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衛視大型勵志體驗綜藝節目《極限挑戰》開播三周來,各方反響不俗。孫紅雷、黃磊、黃渤、羅志祥、孫藝興、王訊等六位實力派男星組成的「極限男人幫」,聯手為觀眾奉獻了一場場「極限之旅」。新穎獨特的節目形式,別具一格的拍攝模式,關注社會熱點的節目主題,都令《極限挑戰》賺足了眼球。在這個關注度就是生產力的時代,《極限挑戰》新鮮刺激的玩法,賦予了「勵志綜藝」全新的內涵。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教授曾評價節目:不同於一般的綜藝節目,定位為「勵志體驗綜藝」的《極限挑戰》將會最大限度設計嘉賓「走出去」的場景,與觀眾以「零距離」的方式展開互動,玩法真心覺得新鮮。
劇情式綜藝節目 探討社會熱點現象
與其他綜藝節目相比,《極限挑戰》在節目中也更多融入了「社會熱點現象」,關注「全民社會話題」,比如第一期節目的主題就是「時間去哪兒了」,在嘉賓們激烈追逐和「廝殺」的同時,電視機前的觀眾也在思考和討論時間的真諦,而當某個嘉賓時間用盡開始倒數時,更讓人有一種人生緊迫的即視感。第二期,「極限男人幫」在上海街頭路人的幫助下,搭乘不同交通工具,展開了一場前所未有、考驗體能和心理的「奪寶奇兵」,這種在成龍功夫電影裡常見的情節,讓六位明星和普通觀眾來完成,讓人感覺既刺激又有趣。而第三期節目更是讓明星回歸平凡人的生活,體驗送快遞、玻璃擦拭工、幼兒園老師、家政人員、計程車司機等辛苦的職業。
《極限挑戰》並非傳統的明星綜藝節目,確切的說是一檔劇情綜藝節目。節目劇情撲朔迷離,時刻充滿了挑戰和未知。在懸念叢生中,觀眾與明星一起思考,一起期待,如同一部懸疑大片。不到最後時刻,謎底永遠不會揭曉。這種融入諸多社會化元素的交互式體驗,是當前所有綜藝節目所不具備的。就像六位嘉賓在節目最後喊的口號:「這就是命啊!」先得到的、得到最多的都未必能贏,只有笑到最後的人才是最終的勝者,而只要有韌勁,身邊最不起眼的人都有可能影響大局。這種對節目劇情的強調,也讓《極限挑戰》比一般綜藝節目更能引發思考。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喻國明教授表示:「不同於一般的綜藝節目,定位為『勵志體驗綜藝』的《極限挑戰》最大限度設計嘉賓「走出去」的場景,與觀眾以「零距離」的方式展開互動,玩法真心覺得新鮮。」
展現平凡男人風採 還原明星本我性格
如今,展示男人風採的綜藝節目並不少,如《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真正男子漢》等。但是,像《極限挑戰》這樣全方位展示男人拼搏與智慧的綜藝節目卻僅此一家。曾有一句經典廣告語:其實,男人更需要關懷,一語道出了男人在當前中國社會的形態:上有老下有小,天天加班,沒錢買房,房奴車奴,男人承受的社會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極限挑戰》的創意初衷,就是通過節目反映出平凡男人的不易、拼搏、魅力與逆襲,讓電視機前的男人找到共鳴。
節目播出首期時,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曾直言:「東方衛視推出的極限挑戰,把遊戲競技從封閉空間搬到了開放大街上,規則設計更複雜,拍攝空間更多變,演員表現更要隨機應變,但關鍵還要看這幾位大咖是否能在大街上玩出極限真性情真性格。」六位嘉賓雖然貴為明星,但他們也是眾多「平凡男人」中的一員。通過《極限挑戰》,我們發現他們終於做回了當初的自己,回到自己最初的狀態,挑戰自我奮勇拼搏的過程也是還原再現自我的過程。
「極限男人幫」的六位明星能夠走到今天,與他們的不服輸的拼搏勁頭是密不可分的。1995年,孫紅雷為了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音樂劇班,曾經在一個月瘋狂減重36斤。由於他是旁聽生,畢業時只拿到了一張結業證。從藝20年來,孫紅雷一直勤奮刻苦,但始終是半紅不黑,直到《潛伏》讓他獲得第27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男演員獎以及第15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電視劇最佳男演員獎。黃渤早年曾有過駐唱歌手、舞蹈教練、影視配音等多種工作經歷,2006年憑藉《瘋狂的石頭》一舉成名,後來才有了金馬獎影帝及華語片票房冠軍《人再囧途之泰囧》。六人中顏值最高的張藝興曾是EXO組合一員,赴韓國發展後經歷了單飛風波,後來成立了個人工作室。其實,明星也是普通人,他們的成功之路除了機遇,最重要一點就是拼搏,沒有誰可以隨隨便便成功。
《極限挑戰》對於男人拼搏精神的展現,比一般的綜藝節目更直接、更勁爆。六位男嘉賓更是開玩笑的說:「別看我們流血流汗,我們拼命奮鬥不就是為了女人嗎?」《極限挑戰》用真實的社會互動記錄節目進程,開放式的拍攝手法將讓六位嘉賓回歸平凡,最大限度地反映中國男人的生存狀態,這些「平凡男人」的代言人,在《極限挑戰》中展示了他們的「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