如果你想在晚年過上幸福的生活,夫妻雙方都要善於處理家庭關係。愛情會變成親情;兩個人在一起很長一段時間,他們可以少說話。在一個有孩子的家庭裡,你可以擔心你的孩子和孫子女人,他們的生活和陪伴也是你晚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丁克家庭沒有這些,只有你們夫妻。因此夫妻雙方處理家庭關係的能力決定了你老年生活的幸福指數。

選擇不同的生活是一種態度,丁克。這不是絕對的好或壞,只有你能活得好嗎。做丁克需要小心,否則「丁」後悔可能太遲了。如果你選擇做丁克,這三點很重要。生活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回顧過去:

人生有四個圓圈,不要用太早來圈你自己,也許你有更好的選擇

有這些特點的領導不應該在離任後追隨

你走的時候踩了多少洞?第五個,很多人被擊中

退休後,月薪10000,年薪你能得到多少養老金?你也可以計算

相關焦點

  • 身邊朋友已準備要二胎,而我只想「丁克」,原因很現實
    我想做「丁克家庭」是因為「丁克」有很多好處。做丁克家庭有哪些好處呢?丁克家庭經濟壓力小現在培養一個孩子各方面的需求都很高。如果沒有孩子,就會省掉一大筆費用。夫妻二人的收入就可以用在其他分配上,經濟壓力小了很多。
  • 「丁克一時爽,一直丁克一直爽」,那些選擇做丁克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Income No Kids),意思就是夫妻倆都不要小孩。當然,丁克並不是因為不能生育而無孩,有生育能力但是主動選擇不生育才能叫做丁克。 丁克概念這些年在社會上十分流行,不少夫妻,特別是年輕人都打算選擇這種婚姻模式,就為圖個輕鬆自在。 這的確是一個事實,聲孩子的痛苦就不用多說了,帶孩子有多麻煩所有人也都清楚。
  • 丁克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你是給丁克家庭施壓的其中一員嗎?
    但是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每個人都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歸屬、依附於某種關係。所以作為上一輩人,他們終究是無法理解這個邏輯的。如果從這個角度,似乎就能理解父母們的邏輯:沒有兒女,你就缺少了關係網中的重要一環。不僅你缺少,你還「連累」你的父母也一樣缺失——你缺少兒女,他們缺少孫輩。
  • 首批女丁克晚年唏噓:為啥沒有後悔藥
    我的朋友經常會在群裡曬外孫、孫子,說孩子帶到七八歲就知道疼人了,幫你端茶倒水,給你剝塊糖,在飯桌上還會貼心地給你夾菜。別說外孫了,我連帶自己的孩子帶來的成就感都沒體驗過,心裡很羨慕。除了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我的內心也覺得十分對不起自己的老公。
  • 「雙薪水無子女」的丁克夫妻,人到晚年後還瀟灑嗎?更多的是遺憾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丁克」來源於英文單詞DINK (Double Income, No Kids),譯為「雙薪水無子女」,一般指選擇不生孩子的工薪階層夫妻。四十年前她和先生的愛情引眾人豔羨,但結婚後他們做出的一個選擇讓家中長輩、身邊朋友不解和疏遠——不要孩子。這在當時對家中長輩是「大逆不道」的行為,朋友也勸秦老師說:「不生孩子套不住男人的心,你會後悔的!」面對親友的質疑,秦老師夫婦毅然決然地選擇選擇丁克。
  • 丁克家庭,誰會嚮往
    丁克家庭一般指不生孩子的工薪階層的夫妻。夫妻「雙收入、無子女」。依據夫妻雙方個體差異,丁克家庭分主動自覺型和被動消極型。前者指夫妻雙方有生育能力,但自願不育的家庭;後者指夫妻一方或雙方不具有生育能力而造成沒有子女的家庭。」
  • 丁克一族是心理下一種對愛情品質的執著堅守
    追溯「丁克家庭」的起源,他們始於歐美地區,並已逐漸成為當今西文社會中愛的結體的兩種「正常」表現形式。在大多數情況下,「丁克家庭」現象的出現是源於人這一個體,由於過度追求個性解放,並「相互配合」和逃避孤獨的結果。如果被動選擇不要孩子算丁克嗎?
  • 丁克「專坑」女性?過來人的經歷很現實,丁克一事沒你想像的簡單
    調查研究顯示:被動丁克的人比主動丁克的人更容易有遺憾。「主動丁克是個人選擇,但是被動丁克還是勸你多想想」,這是一位丁克女性勸誡年輕人的話。對於年輕人來說,丁克的好處顯而易見,甚至一些人都很容易被這些好處迷了雙眼。
  • 原來眾多明星都是「丁克一族」,而他不要孩子的理由我笑了!
    原來眾多明星都是「丁克一族」,而他不要孩子的理由我笑了!在中國,傳宗接代的思想還是比較根深蒂固的,但是這都是封建社會的社會現象,部分地方還存在傳宗接代的傳統思想,不過都是農村這種地方。但從2013年結婚到現在也有五年了,可一直沒有傳出懷孕的消息。不久前如今53歲的鄭伊健宣布自己要做丁克家族,原因是:「他覺得空氣品質太差,世界人心複雜」,所以不想要孩子。而他的妻子蒙嘉慧也表示支持,寧願做丁克家庭,過兩人世界的甜蜜日子也不想要孩子。 對於這一說法未免也太好笑了吧!
  • 丁克一時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第一批丁克族後悔了嗎?
    丁克」,是英文簡稱DINK(double incomes no kids)的音譯,指夫妻雙方主動選擇不要孩子,用雙份收入充分享受二人世界。這一概念自上世紀80年代引入國內,到現在第一批丁克族已人到中年,於是網上開始有了這樣的話題討論:30年過去,中國第一批丁克後悔了嗎?
  • 你們身邊的丁克家族最後都怎樣了?現實告訴你,丁克要謹慎
    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看看最近因為二胎政策引發出來的丁克家族。和大家有條件的沒條件的都要拼二胎的家庭完全相反,丁克家庭是連一個孩子都不願意生的家庭。1.後悔丁克,離婚後再生不過要將丁克理念要堅持下去也是不容易的,因為有很多人在半道上就放棄了,比如著名的導演爾冬陞。他在60歲的時候年老來得子,可以說是十分的讓人興奮了。
  • 30年前第一批「丁克」家庭已步入晚年,沒有孩子的他們,後悔了嗎
    但在社會財富沒有充分湧動的背景之下,這種生育價值觀會給帶來非常大的難題,特別是落後的教育模式,讓絕大多數的家庭陷入越生越窮的困境。若從宏觀角度細究,全球可支配的生產資源總量不變,而超生帶來的最終結果無疑就是「超載」。如果不加以行政手段的幹預,或者積極的價值引導,那麼必定會提前耗盡未來人類社會的資源。就此而言,多子多孫未嘗不是一種短暫的錯覺。
  • 中國第一批「丁克」已經開始退役,下半輩子沒有孩子是很現實的
    隨著思想的日益開放,「丁克」這個詞流行了一段時間。即DINK,是英語DoubleIncomesNoKids的縮寫。夫妻有兩份收入,選擇不生孩子。就像說兩個人有足夠的食物,全家都不餓。對許多有傳統觀念的人來說,孩子無疑是家庭的延續。事情總是有兩面性的,所以為了驗證沒有一個孩子還能快樂,很多人選擇成為「丁克家族」。
  • 想丁克 糾結要不要結婚 愛情能打敗生育觀嗎 婚姻問題你想好了嗎
    我之前和一個男生聊天,他說相親遇到一個特別漂亮喜歡的女生,可惜人家說丁克,他就說不行拜拜了,結果他爸媽把他罵了一頓說:人家說不要你就說好好好,小姑娘還搞不清自己想要啥呢,以後自然會要的。 你明白了這其中的意味了嗎?你男朋友爸媽教過他了呀。
  • 越來越多90後丁克夫妻,80後也來「跟風」,背後原因果然現實
    以上都加起來,養個孩子少不了150萬元,真的是壓力山大啊,所以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做丁克。養一個孩子面臨很多現實問題的確,90後已經沒有60後,70後的發展機遇了,60後可以分到房子,70後可以分到工作。也不像80後那會大學沒有擴招,還可以靠自己的學歷和學識闖出一片大好前程。普通的工薪階層,面對高房價,孩子上學,老人養老,醫療看病等等很多現實的問題,已經不堪重負。
  • 丁克人群裡的另類——「被迫丁克」
    網絡上有這樣一個著名話題——第一批丁克家庭怎麼樣了。點評數最多的一篇帖子,是《每日人物》採訪的四位丁克最早的家庭。四個家庭,對如今的生活狀態以及自己所做的選擇,做了自己的回答。四對家庭對於丁克的看法,沒有一對家庭選擇丁克是因為自己最初的初衷是不想要孩子或是喜歡丁克生活。
  • 選擇丁克到底一時爽?丁克家庭最終過的都怎樣了?
    做了32年女人,遇到最大的困難卻是生孩子。在吃了一年中藥後,老公把我所有的藥和病歷扔進了垃圾桶。對我說,老老實實做我們的丁克。剛開始婆婆不同意,讓我們領養一個,說可以養兒防老。老公不同意,說誰也不能阻止他做丁克的選擇,我明白,他這麼做是因為心疼我。如今我們已經做丁克兩年了,這兩年,我們共同面對了親朋好友對我們的同情,婆婆的從反對到支持。但我們自己,變得越來越快樂,我不再糾結自己不能做母親,反而可以一心一意的賺錢工作。
  • 「一時丁克一時爽,一直丁克一直爽」丁克是個人自由,還是不負責?
    而丈夫原先是一個報社的主編,結婚後,就主動離職,選擇照顧家庭,他的愛好非常多,收藏、繪畫、看書、烹飪、陶藝、音樂等等,這些對於李敏來說都不是很懂,但是能發現丈夫樂在其中。丈夫也尊重她的想法,這樣一過就是三十年,夫妻感情卻並沒有因為沒有孩子而生疏,反倒在簡單中變得深刻,互相理解,互相扶持,定期旅遊,吃飯,生活品質越來越高。二、桃子夫妻:我不能生。桃子不能生孩子,如果想要孩子必須做試管,可是家庭經濟又不允許。
  • 堅持丁克20多年後,48歲的康輝後悔了!沒有孩子,成了一生的遺憾
    由於工作一直很忙,所以他和妻子結婚後,達成了共同的觀點:不要孩子,堅持丁克。儘管他的父母一直催促兒子兒媳生娃,但是兩人硬是頂住了壓力,堅持沒有要孩子。直到父母離世,康輝有了後悔的感覺。上節目的時候,康輝直言,要是能夠重來,自己一定會選擇要孩子,完成父母抱孫子的心願。如今已經48歲的康輝,事業成功、婚姻幸福,但沒有孩子,卻成了一生的遺憾。
  • 丁克家庭如何養老?兩條建議為你指路
    當「丁克」的概念剛傳入中國時,許多高學歷高收入者紛紛被它吸引,加入丁克一族。如今,20年過去了,曾經誓為丁克的家庭過得怎樣?為此,我們回訪了一批老丁克。有趣的是,幾乎沒有一位說後悔的。他們的養老計劃也許對新丁克有借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