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藥是醫療工作永恆的主題和目標,如何保障安全、合理用藥,減少患者藥物不良反應,提升處方合格率?作為用藥守護人的藥師該如何進行審核監控?
經過半年多的探索和研究,一款安全用藥「保護劑」——事前審方系統在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正式上線運行,該院也成為了繼北京、上海等地開展前置審方工作後,四川省首家引入「前置審方系統」的醫療單位。
醫院傳統的處方審核模式是患者拿著醫生開具的處方,先繳費後取藥,在取藥環節才由調配藥師對處方進行適宜性審核。
但這種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坐診醫師每天都需要為百餘名患者開出處方,難免會出現劑量、搭配等方面的誤差,分發藥品的藥師對患者的病情不了解患者病情,很難對藥品進行精確把握;即使是能夠發現處方用藥存在風險,退回處方,患者也要經過一系列繁瑣的「重審」程序才能完成診療,這也就大大降低了患者就醫體驗和醫院工作效率。
前置審方系統採用「軟體審核為主+藥師審核為輔」的複合型審方模式,將原本後置的處方審核流程大大「提前」,醫生在門診開出處方後系統立即自動預審,預審通過的處方,醫師列印籤字,患者繳費取藥。
而預審沒有通過的處方,會秒傳到審方藥師工作端,審方藥師根據系統展現的患者全息數據(包括歷史就診信息、患者院前用藥信息、患者此次就診的檢查檢驗實時信息等)快速審核處方,並可通過對話框與醫師在線及時溝通,提示修改建議或根據患者的情況準許通過等。
該審核流程的速度基本以毫秒計,完全不會導致患者長時間等待,並且杜絕了繳費後再退費而引發的一系列無效流程。
而隨著前置審方系統的順利落地和運行,成醫附院也積極地將收穫和使用體驗分享給同行。
繼2018年10月份在四川省藥學年會上向全省介紹經驗外,近日彭州、青白江、新都、廣漢等地的十餘家醫療單位又齊聚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進行觀摩和交流。
交流期間,各醫療單位的代表先後前往醫院的藥物基因檢測室和血藥濃度監測室等現場進行了參觀,成醫附院藥師們也對前置審方系統的運行狀況及IPAD移動審方系統進行了詳細介紹,並針對大家關注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儘管系統的常規功能已經提升了處方審核的效果,但成醫附院藥學部的藥師們並沒有滿足於常規的合理用藥功能,而是充分利用了系統監控規則可靈活配置的突出特點,結合醫院實際需要和臨床經驗制定了一系列個性化審方規則,如加強對「重點監控藥品(質子泵抑制劑等)」的監管,對「聽似藥品」「醫保限定藥品」進行提示等等,提高了前置審方功能的實用性,不僅確保患者無藥害事件發生,還加強了醫院的管理手段,在提升醫療質量的同時兼顧了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據悉,醫院於2018年4月開始試運行以來,系統審核處方399866張/次,系統和藥師審核後醫生修改處方61337張/次,通過這款安全用藥「保護劑」對醫生開具的處方進行了科學審核,確保了來院患者的用藥安全,降低了患者用藥風險。
圖為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審方藥師介紹前置審方系統
彭寬萍 文/李培洋 圖片由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