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傍晚,開始營業前的黎記燴麵大學路店。
凡是在老校區學習和生活過的鄭大校友,尤其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後入校的師弟師妹們,十有八九都對當年東門外的黎記燴麵留有一份難以忘懷的念想。
如今,已過而立之年曾經數次遷址的黎記燴麵,又一次面臨著搬遷的「尷尬」。而距離上一次搬家,剛剛過去了一年半的時間。
12月3日傍晚,黎記燴麵大學路店北側牆上的提示牌。
其實關於黎記燴麵又要搬家的消息,我早已有所耳聞。國慶節後跟幾個同學約明奎老師在黎記燴麵小聚的時候,便無意間從店裡夥計口中聽到了這個消息。但問及「啥時候會搬」以及「搬到哪兒去」,當時夥計的回答一概是「還不清楚」。
在我的記憶當中,在校四年期間應該是沒有去黎記燴麵飽過一次口福,一是囊中羞澀,二是對吃也不太講究。當年對黎記燴麵的了解,幾乎全部來自於周圍同學的口碑相傳,直到剛畢業後的那幾年,跟在鄭的同學們小聚時去過幾次。當時的店址還在東門外不遠處的康復前街路北側,依稀記得他們家的滷水素雞味道很是不錯,成為我每次必點的「保留節目「。至於被大家津津樂道的燴麵,倒是一直未能給我留下太深的印象。前一陣子將其列入鄭大老校區的「十大記憶密碼「,完全是受到周圍那些「吃貨」同學們的影響,想不到竟然引起了眾多校友的強烈共鳴。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在聽說黎記燴麵又要搬家的那一刻,我便琢磨著一定要儘快找個機會和黎老太太見上一面,聽她好好說道說道黎記燴麵這些年來的故事。
12月3日傍晚,開始營業前的黎記燴麵大學路店一層門廳。
12月3日傍晚,開始營業前的黎記燴麵大學路店。
12月3日傍晚,在大學路鄭大老校區東門北側不遠的黎記燴麵一層大堂,我以鄭大校友的身份拜訪了正在忙活的黎老太太,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這位當年在眾多鄭大學子心目中堪稱傳奇人物的古稀老人。從她的口中,證實了黎記燴麵即將再一次搬家的傳聞。
說心裡話,作為在這個時間冒昧到訪的不速之客,我甚至已經做好了吃閉門羹的思想準備。因此,黎老太太表現出來的熱情多少有些出乎我的意料。聊了一會兒我才明白,黎老太太的熱情並非只是針對我一個人,每次在店裡遇到鄭大的學生,她總是熱情地招呼接待,有時還會跟學生們聊上一會兒。
黎老太太說,從黎記燴麵在鄭大東門外康復前街開張的那一天起,就和鄭大學生結下了不解之緣。當年不知有多少學生吃著她親手做出來的燴麵渡過了四年大學時光,如今隔三差五還會有已經畢業多年的學生相約回到這裡小聚一番,她本人更是經常會像明星一樣享受到「求合影」的待遇,而每一次她也都樂此不疲地非常配合,任由學生們指揮和擺布。
問及這次搬家的原因,黎老太太說是因為與飯店一牆之隔的菜王新村被列入了鄭州市的城中村改造計劃,而且後面村子裡的老房子都已經「拆得差不多了」。
12月3日傍晚,早已被拆得面目全非的菜王新村。
12月3日下午,黎記燴麵大學路店的員工在搬運空調。
黎老太太告訴我,黎記燴麵的新址已經選好,具體位置在勤勞街與民安路口附近,新店目前正在加緊裝修,估計到12月15號左右就可以開業了。「離大學路這邊確實有點兒遠,說實話我們也不想離開,但是沒辦法,附近一時半會兒找不到合適的店面,這生意又不敢停下來!」她的語氣中明顯透出幾分不舍與無奈。
黎老太太表示,自己年齡越來越大了,如今店裡的生意已經有了接班人,自己在身體許可的情況下,每天晚上也會來店裡幫著招呼一下。
她指著吧檯裡一位身穿深紫色外罩正在忙著算帳的中年女子笑著說:「這是黎記燴麵的新掌柜和繼承人,我現在每天過來就是給她幫幫忙。「黎老太太所說的這位新掌柜名叫焦愛菊,她的另一個身份是黎老太太的兒媳婦。
關於焦愛菊的成長經歷,說起來也頗有一些傳奇色彩和勵志味道:剛開始是跟著老太太創業的打工妹,到後來變成了老太太的兒媳婦,現如今又成了老太太的接班人。
2012年夏天,黎老太太在鄭大市場街的店裡與服務員合影。
2012年夏天,焦愛菊在鄭大市場街的店裡與服務員合影。
「燴麵館剛開張的時候,用的就是我大嫂家的房子,當時我在鄭大附中上學,每天都會經過飯店門口。」說起與黎記燴麵結緣的經過,焦愛菊回憶道,因為之前就跟老太太的兒子認識,所以1986年初中畢業就開始跟著老太太幹了。
「初中畢業應該也就十五六歲吧,你這麼小就跟人家處上對象了?」面對我半開玩笑的追問,焦愛菊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釋說:「沒有沒有,當時老太太的兒子在部隊當兵待了四年,他從部隊回來以後我們才開始接觸的。」
據焦愛菊介紹,黎明蘭老太太是駐馬店平輿人,1945年7月出生。「聽她說過好像是1982年來的鄭州,剛開始在青雲裡的清真飯店裡打工。那時候家裡條件不好,老太太非常要強,什麼都學,後來就自己開店了」。
2003年,黎記燴麵搬到鄭大市場街以後的門頭。
根據焦愛菊的回憶,黎記燴麵從1985年11月在鄭大老校區東門外的康復前街開張營業,到目前為止先後經歷了四次搬遷:第一次是1988年底搬到原來兩間小房子後面的大院子裡,第二次是1991年搬到鄭大附中校門旁邊,這兩次都還沒離開康復前街;第三次是2003年搬到鄭大市場街,第四次是2014年搬到大學路現在的位置。「現在大學路這個店是去年4月份才搬過來的,算到現在也才一年半多一點兒的時間,這下又得搬走了。」
不過焦愛菊表示,大學路這個店短時間內不會關門停業,「估計應該能幹到明年四五月份,至少年底前還會正常營業。」
當晚告別的時候,我問老太太:「這次搬得這麼遠,可能會斷了很多鄭大校友在心底埋藏已久的那份念想,以後還打算回來嗎?」老太太不假思索地回道:「這還用問?當然想回來了,這裡畢竟是我們創業起家的地方。將來要是能在附近能找到合適的店面,我們遲早還是要回來的,大不了兩個店同時做唄!「
12月3日傍晚,本文作者與黎老太太、焦愛菊在大學路店內合影。
【作者簡介】
張志偉,筆名張望,1966年3月出生於鄭州,中文系84級校友,資深媒體人,先後在城市早報、大河報、河南商報、銷售與市場雜誌社供職多年,現為河南豫廣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商都網時尚頻道聯合創始人。
金水河畔:鄭大校友交流服務平臺
【中原自媒體聯盟成員】
歡迎校友供稿 歡迎洽談合作
供稿郵箱:241290035@qq.com
合作聯繫電話:1863800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