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童謠面臨生存尷尬 孩子們愛傳「灰色童謠」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記者 路豔霞  

  「丟,丟,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面,大家不要告訴他……」這首許多人耳熟能詳的童謠能喚起幾代人的童年記憶。隨著紙巾的普及,人們把手絹「丟」了,而更被悄悄丟棄的是陪伴一代代孩子成長的童謠。當下,童謠的生存尷尬尖銳地擺在人們面前。正因為如此,探究童謠的生存現狀及其背後原因,也許正是時候。

  外國童謠更受家長青睞

  童謠是兒童文學的一種,形式短小,語言單純,適合兒童傳誦。毛毛蟲童書館發起人、兒童閱讀推廣人郭驊說,有些童謠是孩子們自編自唱的,有些則是大人創作的。

  當下的童謠生存狀況究竟如何?我們的調查首先從圖書銷售榜開始。

  「本冊收錄的英語傳統兒歌和手指遊戲達73種之多,通過這本書,您的小孩能學會數字和英文字母……」《歐美經典兒歌》不僅有圖書,還配有光碟,這些外國兒童熟悉的外文童謠在中國也受到了追捧,在當當網上,該書獲得的評論高達7000餘條,在所有童謠類讀物中高居榜首。

  《歐美經典兒歌》受到家長青睞絕非偶然,在讀者回饋中,凡是外國童謠,獲得的評論往往更多,其中《我的第一本英語兒歌書》獲得評論5000餘條,而國外童謠書《動動手指唱兒歌》也有近4000條評論。

  據統計,當當網童謠圖書的評論排行,至少前5位都被外國童謠所佔據。與此同時,從銷量排行來看,外國童謠也火過本國童謠,在當當網前20名銷售排行中,有11種是外國童謠。

  在北京一些兒童繪本館,外國童謠也受到青睞。約翰繪本館負責人劉老師說:「英文童謠朗朗上口,讀起來很好玩,孩子們連說帶唱確實挺喜歡的。」她認為,相比之下,國內童謠編得有點牽強,好玩好聽的太少了。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掛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許多小眼睛……」英國童謠《一閃一閃小星星》在孩子中間傳播久遠,知名度類似的英文童謠,還有《六隻小鴨子》、《我的小狗狗去了哪裡》等。旅居美國多年,曾在幼兒園任教的Carrio女士說:「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像《一閃一閃小星星》等童謠都是我小時候在中國唱過的,現在反過來教美國孩子,覺得非常親切。」

  「英文童謠節奏感強,貼近生活,內容和孩子們喜歡的事物息息相關,不僅有小羊羔等各種動物,還有小卡車等交通工具,清新又可愛。」Carrio發現,在美國,這些童謠往往都是隔代傳下來的,美國家庭會早早為孩子做好準備,孩子一上汽車或回到家,爸爸媽媽會通過CD給他們播放。

  但在國內,英文童謠得到重視,更與家長望子成龍的迫切之意有關。許林棟的爸爸就說:「我想讓兒子早點培養英語語感,給2歲兒子買了一套英語兒歌,我發現他沒有任何興趣,只顧玩自己的。」但不少家長已經初嘗早教的收穫,一位孩子家長在網上留言說:「這些英語兒歌朗朗上口,家中寶貝才3歲半就非常習慣跟讀了,我們也發現和學校學的口語很相近。」

  對於外國童謠的走紅,77歲的兒童文學作家金波肯定地說,不少家長並不真正對童謠感興趣,而是為了讓孩子學外語,為將來打基礎。「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現在還很缺乏適合幼兒特點的英語教材。」

  而北方工業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兒童文學評論家譚旭東則認為,英文童謠迎合了一些家長的功利化需求,「現在的英文童謠為什麼受到追捧,就因為滿足了家長參與應試教育的心理,好多家長希望孩子在幼兒園時就學英文、學數學、學寫作。」

  孩子們愛傳「灰色童謠」

  「老師布置寫童謠,跪求春遊童謠。」小網友棋棋在網上發布了徵稿啟事,跪求童謠的範圍真不小——交通安全童謠、學雷鋒童謠、講禮貌童謠、愛祖國愛家鄉的童謠,都在其中。當然,孩子們的「跪求」顯然孤掌難鳴,別看童謠寥寥數語,但創作起來並不省事,從網上回饋看,能給孩子幫忙的人很少。

  據說,很多孩子都有寫童謠的經歷,但這些創作絕大部分是為完成作業。朝陽區安慧裡中心小學學生萬舒憶今年11歲,她還記得上學期寫的一首童謠《企鵝》:「小企鵝,真可愛,肚皮圓,背上黑,走起路來真可愛。」除此之外,她還寫過交通安全童謠,其作品隨後張貼在樓道裡,讓同學們增強安全意識。而關於這些童謠是如何完成的,萬舒憶回憶說:「這些都是老師留的作業,我求媽媽、姥姥幫我,才交了作業。」

  與孩子們完成作業的困難局面不同,很多童謠不經意間會在孩子中傳唱,這些童謠並不來自老師布置的作業,也不是書本上的童謠,而是出自孩子的原生態口頭創作,人們把這類童謠叫作「灰色童謠」。

  譚旭東從女兒那裡聽到不少「灰色童謠」,他還細心地錄了音。他總結道,如今小學校園的「灰色童謠」主要有兩類:一是根據唐詩宋詞改編的「灰色童謠」;一是孩子自編的「灰色童謠」。「我女兒是石景山區一所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她告訴我,不但她的同學會說這些『灰色童謠』,社區裡別的學校的孩子也會。她們一起玩時,有時候就唱。」

  譚旭東記下了另類版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李白喝豆漿;喝了一大碗,尿了一褲襠。」還有一首搞笑版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來了大狗熊,看你哪裡跑。」譚旭東說,這些都是調侃搞笑性質的,是孩子隨意改編的,沒有什麼意義,但有些低級趣味。「它們往往是孩子口傳的,完全是為了好玩。」

  還有一些孩子自編的童謠,比如有一首《米老鼠》:「米老鼠的家,稀裡譁啦;米老鼠的爸爸是警察,每月工資八毛八;買不起房,買不起車,買不起老婆要自殺。」譚旭東發現,這類童謠經過很多孩子的傳唱,可以說是眾人的創作,而不同的孩子在口傳時,都可能修改一些詞句。

  宣武師範學校附屬第一小學校長楊英說:「孩子中間確實傳唱這類童謠,有的孩子還很羨慕同伴會編搞笑童謠。」她認為,傳唱好玩的童謠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向來對刺激的事兒、好玩的事兒感興趣。「我們沒有去批評,孩子們是以調侃的方式進行發洩,他們想發洩就讓他們發洩。」楊英說,學校沒有將這些問題上升到價值觀、道德觀的層面,「我倒是覺得孩子們至少還有點文學素養,起碼知道合轍押韻吧。」

  原《中國少年報》主編金本也認為,這些童謠往往都是順口溜,「這是孩子們的一種遊戲,其實,孩子天生喜歡戲耍語言,他們要求一種表達的快感。」

  儘管如此,一些專家還是認為,對孩子們進行積極引導非常必要。「我們的專業人士應該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童謠,來吸引孩子們,引導他們自主地向善向美。」金本說。

相關焦點

  • 小學生自編童謠抵制"灰色童謠"
    為了抵制這種「灰色童謠」對學生思想的侵襲,二七區劉樓小學在學生中開展了以自編童謠拒絕「灰色童謠」的活動。   「灰色童謠」在校園悄然流行   近日來,在中小學校園開始流行一種「童謠」。這種童謠十分順口,很容易就能記住。
  • 「灰色童謠」悄然流行校園 學生自編童謠抵制
    說起童謠,大家都會想到一些熟悉的旋律,比如「小呀小兒郎,背著書包上學堂……」然而不知從何時開始,在小學生中竟然開始流行這樣的順口溜:「上學苦,上學累,上學還得交學費……」甚至在上學、放學路上,有的同學都以會唱這些「童謠」而自得。為了抵制這種「灰色童謠」對學生思想的侵襲,二七區劉樓小學在學生中開展了以自編童謠拒絕「灰色童謠」的活動。
  • 「變味」的童謠
    「排排坐,吃果果」等二三十年前內地廣為流傳的童謠,而今已經很少從孩童的口中聽到,倒是「橫眉冷對考卷,眼睛直對筆尖;英雄何懼打零蛋,挺直胸脯交白卷」等灰色童謠廣為流傳。據知情者表示,灰色童謠在內地一些城市的幼兒園、中小學流傳,學校的不少老師都不知情。灰色童謠竟成了孩子們競技的項目,不會灰色童謠更是會被同學看扁。  每當不想學習的時候,陳女士在福州鼓樓區一小學讀三年級的兒子小華就會唱起一首灰色童謠,「上學苦,上學累,上學還得交學費……」小華說,這首新上學歌是他們學校最受歡迎的一首童謠,很多同學都會唱。
  • 灰色童謠不能成為兒童的思維慣性
    不管是對唐詩的刪改,對健康童謠的異化,還是對現代「灰色童謠」的頌讀,筆者認為對心理和生理都還未成熟的孩子來說,大多數認為是好玩,如果會兩首「灰色童謠」甚或是叫「另類童謠」,感覺在同學面前是一種「時尚」,說出來是一種心理上的滿足和過癮,但對於家長來說,不能津津樂道,不能以自己的孩子會幾首灰色童謠而當面對朋友、鄰居誇讚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聰明,這樣往往加劇孩子學習掌握吟誦「灰色童謠」的熱情,不良的童謠會對孩子反面教育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
  • 「董浩叔叔」力推童謠文化工程狙擊灰色童謠 (大眾網娛樂)
    近日,著名兒童節目主持人「董浩叔叔」在百忙中也「溜進」一附小,希望將自己研究的學齡前童謠與北京童謠相接軌,形成德育教育的良好體系……5月20日中午,一個孩子們非常熟悉的身影悄然出現在宣武區師範學校附屬第一小學,他就是「董浩叔叔」。這樣一個大忙人怎麼會來宣師一附小呢?原來董浩一直關注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一附小的童謠校本課程教育與他的一些想法不謀而合。
  • 老童謠逐漸淡出視線 校園內流行「灰色童謠」
    華西都市報記者昨日調查發現,目前的中小學也有一些「現代童謠」,大多由老童謠改編而來,但內容都很搞怪,有些甚至很低俗。  「沒有好的童謠流傳下來,『灰色童謠』自然就會趁虛而入。」四川省民俗學會副會長袁庭棟說。對於一些老童謠,除了保護,更重要的是傳承,以及產生新的童謠。
  • 抖音超火爆的哄睡童謠,用我們的兒時童謠留住孩子的童年
    這些童謠,你是不是也信手拈來,不經意間就傳給你的孩子?眾多研究表明,童謠有益於兒童智力、道德、審美等各方面的發展。孩子的語言啟蒙,大都從「聽」開始。一個正在學習開口說話的寶寶,最初的語言啟蒙大都來自於祖輩和媽媽吟唱的歌謠。童謠是語言和聲韻的結合。
  • 泉州僅30%父母教過孩子童謠 專家呼籲多接觸閩南語
    這位耄耋老者為何對童謠如此痴愛?用他的話說,「擔心童謠沒落,擔心童謠沒了傳承」。為此,他還培養了兩名徒弟。前天,我們探訪了師徒三人,還原了他們保護和傳承童謠中鮮為人知的故事。晉光小學六年(1)班的張心凌說,因為不常講閩南話,她一開始學閩南童謠的時候,音都念不準。根據問卷調查,有66%受訪學生閩南話是通過爺爺奶奶教導,只有30%的父母曾教過孩子念童謠。
  • 為什麼要給孩子讀童謠?
    很多兒童養育的專業人士都會對父母們強調要儘量保持孩子日常生活節奏的穩定。因為孩子需要「穩定」和「可預期」的感受,這是他們安全感的重要來源。節奏,既包括實際的生活作息安排,也包括通過視覺(比如閱讀)、聽覺(比如音樂和歌謠),以及身體感受獲得的韻律感。
  • 「童謠」傳承和創新亟需「鄉音傳播者」
    童謠是兒童階段不可或缺的文化滋養和精神食糧,擔負著教育、引導和感化功能。因此,童謠對兒童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來,在少年兒童中傳唱的大多是一些老童謠,伴隨著幾代人成長,很多人都耳熟能詳,鮮有新作出現。
  • 中國政治童謠簡史:那些詭異的古代童謠,全都應驗了麼?
    不過由於童謠的演唱和轉播者是孩子,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童言無忌,這也使得很多不起眼的童謠,一經孩子之口傳出去,立馬能引起轟動。孩子說出的話,嚇到了大人,嚇到了統治者。其實孩子本心是天真無邪的,古代的科技不發達,神鬼之說盛行,古人把孩子視為上天派來的使者,使者說的話,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 童謠——為孩子們插上夢想的翅膀
    2020年襄陽市優秀原創童謠徵集推廣傳唱活動5月啟動,截至目前共收到700多件作品,全市49所學校積極參與投稿。為提高作品質量,我市文聯、作協的專家以及知名作家將為大家講解童謠創作技巧。本期,為大家講解童謠創作技巧的是段明貴老師(筆名凡夫)。他現為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會員、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省作協副主席、市作協主席。小時候,最喜歡聽大人們唱兒歌。
  • 百歲經典童謠!滋養和陪伴孩子幸福的童年!
    這些童謠,你是不是也信手拈來,不經意間就傳給你的孩子? 眾多研究表明,童謠有益於兒童智力、道德、審美等各方面的發展。本期為大家推薦是這本《嘿!童謠》,正是一本專為處於語言表達關鍵期孩子而設計的互動發聲書。
  • 童謠:童謠介紹
    有中國童謠和外國童謠。  按照年代劃分:傳統童謠和新童謠。傳統的童謠是靠口頭傳誦。新童謠是新文化運動稱之為「童謠」。有人把它譜曲,用它編操,以它作畫成為一種能誦能唱,能舞能練的作品,並且可以通過廣播、電視、網際網路傳播。  按照地域劃分:有方言童謠和普通話童謠。
  • 唱響童謠 翔安區致力於引導更多孩子學習閩南童謠
    人禮做,天禮看,愛拼才會贏……」在馬巷中心小學,經常都會響起一陣陣如此有趣的閩南童謠朗讀聲。這些童謠,或描述幼兒遊戲,或刻畫年節喜慶活動,或表現田園風光、農家生活,將閩南歌謠和童真童趣結合在一起,既繼承創新了閩南古老的童謠文化,開啟了孩子們活潑可愛的天性,又保護普及了閩南方言。
  • 根脈(十一):閩南童謠 傳唱兩岸
    今天的系列報導《根脈》,我們帶大家一起見證鄉音傳兩岸。  朗朗上口的閩南話,從孩子們口中說出來別有韻味。如果您認為閩南童謠只用於遊戲互動,那可就太小看它了!閩南童謠承載著不少臺灣人的童年記憶,也見證了閩南文化和生活樣態的發展變化。  臺灣的教育工作者將童謠內容結合時代,不斷更新創作,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們對生活的認知。
  • 2020童聲童謠 ⑦|阮是好囝仔
    大家好,每期一首閩南童謠,用稚嫩的童聲和古早味道的方言,帶你感受地道的漳州味。今天我想問問小朋友,你們認為什麼樣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呢?這期與大家分享的閩南童謠《阮是好囝仔》,講的就是應當如何做個好孩子。來參加閩南語童謠大賽!著啊,著啊,對,參加比賽為啥代?為啥代?為啥代?哦——只為一代傳一代!
  • 穿越歲月的童謠-童謠-中安在線-安徽新聞
    那些響徹兒時天空、帶著泥土氣息的童謠,一次次地把我拽回到童年的原野,讓我徜徉其中,享受著天真,品嘗著無邪,體味著快樂。  小時候,童謠是播種快樂的犁鏵。我和村裡的小夥伴們,唱著樸素的童謠,打量著眼裡的世界,又以明快的韻律,傾訴著對生活的理解和眷戀。
  • 童謠: 爛漫無邪蘊真知
    童謠傳承著兒童文學亙古不變的主題——愛與美的追求,它演繹了一個以最小的容量包容最博之愛的神話。童謠是愛心傳承的信物,是童年美好時光的見證,優美的童謠在生命的情感時空中永恆。童謠如一葉滿載著愛的扁舟,帶領著兒童駛向成長的港灣。如童謠《草原夜歌》:  流水淌夜歌,晚風輕輕搖白楊。羊兒歸來了,夜鶯在歌唱。解放軍巡邏隊,已經出營房。睡吧,睡吧,我的小巴郎。
  • 唱童謠學禮儀 常熟首屆「文明禮儀」原創童謠大賽
    唱童謠學禮儀 常熟首屆「文明禮儀」原創童謠大賽 2014-06-03 09:24:00 導讀:5月 28日,「中國夢,我的夢——文明禮儀伴我成長」常熟市首屆原創童謠大賽童謠表演總決賽暨頒獎典禮在市廣電總臺舉行。