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童謠?
童謠指傳唱於兒童之口的沒有樂譜的歌謠,是流傳於全國各地的一種由特殊群體念唱、傳播,具有特殊意義的民謠種類。童謠在我國已有千年的歷史,歷朝官修正史及雜傳、筆記、小說中不乏童謠的記錄。童謠主要有書面、口頭兩種傳承方式,其語言淺顯易懂,內容樸實自然,是民間文學藝術的優秀代表。童謠中積澱了優秀的民族文化,蘊涵著豐富的教育內容。
童謠範圍:
童謠也被稱作兒歌,世界各國、各民族都有童謠,甚至於沒有文字的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童謠。傳統童謠屬於民間文學之一,應該是包含在民謠中。基本上童謠沒有很明確的範疇和界限,凡是民謠中適合孩童聽與唱的都可以歸類為童謠。當然,童謠的創作者未必是兒童,不論是成人為兒童製作,或是本屬於成人的謠,只要是被兒童樂於接受或模仿、而活躍於兒童口耳之間的,都可以將它視為童謠。
童謠特點:
1.童謠語言簡練、語調歡快活潑,富於音韻,琅琅上口。容易被兒童記住和理解。
幼兒好動,又處於學習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階段,富有音樂感、節奏明朗、生動活潑的童謠語言可以引起幼兒的美感、愉悅感,激發他們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因此,無論是傳統童謠還是創作童謠,也無論是世界上哪一個民族的童謠,都具備合轍押韻、節奏明快易唱、語言活潑的特點。
2.童謠的內容想像豐富,富有情趣;整首篇幅簡短,結構劃一。
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認識還比較單純,又限於口耳相傳,因此,童謠的篇幅應當短小精巧,結構應當單純而不複雜。常見童謠,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句、六句、八句,當然也有較長的。就每句所組成的字數看,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雜言。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是基本句式。短小、單純,自然就易學易唱。通過童謠兒歌告訴兒童一個常識,簡短、單純,易誦易記。
3.童謠的內容取材貼近生活和自然、內容淺顯、思想單純。童謠的內容往往十分顯淺,易為幼兒所理解,或單純集中地描摹、敘述事件,或於簡潔有趣的韻語中表明普通的事理。
4.童謠具有科普性和趣味性
編寫童謠的目的是為了讓兒童在學習中成長,在學習中掌握那個年齡的知識,為將來的學習做鋪墊,也是為了他們在快樂中健康成長。
童謠分類:
傳統童謠和新童謠。傳統的童謠是靠口頭傳誦。新童謠是新文化運動稱之為「童謠」。有人把它譜曲,用它編操,以它作畫成為一種能誦能唱,能舞能練的作品,並且可以通過廣播、電視、網際網路傳播。按照地域劃分:有方言童謠和普通話童謠。 按照童謠的藝術形式劃分:有搖籃曲、遊戲歌、數數歌、問答歌、連鎖調、拗口令、顛倒歌、字頭歌和謎語歌。按內容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長輩、父母為教育兒童而編唱的童謠;第二類是描述成人生活、情感、觀念、見解的童謠;第三類是根據古代儀式中的慣用語或歷史題材加工而成的童謠。
保護傳承:
童謠是一座豐富的知識寶庫,是幫助兒童學習語言、認識社會、認識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由於現代文化的衝擊和方言的流失,童謠正漸漸遠離少年兒童,這是多少人童年時候的美好回憶,值得我們去傳承與發展,政府必須採取各種有力措施,做好童謠的搶救和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