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拜把子流行填寫金蘭譜

2020-12-20 魯網

我國古時朋友相交,意氣相投之下,素有結拜為異性兄弟的習俗,俗稱「換帖」或「拜把子」。如春秋時期齊人管仲與鮑叔牙的管鮑之交,東漢末年劉備、關羽、張飛的桃園三結義,均留下一時佳話。

金蘭譜

  (原標題:見證民間結義風氣的民國「金蘭譜」)  

  我國古時朋友相交,意氣相投之下,素有結拜為異性兄弟的習俗,俗稱「換帖」或「拜把子」。如春秋時期齊人管仲與鮑叔牙的管鮑之交,東漢末年劉備、關羽、張飛的桃園三結義,均留下一時佳話。民國時期,民間亦效仿此風,作為社會交際習俗,義結金蘭者大有人在,男性之間結為兄弟,女性之間結為姊妹,形成一時風氣。近日,筆者欣賞到一件民國時期上海廣益書局印製的作為結拜之用的「金蘭譜」(見圖),可謂當時義結金蘭的一種範本。

  這件金蘭譜為紙質,長方形,白底。紅色的裝飾圖案,四角上的圓內分別寫有「金蘭同契」四字。裝飾圖案內的底色為淺藍色,中間印「金蘭譜」三個藝術字。右邊印有義結金蘭的序言:「夫壎篪葉(音xie)奏,兄弟固一本之親,玉石資攻,朋友亦五倫之次。應求悉洽,即骨肉無珠,何必吳虎蜀龍,始競門庭之爽;王珠陳璧,方符兄弟之文。」「文」字後特留出空白,以填寫結義等人的名字。繼而是:「等偶合萍蹤,如親蘭臭,踵桃園之勝,結契殷懷,聯梓裡之通家訂盟有願,從此衣冠展拜,吾翁即是若翁,膠漆愈堅,同志依然同氣。齒年曆敘,腳色兼詳。各將楮墨珍藏,勿負笠車旦誓。」後面有結拜人的相關信息和結拜時間,如結拜人的出生年月、出生地、職業、住址,及曾祖、祖、父母三代的名字。

  金蘭譜是結拜的重要信物,要在結拜者之間互相交換留存。之所以取名「金蘭譜」,是因為「金蘭」語出《易經·繫辭》之「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寓意友情牢固而融洽。這件金蘭譜序言開首的壎和篪,為古時的兩種樂器,分別為土製和竹製,二者合奏時聲音互補融合,美妙無比,在這裡比喻結拜兄弟之間的親密無間,「笠車」之交,則明示結拜沒有貧賤富貴之分。

  明清時期,文人官吏對換帖(結拜)十分講究,結拜之期要請陰陽先生選定黃道吉日,除了認真填寫金蘭譜,還要備香燭貢品,將填寫好的金蘭譜供於桌案上,面對天地或劉關張牌位,依年齡大小依次焚香叩拜,極其虔誠。由於民間盛行結拜之風,有些書局和出版機構也開展了印製空白金蘭譜的業務,這件金蘭譜就是由創辦於1900年的上海廣益書局印製發行的,主要用於民間普通百姓,使用簡單,只需要在結拜時買回來按內容填寫空格,然後交換、收藏就行了。當時流行於市面上的金蘭譜大多用於男性,女性使用的金蘭譜一般都是請人在女人自繡的單幅絲綢上寫上有關文字。

  金蘭譜只是意氣相投者交往的一種形式,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環境等因素的變化,如果日後反目成仇割袍斷義,金蘭譜就沒有保存的必要了,會因之燒掉,俗稱「拔香頭子」。新中國成立後,流行於封建社會的「拜把子」的這種民間習俗轉化為同志之間和睦相處的純潔友誼,二十世紀80年代還發行過「桃園三結義」的郵票,金蘭譜不複流行。

  (文章來源:收藏快報 湖北武漢 李笙清)

相關焦點

  • 「拜把子」所拜何物
    梁啓超在《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中就寫到:「今我國民綠林豪傑,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園之拜……」。中國民間,「結義」又叫「拜把子」。那麼,「拜把子」的「把子」所謂何物?這個問題不僅與古人結拜時的儀式有關,而且還涉及到漢字的古今讀音演進。
  • 60年代農村很流行「拜把子」習俗,現在無影無蹤,為啥?
    比如說過去農村曾風靡一時的"拜把子",尤其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非常流行。大海棠也經常聽一些農村老輩人說,過去村裡不僅兩個人可以拜把子,四五個關係好的也可以一起拜把子,再按照年齡或其他方式排序,往後以兄弟名義相處。這個習俗看起來像是電視劇裡的橋段,但在那個年代確實很常見。而時至今日這種情況基本已經消失了,就算現在讓農民去拜把子,相信大多數人內心也是不太願意的。那為何這個"拜把子"習俗會消失呢?
  • 結拜是一個很傳統的文化,現在都拜關公,那關公拜的是誰?
    那麼拜把子這個風俗到底從什麼時候來的呢?它的意義又是什麼?記載暫時比較早的拜把子的事情應該就是劉關張三人了。但現在在港臺影劇裡面常見的拜把子都是拜關公。因為關公是忠義的代表,那麼在劉關張三人還沒有拜把子之前,古人如果要結拜兄弟的話跪拜的是誰呢?除了兄弟之間姐妹,當兩個異性人感覺彼此不錯的時候,也會結拜天地成為夫妻。
  • 古人「結拜」很講究,有「五不拜」的習俗,你知道幾個?
    一、交換譜帖,又稱「金蘭譜」。金蘭的含義,取自《易經·繫辭》中的「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就是形容堅固的友情。金蘭譜就是在一張紅紙上,寫下自己的性命、生辰八字、家庭住址,以及祖孫三代的姓名。二、結拜必須要本人自願,然後選擇一個正式的場合,比如祠堂。
  • 張作霖能稱霸東北少不了以下幾個拜把子兄弟,其中一個還是大土匪
    張作霖一、馬龍潭他是張作霖的拜把子認得大哥,背景也是十分深厚,在清朝還未滅時,他的父輩就是清朝的大將軍,而且不是名譽將軍是實權將軍,所以他的父輩給他創下了很大的家業,他也不是草包,在清朝滅亡民國建立之後,馬龍潭果斷轉型,利用父輩的積累當上了民國的高官,也是那種有權有勢的高官。
  • 古人結義時,為何叫「拜把子」,「把子」是什麼?
    可是,我們常說,結拜就是「拜把子」。要說拜天拜地拜二爺都好理解,這個「拜把子」是何意呢?「把子」是人還是物,為何要拜呢?拜把子,最早在曹雪芹的《紅樓夢》中出現。我一個女孩兒家,知道什麼粉頭面頭的!姨奶奶犯不著來罵我,我又不是姨奶奶買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罷哩!
  • 兄弟義結金蘭,為何稱為「拜把子」,「把子」到底是什麼?
    我們常說,結拜就是「拜把子」,要是說拜天地或者拜關公,我們都可以理解,那為啥要說「拜把子」呢?「把子」又是何物?最初明確出現這個詞是在《紅樓夢》之中,方官在嘲諷張姨娘時,提到了一句「拜把子的都是奴才」,可以看出在這種有身份地位的上層人士眼中,「拜把子」是一件特別低俗不入流的事情。
  • 民國少帥張學良,為何要對溥儀皇帝三叩九拜?
    民國少帥張學良,為何要對溥儀皇帝三叩九拜? 不僅是民國少帥張學良見到溥儀要行三叩九拜的大禮,就是當時的很多北洋軍閥的大佬們,包括袁世凱,王士珍,張作霖見到溥儀,都會行跪拜禮。
  • 「拜把兄弟」在以前的農村很流行,如今沒有了,你拜過嗎?
    「拜把兄弟」在以前的農村,現在比較少見,是現在的人虛偽了,還是缺少江湖義氣了?
  • 蔣介石八大拜把子兄弟都有誰?
    舊時中國,「拜把子」現象相當普遍,要想在江湖上立足,沒有幾個拜把子弟兄怎麼混?近代政壇當中,蔣介石就很喜歡來這一手。蔣介石一生當中,曾先後結交了幾十位「盟兄弟」,其數量之多,為近現代「大人物」中所鮮見。
  • 古代當結拜的時候,人們總說「拜把子」,其中「把子」代表什麼?
    這其中最著名的應該是很多人熟知的桃園三結義了,當初在梅園當中,劉關張三人結拜為兄弟,從此是開始了他們傳奇的一生,當然之後也曾經發生過很多的這種結拜形式,而如今我們也有很多人結拜,而經常能夠聽到的詞語就是「拜把子」。
  • 後代人拜把子都跪拜關公,劉關張當年桃園三結義,他們拜的是誰
    中國有句俗話稱為文拜孔子,武拜關公,甚至於當下關公像也變成了許多 商人的守護神,黑白兩道都喜愛拜關公,關公象是忠肝義膽的化身,當下也是人們的一種心理寄託。那麼當下的人拜把子拜關公,在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時候,他們三個拜的到底是誰?
  • 據說有孫子才能結拜,古人的拜把子竟是好基友?知曉的人不多
    結拜需要報備自己的祖宗三代,有孫子才是拜把子的前提,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曉了。現在的好朋友與古人間義結兄弟有什麼差別?在茫茫人海中尋得知音並不易,他們之間時不時有桃園結義,竟然是今天所謂的好朋友?不僅僅是愛好結交,對儀式還頗有講究。講重義遵禮節,名望家族的人長幼尊卑明顯,見長輩跪拜禮,平輩之間也要禮讓客套。為什麼有的人說有孫子才能結拜?
  • 農村拜把子父母去世,有必要披麻戴孝嗎
    農村拜把子,就是結拜稱成兄弟,在一起稱兄道弟。不求有福同享,但求有難同當。互幫互助,共同擔當。如果是在古代,那關係非同一般,那是相當親近的,相當於同一個爹媽。而現在,雖然禮數沒那麼多,既然結拜了,對方的父母雖然不是自己的親生父母,也應該像親生父母一樣對待。
  • 不妨給「拜把子」官員來個有禍同當
    在「結拜」的兄弟中間,可以互通有無、互相提攜,可以攀援汲引、易子而仕,從而使公道溺於私情,讓正義虧於嗜欲。(3月2日中國新聞網)眾所周知,近年來各類違紀違法案件頻出「新動態」,「圈子」二字也成為一大熱詞,輕則三三兩兩、重則塌方腐敗,對「抱團式」違紀的打擊力度也愈發加強。
  • 美華人流行民國風全家福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全家福絕對不再是攝影棚正襟危坐那麼簡單,美國一些華人年輕人喜懷舊風,拍攝漢服或民國風全家福,展示傳統中國人的風骨。華人Vivian王一家六口拍攝漢服全家福。她說,拍攝一天很辛苦,因為裙子和髮髻都很重,且拍照也是體力活,但是看到畫面中家人們呈現了不同韻味,覺得非常值得,宛如置身古代,營造了妻賢子孝,歲月靜好,享受天倫之樂的美好畫面。全家福拍攝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