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湯陰喪葬習俗

2021-12-27 湯水之濱

古語說,十裡不同俗,安陽地區五縣四區,喪葬習俗也有不同,從湯陰的喪葬習俗來看,無疑受中原地區主體喪葬的影響,帶有很多的共性:

    老者臨終,家屬到場送別,咽氣(「咽氣」又稱「落氣」)後,即燒化紙箔,渭之「燒落地紙」或叫「落氣紙」。替死者抹身、梳頭、更衣後,將屍體移至堂前(靠左邊),覆以被單,同時燒香焚紙點油燈。門上貼白紙,門前插自幡,以示鄰裡,然後向親友報喪。                                                                                 死者的親友接到報喪後,要及時到死者家中弔唁,至親好友去時多給死者扎紙物(即社火);死者為男,則扎紙馬、紙人;死者為女,則扎彩轎、紙人。另扎4筒彩幡,親友奠儀以紙箔為主,交厚者多送挽幛(6尺黑布)。現在扎紙物、請響器班的多為孝女。                                                                                  棺木停放屋正中,將死者放入棺木叫「入殮」,死者臉蒙黃裱紙,背墊銅錢,口含銅錢,稱「噙口錢」,手拿餅子,稱「打狗餅子」。意思是人死了,靈魂要到地府報導,魂靈路過惡狗坡時,惡狗會上來咬,死者手裡拿的餅子,是留給狗吃的,狗見了餅子,就不咬了。棺頭點長明燈,置一小罐,插一雙筷子,謂之「密封罐」。地上放一個土盆,謂之「老盆」,以備親屬弔唁燒紙之用,棺側有孝子輪流侍守,朝夕不離,謂之「守靈」。親友前來弔孝,由孝子,跪迎、跪送。若來女眷,則由死者兒媳或女兒至孝堂跪迎。                                                                                                                                                 死者去世的第二天日晚上,由兩人抬土罐(木桶),內裝麵湯,帶上端菜託盤,全家人及親朋好友隨之,哭入附近神廟,或村外十字路口,俗稱「送湯」。在路口焚燒死者被褥、衣服、鞋襪、席草之類,叫「燒鋪」或「髃鋪」。孝子等繞焚燒火堆三圈禱告,打碎土罐,舉家痛哭,盡哀始還。                                      出殯前,打開棺蓋,讓全家與至親好友  一睹死者遺容,孝子及孫男弟女圍棺痛苦,然後用鐵釘把棺木封在一起,封棺時,孝子、孝女要高聲呼叫,讓死者躲釘。     出殯時,死者全家孝子及直系親屬以下都穿白色孝服,棺起身,長孫持白幡引路,孝子摔碎「老盆」,持哀棍(俗稱喪棒)領棺下地,親屬親友持紙人、紙馬、幡幛等隨後。至墓地,長子引棺先繞墓穴向左向右各轉3圈,然後引棺入穴。葬畢回家,宴謝弔唁親朋,次日,孝子到送禮各家叩頭「謝孝」。到墓地送殯的多為男性,古有女眷不能隨棺下地的習俗,現在也有女賓跟隨送殯的。    葬後第三日,全家同往墓地,添土築墓,並焚燒紙箔,圍墳跪哭,稱為「圓墳」。現在也有當天下午就圓墳的。    老人死後,兒女要穿孝3年,百天之中,孝子見人不分長晚輩,均向人叩頭,以示行孝。守孝期間有3忌:百日內不剃頭、3年元宵節不蒸燈、3年春節不貼紅對聯(當年不貼、第二年貼藍或紫對聯、第三年貼綠或黃對聯)。     建國初期,民間仍沿用舊的喪葬習俗。1966年後,舊葬被廢除,各種活動基本禁絕。民問雖仍土葬,但必須深埋。20世紀70年代,實行了喪葬改革,悼念死者普遍採用送花圈、開追悼會的形式,親友左臂戴黑紗,向死者致哀。國家工作人員去世,大都火葬,城鎮居民也有少數效法者,但仍以土葬居多。90年代後,城鄉死者基本火葬後又土葬,喪葬禮俗部分恢復。

來源:漆園古今

湯水之濱——深度洞悉湯陰人和事

查看更多精彩↓↓↓

【紅色記憶】民國湯陰縣舊政府

【地方志】湯陰歷史上的幾次地震

在湯陰有一種習俗叫「烤百病」

政通路,承載每一個湯陰人回憶的路
【鄉土人文】修建於明崇禎年間的湯陰「梵王寺」

【鄉土人文】圖文展示 民族英雄嶽飛先祖墳塋

【鄉土人文】湯陰河陽寺

【鄉土人文】湯東明珠-武陵鎮的璀璨歷史

【鄉土人文】歷經五百年風雨的菜園橋

【鄉土人文】鄴南首鎮-宜溝鎮的前世今生

【鄉土人文】湯陰人祖輩們心目中的「神」

【鄉土人文】清.雍正年間的湯陰縣令楊世達



相關焦點

  • 藏族喪葬習俗
    藏區的喪葬禮俗有較多的講究及類型,在藏族當地的習俗有哪些呢?關於藏族喪葬習俗禁忌又有哪些,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藏族喪葬習俗講究藏族的喪葬習俗比較特別,分塔葬、火葬、天葬、土葬和水葬這五種,並且等級森嚴,界限分明。
  • 古代人尊禮重孝,一整套的喪葬禮制,民間也流行著種種喪葬習俗
    古代人尊禮重孝,一整套的喪葬禮制,民間也流行著種種喪葬習俗古代人尊禮重孝,人死後,子孫後裔對祖先要盡禮盡敬,恪守孝道,喪葬因而被列於五禮之一,稱為兇禮。隋唐承前代,制定出一整套的喪葬禮制,民間也流行著種種喪葬習俗。
  • 平江喪葬習俗
    舊時辦喪事有多道程序,要插族旗、開路、懸幡、做道場、誦經禮懴、燒靈屋、唱夜歌,親朋好友為了表示對亡者的追思之情要寫輓聯、祭文等等,所以民間辦喪事也是我國五千年喪葬文化的具體體現。平江人向來把死與生看得同等重要,民間相信人的靈魂不死,死人能投胎轉世還有來生。人死之後家人進行隆重的喪葬儀式,是對死者的尊敬,是後裔盡忠承孝的具體表現。
  • 喪葬基本習俗講究,都有哪些?
    隨著社會發展,很多傳統習俗,慢慢被人遺忘,特別是喪葬白事,會很少涉及到,相關的習俗講究不清楚,導致於遇到喪葬問題,會很困擾。那麼喪葬基本習俗,都有哪些?與逝者相關的祭日:1. 重要祭日:逝者每年的生日2.
  • 常見的農村喪葬習俗
    喪葬」是指一種為死去的人舉辦的儀式,有關漢族農村喪葬習俗都是怎樣的呢?中國民間農村喪葬習俗都有哪些,下面一起來看看吧!常見的農村喪葬習俗常見的農村喪葬習俗漢族農村喪葬習俗1、漢族人亡後身系草繩或纏黑紗,穿草鞋或白面布鞋,有的地方赤腳 不穿鞋。光山、新縣等地,男性死了,孝鞋口左邊披臉子,女性死了則為右邊,父母雙亡則為雙邊。接著給死者沐浴,前身7次,後身8次,有的前後各擦3次,穿 上壽衣後入殮。棺底鋪香末,末上墊紙或褥,有的還置5枚銅錢。抬屍時,喪主抱死者頭部人棺,頭朝棺木大頭,平直仰臥。頭枕3塊瓦,腳墊2塊磚。口中含錢, 或食物、珠玉。
  • 農村喪葬習俗,「孝子壓喪,金剛抬龍槓」,什麼意思?
    在過去那個封建的農村,喪葬的習俗甚是繁縟,規矩也很多又造成很大的浪費,因此隨著近年來農村經濟文化的提升,以及移風易俗思想的深入,厚養薄葬逐步成為農村辦理喪事的規矩。很多舊社會遺留下的喪葬舊習被摒棄,今天我們就講述一下舊社會農村出殯時的習俗,以史為鑑,推進農村移風易俗精簡辦喪葬的新風!
  • 曹州那些年之喪葬習俗
    喪葬文化,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文明史中的一部分,它涵蓋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就目前情況看,喪葬習俗懂的人不多,但是,做白事司儀行當的人卻不少。8.出喪擇日儀式:按照迷信的說法,人在剛日死,應選在柔日下葬;柔日死,應選在剛日下葬,剛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9.哭喪儀式:哭喪是中國喪葬禮俗的一大特色。哭喪儀式貫穿在喪儀的始終,大的場面多達數次。而出殯時的哭喪儀式是最受重視的,所以東北有些地方有請人幫哭的習俗,趙本山就是靠做哭活出來的。
  • 「頭七」「尾七」,喪葬傳統中的「七七」習俗從何而來?
    自古及今,都有祭奠先人的傳統,當家中有親人去世之時,按照習俗有「燒七」的習俗,喪葬習俗沿襲至今,雖各地不同,卻又都大同小異。在傳統喪葬觀念中,亡者會在「頭七」返家,家人應該於魂魄回來前,給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必須迴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覺,睡不著也應該要躲入被窩;如果讓死者魂魄看見家人,會令他記掛,便影響他投胎再世為人。有些地方也有頭七燒「梯子」的傳統,意喻讓亡者乘梯子上天。
  • 農村喪葬有習俗,如今出臺新規,這三條規定要了解
    農村的老人,是十分傳統的,尤其是一些年紀比較大的老人,思想非常保守,所以對於一些農村的喪葬的事情,是非常重視的。在農村地區,對一些喪葬老人的事情也是非常重視,也是會進行大操大辦的。但是,在這個喪葬的習俗中,也出現一些比較老舊的習俗,很容易和當今的時代接不上。所以,國家對於農村的喪假事情做出了一些新的規定,大家要注意了解一下。第一個,在農村地區,不允許土葬。以前,農村地區如果有老人去世,一般都是把老人埋葬在自己家的土地裡。這樣的話,慢慢的很多土地裡就出現了很多墳墓,在種植莊稼的時候,都要把這些墳墓進行避開,很不方便耕種。
  • 「清明祭祖」關於閏月年的清明喪葬習俗
    關於閏月年的清明喪葬習俗以往在清明節前數日,家家戶戶均備祭品紙錢,由父輩率子孫到先祖墓地燒錢掛紙、祭祖。在清明這一天,可以加土添墳、修整墓地。由於今年是閏月年,便聽身邊老一輩們說起今年的喪葬習俗與以往不同。在閏月年,家中凡有亡者,皆禁止在這一年內入土正墳,取而代之的是「寄埋」。所謂「寄埋」,是讓識風水者選好可以暫時寄放棺柩的方位和大致位置,在棺柩四周及其頂部使用磚石壘砌,將棺柩封閉起來。等到來年的清明節或十月朝時方可遷入正墳,舉行下葬儀式。
  • 美國的喪葬習俗
    (一)傳統的喪葬習俗 1.守靈 美國的傳統葬禮多採用宗教形式,通常在教堂舉行。葬禮前,靈柩要放在教堂中由親友們輪流守靈。
  • 農村喪葬習俗:親人去世後,為啥要把他的衣物燒掉,有什麼講究?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再點關 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農村喪葬習俗
  • 基督教影響下的農村喪葬習俗——以河北新樂承安鎮地區為例
    [摘 要] 文章通過總結基督教在河北新樂地區的發展情況,以及其對喪葬習俗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將為現階段河北新樂農村地區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本文將以河北新樂市承安鎮地區的調查為依據,淺談農村殯葬習俗在基督教的傳播過程中中西矛盾和中西合璧現象。1、新樂承安鎮地區傳統的喪葬習俗殯葬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河北省的這個以農業生產為農民基本生活來源的地區,保持了傳統的喪葬文化的完整形式。
  • 《民間喪葬習俗》葬禮的含義並不是goodbye,而是see you later
    不知道是因為地廣人稀不好籌辦,還是我所在的那個小鎮子的習俗中不講究大辦喪事,家鄉的老人去世,都是悄無聲息的,有時發現有位老爺爺或者老奶奶好久沒見到了,略一打聽,才知道已經走了。所以我12歲之前,從來沒見過葬禮。對「死人」這件事的印象,都是從書裡來的。白事為什麼要放鞭炮?還有煙花?為啥還要搭臺唱戲?唱戲就算了為啥還要唱歌?啥?還有脫衣舞?還收費?
  • 喪葬習俗有多少種﹖現在又發生了哪些改變﹖「攔祭」你見過嗎﹖
    我心裡不由有些犯疑惑了,這是一種什麼習俗﹖還要這麼隆重!於是就打聽了一下,左右店子的人說:這是這裡的一種喪葬習俗「攔祭」,是死者的親戚朋友在死者路過他住的地方時,為表示對死者的哀悼和對死者的敬意,用這種祭奠的形式來送死者最後一程,來作他們最後一次的分別!
  • 傳統的喪葬習俗你都知道些什麼?
    喪俗,多與我國古代的祭祀的習俗有著密切的關聯,祭祀的習俗來自於人的靈魂不滅的迷信觀念。人們認為各種神靈、祖先在另一個世界裡也過著一種和凡人一樣的生活,也需要享受人間的各種美味佳餚。人死了以後,活著的人們要祭奠他們,要以食品供奉他們,就可以使他們感到愉悅,從而賜福給活著的人。
  • 中國古代的喪葬習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要在墳上堆一個土包的?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喪葬文化,歷來都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國古代的喪葬方式,多種多樣,如崖葬、海葬、土葬等等。在這其中,土葬是傳統中原王朝,最為常見的一個喪葬方式。這種習俗,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實際上,如今我們所熟知的喪葬習俗,其實是經過了漫長的歷史演化的。在原始社會,一直到剛剛開始形成系統的文明,出現所謂的王朝。漫長的時間裡,古人在喪葬問題上,其實並沒有那麼多的講究。那個時候的人們,往往是直接埋入土裡。既無棺槨,也無墳墓,就只是單純地把人埋進去而已。
  • 農村喪葬習俗出現2大怪象,不少農民深受其害,國家該出手管管了!
    喪葬習俗作為農村的一項傳統文化,幾千年來流傳至今,一直備受農民朋友關注。對於大多數重視傳統的人而言,喪事辦的好壞直接能夠體現出一個人對於生命的重視程度。按照老話講,「死者為大」,後輩們在處理喪事時也應該儘可能的滿足逝去人的遺願,有經濟基礎的也應該把喪事辦的隆重、氣派。然而,也恰恰是有這種認知的存在,一部分農村地區卻興起奇怪的風潮。
  • ...僰人」懸棺葬人群族屬之謎 我國南方一種古老而奇特的喪葬習俗
    古DNA揭開昭通「僰人」懸棺葬人群族屬之謎 我國南方一種古老而奇特的喪葬習俗時間:2020-04-17 16:21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古DNA揭開昭通僰人懸棺葬人群族屬之謎 我國南方一種古老而奇特的喪葬習俗 光明日報 昭通威信瓦石懸棺遺蹟。
  • 農村民間喪葬習俗有哪些?
    而土葬在農村民間的確是有很多的習俗。以我所處的隴東中部一帶的農村來說,主要有這些習俗:「後事」準備人生百歲總有一死,當人進入晚年,漸漸的體弱多病,本人也有要求,家屬便著手為其準備身後用物。最主要的,也必須在生前打算的,一是壽棺,二是壽衣。以前,壽棺都是請木匠師傅製作,一般都是楊木做的,松木的只能是有錢人家;現在,會做棺材師傅少了,基本上都是在棺材店訂做,最次是松木的,也有柏木,雕有圖案,油漆錚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