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審判權運行方式實現對執行權監督制約

2020-12-14 光明網

原標題:以審判權運行方式實現對執行權監督制約

公與平者,國之基址。執行是公平正義最後一道防線的最後一個環節。判決能否執行到位,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和諧穩定,事關法律尊嚴和司法權威。

作為全國試點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於2015年8月成立了執行裁判庭。5年來,該庭以助力解決執行難為工作導向,全面深化審執分離改革,以審判權運行方式實現對執行權的監督制約。

讓創新種子茁壯成長

以往,審執合一模式下的法院既是司法審判機關,又是司法判決的執行機關。實踐表明,執行實施權和執行裁決權均集中於執行部門,相互制約監督不夠。

「審執分離」是解決執行難的重要突破口。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完善司法體制,推動實行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的體制改革試點」。2015年5月,廣西高院作為「審執分離」試點單位,理順立案、裁判、執行等多部門關係,在程序與實體處理、適用法律等做了較全面的規範,先後於2017年、2019年制定並向全區下發了《執行異議之訴裁判指引(一)》《執行異議之訴裁判指引(二)》《關於執行異議之訴案件若干疑難問題的解答》等規定,實現了執行裁判案件審理的有章可循。

改革不停頓,執行裁判庭再接再厲。「執轉破」案件涉及立案、審判、執行、破產等幾個方面的問題。為此,該庭積極與執行部門、立案部門進行溝通、協調與配合。2018年,共同研討出臺《自治區高院關於執行案件移送破產審查的規範指引(試行)》等規定,為「執轉破」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除了執行異議之訴、「執轉破」案件,近年來仲裁不予執行司法審查案件呈逐年上升趨勢。在仲裁案件的執行中,存在著相關主體濫用異議權阻滯執行進程的問題。針對問題,該庭提升仲裁不予執行司法審查能力,積極探索繁簡分流機制,規制異議權濫用,同時加大對下級法院的指導力度,保證執行公正高效與仲裁權威。

「『審執分離』是司法改革和執行體制機制改革的重大舉措。以執行異議之訴為代表的審判權的有效行使,對於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範執行行為、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進一步解決執行難問題具有關鍵性和基礎性的作用,是執行體制機制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該庭庭長韋偉強如是說。

讓中小企業「涅槃重生」

在執行異議之訴案件當事人之中,中小企業佔相當比例。問題所指,司法所向。如何有效保護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進而更好地優化營商環境,成為執行裁判庭工作的重點。5年來,該庭穩步推進此項工作持續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優質精準的司法服務。

對於進入破產程序的中小企業,執行裁判庭積極指導下級法院審理好「執轉破」案件,結合企業債務人陷入困境的原因、企業財務指標等因素,綜合識別判斷企業債務人是否具備挽救價值和再生可能。

在寒冬中爬坡過坎的某氟化鹽公司,真切地感受到了執行裁判庭「安商」「暖商」的誠意。

這是一個2003年由氟化鹽廠改制設立的非公有制企業,原有職工400餘人,企業固定資產近億元,年工業產值達3億元。因拖欠巨額債務,氟化鹽公司的房屋、銀行存款等財產均被法院查封凍結。雪上加霜的是,2010年6月,該公司被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百色市中級人民法院查封財產而停產,後法院裁定受理該公司破產案。但在公司財產變現時,經3次拍賣均無法變現。由此,該「執轉破」案件陷入了僵局。

該庭周家開、韋志勇兩位法官積極做調解工作,讓企業有足夠的時間尋找新的投資者,進而走出困境。功夫不負有心人。破產管理人在一次招商活動中引進某科技有限公司前來實地考察,並且與該科技公司籤了購買協議書,以1437萬元的價格整體購買了該氟化鹽公司的破產財產。公司法定代表人喜上眉梢。

讓人民群眾更加滿意

「我們以前是『專科醫生』,現在必須當『全科醫生』。」法官曾亦樺打了一個生動的比方。如曾亦樺一般,該庭的法官都是從不同的審判領域轉戰而來。

近年來,隨著執行裁判庭受理案件數量不斷增長,案件類型越來越複雜,審理難度也越來越大。執行異議之訴案件的審理涉及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等眾多法律,在審判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極為棘手。執行異議之訴案件要求法官掌握的法學知識儘可能廣泛、紮實,才能在面對不同領域的案件時應付裕如。

剛開始成立的執行裁判庭,只有3名員額法官和1名書記員。隨著庭室功能職責的逐漸明晰及審理的執行裁判類型案件逐年遞增,配備的人員也逐漸增多。目前,該庭共4名員額法官、3名法官助理、3名書記員。4名員額法官均入選「廣西審判業務專家」,初步實現了審判隊伍的精英化、專業化。

近年來,該庭受理的執行裁判類型案件特別是執行異議之訴案件劇增。2017年受理190件,2018年增長到267件,2019年達到315件,2020年1月1日至今受理執行異議之訴案件449件。儘管辦案壓力逐年增大,但是該庭法官仍迎難而上。近3年來,該庭的辦案績效位居全院前列,僅堅持「快辦案」,而且還堅持「辦好案」,所辦理的案件中無當事人聚眾鬧訪,服判息訴率高。

改革仍在深入,改變仍在繼續。

奏響司法改革強音,這是廣西高院執行裁判庭當好「審執分離」改革尖兵的職責所在。「民之所望,改革所向。我們將進一步持續深化『審執分離』體制機制創新,塑造更為專業化的審判格局,奮力創造新時代新業績。」廣西高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梁梅如是說。(梁慧 茹超)

來源: 人民法院報

相關焦點

  • 以審判權運行方式實現對執行權監督制約——廣西高院執行裁判庭...
    原標題:以審判權運行方式實現對執行權監督制約公與平者,國之基址。執行是公平正義最後一道防線的最後一個環節。判決能否執行到位,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和諧穩定,事關法律尊嚴和司法權威。作為全國試點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於2015年8月成立了執行裁判庭。
  • 以全周期管理強化審判權運行監督制約
    健全審判監督管理機制,正確處理審判權運行機制中放權與監督的關係,是司法責任制改革的核心。我們要牢固樹立全周期管理理念,從審判流程、權責配置、運行機制等層面進行全周期統籌和全過程整合,以系統集成的方式方法,構建監督制約完整鏈條,從源頭到末梢實現全流程、全要素監管,真正做到環環相扣、協同配合、權責清晰、系統有序、運轉高效。
  • 研究審判權和執行權「外部分離」
    【點評】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改辦副主任張新澤介紹,為深入推進這項改革,最高檢將進一步健全檢察權運行監督制約機制,完善防止利益衝突、嚴格迴避制度,研究建立終身禁止從事法律職業制度等,堅決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嚴肅查處。
  • 全面落實合議制 制約監督審判權
    吉林高院出臺《規定》 全面落實合議制 制約監督審判權
  • 民事執行權「行政化」探索
    以下正文: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司法體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健全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各司其職,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執行權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體制機制」,對於未來執行權的改革方向有了進一步的明確,已經把執行權提升到了一個與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相對平行的高度。
  • 執行權分權制約機制的建立和完善
    要加大對法院執行工作的改革力度,採取有力措施,構建確保執行權正確行使的監督制約機制。  一、建立執行分權制約機制必要性  執行分權模式,是執行機構改革中重要組成部分,其合理的分工,不但不影響工作效率,只會提高工作效率,形成權責明確,各司其職的良性運行機制,使權力運行更加順暢。
  • 大陸法系執行權配置的基本模式
    ,是指確定強制執行權在不同執行機關及其組成人員之間的分配和制約關係的基本方式。但司法執達員是以社會化的自由職業者身份從事民事強制執行業務這一公共事務的,以接受私法委託的方式行使執行權力。因此,在這種執行權配置模式下,如何有效實現審執程序銜接便尤為重要。與德國執行外分機制構造類似,執行程序啟動的控制權由取得執行根據的債權人享有。  同時,法院和執行法官與司法執達員之間仍存在執行權力運行上的互動、監督與制約關係。
  • 權力監督與制約的基本原理 法學中國
    內部監督是指系統內部,即監督主體和監督客體屬同一組織或同一系統的自我約束機制。這又可以分為兩種具體方式:一種是監督部門、監督機制設於權力機關內部的專門監督,如檢察機關內部設置的專門監察部門對本單位檢察人員的監督以及檢察機關內部不同部門相互之間的監督(如偵查監督、公訴、控申部門對反貪、反瀆部門的監督等)。另一種是同一組織體系的上下級之間的監督。如上級檢察院對下級檢察院的監督。
  • 要素模式引領審判權運行改革研究
    、合理性與合法性,提出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的思路,建立以審判團隊協同作戰為基礎的辦案機制,積極應對法官員額制帶來的「人的因素」與立案登記制帶來「事的因素」二律背反兩個問題帶來的衝擊與挑戰。反觀我們的勞動方式,我們仍然在適用相對低效的審判模式,遵循傳統的庭審習慣,這與案件劇增的工作現實極不適應,這是要素模式引領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這一課題提出的現實基礎。
  • 瞭望專訪|陳一新:「制約監督」讓執法司法權不任性
    26個省份基本實現省市縣三級法學會組織全覆蓋。    三是執法司法權運行更加規範。權責一致的司法權運行新模式加快建立。全國法院98%以上的案件由獨任法官、合議庭直接籤發裁判文書,四級檢察長辦理案件數量、列席審委會次數分別上升57.2%、56.4%。市縣兩級公安機關建成執法辦案中心1127個。
  • 陳一新:強化制約監督 杜絕執法司法不公不廉
    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強調,要圍繞形成「勢在必行」的共識去推動落實,以強有力的制約監督確保執法司法權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圍繞「重在體系建設」的任務去推動落實,形成上下貫通、內外結合、系統完備、規範高效的執法司法制約監督體系;圍繞形成「齊抓共建」的合力去推動落實,增強制約監督的協同性、整體性。
  • 法官依法獨立行使審判職權與法院內部監督
    我國當前司法體制改革的任務一方面要從體制上、制度上保障真正意義上的審判獨立的實現,另一方面,也要建立科學的監督機制,特別是內部監督機制,以在對審判權形成有效制約的同時不致侵犯審判獨立。  一、法官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基本涵義及其價值基礎   淵源於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學說的司法獨立原則首先在西方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憲法中作出規定。
  • 寧陝法院:召開執行異議聽證會 讓執行權在陽光下運行
    聽證會結束後,參會的當事人一致認為舉行這樣的執行異議案件聽證會真正體現了寧陝法院公平、公正、公開處理案件的司法作風,確保了執行案件當事人的知情權,既能有效促進執行案件公開透明,又能加深人民群眾對法院執行工作的監督和理解。據了解,這是寧陝法院針對重大疑難執行異議案件首次召開的執行異議聽證會,為寧陝法院執行工作開闢了一條新的思路和工作模式。
  • 制約和監督權力,要堅持哪些好方法?
    ,探索了一套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制約監督體系。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要落實好這一要求,就需要繼續堅持這套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制約監督體系。  第一、堅持黨長期執政條件下實現自我監督制度。我們黨是當今中國最高的政治領導力量。黨的執政地位決定,在黨和國家各項監督制度中,黨內監督是第一位的。
  • 檢察機關對監委只有制約關係,沒有監督關係
    「監督」與「制約」都是法律上的概念,兩者都是權力運行的控制機制。《憲法》既有監督的規定,也有制約的規定,其他法律上使用的也很多,涉及檢察機關的也不少。如憲法和法律規定: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同時還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準確有效執行法律。
  • 論監察權監督屬性與行權邏輯
    結構性權利制約以分權為邏輯起點,通過建立框架性權力制度結構,實現權力間的交互式制約。功能性權力監督是通過創設監督性權力,實現權力監督的專業化與專門性。[15]結構性權力制約與功能性權力監督均以權力善治為目標定向,但是通過不同路徑推動實現。
  • 廣州兩級法院以規範權力運行增強司法公信力
    廣州市兩級法院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改革,圍繞「四個聚焦」構建審判監督管理「廣州模式」,增強監督制約實效,有力提升司法公信力。聚焦審判執行程序關鍵環節確保審判權在陽光下運行法、檢、監實現減刑假釋案件信息共享、相互監督,案件裁前全部公示、裁後一鍵公開、全程留痕辦理。
  • 中國法院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推進會聚焦制約監督體系
    完善審判制約監督體系,全面落實司法責任製成為本次推進會亮點。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在會上表示,要推動司法體制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他強調,加強改革規劃實施和政策指導,抓好重點領域戰略戰役性改革任務,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加強督察評估、政策解讀和典型宣傳,確保改革落到實處、見到實效。來自全國各地的多家高級、中級法院發表了各自見解。
  • 廣東創新行政執法制約監督機制 建設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
    2020年,廣東省司法廳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聚焦行政執法的源頭、過程、結果等關鍵環節,推動加強事前防範、事中制約、事後監督,不斷創新完善行政執法制約監督制度機制,努力構建規範有效的制約監督體系,有力助推行政執法規範化、信息化水平整體提升。
  • 夏紅民:以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理念推進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建設 切實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
    夏紅民指出,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監察制度的弘揚發展;是我們黨不斷探索加強自我革命道路的科學總結;是我們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實現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