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和孩子們一起體驗布袋戲
歌手和孩子們學唱閩南童謠
三位歌手向傅孫義老師學習閩南童謠 (圖片均由傅孫義家人提供)
10月19日上午,泉州民俗專家、泉州歌訣非遺傳承人傅孫義家中迎來一群特別的客人:歌手遊鴻明、金志文、林依輪以及重慶衛視真人秀節目《王者歸來》導演組一行人前來拜訪,跟著傅老一字一句地學習閩南童謠。
據悉,歌手們將在感受閩南文化、閩南童謠的魅力後,把泉州童謠作為新元素融入音樂創作中,節目或在月底播出。
除了向傅孫義請教閩南童謠,三位唱將還先後到鯉城區華巖小學、源和1916實地體驗,通過與孩子們玩丟手絹、學習拍胸舞、體驗布袋戲等,感受泉州文化。
咿呀學語如孩童歌手一字一句學童謠
穿上紅色褂衫,在院子裡的紅色方桌擺上洗淨的水果,傅孫義熱情地迎接遠方來客。「歌手能重視閩南童謠,想將童謠帶入自己的音樂創作,將童謠帶到更遠更廣的地方傳唱,我很歡迎,也很感謝他們。」傅孫義說。
在傅孫義研究創作閩南童謠的書房裡,歌手們認真地聽傅孫義講解童謠。「我要先把泉州文化和童謠文化介紹清楚,才能往下教,歌手們也才是真的在學咱們泉州的童謠。」傅孫義說,與歌手和節目組溝通後,大家最後選定了三首童謠進行教學,分別是《泉州拍胸舞》《泉州布袋戲》和《泉州妝糕人》。「我念一句,他們學一句,就像小孩子學說話一樣。」傅孫義笑著說,歌手們學得很快,發音也準,看得出對童謠很感興趣。
拍胸舞布袋戲大咖實地體驗玩得歡
「燕仔外形真好看,同飛同歇不拆散。」結束了跟傅孫義的童謠學習,遊鴻明等人來到鯉城區華巖小學,坐在教室裡,和同學們一起跟著老師學閩南童謠。講臺上站著的正是傅孫義的孫女傅老師。「我將童謠教給我的孫女,她再教給孩子們,這是一種傳承。」傅孫義說,節目組也是看中了這一點,有意挖掘泉州人對童謠的傳承與保護。
結束課堂學習,歌手和孩子們一起到操場玩起了丟手絹的遊戲。林依輪將手絹丟在一個小朋友後面,轉身就跑,被孩子追上後,林依輪高聲唱響《大中國》。
10月19日下午,歌手和節目組一同到源和1916取景。有了上午和傅孫義學習童謠的基礎,三位歌手對泉州拍胸舞、布袋戲的興趣十分濃厚。在泉州紅磚厝前,遊鴻明、金志文、林依輪跟著泉州拍胸舞演員認真地學了起來。拍胸舞最重要的動作是「打七響」,雙手依次擊掌、拍擊前胸、兩肋、腿部,遊鴻明搖搖晃晃地跳起來,林依輪或許是用力過猛,拍了一小會兒手舞足蹈地喊「好痛」,逗樂了眾人。「我們的童謠不是架空的,而是和泉州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傅孫義說,節目組安排歌手實地體驗,正是為了讓歌手更好地理解童謠內容。
收集創作近2400首致力保護閩南童謠
早在今年7月,重慶衛視真人秀節目《王者歸來》的音樂導演就到傅孫義家中錄製了童謠歌聲。
「剛開始接到節目組電話,我還以為是詐騙。」傅孫義笑著說,為了更好地彰顯閩南童謠的特色和魅力,他選擇了四首童謠:《天烏烏》《天頂一塊銅》《搬戲謠》,以及他自己創作的《全家秋涼門口埕》,「錄完後音樂導演說會將歌聲剪輯在片頭,我很高興能讓更多人聽到閩南童謠。」
除了民俗研究者的身份,傅孫義還是閩南童謠第三代傳承人,他用一生的精力收集、創作了近2400首童謠。「我時常把自己比作小草,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比傳承、保護和發揚泉州文化、閩南童謠更有意義。」
此次錄製《王者歸來》,林依輪和金志文作為音樂參謀參加,遊鴻明作為歌手將創作新的音樂作品。節目總導演文得益說,遊鴻明一直熱衷公益事業,在和兩位參謀討論採風地時,明確表示希望能在自己的音樂中融入表現關愛孩子、回憶純真等內容,讓自己的音樂視角更加廣泛。作為音樂參謀的金志文則覺得,泉州是閩南童謠的發源地,並有很多和童年相關的傳統文化。經過商量,大家決定來到泉州拍攝。(記者 郭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