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艦七大崗位曝光 甲板引導員解釋手勢含義

2020-12-11 華聲新聞

原文配圖: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艦長張崢。

  航母艦長,不僅負責指揮全艦的作戰和訓練,而且要對海上航行安全及其他管理事務負有全責。

  2012年9月25日上午,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已按計劃完成建造和試驗試航工作,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正式交付海軍。航母交付使用後,根據中央軍委命令,已任命張崢為艦長,1969年出生於浙江長興,軍銜是大校,研究生學歷;梅文為政治委員,1965年出生於湖北黃梅,軍銜是大校,大學本科學歷,他們都是從基層崗位成長起來的優秀軍官,有豐富的艦艇工作經歷,航母編制等級為正師級,編制員額上千人。

  機電兵:讓「空殼」航母動起來

  機電部門守護艦艇的動力系統,堪稱艦艇心臟的「守護神」。但大家卻經常調侃,機電兵就是「燒鍋爐」的。因為機電兵苦,工作環境高溫、高溼、高噪音,很多人離開艦艇後就再不願回去。

  樓富強,海軍遼寧艦首任機電長,掌管著半數以上的艙室和裝備。

  第一次登上正在建造中的航母,這艘當時還叫「瓦良格」的航母幾乎是個「空架子」,很多裝備都沒有或者只完成一半,整個航母就是一個大工地。那些日子裡,樓富強帶著官兵一個艙室一個艙室的走,一個設備一個設備的檢查,虛心向專家教授請教,向工程技術人員拜師。幾天下來,他們的安全帽被磕出一個個坑,作訓服被各種管道和裝備蹭得油亮。在這種環境下,他們繪製了1000餘份系統圖紙,給後續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樓富強帶領官兵梳理出動力、電力和船舶保障系統3套規程,共百餘萬字,填補了航母機電裝備管理使用空白;自主設計了動力系統模擬指揮控制面板,提出了動力監控系統優化、機電長指揮部位功能擴展等方案;帶領官兵提出裝備改進建議近兩千餘項,其中千餘項被採納。

  飛行員:藝高人膽大

  航空專家、殲-10首席試飛員徐勇凌在接受《世界新聞報》記者採訪時說,飛行員只有通過上艦試驗,才能真正掌握艦載機技術,但其難度堪比航天員進行太空行走,要有超凡的技術和氣魄才能勝任。

  為了讓航母儘早具備戰鬥力,中國海軍已經為艦載機部隊培養了一批藝高膽大的優秀人才。中國海軍航空兵早已裝備蘇-30戰機,而駕駛該型戰機的大都為經驗老到的精英飛行員,他們改飛艦載機有很大優勢。例如,海空航空兵「海空雄鷹團」團長張少兵就先後飛過8種機型,首批參加某新型戰機改裝任務時,還曾帶領全團官兵完成了接近零高度的夜間海上超低空突襲飛行;「海空雄鷹團」特級飛行員張建先後飛過9種戰機,在出國接受新型戰機訓練培訓後,他與戰友潛心鑽研,完成了《新型戰機試訓大綱》,為新機種成建制形成戰鬥力奠定了基礎。

  2013年7月3日,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順利完成預定科研試驗和訓練科目,返航停靠青島某軍港。在這次為期25天的航行中,中國首批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和著艦指揮員通過了航母資格認證,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具備自主培養艦載戰鬥機飛行員能力的國家。

  通信兵:航母作戰指揮中樞操作手

  一艘航空母艦可能與十多艘作戰艦艇和輔助艦艇以及它所搭載的作戰飛機、警戒飛機等一起聯合組成戰鬥群體,而且在戰鬥中還有可能與陸軍、空軍等友軍協同作戰,成為多軍種協同作戰的司令部。航母的活動遠離海岸,要與岸上指揮部、空中飛機及其它艦船聯絡,需要實時、保密、準確地傳送重要的戰略和戰術信息。艦上通信設備種類繁多,覆蓋區域大、信息流通量大。系統含有線、無線等多種通信方式和多種信息綜合。不同通信系統之間要求互通、互連,因而航母上的通信系統是非常複雜的系統。

  兩年前,17歲的維吾爾族姑娘如克亞木·買提賽迪應徵入伍,成為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上的一名通信兵。此前,來自新疆和田地區的她剛讀高一,連一句普通話都不會說。

  而今,這個愛笑的女孩不但能用流利的普通話與人交談,而且讀、寫也沒問題。「只要學好了漢語,別的我都能幹。在遼寧艦的這兩年,我長大了。」如克亞木對記者說,露出一臉純真的笑。

  甲板引導員:做手勢引導戰機起飛

  由於航母艦載飛機起降時聲音巨大,所有的口令都是通過手勢來表達。在一個起落架次中,記者就看到了30多種手勢。遼寧艦副航空長李曉勇對各種手勢的含義作了詳細的解答。

  雙臂上舉,食指上指,做圓周運動。「這是命令偏流板升起。」

  一條手臂從頭頂垂直方向掃向水平方向,再回到頭頂。「這是著艦區甲板引導員給出的甲板暢通手勢。」

  向上伸出拇指。「這是示意飛行員檢查完畢,一切正常。」

  李曉勇說,戰鬥機在航母上起飛,離不開航母特裝人員的緊密配合。僅完成起飛動作,就需要65個流程,任何一個流程都容不得差錯。在著艦起飛過程中,飛行員無法感知外界因素。「因此,我們的手勢要求及時、準確、規範。」李曉勇說,「為了達到這個要求,大家都刻苦練習,經常累得手都抬不起來。」

  彈藥兵:保管航母的「殺傷力」

  郭瑾瑜經選拔後來到共和國首個航母——遼寧艦。在選擇專業時,她把目光瞄上了航空部門彈藥管理員。

  這是一個從來沒有女性涉足的領域。如果不是郭瑾瑜堅決說「不」,領導早就讓她轉崗了。彈藥艙在航母的底部,在領導看來,單單是每天在10多米高的垂直舷梯上爬上爬下,男兵都膽怯三分,何況一個女兵?

  航母無聲,見證著郭瑾瑜的艱辛付出——她下到10多米深的彈藥底艙,手持彈藥信息終端錄信息、查資料、做登記,幹得風風火火。

  「現在,彈藥就像我的親人、朋友,我愛它如生命。」 看起來文靜清秀的郭瑾瑜,如今日復一日地和彈藥「親密接觸」,成為遼寧艦第一個穿「紅馬甲」的彈藥女兵。她和戰友們提出的近百項技術改進建議,均被科研院所和工業部門採納。

  炊事員:維持航母戰鬥力

  夜查組去遼寧艦艦島部位巡查,途中路過夜餐餐廳。雖然已是凌晨2時,這裡依然聚集著10多名吃夜餐的官兵,他們大多是換班的執勤人員。

  打滷面、蔬菜粥、蛋炒飯、餃子……夜餐很豐盛。四班炊事員李振向記者介紹,他們4人負責做夜餐,從晚上9時一直忙碌到次日凌晨5時,保障數百人用餐,工作量很大。

  「只要把值夜班的戰友保障好,我們累一點沒關係。」李振用自信的表情告訴記者,雖然炊事班不能執掌核心裝備,但卻是航母戰鬥力整體鏈條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認識朱柯俊,是在遼寧艦上的民族艦員餐廳。當時,這位土家族大師傅身穿遼寧艦特製的炊事員工作服,正揮汗如雨地炒菜。朱柯俊是遼寧艦首批艦員,從2006年開始,他一直從事炊事工作,並在2011年獲得中級廚師資格。遼寧艦官兵中有十幾個少數民族,如維吾爾、哈薩克、塔吉克、回族等,光是在民族艦員餐廳就餐的就有9個民族30餘人。朱柯俊告訴記者,自打在民族艦員餐廳工作,就感到壓力大、責任重。他說,艦領導經常告誡我們,讓少數民族艦員吃飽吃好,不僅關係到遼寧艦能否順利完成試驗訓練任務,也關係到民族團結。雖說自己有著近10年炊事工作經驗,但專門製作清真食品,還是「大姑娘坐轎——頭一回」。為此,朱柯俊下了很多功夫。沒有現成的教材,他就上網查。與此同時,他也經常向少數民族艦員求教。來自新疆維、哈、塔等民族的女艦員,絕大多數從小會做飯,她們就成了朱柯俊的常任老師。很快,大盤雞、手抓飯、拉條子等獨具特色的家鄉菜,就時常擺在了新疆女孩們的餐桌上。採訪快結束時,午餐時間到。我們問漂亮的維族女艦員木尼沙,朱班長的廚藝如何。正在打菜的木尼沙操著一口維族普通話說:好,好得很!

相關焦點

  • 遼寧艦舉行甲板招待會 丁毅與林鄭月娥共切蛋糕
    原標題:遼寧艦航母編隊在香港舉行甲板招待會參加香港回歸祖國暨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二十周年慶祝活動的遼寧艦航母編隊,7日晚在遼寧艦舉行甲板招待會。夏日的維多利亞港灣海風習習,海浪聲聲,遼寧艦燈火通明。下午6時許,應邀出席甲板招待會的香港特區政府主要官員、中央駐港機構領導、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常委、香港部分社會知名人士,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領導及駐港澳部隊領導約500名嘉賓,乘坐交通艇登上遼寧艦。
  • 從木頭到特種鋼,遼寧艦甲板讓美國嫉妒
    最初,在二戰期間,美國和日本的航母也是使用木質甲板的。一方面木質甲板大大節省了軍資和原料;另一方面,以當時的作戰水平條件來看,即便是木質甲板也夠用了。在戰爭不斷的時期,木質甲板更容易更換、維修,最重要的是大幅度降低航母的上層重量,而上層重量更小就意味著更加穩定。雖然防禦力不如鋼製甲板了,但是相對於航母會受到的攻擊,除了俯衝轟炸機的重磅炸彈以外,其他的攻擊都針對的是船舷而非飛行甲板。
  • 中國航母「遼寧艦」上設有酒吧 鬧吧靜吧分開
    航母「遼寧」艦上寬敞明亮的餐廳  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在按計劃完成建造和試驗試航工作後,於9月25日正式交接入列。  問:「遼寧艦」的基本技術參數能否介紹一下?  答:「遼寧艦」全長300多米,寬70多米,從龍骨到桅杆的高度達到60多米。主甲板以下有10層,主甲板以上島式上層建築有9層。「遼寧艦」正常排水量為5萬餘噸。  問:「遼寧艦」的編制等級是什麼?編制員額有多少?
  • 直升機甲板試驗段曝光,為何要造小半截船?
    055首艦南昌號已經服役,而二號艦拉薩號和三號艦也即將在年內裝備部隊。與此同時,第二批8艘055的建造數量也已經確定,到2025年,我們就會有16艘萬噸大驅,海軍總體規模會達到美國的2/3。屆時,世界和平和自由貿易將會比現在穩固得多。不過,就在最近,055一個神秘部件的曝光,又讓大家把關注點集中在101南昌艦身上。
  • 遼寧艦參觀指南:登艦能看些什麼?國人說:這就是國之重器的魔力...
    遼寧艦航母編隊自6月25日啟航,一路南下,跨海區進行機動訓練,於今天早晨抵達香港。作為慶祝回歸20周年系列活動的一部分,遼寧艦航母編隊將在香港停駐5天,並於明、後兩天(8日、9日)首次對公眾開放參觀。根據官方的通告,2000位市民可登艦參觀1小時,並在指定區域觀看遼寧艦及艦載戰鬥機、直升機等武器裝備。以參觀美國航母為例,遼寧艦的參觀流程可能是:參觀人員通過舷梯,從位置相對較低的機庫登艦口進入航母的機庫,然後再通過內部樓梯往上走,一直到飛行甲板,途中會安排有合適的參觀項目。到達甲板後,大家就歡呼吧!
  • 山東艦是否抄襲遼寧艦?總設計師一錘定音:千萬不要被誤導了
    圖為山東艦 此前,有很多人認為山東艦的外形和遼寧艦一模一樣,甚至有人質疑,山東艦是否抄襲了遼寧艦? 圖為遼寧艦 山東艦不久前已經完成了艦載機全天候起降和其他訓練任務,基本上已經形成了初步戰鬥力,為中國海軍再添了一艘可以進行常規作戰的現代化航母
  • 看完這篇文章,就知首艘國產航母和遼寧艦有何不同-航母,遼寧,機庫...
    有讀者一定發現,這艘新下水的001A型航母幾乎和遼寧艦長得一模一樣,難道這艘首艘國產航母僅僅是蘇聯航母的複製品?看完這篇文章,相信你就有了自己的答案。  雖說001A型航母無論從噸位、起降方式、整體外形等諸多方面與遼寧艦相仿,但其艦島、艦體結構和很多細節方面差別很大,具有濃烈的「中國特色」。
  • F-35B上艦,出雲號將徹底航母化,與遼寧艦相比誰能更勝一籌?
    因為《和平憲法》規定,日本是不能發展進攻性武器的,所以出雲級並沒有像其他國家的兩棲攻擊艦那樣操作通用登陸艇或氣墊艇的能力。而當年海自建造出雲級的主要目的是操作大型直升機作為艦隊的反潛核心(至少名義上的目的是反潛),所以出雲級其實從一開始就更像是一艘真正的輕型航母。
  • 遼寧艦艦身「吸睛」!底部輪廓是亮點,這次總算有人做出了解釋
    眾所周知,遼寧艦是我國第一艘航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最近,有圖片顯示,遼寧艦水下紅線防鏽區有落漆的現象,正在開始慢慢生鏽。一些無良媒體藉此機會,將此事作為頭條播報了出去,果然,不到12小時,另一家媒體就被打臉,急忙站出來解釋,遼寧艦船身周邊的並不是船鏽!
  • 近距離探秘:首艘國產航母和遼寧艦有何不同?
    它的個頭和遼寧艦差不多,都屬於中型航母,同樣採用滑躍起飛的上翹甲板,那麼它和遼寧艦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首先,最大的不同就是設計理念了,眾所周知遼寧艦的艦體是利用重型載機巡洋艦瓦良格號改裝而來的。而首艘國產航母,從最開始就是按照航空母艦的標準來進行設計。
  • 與遼寧艦相比,日「航母」燈光全開,猶如浪漫主題餐廳!
    出雲號護衛艦,是日本海上自衛隊一艘直升機護衛艦,為出雲級的一號艦,也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第七艘直升機護衛艦。 2015年成軍後成為第1護衛隊群第1護衛隊的旗艦,以橫須賀港為母港。出雲號規模相當於二戰期間日本的航空母艦,被指為日本的「準航母」。
  • 傳統遊戲找不同,遼寧艦這些年不斷改進,和原版庫艦已經天壤之別
    「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的特點是採用了滑躍式起飛甲板,那個年代採用滑躍式起飛甲板的航母還有英國皇家海軍的「無敵」級輕型航母和改裝滑躍甲板的「競技神」號航母。
  • 遼寧艦航母的阻攔索是純國產的嗎?當然不是啦!
    這是中國海軍航母遼寧艦在2012年11月25日,首次進行艦載機著艦試飛時主攔阻索的一個截斷。航母攔阻索是目前世界上技術要求和技術含量最高的索具,鋼纜的索芯,過去通常是浸油劍麻和鋼絲編織的,現在以尼龍鋼絲編織為主。中國的下一代攔阻索將會是碳纖維材料。
  • 揭秘遼寧艦兵王:平均兵齡20年 與船廠一起改建航母
    遼寧艦高級士官群體成為航母保障中堅力量解放軍報訊 記者陳國全、林敬秋報導:金秋時節,肩負試驗和訓練任務的遼寧艦開啟一次新的航程。甲板上,二級軍士長張乃剛正在專注地檢查著艦載機起飛系統裝備;機艙內,一級軍士長劉德波反覆叮囑備航艦員鍋爐維護情況……置身航母,總能看到一位位高級士官在各個關鍵戰位緊張忙碌的身影。這些高級士官親歷並見證了我國首艘航母從「船能動」到「機上艦」的每一次突破,成為航母保障中堅力量。對中國軍人而言,航母是一項全新事業。
  • 生活在遼寧艦上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帶你看看女艦員的宿舍長這樣
    遼寧艦是我國正式服役的第一艘航母,艦上有22層甲板,三千多個艙室,對於很多官兵來說,這是他們這輩子第一次登上這麼大的軍艦。有士兵稱,在他登上航母三個月之後,有一次夜裡竟然還把自己的房間找錯了。遼寧艦所有的通道加起來有數十公裡,彎彎繞繞的,的確很容易找錯。
  • 遼寧艦出現兩道黃色線條,有了新的變化,預計年底會出海
    一方面是看到兩艘航母同時出現在一個畫面中,另外一方面,就是兩艘航母身上已經披上一層白雪,但甲板上的工作人員,還是冒著嚴寒,有條不紊地在進行工作。當時從畫面中看到,兩艘航母的艦島上方,都紛紛冒起黑煙,這說明航母發動機已經啟動,馬上就要進行試車。就在軍迷們關心,怎么半個月過去了,航母都還沒有任何動靜呢?隨後就降臨喜訊。
  • 小學生用700多個紙板箱製成航母模型 「遼寧號」放飛「艦載機」
    2017年12月21日訊,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引導員發出「走你」的手勢,一架架「艦載機」從巨大的「遼寧號航母」上滑躍起飛,翱翔於空中……這一幕精彩的場景上午出現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體育館內。這艘「遼寧號航母」是北航實驗學校小學部的孩子們花了45天用700多個紙板箱按比例縮小製作而成的。
  • 17米的遼寧艦,用800個紙箱打造,能起降殲15!這些學生真牛
    12月21日,《航空知識》編輯的微信發表了一組北京北航實驗學校科技匯演上的現場照片,該校學生製作的長達17米的「遼寧」艦模型震撼亮相,成為匯演現場亮點。在燈光的襯託下,完全看不出這是由紙箱打造的模型  這個長達17米的「遼寧」艦模型是該學校航模老師設計的,完全按照真實的遼寧艦細節打造,由學生製作,使用了800個紙板箱,在藍色燈光的映襯下科技感十足。而且最具亮點的是,航母甲板上能起降殲-15。  殲15現場表演從航母上降落。
  • 朝霞映紅海面,遼寧艦啟航,這組圖片太美,攝影師打通了任督二脈
    自從2012年9月25日服役以來,遼寧艦已經在人民海軍中服役快7年了。這7年間,它的航跡遍布我國所有海域,並且多次穿過宮古海峽,遠航到菲律賓海、關島等地。遼寧艦航母編隊已經成為我國海軍的名片,而這張艦隊徜徉在金色海洋中的照片,則是它的高光時刻。
  • 「出雲號」戰鬥力強於「遼寧艦」?日本即將擁有準航母,遠海作戰或...
    甚至在網絡上,相當多的軍迷認為改裝完成後的「出雲號」搭配F-35B的戰鬥力,整體強於「遼寧艦」。 2006年,日本在IHI聯合橫濱造船廠下水了兩艘1.4萬噸的日向級直升機航母的第1艘。2012年,日本下水了重達2萬噸的出雲號,其名稱幾乎全部載於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