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培養了兩名得力愛徒
為了更好地傳承,傅老還培養了兩名徒弟——幼兒園老師李蔥蔥和退休員工莊燕萍阿姨。前日,他們師徒三人齊聚泉州市機關幼兒園,與小朋友一同唱童謠。
李老師執教二十餘年,一直堅持將閩南童謠編成音樂、配上舞蹈,帶入課堂,深得學生喜愛。「天黑黑要落雨,阿公仔舉鋤頭要掘芋。掘仔掘掘仔掘,掘著一尾旋留鼓(泥鰍的意思),依呀夏都真正趣味!阿公要煮鹹,阿媽要煮淡,二個相打弄鼓鼎,依呀夏都鄉當差槍!娃哈哈!」配著音樂,小男生、小女生用舞蹈分飾著「阿公」「阿媽」掘泥鰍的滑稽場景,當唱到「阿公要煮鹹」時,「阿公」們還跺著小腳、撅著小嘴跟「阿媽」急。唱完《天黑黑》,小朋友們還不過癮,又唱起了《一隻蟳仔八支腳》。小朋友們模仿著螃蟹揮舞著蟹鉗的樣子,邊唱邊跳,甚是歡樂。
李老師與小朋友表演童謠節目
「我和阿兄在門口,走來一隻大白狗。害我驚啊大聲吼,阿兄將狗緊趁走。」當天,莊阿姨也在現場教小朋友們念起自創的童謠。
莊阿姨笑稱自己只是半個閩南人,雖然父母是惠安人,但由於父親工作原因,她生在廣東,長在青海,工作後才回到泉州,自小不懂閩南話。「三十年前,偶然聽到收音機裡正在教人念童謠。」她覺得很有意思,就開始跟身邊人學說閩南話,2011年去揚州的火車上偶遇傅老並開始學習童謠,現在已經創作了數十首童謠。「自己最大的滿足就是,現在3歲的小孫女在我的影響下也很愛念童謠。」
小朋友們表演童謠的精彩過程,我們也用視頻的方式記錄下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用手機刷下下方的二維碼觀看。
為節省流量,建議讀者在WiFi條件下觀看
調查:僅30%父母教過孩子童謠
作為泉州民俗專家,傅老一直憂心於童謠的傳承問題。為此,前日,我們發起了「閩南童謠你知多少」的調查,向泉州晉光小學、泉州通政中心小學的100名三年級以上的小學生發放了調查問卷。
學生們認真填寫調查問卷
調查數據顯示,85%受訪小學生會念閩南童謠,有九成多的受訪小學生覺得閩南童謠有意思,好聽又易讀,70%的學生將《天黑黑》選作自己最喜愛的童謠。不過僅有19%的學生知道5首以上童謠。
「我們家平時都講普通話,爸爸媽媽幾乎不和我講閩南話,我是和爺爺奶奶學的閩南話。」晉光小學六年(1)班的張心凌說,因為不常講閩南話,她一開始學閩南童謠的時候,音都念不準。根據問卷調查,有66%受訪學生閩南話是通過爺爺奶奶教導,只有30%的父母曾教過孩子念童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